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1955~2009年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等资料,对日照市的年和各季的气温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最高气温的增幅及趋势尤为明显。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以春季气温增幅最大。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的高温日数一般出现在5~9月,日最低气温≤-10℃的低温日数一般出现在12月至翌年2月。山东省日照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皆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升温明显,并于2007年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1971—2000年新安县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大趋势下,新安县高温(≥35℃)和低温(≤-5.0℃)的日数变化规律,并与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温日数在1986年以后呈增加趋势,低温日数近30年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其倾向率为3.704d/10年;随着气候变暖,高温日数与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呈正相关,低温日数与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呈负相关,由此可见气候变暖对高低温日数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1981—2010年海阳市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大趋势下,海阳市≥30℃和≤-5.0℃的日数变化规律,并与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温日数在1986年以后呈增加趋势,低温日数近30年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其倾向率为5.475 t/10年。随着气候变暖,高温日数与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呈正相关,低温日数与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呈负相关。由此可知,气候变暖对高低温日数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陈德英  王兴堂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641-9645
利用山东78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逐日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及降水量资料,分析极端气温和降水事件变化。结果表明,尽管平均全省极端低温日减少0.23 d/a,但是鲁中山区和半岛内陆地区每年春季气温稳定通过10℃后,仍可出现1~2 d晚霜冻现象,小麦、果树等每年仍面临冻害风险。尽管全省平均极端高温日增加0.19 d/a,但因夏季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标准差减小,2000年以来山东西部地区多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大于35℃的日数,与常年相比减少1~3 d。近50年极端降水变化趋势不显著,小雨日数有明显减少趋势,平均减少0.17 d/a,大暴雨的降水频数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6—2017年辽阳县降水量、气温逐日资料,分析了极端降水、极端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周期规律。结果表明,年际及四季极端高温日数均呈现上升趋势,极端低温日数呈下降趋势,年极端高、低温日数分别存在23年和22年尺度的主周期。极端降水总量春夏呈增长趋势,秋冬呈减少趋势,但降水强度四季均呈增长趋势。年极端降水总量、极端降水强度、极端降水日数分别存在12、20、12年尺度主周期。从全年来看,极端降水总量主要与极端低温日数成正相关,与年平均气温成负相关;年极端降水强度主要与极端高温日数成正相关;极端降水日数主要与极端高温日数、年平均气温成负相关。从四季来看,夏、秋2季极端降水指标主要与极端低温日数有关,成负相关;冬季极端降水指标主要与极端低温日数有关,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丽水山区影响枇杷生长发育的临界气温历史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53—2013年丽水市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观测资料,确定枇杷关键生育期的临界气温,通过多尺度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枇杷生长临界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评估低温冻害和高温热害对枇杷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枇杷开花期、幼果期和成熟期受影响的临界气温分别为-5℃,-3℃和30℃,其中花期"三花"受冻害的概率最高,幼果期在1月份受冻害的可能性最大,成熟期受高温影响的概率增加。枇杷花果期低温从70年代开始,≤-3℃低温日数显著减少,同时极端最低气温明显上升,且在21世纪最为显著;枇杷成熟期高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90年代之后,极端最高气温和≥30℃的高温日数明显增多;由此推测丽水山区枇杷遭受低温冻害的概率在降低,但受到高温热害的概率却增加。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临安市1966~2010年逐日最高地面气温、位势高度月平均资料、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环流指数和赤道太平洋海温等资料,分析了临安极端高温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高温成因。研究结果如下:(1)在过去45年间,临安极端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临安高温日数具有多-少-多的年代际变化规律。临安极端高温频数存在突变特征,1994年是临安高温日数显著增加的明显突变点。(2)临安极端高温日数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密切相关。临安高温日数较多时,副高面积指数和强度指数较高,脊点西伸,反之亦然。(3)临安极端高温日数与上年4-12月Nino4区海温显著正相关。当Nino4区海温异常偏高时,第二年临安容易出现高温天气,而当Nino4区海温异常偏低时,第二年临安不易出现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了解气候变化规律,探讨气候变化的原因,选用1971—2000年博州4个气象站逐月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资料,分析博州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的基本事实。结果表明:博州地区高温日主要分布于7月,寒冷日主要分布在2月;博州高温、寒冷日数的出现次数和强度集中在东部和中部,西部以冬暖夏凉为特征;精河站高温日数增加趋势尤其突出。1971—2000年博乐站和精河站年极端最高气温在波动中上升,阿拉山口站和温泉站则下降;博州年极端最低气温均在波动中上升,且年极端最低气温上升幅度超过年极端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9.
临夏地区极端气温气候特征分析及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61—2010年临夏地区6个国家级自动气象观测站日观测数据,应用国际上流行的百分位法确定年极端温度阈值,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临夏地区50年极端气温气候特征和时空分布进行分析和研究;使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找出极端气温气候特征振荡周期和振荡规律,对未来极端气温气候做出预报预测。结果表明:临夏地区年极端最低、最高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极端最低气温日数在减少,最高气温日数呈增多趋势。小波分析显示,极端气温普遍存在4~13年、18~22年和27~28年周期振荡规律。  相似文献   

