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山蚂蝗属根瘤菌抗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金沙江于热河谷山蚂蝗属根瘤菌的抗逆性,为优良菌株的选育提供种质资源。[方法]对34株分离自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山蚂蝗根瘤菌进行了耐酸碱、耐盐、耐高温或低温的抗逆性试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的耐酸碱性较强,全部供试菌株能在pH值5.0~11.0、64.7%的菌株能在pH值4.0~12.0的YMA培养基上生长;多数菌株耐盐性弱,70.6%的菌株不能在浓度1%NaCl的YMA培养基上生长,只有29.4%的菌株能耐浓度3%-5%的NaCl环境;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宽,32.4%的菌株在4℃下表现为有活力,70.6%的菌株在10℃下能生长,37℃或60℃热激处理30min后,分别有94.3%、44.1%的菌株仍有活力,有17.6%的菌株在4~60℃均能生长,表现出极强的抗低温和抗热性。[结论]筛选到抗盐、抗酸碱、抗低温和高温性能均较强的优良菌株4株:Sdr28、Sdr32、Sdr33、Sdr34。  相似文献   

2.
以来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21个桦褐孔菌菌株为试材,比较菌丝长势、长速、干重及多糖产量,并分别对每个国家的1个菌株进行人工栽培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国家的桦褐孔菌菌株菌丝培养特性及菌核形成特性明显不同,其中,中国菌株JL01菌丝长势最强,长速最快,达3.62mm/d;中国、芬兰和朝鲜菌株均产生菌核,但中国菌株的菌核干重、生物学效率及多糖产量显著高于其它2个菌株,生物学效率达27%.  相似文献   

3.
从1994年以来,通过校内外七个香菇菌株的产量、抗逆性、发菌生物学性状等的对比试验,已初步筛选出适合于吉林省栽培的3个香菇菌株:L07、林土043和L303,分别比对照增产30%、9.6%和7.9%。  相似文献   

4.
复合诱变选育恶臭假单胞菌高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恶臭假单胞菌Pseudononas putida野生株Ps—FLAG01为出发菌株.经超声波(US)一硫酸二乙酯(DES)复合诱变后.筛选出一高产菌株Ps—FLAG05.其总酶活力为0.3253u/mL.比出发菌株提高25.89%;对其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最佳配方为:玉米浆1.0%.葡萄糖3.5%.氯化钠0.15%.诱导剂4.5%.与原配方相比.发酵水平提高了13.03%.  相似文献   

5.
灵芝三萜高产菌株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灵芝(Ganoderma lucidum)HG菌株进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处理,经过初筛和复筛,获得了生长速度、菌丝干重和三萜含量明显高于出发菌株的9株诱变株;通过10次PDA斜面继代培养、液体培养以及栽培试验筛选,获得了菌丝干重和三萜含量稳定提高的诱变株UV-3,该菌株在栽培袋中的菌丝生长速率及子实体中三萜含量分别比出发菌株高58.6%和29.4%。SRAP-PCR结果表明,诱变株UV-3与出发菌株相比,DNA指纹图谱发生了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6.
对水稻覆膜旱作栽培效应的研究表明,水稻覆膜栽培具有良好的节水效应,较常规栽培每公顷至少节水1500t;产量以覆膜每公顷施N187.5kg的最高,比常规栽培增产6.8%,比无膜每公顷施N187.5kg增产8.1%;覆膜每公顷施N150kg较常规栽培增产5.5%,较无膜每公顷施N150kg增产14.7%。覆膜栽培能减少杂草和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肥料利用率,具有良好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嗜酸乳杆菌菌株Lakcid、336在低pH值、高胆汁盐、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胆盐利用等指标的分析来评价嗜酸乳杆菌的代谢特性。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菌株Lakcid、336在低pH值条件下.活菌数存活率分别为47.6%、40.0%;在高胆汁盐的条件下存活率分别为69.5%、98.2%:336菌株对几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比较高;在含有4.6845g/LTDCA的MRS培养基中,对TDCA的吸收率分别为74.3%、92.1%,而在含有2.2231g/LTDCA的MRS培养基中.对TDCA的吸收率分别为31.1%、45.3%。综合评价分析,菌株336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出耳栽培试验,比较分析白背毛木耳菌株‘漳耳43-28’、06283与其组织分离菌株 Z43-28-1、Z06283的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抗污染能力、产量等,结果表明:分离菌株Z43-28-1、Z06283比出发菌株‘漳耳43-28’、06283栽培袋菌丝生长速度分别提高10.3%、13.5%,污染率分别降低11.48%、38.55%,产量分别提高6.2%、2.7%。应用组织分离可以达到较好的品种复壮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茶园叶面分离的真菌与茶云纹叶枯病原菌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方法进行真菌和茶云纹叶枯病原菌培养,对比研究从生态茶园和非生态茶园叶面分离的真菌与茶云纹叶枯病原菌的相互作用。[结果]根据叶面真菌对病原菌的作用.将病原菌分为桔抗菌、共生菌和协生菌3类。两类茶园中这3类菌的构成比例无明显差异,非生态茶园中这3类菌分别为72.9%、5.1%和22.0%,而生态茶园中为72.5%、4.4%和22.1%。非生态茶园中弱拮抗作用的菌株为优势菌株,比生态茶园高9.8%,而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的比例非生态茶园比生态茶园中低7.4%。两类茶园中对病原菌有明显促进作用的菌株构成也不相同,生态茶园中为6.8%,而非生态茶园中为5.9%。[结论1该研究为茶园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湖南稻曲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10个随机引物,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来自湖南不同县(区)的53个稻曲病菌株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以遗传相似系数0.78,将供试53个菌株划分为5个谱系,这5个谱系所含菌株数分别为42、7、2、1、1个,分别占总株数的79%、13%、4%、2%和2%,其谱系I为优势谱系.由此说明湖南稻曲病菌遗传群体有分化,但分化不明显;来自同一地区和不同地区同一品种的菌株大多数聚集在同一类.  相似文献   

