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为明确松节油对米尔贝霉素的增效活性和稳定性, 采用叶碟喷雾法, 分别测定了以松节油和乙醇为溶剂配制的米尔贝霉素乳油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的毒力, 半致死质量浓度(CL50)分别为0.031 4, 0.139 0 mg·L-1, 共毒系数为442.68, 表现出显著的增效活性。光解试验表明, 以松节油为溶剂能够提高米尔贝霉素的稳定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 松节油中α-蒎烯、莰烯、(R)-苧烯、3-蒈烯等萜烯类物质总含量超过60%, 萜烯类物质对昆虫表皮具有良好的渗透作用, 是其增效作用的主要原因。松节油可作为溶剂和增效剂用于米尔贝霉素绿色乳油制剂加工。  相似文献   

2.
木松节油和硫酸盐松节油的组成分析及其精馏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木松节油、硫酸盐松节油的组成。除α-蒎烯、β-蒎烯外,这两种松节油还分别含有10.73%和8.01%的3-蒈烯。通过两次真空精馏,由木松节油分别得到含89.1%α-蒎烯、含72.3%和含56.3%3-蒈烯的三种馏分,由硫酸盐松节油分别得到含96.7%α-蒎烯,含68.1%β-蒎烯、含59.5% 3-蒈烯三种馏分。在精馏的釜液中,双戊烯含量较高。这为综合利用木松节油和硫酸盐松节油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华山松树脂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 S)方法对该精油进行分析,共鉴定出47个化学成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法,HP59970C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测得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华山松树脂主要是α-蒎烯,莰烯,α-非兰烯,罗勒烯,小蠹二烯醇,3-蒈烯,4-蒈烯,杜松二烯,β-蒎烯,月桂烯,β-非兰烯等萜烯(96.482%)类化合物,含量最多的是α-蒎烯(52.494%)和β-蒎烯(39.269%)。  相似文献   

4.
白玉兰与望春玉兰花香成分和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白玉兰和望春玉兰鲜花的芳香成分及相对含量,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白玉兰和望春玉兰花香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白玉兰共检测出25种芳香成分,萜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达到了70.29%,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芳香成分有β-水芹烯、α-金合欢烯、桉叶油素、β-蒎烯、氧化芳樟醇和α-蒎烯;望春玉兰共检测出32种芳香成分,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其相对含量为71.34%,含量较多的芳香成分有β-水芹烯、顺式-β-罗勒烯、桉叶油素、β-蒎烯、β-月桂烯和紫丁香醇D.不同的芳香物质及含量组成,使白玉兰和望春玉兰形成各自独特的香气类型.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2萃取油松针叶萜烯化合物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研究油松的新方法,该文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以油松针叶为材料萃取萜烯类化合物,以α 蒎烯、β石竹烯为研究的重点,采用单因子变化的实验方法,通过GC和GC/MS监测,改变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找到最佳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温度40℃和萃取时间20 min,是从油松针叶中萃取以α蒎烯和β 石竹烯为代表的萜烯类化合物得率较高的萃取条件.与水蒸气蒸馏相比,该实验方法省时且样品收率高.   相似文献   

