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3.
4.
Theplantdiversityusuallysuppressesdiseaseepi demicsalthoughtheecologicalmechanismsarenotfullyknown .Thisecologicalprincipleismanifestedinbiodi versity richcroppingpracticesthatreducecropdiseasesinmanysubsistence farmingsystems.Modernapproach estodiseasec… 相似文献
5.
6.
Peter H.Raven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4,33(6)
自然界中基因的横向转移广泛存在,转基因技术即是模仿自然界中的基因横向转移。在转基因技术开发和测试长达30多年之后,这一技术已被用于生产种类繁多的药物、几乎全世界所消费的啤酒和奶酪以及27个国家的1 800万农民在1.75亿hm2土地上种植的农作物。数以亿计的人和数十亿的家畜消费这些转基因作物及其制品差不多20年了,但是没有来自任何地方的可以证实转基因植物有害的案例。因此,让人很难理解为何在某些地区一直存在坚决抵制转基因作物种植的现象。鉴于转基因作物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农业本身就是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敌人,因为在过去的1.2万年中,全球人口数量从最初的100万增长到了目前的72亿,而农业耕地面积已达到了地球地表土地约1/3。一般来说,在耕地上进行的农业生产效率越高,产量越高,可持续性则越强,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危害则越小。在近缘物种间自然发生的杂交是植物进化过程中的突出特征,由于人类选育具有某一改良特性的作物,杂交使得具有目标特性的作物得以富集。这一过程也影响了许多半野生的、似杂草的近缘种的遗传特性,并且在某些特例中,反而使得他们更加类似杂草。转基因既不会加强也不会延缓这些现象,但是它应当作为个案进行研究并解决。 相似文献
7.
生物多样性及其在农田作物生产中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克章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9,21(2):73-77
从生物多样性这一现代研究课题了出发,论述了作物在多样性。作物与杂草关系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物遗传资源的抗病虫多样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育种中对少数具显性单基因抗性的亲本材料的广泛利用,致使推广品种的抗病虫遗传背景狭窄,导致作物病虫害种类发生演变和重要病虫害持续爆发或流行。我国拥有丰富的作物遗传资源,在1986~1995年评价了7类粮食作物60万份将种质对58种病虫害的抗性,发掘出3万份次的抗性种质,其中6000多份兼抗2种以上病虫害。丰富的抗性资源是今后拓栽培品种遗传背景的重要基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从农家品种、育成品种、外引品种、野生种和近缘植物中发掘并合理利用显性单基因抗性和微效多基因抗性,通过遗传多样性的恢复,达到农田生态系稳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森林资源是社会的发展乃至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促进林业的有效发展也不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更关乎着人类生产发展、生态平衡等问题.林业有害生物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多样性被破坏.因此,综合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病虫害的综合管理等问题,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夏铭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30(1):94-100
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按照空间尺度可以划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和持续利用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含义和现状,从三个层次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进行了评述,其中着重讨论作为基础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检测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时空变化对气候变暖时空变化响应的已有观测事实及其变化规律性,汇总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未来发生趋势的已有预估结果,提出其影响的最新认知,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气候变暖可使大部病虫害发育历期缩短、危害期延长,害虫种群增长力增加、繁殖世代数可比常年增加1个代次,发生界限北移、海拔界限高度增加,危害地理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呈明显加重趋势。但也使一些对高温敏感的病虫害呈减弱趋势,致使小麦条锈病、蚜虫等病虫由低海拔地区向高海拔地区迁移危害。未来气候变暖将使中国大部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呈扩大、加重趋势。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诊断、发生与灾变的影响预估、风险评估及适应对策将是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草害威胁着作物个体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作物群体的生物产量。近年来研究发现,采用多样化种植方式,由单作转变为不同类作物间作、套作,形成作物群落栽培系统,可改善群体结构、增强抗性水平,提高作物产量。