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了预测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的残留休药期,在前期建立的生理药动学模型基础之上,加入了氟苯尼考胺生成及处置模块,并与蒙特卡洛模拟相结合预测得到了肉鸡连续5次灌胃氟苯尼考(25 mg/kg·d)后各组织中氟苯尼考胺的浓度,最终以氟苯尼考胺为残留标示物计算得到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的残留休药期为1 d,并且多次灌胃给药后,氟苯尼考胺在肉鸡肝脏和肾脏中残留浓度较高,在皮脂中残留浓度较低,但自皮脂中消除最慢,且存在一定蓄积效应。  相似文献   

2.
为预测肉鸡多次灌胃氟苯尼考后各可食性组织中的残留药物浓度,研究利用文献检索获得的肉鸡生理学和解剖学参数,建立了一个包含11个组织在内的血流限速型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模型中包含了氟苯尼考的口服给药、胃肠道吸收、肾脏排泄、肝脏代谢及肝肠循环模块,该PBPK模型成功预测了肉鸡连续5d灌胃氟苯尼考(30mg/kg·d)后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表明,多次灌胃给药后,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吸收迅速、分布广泛、消除缓慢,其中在肾脏中分布最多,而在胆汁中消除最慢。  相似文献   

3.
为了预测肉鸡连续肌内注射氟苯尼考后各组织中药物的残留浓度,利用文献检索获得的肉鸡生理学和解剖学参数及氟苯尼考在各组织中的组织-血浆分配系数,建立了一个包含13个模块的血流限速型生理药动学模型。模型中包含了氟苯尼考自注射部位的吸收、从肾脏的排泄、在肝脏的代谢及肝肠循环模块。研究利用该模型成功预测了肉鸡连续5次肌内注射氟苯尼考(30 mg/kg·d)后各组织中氟苯尼考的残留浓度。结果表明:多次肌内注射后,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吸收迅速、分布广泛、消除缓慢,且在注射部位浓度最高,消除最慢。  相似文献   

4.
研究氟苯尼考磺酸盐在肉鸡体内的血药浓度及药动学特征。将12只健康三黄肉鸡,单次肌肉注射推荐治疗剂量(20mg/kg)的自制2%氟苯尼考磺酸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所得数据用3P97药动软件进行分析后发现,血药浓度和时间关系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选择的权重为1/C。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kα:(0.28±0.04)h,T1/2Ke:(2.06±0.06)h,Cmax:(4.17±0.12)μg/mL,Tmax:(0.92±0.09)h,AUC:(16.89±0,35)μg/mL,V/F(c):(3.52±0.13)L/kg,CL/F(s):(1.19±0.03)L/(kg·h),Ke:(0.34±0.01)/h,kα:(2.57±0.37)/h,A:(6.56±0.38)μg/mL。结果提示,氟苯尼考磺酸盐在肉鸡体内具有吸收迅速,分布广泛、峰浓度较高以及消除较快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氟苯尼考在鸡体内的药动学及其体内抗菌后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氟苯尼考的药动学特征及抗菌后效应(PAE),制订临床给药方案,用微生物法测定鸡血清中氟苯尼考浓度。建立鸡组织笼感染模型,以菌落计数法测定氟苯尼考的体内PAE。结果显示内服给药后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式模型,其药动学方程为C=4.7804(e-0.1096t-e-2.5858t),主要药动学参数:t1/2Ke=(6.42±0.83)h、Cmax=(3.96±0.42)μg/mL、AUC=(42.41±7.50)(μg/mL).h-1、Vd=(6.63±0.68)L/kg;氟苯尼考浓度在2MIC、4MIC和8MIC时,作用1h的体内PAE分别为0.35、1.20和1.48h,同时测定的体外PAE为0.23、0.93和1.17h。鸡内服氟苯尼考的给药方案为1日1次,维持剂量30mg/kg体重。  相似文献   

6.
长效制剂能够使药物在动物体内缓慢释放,使有效药物浓度维持较长时间,实现方便给药的目的,同时也克服常规制剂多次给药造成的波峰波谷现象,更好地发挥药效。氟苯尼考混悬剂和常规制剂按20mg/kg体重肌注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试验所得的血浆浓度-时间数据采用非房室模型统计距原理处理。氟苯尼考混悬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44.99μg/(mL.h),MRT=26.62h,t1/2β=16.5h;氟苯尼考常规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54.3μg/(mL.h),MRT=12.97h,t1/2β=11h。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混悬剂在体内吸收缓慢,能够延长药物在体内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7.
氟苯尼考在哺乳猪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氟苯尼考注射液在哺乳仔猪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为临床更加合理使用该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健康哺乳仔猪6头,按15mg/kg.bw肌内注射氟苯尼考,于给药后24h内采集不同时间点血浆样品,用乙酸乙酯进行二次提取,高效液相色谱-DAD检测法测定药物浓度,得到氟苯尼考在哺乳仔猪体内的药-时数据,PKS药动学软件分析得到药动学数据。结果哺乳仔猪肌内注射氟苯尼考后药动学数据符合开放式一级吸收二室模型,其重要药动学数据如下:分布半衰期tl/2α=62.12min,消除半衰期t1/2β=284.84m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75837μg·mL-·1h,tmax=100.00min,Cmax=118.96mg/L。  相似文献   

8.
在收集氟苯尼考在5种禽(鹌鹑、鸽、肉鸡、鸭和火鸡)体内药动学参数的基础上,利用异速生长分析法研究了氟苯尼考的3个主要药动学参数(体清除率(Cl)、稳态表观分布容积(Vss)和消除半衰期(t1/2β))与体重之间的关系。使用了传统的幂函数型异速生长方程来描述药动学参数Y与禽体重W之间的关系,即Y=a×Wb,其中a为幂函数的系数,b为幂函数的指数。研究结果显示:Cl、Vss和t1/2β与W之间的关系式分别为Vss=4.017 7×W-0.508、Cl=1.442 7×W-0.811和t1/2β=3.613 3×W-0.042,相关系数则分别为0.682 5、0.862 5和0.008 6。结果表明,利用异速生长分析能够较准确地预测氟苯尼考在禽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特别是Vss和Cl。  相似文献   

9.
超微粉碎对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超微粉碎对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的血药浓度及药动学特征的影响,将20只健康肉鸡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单剂量灌服氟苯尼考原药(30 mg/kg),Ⅱ组单剂量灌服氟苯尼考超微粉(30 mg/k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最低检测限为0.004 μg/mL,所得数据用3P97药动学软件进行分析后发现,血药浓度和时间关系均符合一室开放模型,选择的权重为1/C2.主要药动学参数变化原药组和超微粉组的t1/2ka分别为(28.89±4.51)和(23.49±4.48) min,t1/2ke分别为(101.66±9.97) min和(104.57±16.25) min,Tmax分别为(72.86±7.15)和(62.23±4.78) min,Cmax分别为(7.94±0.78)和(8.65±0.67) μg/mL,AUC分别为(33.01±7.73)和(36.87±3.63) μg/(mL·h).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对氟苯尼考在肉鸡体内的药物代谢过程具有较大影响,药物在体内吸收速度加快,达峰时间提前,峰浓度显著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黄芩素对氟苯尼考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将12只大鼠随机分成单用组、合用组,合用组连续7 d灌服黄芩素(50 mg/kg,1次/d),单用组则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第8 d两组大鼠均按25 mg/kg剂量灌服氟苯尼考,给药后按时间点连续采样,数据采用DAS2.0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黄芩素连续给药7 d,可以增加氟苯尼考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减缓代谢消除,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提示这两种药物在临床上合用具有潜在的药动学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