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多因子多水平区组试验的方法,通过用不同药剂消毒处理术栽,开展白术出(存)苗和产量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要提高白术产量,首先应挑选健壮的术栽,其次是在种植前对术栽进行消毒处理(50%多菌灵200倍数液浸泡术栽60 min的存苗率最高,达99%).  相似文献   

2.
白术在浙南的规范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将原产浙江中部的中药材白术引入浙南山区种植,并开展白术种栽(根状块茎,下同)培育、生物学特性观察、适宜种植期、种栽大小、种植密度等试验研究,探讨浙南新区的白术规范化种植技术.结果表明,白术在浙江文成山区(海拔650 m)进行种植是可行的,存苗率达80%以上、每667 m2产鲜术660kg以上,达到产区水平;产品质量检测达到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的标准,实现了白术种植区南移1~2个纬度,促进中药白术的可持续发展;浙南具备白术育种的自然条件,但播种期以3月下旬~4月中旬、育地应选择在海拔600m以上的新开垦山地为宜;种植时采用80~120个/500 g大小的种栽、株行距25 cm×30 cm种植产量最高;在浙南地区种植时,尽量做到鲜术下种,不须贮藏,时间以12月前后为妥.  相似文献   

3.
陈斌龙 《特产研究》2006,28(3):32-33
为探明白术术栽与白术产量及形状间的关系,通过小区随机区组和大区对比试验,结果6种白术术栽类型中腿形、无茎多芽两种术栽类型的白术产量与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4.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质量、病害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有效缓解白术连作障碍的土壤改良剂,以生石灰(A)和腐植酸颗粒肥(B)作为土壤改良剂,各设3个水平,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其中以未施用土壤改良剂(A_1B_1处理)为对照,研究施用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质量、产量、病害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能显著降低白术白绢病和根腐病的发病率,提高白术的存苗率、产量和白术药材的质量;施用土壤改良剂能增加土壤S-ACP活性,对土壤S-UE、S-PPO、S-SC活性均具有调控作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S-UE、S-PPO活性越高越不利于白术药材质量和产量的形成,土壤S-ACP活性越高越有利于降低白术病害的发病率,提高白术的存苗率,有利于白术药材质量和产量的形成。移栽后60~150 d,处理A_2B_2(生石灰300 kg/hm~2,腐植酸颗粒肥300 kg/hm~2)白术白绢病发病率和根腐病发病率的变化均比其他处理稳定,移栽后150 d白术白绢病、根腐病的发病率较处理A_1B_1分别降低61.97%、91.67%,土壤S-UE活性均值最低,土壤S-ACP活性均值、白术存苗率、药材浸出物含量和产量均最高,其中,产量比处理A_1B_1增加361.33%,为最佳处理。综上,在白术连作1 a的土壤中施入生石灰(300 kg/hm~2)和腐植酸颗粒肥(300 kg/hm~2),能有效调节土壤酶活性,降低白术病害的发病率,提高白术存苗率、药材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白术种子的观察、测定和种子繁育、贮藏的相关试验研究,概括了白术种子的形状、大小和质量;提出白术种子繁育以每株选留10-15个花蕾为好,为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应选择术栽中等大小(100个左右/500g),密度以37.5 cm×21 cm为宜,并在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各喷一次硼肥;对于用剩的种子,应及时低温贮藏。  相似文献   