综述了作物群落栽培系统抗病虫草害的六种机制,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作物群落栽培系统抗病虫草害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降水变化对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采用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时空变化对降水时空变化响应事实检测的方法,系统分析降水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影响的已有观测事实及其变化规律性,提出其影响的最新认知,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已有影响事实检测表明:一定区域、时段的降水偏少、高温干旱有利于部分害虫的繁殖加快、种群数量增长,降水、雨日偏多有利于部分病害发生程度和害虫迁入数量的明显增加,病虫危害损失加重;暴雨洪涝可使部分病害发生突增,危害显著加重;暴雨可使部分迁入成虫数量突增、田间幼虫数量锐减;降水强度大,可使部分田间害虫的死亡率明显增加、虫口密度显著降低。高温干旱年可使部分病虫害大发生、飞蝗可比常年多发生1代,持续多雨年可使部分病虫害发生界限北移。梅雨期长且梅雨量多的年份有利于江淮地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迁入危害,稻纵卷叶螟迁入早的年份可比常年多繁殖1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年份有利于害虫迁入始见期提早、数量增加、范围扩大、危害加重。台风暴雨可使部分病害突发流行、田间虫口密度显著降低,台风多雨有利于害虫的迁入危害。厄尔尼诺年的当年、次年易暴发农作物病虫害。降水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影响的时空变化及其规律性、发生与灾变的影响预估、风险评估及适应对策将是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采用ASP为工具开发程序,构建基于B/S的天水市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网络系统。用ACCESS2007为建立植物病虫害数据库。在数据表结构设计中,设计了作物类别表、作物名称表、病害表、虫害病、病害图、虫害图,各数据表通过关键字段进行关联。在病害表、虫害表中,抽取病虫害容易识别的性状进行病规范化,并把规范化性状作为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运用人机对话方式实现病虫害的诊断和查询。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光谱的作物病虫害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粮食生产每年都因病虫害造成巨大损失,而靠田间人工测定、识别病虫害既费时费力又有滞后性,容易错过最佳防治时期。基于光谱的作物病虫害监测则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无损监测方法,可为应对作物生产的分散性、地域性、时空变异性等提供有力支撑。概述了基于光谱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原理,并从光谱成像与非成像两方面详细综述了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一些应用于病虫害监测的植被指数,对目前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提出了今后发展与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季节性变暖对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采用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时空变化对季节性变暖时空变化响应事实检测的方法,系统分析和汇总季节性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影响的已有观测事实及其变化规律性,提出其影响的最新认知,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已有影响事实检测表明:暖冬可使病虫进入越冬阶段推迟,延长病菌冬前侵染、冬中繁殖时间,降低害虫越冬死亡率,增加冬后菌源和虫源基数;病虫害发生期、迁入期、危害期提前;越冬北界北移、海拔上限高度升高;持续暖冬可使冬后虫源基数显著增加。与常年相比,全国性暖冬年冬中病菌繁殖侵染率可比冬前增加50%以上、冬中害虫存活率可达常年的1-2倍,冬后菌源、虫源基数增加1倍以上;持续暖冬冬后虫源基数可达常年的5倍以上;病害始见期、虫害发生期提前5 d以上,最早可分别提前20、30 d以上;稻飞虱越冬北界北移2-4个纬度,小麦条锈病越冬海拔上限高度升高100-300 m。暖春有利于病虫害危害期提前、扩展速度加快、发生程度加重。炎夏可使一些病菌越夏的海拔下限高度增加、面积和菌量减少,一些害虫发育历期延长、死亡率增加。暖秋有利于害虫滞留危害,发生代数可比常年增加1个代次。季节性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影响的时空变化及其规律性、发生与灾变的影响预估、风险评估及适应对策将是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nyzhb-sh@xj.cninfo.net 《勤云标准版测试》2006,(3)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是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阐述高光谱遥感监测农作物病虫害原理的基础上,从光谱植被指数和导数光谱的角度入手,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高光谱遥感监测农作物病虫害的研究进展,体现了高光谱遥感在植保领域中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还提出了研究中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则是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关键。病虫害防治需建立一套综合的防治体系,即需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有效地结合起来。综合防治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培育安全、无公害的农产品。 相似文献
20.
以黄淮地区为例,分析了秸秆还田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包括:秸秆还田为小麦纹枯病重发提供了充足菌源;小麦全蚀病发生面积增加、危害程度加重;小麦赤霉病由偶发病害变为常发病害;蜗牛由次要虫害变成主要虫害;新发虫害二点委夜蛾危害加重。同时提出了农业措施、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