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是近几年在西瓜上发生的新病害,具有发病快、防治难、危害重等特点。一、病害症状幼苗子叶发病,叶背面呈现水渍状斑点,并沿主脉逐渐发展为黑褐色坏死斑,随后侵染真叶。真叶上的病斑黑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通常沿  相似文献   

2.
西瓜上的一种新病害──细菌性果斑病张祥林,莫桂花(乌鲁木齐动植物检疫局乌鲁木齐,830011)198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印第安纳州及特拉华州的西瓜田中发生一种毁灭性新病害——细菌性果斑病,该病使上述州当年的西瓜产量损失50%一90%.在随后的几年里...  相似文献   

3.
4.
几种杀菌剂防治西瓜嫁接苗细菌性果斑病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几种杀菌剂对西瓜嫁接苗细菌性果斑病进行药效防治试验,统计发病株数和死亡株数,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防治效果。结果为:加收米+万兴混合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发病率和死亡率仅27.3%和20.3%;其次为加瑞农+扑海因混合处理,发病率、死亡率为36.4%、30.6%;乐无病处理的发病率、死亡率为52.9%、44.8%,农用链霉素+叶青双混合处理的为66.1%、59.7%,可杀得处理的为45.2%、39.1%。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山东省临沭县、昌乐县、章丘县等地西瓜育苗基地的西瓜苗上发现了一种新病害——西瓜细菌性果斑病。从病果和病叶片上分离到15个细菌菌株,选取8个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8个菌株均能侵染西瓜,发病症状和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从接种发病的病果上可重新分离到相同的细菌。对该8个菌株菌体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等项目进行观察测定,确认供试菌株为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 Willems et al.,1992)。  相似文献   

6.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岩 《福建农业》2008,(6):24-24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是西瓜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每年6-7月为发病高峰期。主要危害成熟期西瓜,造成西瓜外观变差,影响销售价格。  相似文献   

7.
一、症状 病原菌主要为菊欧文氏玉米致病变种.是一种杆状植物病原菌。细菌性茎腐病多在玉米生育中期发生,主要危害植株中部茎杆和叶鞘,叶鞘上初见水渍状.病斑扩展后形状不规则.呈黑褐色,边缘波浪状,浅红褐色。与健康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其明显.发病部位的叶鞘和茎杆迅速软化、腐烂,散发出臭味,有褐色菌脓.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向上、向下扩展蔓延。  相似文献   

8.
首次报道了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在吉林省的发生。从不同来源病株上的不同发病部位分离出有致病性的2个菌株(W1和W2),通过对其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性状和寄主范围的测定,并根据其在西瓜上引起病害的症状特点,将其确定为燕麦食酸茵西瓜亚种(Acidovorax cnenae subsp.citrulli Willems et al.)。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物理方法(干热处理)、化学药剂(甲醛、盐酸、过氧化氢、次氯酸钠)以及杀菌剂对西瓜(Citrullus lanatus)种子细菌性果腐病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的HCl和5%的甲醛处理20 min及0.5%或1%ZC处理1 h,对西瓜种子细菌性果腐病防治效果良好,对西瓜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无显著影响,且对种子胚根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与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首次报道了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在吉林省的发生。从不同来源病株上的不同发病部位分离出有致病性的2个菌株(W1和W2),通过对其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性状和寄主范围的测定,并根据其在西瓜上引起病害的症状特点,将其确定为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avenaesubsp citrulliWillemsetal )。  相似文献   

