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俗称吉花鱼、铁钉鱼、芝麻鱼,属鲤科,(鱼句)亚科,鲋属。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常见的鱼类。江苏省金湖县有河蟹网围养殖面积10万亩,因放养品种单一,种质低劣,导致河蟹品位差,增产不增收。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花(鱼骨)养殖业,2003年金湖县渔政站在面积80亩的河蟹网围养殖塘里进行了花(鱼骨)与河蟹混养试验,  相似文献   

2.
花鱼骨俗称吉花鱼 ,属鲤科 ,绚亚科 ,鲋属。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常见的鱼类。江苏省金湖县有河蟹网围养殖面积 1 0万亩 ,因放养品种单一 ,种质低劣 ,导致河蟹品位差 ,增产不增收。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积极调整渔业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花鱼骨养殖业 ,2 0 0 3年金湖县渔政站在面积 80亩的河蟹网围养殖塘里进行了花鱼骨与河蟹混养试验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生态效益。1网围养殖区条件网围区为河蟹养殖塘 ,网围区水位常年保持在 1 .5~ 3.0m ,水质清新 ,pH值为 7.2~ 7.8,水体透明度 0 .5~ 1 .0m。塘中水草丰富 ,水草以伊乐藻为主 ,还有少量的…  相似文献   

3.
花Hua,俗称吉花鱼、铁钉鱼、芝麻鱼,属鲤科,鮈亚科,鲋属。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常见的鱼类。江苏省金湖县有河蟹网围养殖面积10万亩,因放养品种单一,种质低劣,导致河蟹品位差,增产不增收。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花Hua养殖业,2003年金湖县渔政站在面积80亩的河蟹网围养殖塘里进行了花Hua与河蟹混养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现将花Hua与河蟹混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花hua俗称吉花鱼,属鲤科,绚亚科,鲋属。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常见的鱼类。江苏省金湖县有河蟹网围养殖面积10万亩,因放养品种单一,种质低劣,导致河蟹品位差,增产不增收。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花鲭养殖业,2003年金湖县渔政站在面积80亩的河蟹网围养殖塘里进行了花hua与河蟹混养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溧阳市前马荡现代特种渔业产业园区是省级水产示范园区,地处溧阳前马荡圩区,区域总面积1.2万亩,连片养殖面积8 600×667 m2.近年来主要从事鳜鱼、翘嘴红鲌、花(鱼骨)、黄颡鱼等特色水产品的苗种繁育和高效养殖生产.通常这些品种的养殖模式主要是单品种主养或与常规大宗淡水鱼、河蟹、小龙虾等品种混养.这些养殖模式往往会造成发病率增加,品质下降,或养殖效益不高.因此,我们参照大宗淡水鱼混养技术,根据这些特色品种的生活习性,选择翘嘴红鲌、花(鱼骨)、黄颡鱼3个品种,进行高效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先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5~2006年嘉善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面积20亩的河蟹网围养殖塘里进行了翘嘴红鲌与河蟹混养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生态效益。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一、养殖设施要求1.网围养殖区条件网围区为河蟹养殖塘,网围区水位常年保持在1.5~3.0米,水质清新,pH值7.2~  相似文献   

7.
郑广  张建军 《内陆水产》2005,30(10):36-36
花[鱼骨]俗称吉花鱼、季骨郎等,属鲤科、鮈亚科,[鱼骨]属。2004年4月金湖县从常州引进花[鱼骨]鱼苗40000尾进进行网围养殖试验,经过8个月试养,鱼苗成活率达83%,成鱼规格达230g/尾。蟹的回捕率52%、规格达200g/只。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花俗称吉花鱼、季骨郎等,属鲤科、鱼句亚科,鱼骨属。2004年4月金湖县从常州引进花鱼骨鱼苗40000尾进进行网围养殖试验,经过8个月试养,鱼苗成活率达83%,成鱼规格达230g/尾。蟹的回捕率52%、规格达200g/只。现将情况总结如下。1围养殖区条件网围区水位常年保持在1.5~3.0m,水质清新,pH值为7.2~7.8,水体透明度0.5 ̄1.0m,塘中水草丰富,水草以伊乐藻为主,还有少量的水花生,覆盖率为60%左右。2网围设施网衣材料是3×3网线编织的,网目20m m,网衣装上下两道聚乙烯绳,下线网角附加直径为20cm粗的石笼网,每米石笼网装石子7kg左右,用倒予桩将底网石…  相似文献   