11.
灰葡萄孢对腐霉利的抗性诱导及抗药性变异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腐霉利敏感的灰葡萄孢在紫外线、亚硝基胍和腐霉利诱导下均可产生抗腐霉利突变,突变频率分别为4.13× 10-7、2.52×10-7和1.90×10-7。抗、感腐霉利菌株菌丝细胞融合可导致融合后代抗性水平的变异。抗性菌株在菌丝生长和无性繁殖过程中,其抗性水平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低抗菌株中有45.5%的菌株抗性下降甚至丧失,而高抗菌株仅有13.0%抗性水平下降。从抗性稳定的高抗菌株中分离出455个单孢,其中有11.O%的单孢菌株抗性水平下降。不同灰葡萄孢菌株对诱导因子敏感性有明显差异,获得的抗性菌株其抗性持久性也不相同。XY6-1最易产生抗药性突变,从中得到的抗性菌株仅有3.4%菌株的抗性水平下降;而DF2-2是突变率较低的菌株,但其抗性菌株有57.1%的抗性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王一 《农家参谋》2011,(4):14-14
1.栽培季节。紫木耳是中高温型菌类。可安排在3~4月制栽培袋,5~10月栽培出耳。 2.菌种选择。选用分解和抗杂性能强、菌丝壮、生长快、优质高产的菌株,原种要求生长健壮、纯度高、菌龄短。  相似文献   

13.
江西稻瘟病菌DNA指纹分析及遗传宗谱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Rep-PCR(RRepetitive element-based PCR)分子指纹技术,完成了江西99个稻瘟病菌株DNA指纹谱型的分析。结果表明,以相似度75%为界,可以将江西省不同稻区采集的99个菌株划分为14个遗传宗谱。其中,4、1和10三个宗谱为优势宗谱,宗谱4有37个菌株,宗谱1有18个菌株,宗谱10有12个菌株,分别占总数的37.37%、18.18%、12.12%,宗谱5、2、7、12、3、13的菌株数分别为7、6、5、5、2和2株,其余5个宗谱所含菌株数均为1株。宗谱G14分布最广,在赣东丘陵山地区(GD)、赣南山地丘陵区(GN)、赣西丘陵山地区(GX)、赣北部阳湖平原区(GB)和赣中吉泰盆地区(GZ)5大稻区均有分布。其次是宗谱1、5和10,在GD、GN、GX和GB4大稻区有分布。同一稻作区的病菌存在多个不同的遗传宗谱。从中可以看出江西省稻瘟病菌群体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生防菌sf-628对油菜菌核病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为进一步提高其拮抗性,能获得高效菌株,利用不同剂量的N^+对sf-628进行离子注入诱变。经过初筛、复筛和定量筛选,从500个诱变处理的菌株得到10株拮抗性能比出发菌sf-628提高15%以上的突变菌株。对筛选出的高效菌株进行室内抑菌和盆栽防病测定,结果表明,N^+离子注入拮抗菌sf-628的最适剂量为100—150×5.3×10^13N^+/cm^2;突变菌株的拮抗能力比sf-628提高了18.5%-41.7%;防病效果比sf-628提高了1.14%-14.80%。  相似文献   

