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女士对农耕文化有着深厚感情,喜欢收藏工艺品尤其是微缩农具工艺品,现在自己开了一家微缩农具工艺品公司,她组织民间老木匠,采用椿树、小花梨、杉木、樟树等树种,经过几十道工序,完全手工工艺,按实物比例缩小10  相似文献   

2.
高女士对农耕文化有着深厚感情,喜欢收藏工艺品尤其是微缩农具工艺品,现在自己开了一家微缩农具工艺品公司,她组织民间老木匠,采用椿树、小花梨、杉木、樟树等树种,经过几十道工序,完全手工工艺,按实物比例缩小10  相似文献   

3.
一、产品特色.微型农具工艺品,纯农家手工精心加工、打磨、拼装而成,仿照实物按比例缩小,结构形状完全一致,保持原始梨木的天然木纹小巧精致.比那些工业化生产的工艺品更加纯朴、自然.它是当今工艺品家族中的新秀,也是其他工艺品不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4.
创意是"金"     
山东省有个叫曲宝营的农民,有一手好木工手艺活,可是现代人大都是流行购买时尚家具,他的手艺再好发展空间也不大.于是他变换了一下思路,把原来农村的农具按模型做成小巧玲珑的工艺品,如做成小推车、碾盘、石磨等农具工艺品,在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销售,很快打开了市场,不几年他就发了家.  相似文献   

5.
李晓 《湖南农业》2006,(3):24-24
山东省有个叫曲宝营的农民,有一手好木工手艺活,可是现代人大都是流行购买时尚家具,他的手艺再好发展空间也不火。于是他变换了一下思路,把原来农村的农具按模型做成小巧玲珑的工艺品,如做成小推车、碾盘、石磨等农具工艺品,在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销售,很快打开了市场,不几年他就发了家。四川省阆中市彭城镇青年农民何金翰,  相似文献   

6.
小推车推出财路。现在农业机械化的程度提高了,许多农具已不再使用,但对于消失了的事物,人们往往有一种怀旧的情结。有一位山东的老木匠,巧手制作了一些像小推车、碾盘这样的微型农机具工艺品.推向市场后非常俏销,一月赚到数千元的收入。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当传统的手工农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被人们遗忘的时候,在沂蒙山区,有一位农民突发奇想,他把这些过去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农具,按比例缩小成微型工艺品推向市场,想不到却极大地满足了都市人的怀旧情绪。随后,不尽的财源滚滚而来……  相似文献   

8.
朱洪启 《农业考古》2008,1(1):155-160
在近代的华北农村,农具、役畜普遍缺乏,并且多集中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中。经营耕地少的小农由于生活贫困,无力购置价格较高的大型农具及役畜,而农业生产的一些环节又必须具备一些大型的专用农具,有些时候还要有牛、马、驴、骡等役畜。为了克服农具及役畜的不足,及时进行农业生产,备地农村约定俗成地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大型农具、役畜的共有共用关系。这种以传统农业社会为基础的、以大型农具和役畜为纽带的合作形式带有“互惠经济”的特点,它体现了农村社会的邻里关系、亲朋关系、经济关系诸多方面的习俗。  相似文献   