6.
对字宁兴城油松种子园14^#无性系的针叶精油做了GC-MS定性、GLC定量分析和统计检验。最主要成分为a-蒎烯、β-蒎烯和β-石竹烯。F检验的结果表明,叶龄对萜烯各成分相对含量的影响大于树冠朝向。一年生针叶中单萜和倍半萜的相对含量随季节波动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对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14#无性系的针叶精油做了GC-MS定性、GLC定量分析和统计检验。最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和β-石竹烯。F检验的结果表明,叶龄萜烯各成分相对含量的影响大于树冠朝向;一年生针叶中单萜和倍半萜的相对含量随季节波动不显著;当年生针叶中仅树冠南向的含量波动显著,其中β-蒎烯的波动是造成单萜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对一些同分异构体的含量随季节变化的趋势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松脂单萜类物质与油松对红脂大小蠹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油松松脂内萜烯类物质与寄主抗性的关系,作者于2005年7月底,利用气相色谱对山西省沁源县太岳林局灵空山林场油松松脂组分及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松松脂中的单萜类物质有α-蒎烯、莰烯、β-蒎烯、香叶烯和柠檬烯,另外还有少量的3-蒈烯和α-萜品烯,且各物质的含量受林龄、立地条件及危害程度的影响。结合红脂大小蠹发生与林龄、立地条件的关系推断,松脂内单萜类物质与油松的抗性相关;单萜总量与寄主油松抗性存在一定相关性;单萜中的β-蒎烯、香叶烯、柠檬烯也可能与寄主油松抗性存在相关性;其他单萜成分与寄主抗性的关系尚未确定。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吊金钱(Ceropegia woodii)和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2种花卉挥发物的抑菌活性,首先利用顶端动态采集和GC/MS分析方法,检测其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在2种花卉挥发物中,莰烯、α-蒎烯和桉树脑3种萜烯化合物含量很高,其中莰烯在2种花卉挥发物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83%、14.91%,α-蒎烯分别为5.89%、31.06%,桉树脑分别为33.80%、0.45%。以唐菖蒲腐烂病、番茄早疫病、玉米附球菌叶斑病、洋葱黑曲霉病的病原菌为供试菌种,采用生长速率法对上述3种主要挥发物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α-蒎烯、莰烯、桉树脑均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综合对比表明,抑菌能力由大到小为:α-蒎烯桉树脑莰烯。因此,2种花卉可用于新型植物农药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青海云杉针叶和枝条的挥发性化合物的固相微萃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 MS)提取方法,分析了青海云杉针叶和枝条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共鉴定了65种化学成分。其中针叶中分离鉴定出42种挥发性成分,占峰面积99.78%,主要成分为α 蒎烯、莰烯、左旋乙酸冰片酯;枝条中分离鉴定出50种挥发性成分,占峰面积的99.93%,主要成分为α 蒎烯、a 水芹烯、莰烯、1 甲基 5 (1 1 甲基乙烯基) 环己烯、石竹烯。青海云杉针叶和枝条的挥发物质中,萜烯类物质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11.
从24个油松种源单株采集2年生枝条上的针叶,进行单萜烯组分分析,研究种源综合萜烯组分变异性与地理空间变异的关系。结果表明:茨烯相对质量分数在种源间的变异幅度较大,其相对质量分数的差异在油松全分布区范围内存在着显著的地理变异趋势。油松种源差异显著,可分为北部类群、中部类群、西南类群和山东类群等4个类群,类群间单萜烯组分分化显著。观察到α-蒎烯、茨烯和β-蒎烯等成分的质量分数与其种源产地经纬度有机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12.
松节油微波加热水合反应制松油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HAc为催化剂,在微波加热条件下,对松节油直接水合制松节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加热较传统加热更能促进反应的进行;在优化反应条件下,直接将松节油于85℃水合反应5h,其转化率达85.91%,选择性为0.453.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采集海南地区白胡椒粉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并用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对其风味成分进行归一化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26种化合物,分别为3-蒈烯(20.37%)、石竹烯(19.81%)、柠檬烯(14.36%)、β-蒎烯(9.10%)、γ-萜品烯(8.18%)、α-水芹烯(6.70%)、α-蒎烯(3.60%)、δ-榄香烯(3.22%)、罗勒烯(1.97%)、可巴烯(1.76%)、异松油烯(1.63%)、α-石竹烯(1.46%)和δ-杜松萜烯(1.07%)等。  相似文献   

14.
对江西省23年生的186株高产脂湿地松和60株普通湿地松松脂成分进行测定比较和各组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产脂力与单萜类组分总含量显著正相关(0.287 1),与二萜类组分总含量显著负相关(-0.239 6),与单一组分含量无关。单萜类物质中除a-蒎烯外各组分之间呈正相关。a-蒎烯和β-蒎烯呈极显著负相关(-0.533 0)。海松酸型树脂酸各组分之间呈正相关。枞酸型树脂酸各组分之间呈正相关。单萜类组分含量与二萜类组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0.958 1)。单萜类物质各组分与二萜类物质各组分之间多呈负相关。江西省高产脂湿地松松脂成分较普通湿地松均一(约25种主要成分),松节油含量较普通湿地松高,海松酸型树脂酸含量较普通湿地松低,是可贵的种质资源。高产脂湿地松松脂品质极好,可见,在高产脂的基础上选择高含油率的优良品种并不会降低其松节油品质,通过对高β-蒎烯优良单株的选择可以同时提高双戊烯和月桂烯的含量,但在提高海松酸型树脂酸的含量上并不占优势。  相似文献   