10.
根据民勤气象站1953—2010年逐年气温资料,利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近58年民勤气温月、季、年、年代际及近10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平均气温月、季、年及年代际均呈升高趋势,1989年出现突变,近10年是58年中最暖的时期。②平均最低(高)气温的月、季、年及年代际均呈升高趋势,升温趋势略有差异,最低温度比最高温度升温明显大,平均最低气温1987年出现突变,平均最高气温1989年出现突变,近10年平均最低气温最高、平均最高气温略低于20世纪90年代。③极端低温日呈明显减少的趋势,极端高温日数呈略微增多的趋势,气温日较差呈显著减小的趋势。历史极端低(高)温均出现在近10年。④气温的升高使民勤热量资源发生变化,活动积温增大,对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有利。  相似文献   

11.
属于亚热带气候的广东省大埔县,高温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基于此,通过分析1971-2010年大埔县地面观测站的资料,得出:极端最高气温及高温日数存在明显的22d左右周期,近年维持在35~55d左右。高温最早出现在4月中旬,最迟出现在10月中旬。2007-2008年,极端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都存在突变。  相似文献   

12.
利用秦巴山区安康气象站1953—2020年逐日最高气温和1980—2020年逐日最小相对湿度资料,采用常规气候统计分析、线性回归、5年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检验法,对安康市极端高温、高温日数、持续高温过程和酷热日数等高温特征指数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安康市的极端高温平均为39℃,以7月出现频次最多;高温日出现在4—9月,年平均高温日数25 d,以7、8月出现较多,平均月高温日数分别为9.5 d和9.2 d;最早出现高温天气是在1953年4月12日,最晚是在2010年9月19日;极端高温最大值出现在2017年7月27日,达41.9℃;年平均持续高温次数3.4次,平均持续时间为5.3 d,最长可达16 d;酷热日数出现在6—9月,相对湿度较大且最高温在32.9℃以上时发生,年平均酷热日数10.2 d,明显少于高温日数,且8.3%的酷热日未伴随高温日出现。各高温特征指数年代际变化表现出周期性;极端高温、高温日数、持续高温次数年代际变化均呈高-低-平-高的波动下降趋势,而酷热日数则呈低-高-略低-高的波动上升趋势。除极端高温未发生突变外,高温日数、持续高温和酷热日数均有突变。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上海奉贤地区1961~2020年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奉贤地区60年的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及霜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奉贤地区年平均气温及四季气温均呈极显著增温,四季对年平均气温增温贡献率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年高温日数及极端最高气温均呈增多(高)趋势,且21世纪以来,出现高温日数≥10d的概率由5%提升至30%,出现酷暑年份的概率由15%提升至60%。年低温日数及极端最低气温未呈现明显变化,终霜日(初霜日)呈提前(延后)趋势,年无霜期延长。公众及相关管理部门需及时采取防御措施,降低气候变暖对城市运行、作物生长、人体健康等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荣成国家一般气象站1981 ~2010年逐日最高、最低温度资料计算极端高温指数,并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暖日(夜)有增加趋势,冷日(夜)有减少趋势,但冷日变化趋势较小;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和最低气温极大值均呈上升趋势,而最高气温极小值呈下降趋势;结冰日数和霜冻日数均有减少,全年霜冻日数多于结冰日数.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60-2012年汉中地区每日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Morlet复数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汉中地区9种极端气温指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突变年份及周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60-2012年汉中地区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暖夜、暖日、夏天日数和热夜日数变化均呈上升趋势,而冷夜、冷日和霜日变化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上升态势最显著的是暖夜、夏天日数和热夜日数,升幅分别为7.94、3.54、3.06d/10a;下降趋势最显著的是冷夜和霜日,降幅分别为5.83、5.14d/10a.除了热夜日数之外,各极端气温指数均呈现具有年代际阶段性变化特征,并有突变现象发生.极端气温突变主要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中期、90年代后期、2000-2010年.汉中地区极端气温事件普遍存在30年左右的主周期,冷日和极端最高气温还具有17年左右的变化周期,冷日、冷夜、暖日和暖夜均具有更小尺度的周期.综合分析得出,目前该区正处于气温突变容易发生的阶段.1960-2012年汉中地区极端气温呈明显的升高趋势,这易于造成农业气象灾害,需要加强对气象灾害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福建省极端温度事件的变化特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利用1960—2013年福建省17个气象台站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等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反距离空间插值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了福建省1960—2013年极端温度事件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近54年福建省极端高温(低温)事件发生日数呈上升(下降)趋势,而极端温度事件的强度和年极值均呈上升趋势。2)在空间分布上,极端高温(低温)事件各指标值均表现为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增(递减)的规律,此外,海拔越高极端温度事件各指标值越小。3)年极端温度事件和年平均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与极端温度事件发生日数的相关性最高。4)Hurst指数表明,未来极端高温日数、强度、年最高温度、年极端低温强度和年最低温度仍呈增加趋势,而极端低温日数呈现减少趋势,暖冬的趋势将逐渐明显。  相似文献   