9.
董成家 《农家顾问》2012,(11):27-28
俗话说拥有万贯家财,不如薄技在身.张果喜是一个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木匠,凭着木匠手艺这门"雕虫小技",他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亿万富翁,中国第一个获得小行星命名荣誉的企业家.他完成了从雕刻产品到雕刻人生的转变. 果喜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余江工艺雕刻厂.张果喜1952年出生于余江县,15岁到镇办的邓家埠农具修造社木工车间当学徒.1973年,农具修造社负债累累,为求生存,身为木工车间主任的张果喜带3名工友去上海,找到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签下了20套雕花樟木箱的出口合同.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推广新式农具是逐步实现农业技术改造和保证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开展了农具推广工作.虽然一些地区没有根据农村实际情况,盲目推广农具,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农具推广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总的说来,这一时期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农具的推广,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试论农具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摘要)山东济宁农机研究所周昕本文就农具史研究中的几个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文章认为:农具考古始终是农业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具史研究始终是农史研究的重要内容。特别在没有文字可考的原始农业时代农具的考古与研究,是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农具陈列是中国农业博物馆陈列展览项目之一。本文通过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全面分析、总结、归纳了中国传统农具陈列实施过程中内容与形式设计的理念和一些设计构思,解决了在陈列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给同类型的博物馆陈列展览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孙宁 《农业考古》2023,(1):120-126
西汉时期,张掖郡下辖的居延都尉府,其农业存在军事屯田、官田和民田之别。军事屯田的主要劳作者为田卒,耕种屯田的铁制农具主要来自中央朝廷主导下的内郡转输。部分官田,会出租给普通民众。民田即普通民众拥有的田地,他们耕作田地的铁制农具需要自行购买,官方不会直接发放。无论屯戍机构或者普通民众,他们都可以就地取材制作一些木质简易农具,但是这并非当时当地农具使用的主流。西汉朝廷在西北屯戍地区农具的供应方面也是重军而次民。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几年来,不少乡镇办的农具厂片面追求利润,纷纷转产家用电器、高档家具等产品,而农民要添置一些中小型农具却伤透了脑筋。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农具厂是生产、维修农具的企业,其根本任务是为农业生产服务,满足农民对各种中小农具的需要。当然,农具厂生产一些盈利高的民用产品并非不可,但应在做好为农服务工作的前提下进行,不可单纯为追求盈利而置社会效益于不顾,推卸服务农业的重任。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民对中小农具的需求量虽然逐年减少,但中小农具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发展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具,中小农  相似文献   

15.
小议连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是由采集经济发展而来的①,因而收获农具是最早出现的农具。若采集谷类作物,则随后而产生的应是脱粒、加工工具。但一些文献中往往对脱粒工具谈得不多,有的甚至一字不提。尽管古代的作物因野生性较强,子粒成熟后容易自动脱落,但毕竟还是有要人工脱粒的。所以,脱粒农具在农具中也应是占有一定地位的。本文拟就连枷这种至今  相似文献   

16.
自孙吴东晋而始,在政治历史等各因素合力下,人口大量向南方流动,南方生产方式、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制度发生重大变化,受到北方成熟耕作的影响,适于南方水田耕作的新农具相应出现。农具发展虽与经济生产自然增长的需求直接相关,但其演变背后还有着复杂的社会政治的推力。六朝时期出现了农具的机械化,这些机械农具的发明应用却是与上层宫廷文化以及大土地制度有着内在之关联。南方农具种类在六朝时期或已齐备,但是出土实物较少,推广的规模仍不甚明了。本文尝试从相关佐证文献以及后世材料中进行推断,试图勾廓出当时农具的一些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7.
王爱民 《农业考古》2022,(4):143-152
皖南地区出土的青铜时代农具主要为石质农具和青铜农具,依据功能可分为耕作农具、收割农具两类。因为文化属性不同,农具的型式存在一定区域差异。与邻近的宁镇、太湖及江淮地区比较,皖南出土农具数量偏少,收割类农具比例较低,犁耕尚未出现,表明皖南农业生产较周边地区落后。在不同时期,皖南农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各不相同。夏商时期,皖南处于...  相似文献   

18.
<正> 当前,农民消费观念开始转变,无论是农用物资市场,还是农村消费市场,都存在着巨大的潜力,都有一种等待和渴望,都有一股强烈的“势气”等待拓展。 1 农用物资市场行将裂变 把农用物资市场放在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高度去考察,就会发现农用物资市场潜力很大,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在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对传统农用物资市场中的农械、农药、农具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灵芝(Ganoderma lucidum)俗称灵芝草、万年蕈等,是著名的食药用菌和天然的工艺品,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段木熟料栽培灵芝,具有发菌快、转化率高、出芝期长等优点,是灵芝的主要栽培方式;利用大棚栽培食用菌,可以实现周年栽培,是食用菌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在大棚内栽培段木灵芝,芝体色深盖大,柄短而粗,生态质优,目前有许多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龚世扬 《农业考古》2012,(6):119-124
农具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自从人类有了农业活动,农具就诞生了。从古至今,农具都在不断地发展、革新和变化,每一类农具的创制都直接影响着农业技术。因此,分析农具的变化情况可以揭示出农业科技发展的过程和特点。就少数民族地区而言,了解农具变迁,探讨其规律,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