15.
吩嗪-1-羧酸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以吩嗪-1-羧酸为惟一碳氮源的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了96株能够降解吩嗪-1-羧酸的菌株。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ARDRA),共将其分为16种类型,对这16种类型的代表菌株16SrDNA的部分序列(500bp)进行基因测序,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比对,分析其在系统发育分类学上的地位。其中,菌株V-6,204和207分属于细菌拟杆菌门的不同纲目,菌株132属于放线菌中的红球菌属,其他12株菌株分属于α、β、γ-变形菌纲。对16株代表菌株降解吩嗪-1-羧酸的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6株代表菌株能降解吩嗪-1-羧酸,但其降解效率低,培养35d后的降解率为16.5%.34.6%。降解效率最高的两株菌株为133和102.其降解率分别为34.6%和32.9%,与菌株133亲缘关系最近的菌为Pseudomonas alcaligenes ,同源性为100%;与菌株102亲缘关系最近的菌为Pseudomonas putida KT2440,同源性为99%。而将16株代表菌株人为组成混合微生物体系后,其降解效率7d即可达到26.8%,28d后达到43.8%,混合菌株对吩嗪-1-羧酸的降解效率明显优于单菌。本研究首次在环境中筛选分离到了能够降解吩嗪-1-羧酸的菌株,为进一步研究吩嗪-1-羧酸在环境中的行为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张军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49-10550
[目的]验证从蘑菇培养料中分离筛选出的10个生防真菌在棉花生产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从棉花枯萎病病株和病田土壤中分离出供试菌株,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制成生防菌制剂并通过温室盆栽防病试验和大田防病试验研究其防病效果。[结果]在供试菌株中TH和TP的抑菌效果最好,其R值分别为0.3827和0.3980。TV和T105的R值分别为0.4151和0.4127。TK、T1-1和L1-2的R值在0.4827~0.5927。棉籽壳和PD液培养生防菌的棉花出苗率分别为98.0%和89.0%,防病效果分别为90.6%和87.2%,棉苗茎粗分别为4.8和4.6mm;CK1和CK2的棉花出苗率分别为82.5%和78.5%,棉苗茎粗均为3.5mm。在田间防病试验中菌剂处理的防病效果为70.0%,平均每株棉铃数增加13个,产量提高49.1%。[结论]生防作用显著的7个菌株是TH、TP、TV、T1-5、TK、T1-1和T2-2,其生防菌剂能降低棉花枯萎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在无菌条件下培养祁术种子和根状茎的芽,出苗后移植在松针土、有机土和混合土(有机土 蛭石 珍珠岩按照5:1:1)中生长。结果表明,混合土中种子苗叶片数和叶面积最大.分别比有机土中增加34.8%和50.3%,比松针土中增加47.8%和58.5:混合土中种子苗根系长比有机土中提高42.2%,比松针土中提高11.1%,根系直径分别提高29.2%和54.2%:混合土中种子苗鲜重为松针土的2倍、有机土的2.9倍。同样的趋势也表现在芽殖苗生长中:混合土中的芽殖苗叶片数和叶面积比松针土中分别增加了26.9%和40.1%,根系长和根系直径分别提高38.1%和64.3%.鲜重则达到松针土的3.6倍。因此,在有机土中加入少量蛭石和珍珠岩而制成的混合土是祁术人工栽培较为理想的基质。  相似文献   

18.
以龙王帽为对照,按照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对引进的仁用杏4个品种的繁育方法、幼树生长量、抗性能力等指标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嫁接方法采用皮下接比芽接成活率提高40.8%。4a生幼树平均高生长量3.27m,丰仁、超仁、油仁、国仁分别比龙王帽高17.1%、15.1%、14.4%、14.0%;胸径生长平均2.69cm,丰仁、超仁、油仁、国仁分别比龙王帽高25.5%、21.6%、18.2%、15.6%。对幼树进行了观察,丰仁生长量高于其它品种,是一个很有引种前景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9.
离子及表面活性剂对假单孢菌20#-5菌株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单孢菌(Pseudomonas spp.)20#-5菌株发酵可产生抗多种细菌、病原真菌的活性物质。试验采用测定20#-5菌株发酵液在Bt平板上的抑菌圈直径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的离子对20#-5菌株产生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阳离子如Mg^2 对活性物质的产生有促进作用而Fe^2 表现出抑制作用,其它离子在不同浓度时表现出不同作用。在20#-5菌株发酵的过程中,加入浓度为0.01%~1.0%的TritonX-100能够增加活性物质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2株猪源乳酸菌对低pH值和胆盐耐受性及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分离自仔猪肠道的乳酸菌L5和L7对低pH值、胆盐的耐受性。结果表明,pH值在2.5、3.5和4.5时,L5菌株处理150min对其无显著影响,在pH1.5时经30min处理,L5仍可维持较高的存活率;L7菌株在pH3.5和4.5条件下经150min处理后可保持较高的存活率,而在pH1.5和2.5条件下经处理30min后菌株数量显著下降。胆盐对L5和L7菌株的生长有一定影响,但低浓度短时间内影响较小。在同一胆盐浓度下,随培养时间的增长,活菌数下降。当胆盐浓度高于0.2%时,L5和L7菌株的生长极差。热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L5菌株在50℃下可成活,且呈正常生长趋势,但其对80℃及以上的耐热能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