15.
华山松大小蠹的入侵对华山松挥发物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气质联动技术对秦岭林区华山松健康木、枯萎木针叶、树脂和韧皮部组织内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含量和生物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山松针叶、树脂和韧皮部组织内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单萜、倍半萜和二萜组成,其中以α-蒎烯、β-蒎烯、乙酸-龙脑酯、β-石竹烯、α-石竹烯、α-杜松醇、异杜松醇、萜烯醇、杜松二烯为主;华山松针叶、树脂、韧皮部组织内挥发性物质在组成和含量上均有差异,其中以针叶中挥发性物质成分最丰富,其次是韧皮部组织,而树脂的成分则更纯;同时华山松健康木与枯萎木间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也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云南松对松小蠹的引诱能力及其挥发物组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云南松健康木和衰弱木韧皮部的挥发生物质组成,并用两种饵木在蠹害林分中进行小蠹引诱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衰弱饵饵木树松小蠹的引诱能力显著高于健康饵木,同时,两种饵木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在含量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衰弱木中α-蒎烯,Kan烯,β-罗勒烯,α-侧柏烯,草蒿脑等萜烯类含量高于健康木,而β-蒎烯,β-水芹烯和月桂烯等萜烯类的含量低于健康木,化学成分的差异是导致云南松健康木和衰弱木引诱力不同的重要原因,生产上应选择衰弱云南松作为饵木,以保证较好的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昆虫触角电位测定方法,以十字花科9种植物挥发性物质为对象,研究小菜蛾雌、雄成虫对不同浓度植物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六碳醇或六碳醛均能引起较强的EAG反应,如正己醛、反-2-己烯醛、正己醇,而萜烯类化合物如(1R) -(+)-α-蒎烯、α-萜品烯,(+)-3-莰烯、桉树脑和D-柠檬烯激发的EAG相对...  相似文献   

18.
湿地松松脂中单萜类组分研究续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赣北湿地松子代试验林产脂量高于群体平均数的家系中随机抽取22个家系88单株及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各8株,测定每株中单萜类组分:α-蒎烯、β-蒎烯、双戊烯、香叶烯、莰烯、α-松油醇的百分含量,从22个湿地松家系中初步筛选出高卢β-蒎烯、高抗家系4个,分别是家系13、15、16、19;初步筛选出高口α-蒎烯、高抗家系也是4个,分别是家系2、5、11、20.α-蒎烯、β-蒎烯、双戊烯、莰烯各有90%以上的家系单株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家系间的变异系数;单萜类中5个主要化学组分遗传力变动0.56~0.87;5个主要化学组分在家系间差异都达极显著,说明5个主要化学组分受较强遗传因素控制,选择育种潜力大,选择易见效.再次证实湿地松松脂中单萜类α-蒎烯、β-蒎烯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单株试样化学组分以α-蒎烯为主,还是以β-蒎烯为主,取决于家系遗传特性.马尾松抵抗松颈象危害能力比湿地松、火炬松强,通过不同种松树单萜类组分百分含量的比较,发现马尾松内含萜类化合物中α-蒎烯和莰烯含量高、双戊烯含量低,揭示了诱发昆虫拒食性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桐花树活体枝叶的自然挥发物成分组成状况.[方法]对其幼苗无花枝叶及成年无花、开花、带果枝叶的挥发物进行动态顶空密闭循环吸附捕集,经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ATD-GC/MS)联用技术分析.[结果]各检测样的总体挥发物组成相对简单,其优势成分为萜烯类化合物,约60%或70%以上均为α-蒎烯,而β-水芹烯、β-蒎烯等其他萜烯也具有较高含量,体现出良好的“森林浴”主体物质“芬多精”功效.此外,随着果实的出现,其挥发物中的辛酸、壬酸等果酸类香气成分也显著增加,合计可占挥发物总量的10%以上.[结论]由于该树种挥发物的健康、无毒、无刺激特性,符合沿海植被“芳香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可进一步开发利用为嗅觉安全、良好的游憩类海景林并作为精油、空气清新剂等产品的原料.  相似文献   

20.
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唐紫’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结果】花蕾期共检出芳香成分53种,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芳香成分有γ-依兰油烯、α-雪松烯、α-蒎烯、反式-α-香柠檬烯、顺式-乙酸-3-己烯酯、长叶马鞭草烯酮;初开期共检测出65种芳香成分,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乙酸香茅酯、苯乙醇、香叶醇、乙酸正己酯、橙花醇、乙酸苯乙酯、顺式-乙酸-3-己烯酯;半开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62种,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香叶醇、苯乙醇、乙酸香茅酯、橙花醇、乙酸正己酯、乙酸苯乙酯和α-月桂烯;盛开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65种,主要为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乙酸香茅酯、苯乙醇、乙酸香叶酯、香叶醇、乙酸苯乙酯、橙花醇、乙酸正己酯和α-月桂烯;盛开末期共检测出芳香成分58种,主要为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含量较多的有β-香茅醇、苯乙醇、乙酸苯乙酯、乙酸香茅酯、α-月桂烯、α-蒎烯、柠檬烯和乙酸香叶酯;伴随花的不断发育,醇类化合物含量迅速增加,半开期含量最高;酯类化合物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盛开期含量最高;萜烯类化合物在花蕾期含量最高,初开期迅速下降,至盛开末期又有所上升;醛类化合物的含量呈先迅速升高后迅速降低的趋势,盛开期含量最高。【结论】玫瑰花发育的不同时期,芳香成分及含量差异明显。鲜花的主要香气成分在初开期基本形成,大部分芳香成分在半开期至盛开期含量最高。因此,生产中提取玫瑰精油时,应选择开放程度在半开期至盛开期的鲜花进行采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