6.
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于术、冬术、浙术。具有补脾健胃、燥湿利水、和中功能,主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虚胀。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而以浙江栽培面积最大。一般用种子繁殖,第1年播种培育“术栽”,第二年春季移栽。本试验研究术栽种植密度对白术产量的影响,探索白术栽培的合理密度,为白术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研究免耕稻不同叶龄抛栽对产量的影响,通过早晚两造用2.5、3.5、4.5、5.5、6.5叶不同叶龄抛栽,进行产量比较,结果显示,早稻为3.5叶龄抛栽产量较高,晚稻为4.5叶龄抛栽产量较高.因此,选择3.5~4.5叶龄抛栽较适宜,抛后立苗回青快,分蘖早,有效蘖数多,成穗率高,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8.
编织布资源丰富,取材容易,育秧成本低廉,采用编织布育秧不但秧苗健壮,且能显著提高水稻免耕抛栽立苗率.本试验通过对不同秧龄移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编织布隔层育秧最佳移栽秧龄为3.5~4.5叶.在此秧龄内移栽,水稻抛栽后不但立苗快、低位分蘖多、成穗率高、产量高、节本增收,而且低碳环保.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钵苗育秧摆栽和毯苗育秧机插对同一水稻品种生长性状及最终产量的差异,于2020年在东台市五烈现代农业示范园开展了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水稻品种在钵苗育秧摆栽栽插方式上秧苗期延长,秧苗健壮早发,最终成穗数增加,产量提高,两个品种实产增产率分别达到8.74%和8.47%,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就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以丹粳253、沈农6014为试材,采用乳苗抛栽、抛秧、插秧、大垄双行水和水直播(对照)5种移栽方式,比较研究了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群体的产量性状及其效益的影响。[结果]不同纬度地区不同栽培方式产量差异极显著。在沈阳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排序依次为插秧>抛秧>乳苗>大垄双行>水直播;在丹东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排序依次为大垄双行>抛秧>乳苗>插秧>水直播。乳苗抛栽的产量在不同纬度地区差异很大。丹东地区的乳苗抛栽水稻的产量较沈阳的高3 486.45 kg/hm2。乳苗抛栽平均可比插秧栽培节约1 018.5元/hm2,比抛秧栽培节约726.0元/hm2。[结论]不同栽培方式之间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产量与每公顷穗数、每穗颖花数、成粒率、千粒重的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于2011年进行了籼粳杂交稻单季播栽期试验。结果表明,籼粳交杂交稻新组合"甬优6号"、"甬优9号",作单季栽培,产量平均效应均比籼型杂交稻"宜优99"极显著增产,但早播早栽更能充分发挥大穗优势;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3个碾米品质性状主要决定于组合的遗传特性,但整精米率较易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不同播栽期对米粒垩白大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水稻乳苗抛栽与其他栽培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不同栽培方式的水稻产量差异达极显水平,手插秧和抛秧的产量极显地高于乳苗抛栽。乳苗抛栽的成苗率低,成穗率低。乳苗抛栽比手插秧和抛秧在田间的生长期大大缩短,各个生育时期均有所延后,乳苗抛栽群体的灌浆比手插秧和抛秧延迟,灌浆持续期比手插秧和抛秧短,千粒重降低。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不同机插、品种、秧龄三因素随机完全区组试验结果表明,钵苗摆栽机插比普通毯苗机插秧苗素质好、秧龄弹性较大,插后低节位分蘖早生快发,成穗率高,群体光合势大,足穗大穗,结实率高,产量高。钵苗摆栽机插技术应配套生育期和秧龄相对较长的中熟品种,比普通毯苗机插短秧龄早熟品种增产显著,是促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进一步提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杂交晚稻立苗速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6年晚季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杂交晚稻立苗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比稻草不还田免耕抛秧稻增产4.85%,稻草还田免耕旱育秧苗抛栽与免耕湿润秧苗抛栽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稻草还田对免耕抛栽水稻的立苗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提高水稻后期剑叶叶绿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以章丘大葱"大梧桐"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秋季育苗和春季育苗、切葱叶和不切葱叶、葱苗大小分级处理对大葱株高、葱白长、葱白直径、单株重以及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秋不切葱叶1级苗处理的总体农艺性状表现最好。葱苗大小对大葱各农艺性状影响显著;切葱叶显著降低大葱叶片数,但对1级苗产量影响较小,对2级苗和3级苗的产量影响较大;秋季育苗的株高和葱白长显著高于春季育苗。葱白直径和株高显著影响大葱单株重和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效益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试验研究了机插、钵苗摆栽、人工手栽、直播等栽插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的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产量、经济效益得出,钵苗摆栽具有一定的优势,应成为农场今后水稻生产重点推广应用的栽插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两年生白术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设计,探究不同施用量的氮、磷、钾混合肥对白术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白术种子产量及百粒重、发芽率、空瘪率的影响差异均达到一定显著水平,适宜的施肥量组合能有效的提高白术种子产量及降低种子空瘪率。综合得出本次试验的最佳施肥组合为尿素480 kg/hm2、过磷酸钙225 kg/hm2、硫酸钾448 kg/hm2。  相似文献   

18.
种苗大小和外源激素对当归抽薹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GA3、NAA和CTK等3种外源激素处理当归大、中、小苗,研究种苗大小和外源激素对当归的抽薹率、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外源激素处理的小苗抽薹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抽薹率为14%;未经外源激素处理的中苗是主根长、收获株数和产量的最优处理,但种苗大小和外源激素对当归主根长影响差异不显著;50 mg/L CTK处理可促进大苗根部的膨大和伸长生长,有利于根部干物质的积累;50 mg/L GA3处理有利于中苗侧根数的减少。  相似文献   

19.
麦草覆盖厚度对党参育苗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麦草覆盖厚度对浅山半干旱区党参育苗起着决定性作用,麦草覆盖太薄,通风透气性强,保墒抗晒能力差,出苗率低,存苗率也低,麦草覆盖太厚,保墒抗晒能力强,通风透气性差,出苗率高,存苗率低。找出最佳麦草覆盖厚度,是提高出苗率、存苗率,增加产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偏低海拔区当归苗的越冬温度和成药生长光温对早薹及成药根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甘肃漳县当归苗,越冬期按根直径分类后分别进行0和-5℃处理,次年与当地同期、晚15d和晚30d分3个时期进行分期栽植,以观察早薹及成药根农艺性状对越冬温度和分期栽植的反应。【结果】根直径大于0.45cm的当归苗具有明显的早薹现象,根直径为0.55~0.65cm的当归苗早薹高于根直径为0.45~0.55cm的苗,根直径小于0.65cm的同类大小苗经0和-5℃冬储处理及分期栽植后,相同大小的各类苗间早薹差异不明显。当归成药根主根直径、鲜质量和干质量与苗大小成正比,苗大小不同、冬储温度不同形成的侧根数也不同。当归成药根的产量随栽期的延后而减小。【结论】根直径0.65cm以下的当归苗可在0与-5℃温区越冬,偏低海拔区适宜栽植根直径偏小的苗,栽前萌动、栽期严重影响当归的产量,随栽期延后成药根产量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