17.
利用邢台地区10个国家级气象站1964~2013年的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邢台地区近50 a极端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温日数、霜冻日数、暖昼日数、冷昼日数、冷夜日数和极端低温事件均表现为减少趋势,每10 a的减少天数分别为2.2 d、5.2 d、2.0 d、2.8 d、7.7 d和5.7 d;极端高温事件和暖夜日数表现为显著增多趋势,每10 a的增长天数分别为3.1 d和5.9 d。霜冻日数在1996年后出现明显减少;极端高温事件在1983年后出现明显减少,1996年后又出现明显增多;暖昼日数在1996年后出现明显增多;暖夜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迅速增多。市区和中东部地区总体上比沙河、内丘和临城等西部地区变化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1981—2011年莱阳、栖霞、招远3个气象站日最低气温资料,将日极端最低气温Td≤-10℃作为1个低温日。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突变检测等方法,对山东半岛内陆地区低温日数的气候特征及变化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低温日主要集中在12月到次年2月,其中1月低温日数最多;莱阳是30年间低温日数最多的地区,其次是栖霞和招远,莱阳也是低温最早开始和最晚结束的地区;山东半岛内陆地区低温日数变化幅度较大,1981—2010年间,随着年份的推移,低温日数呈明显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5.0 d/10年,其中减少趋势最明显的是莱阳,气候倾向率为-5.2 d/10年;最不明显的是栖霞,气候倾向率为-1.4 d/10年;山东半岛内陆地区年低温日数的减少是突变现象,突变年份是1986年。  相似文献   

19.
根据山西北部28个国家气象站1972─2020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t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山西北部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变化,并统计了1983─2020年该区域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站次。结果表明:49 a来山西北部极端高温日数的倾向率为4.5d/10 a,极端低温日数的倾向率为-5.7 d/10 a,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极端低温日数的下降趋势比极端高温日数的上升趋势更明显;极端高温日数在1993年发生了突变,极端低温日数在1999和2000年发生了突变;49 a来山西北部极端降水日数和暴雨日数均呈小幅上升趋势;极端降水日数的突变年份为1981年,暴雨日数的突变年份为1979和1997年;在空间分布上,山西北部28个气象站极端高温日数的倾向率都在3 d/10 a以上,大部分站点的信度检验达到了0.001水平;山西北部大部分站点极端低温日数的线性趋势达到了α=0.001的信度检验;极端降水阈值和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西部大东部小、南部大北部小、山区大盆地小的特征;山西省北部地区由暴雨洪涝和低温冷害灾害导致的受灾站次均在2010...  相似文献   

20.
利用四会市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15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平均气温以及各种气温极值、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6年四会市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13℃/a;20世纪60—80年代气温较低,90年代后气温明显上升,近10年气温上升剧烈;各季、各月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增温趋势显著;高温天气日数在逐年增多,低温天气日数在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