11.
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闻慧  刘兴洋  李国英  张力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182-6183,6185
综述了近年来甜瓜细菌性果斑病害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强调了检测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入世以后植物病害检测检疫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详细介绍了利通区西瓜果斑病的发生、危害症状及发生前后宜采取的各种防控措施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FB)是严重危害葫芦科作物的细菌病害。2009—2010年,通过田间调查,发现云南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部分地区的西瓜(Citrullus lanatus)和甜瓜(Cucumis melo)上出现疑似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病害发生。通过菌株分离纯化、菌体形态和菌落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致病性测定、微生物鉴定系统测定、分子鉴定等方法进行诊断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yn2和yn3菌株与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 的特征一致。确定了云南省已有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分布,为云南省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巢式PCR快速检测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nested-PCR方法,快速检测西瓜种子中的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Aac),为西瓜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watermelon,WFB)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根据Aac BOX短重复序列的PCR产物设计两对引物BX-L1/BX-R5和BX-L1/BX-S-R2,建立以BX-L1/BX-R5为外侧引物,BX-L1/BX-S-R2为内侧引物的nested-PCR,以5 µL样品处理液于99℃高温裂解10 min,再放置冰上冷却5 min,以所释放病原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采用50 μL反应体系:5 μL 10×PCR buffer(25 mmol?L-1 MgCl2),4 μL dNTP (D4030RA,2.5 mmol?L-1),引物(5 μmol?L-1)各3 μL,0.4 μL Taq DNA酶(DR001B,5 U?μL-1),通过退火温度优化,反应条件为:引物BX-L1/BX-R5各3 μL进行第一轮扩增,95℃,2 min;95℃,30 s;65℃,45s;72℃,1 min;35个循环;72℃,延伸7 min;取扩增后的产物1 μL为模板,以引物BX-L1/BX-S-R2各3 μL进行第二轮扩增,95℃,2 min;95℃,30 s,66℃,45 s,72℃,1 min,30个循环,72℃,7 min。在此条件下对梯度Aac菌悬液、模拟带菌种子提取液进行特异性、灵敏性及重复性检验,对不同带菌率的西瓜种子提取液进行检测。【结果】引物BX-L1/BX-R5和BX-L1/BX-S-R2在检测不同来源的Aac菌株时都产生了预期大小的片段,并且对其近源种燕麦嗜酸菌卡特莱兰亚种(A. avenae subsp. cattleyae)、魔芋假单胞菌(A. avenae subsp. konjaci)及其不相关菌株未扩增出目标片段。以BX-L1/BX-R5为外侧引物,BX-L1/BX-S-R2为内侧引物的nested-PCR,对Aac纯菌液和模拟带菌种子提取液的最低检测限4.7×101 cfu/mL,比direct-PCR灵敏度高出1 000倍。当西瓜种子带菌率在0.1%-0.5%时,nested-PCR阳性检测率为66.7%;当种子带菌率为1%-10%时,nested-PCR的阳性检测率为83%-100%。【结论】以BX-L1/BX-R5为外侧引物,BX-L1/BX-S-R2为内侧引物的nested-PCR方法,能够快速、高效检测携带微量Aac的西瓜种子,检测结果重现性高。  相似文献   

15.
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在中国为新发生的病害,其病原菌为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危害瓜果造成品质下降。该病为典型的种传细菌性病害,因此种子检疫成为防治此病害的重要手段。【方法】通过实验,将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有机结合,建立了一套针对哈密瓜果斑病的种子带菌检测方法Bio-IMS-Real-time PCR。【结果】经过人工模拟种子带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成功地检测出1 000粒种子中的1粒带菌种子(带菌量约为1.04×105 CFU/种子,经计算,可以检测的最初浓度为2 CFU•ml-1 ASCM培养液),且信号较强。【结论】该检测方法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对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菌检测的精度,也为生产实践中哈密瓜果斑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如何有效防控细菌性果斑病在西甜瓜幼苗生长以及后期的发病率,本研究采用了细菌性“杀菌剂1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处理西甜瓜种子,并采用嫁接育苗以及田间试验评价的方式,测定了西甜瓜的嫁接苗果斑病的发病率、田间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使用“杀菌剂1号”处理的种子,后期未发现有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害发生且栽培的西甜瓜幼苗在发病率、减少用药量、产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处理。本试验结果表明“杀菌剂1号”可有效防控果斑病的发生,对西甜瓜嫁接苗的生产、减少农药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龙胆草斑枯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培养处理,对龙胆草斑枯病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病菌在8-30℃范围内能够生长发育,但最适温度为25℃。病原菌对营养要求较严格,在PDA+寄主煎汁培养基上生长发育最好。对C源的利用上,单糖好于双糖,双糖好于多糖。该病菌属喜铵态氮的真菌,病菌产孢需要光照珧照对生长影响不明显。病发生孢子在温度5-32℃,PH4.5-7.3,要对湿度96%以上条件下都可以萌发,但在温度25℃、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