9.
花蚶(Hemibarbus maculates Bleeker)隶属于鲤科(Cyprinidae)、鱼句亚科(Gobioninae),俗称"季鱼"、"鸡骨朗"、"季朗鱼",是我国淡水水域常见的一种中小型名贵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倍受养殖者青睐,养殖的前景看好.2007年,常州市武进名优水产引繁推广中心进行了花<鱼骨>与翘嘴红鲐和花白鲢混养,花<鱼骨>与瓦氏黄颡鱼和花白鲢混养的两种养殖模式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养殖方法与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太湖白鱼学名翘嘴红鲌,自2002年以来,太湖白鱼在海盐县人工养殖的产量一直较高。池塘养殖方式主要有三种:放养白鱼夏花培育一龄鱼种、放养白鱼冬片鱼种养成鱼(搭养鲢、鳙、鲫鱼或混养花鱼骨、黄颡鱼)、白鱼与河蟹混养。现将这三种方式的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白鱼一龄鱼种培育池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大力推广湖泊网围鱼蟹混养技术,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一般亩产鱼50—100kg,产蟹5—10kg,亩纯收入200—400元。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2016―2017年,我们在洪泽县高良涧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网围河蟹养殖基地开展了河蟹网围套养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实验,实现了河蟹64.8千克/亩,平均规格雌蟹120.1克、雄蟹164.5克,南美白对虾24.4千克/亩,与传统网围养殖河蟹相比增加效益600元/亩以上。现将技术总结如下。一、养殖前期准备1.网围条件在洪泽县高良涧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网围河蟹养殖基地,选择围网河蟹养殖区2个,面积均为35亩,共70亩。网围养殖区水质良好、水深1.5米(最低水位)以上。为防止湖区水位变动使水位过低时保水,网围区四周设堤坝,  相似文献   

13.
王刚 《科学养鱼》2007,(10):37-37
2005~2006年嘉善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面积20亩的河蟹网围养殖塘里进行了翘嘴红鲌与河蟹混养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生态效益。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池塘养殖罗氏沼虾一般采用单养和虾鱼混养,与河蟹混养的报导甚少,为探索新的养殖途径,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1995年我们在高邮市菱塘水产养殖场进行罗氏沼虾、河蟹及鲢、镛鱼混养试验,每0.0667公顷(亩)产罗氏诏虾105公斤,河蟹18.3公斤、鲢鳙鱼43.8公斤,毛收入5813元,收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周洵 《科学养鱼》1989,(4):15-16
近几年来,河蟹的人工养殖发展异常迅速,而鱼,蟹混养由于能够充分利用水体,饵料等特点,是一种新掘起的养殖方式。实践证明,鱼、蟹混养不仅可以提高河蟹的成活率和产量,还可以减少疾病。 (一)池塘条件 1.面积要求1—3亩,水深1—1.5米。 2.池周设有防逃设施,池中设有纵横几条土埂,埂宽0.8—1米,使河蟹能打洞穴居;池埂及四周种植水花生和茭白,可给河蟹提供良好的栖息场  相似文献   

16.
李文启 《齐鲁渔业》2007,24(1):38-38
黄颡鱼与河蟹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池塘水体和饲料,在基本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情况下,获得黄颡鱼、河蟹双丰收,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的整体效益。1池塘准备1.1池塘选择实行黄颡鱼、河蟹混养的池塘,面积一般3333m~2(5亩)左右,水深1.0~1.5m,塘埂坡度1:3左右,不渗不漏,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水体溶解氧丰富,无工业或生活污水污染。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我们在江苏金湖县前锋镇郭家荡河蟹养殖区进行了河蟹、黄颡鱼池塘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塘口所在的养殖区是无公害河蟹生产基地。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进排水系分开:水源为高邮湖水,四周没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源;面积20亩,水深1.5米左右:水源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池塘水质符合NY5051的规定。塘口在上一年底干塘,清除了过多淤泥(底泥不超过15厘米),经冷冻曝晒后,再用100~200千克/亩生石灰彻底消毒。  相似文献   

18.
1 基本情况与主要技术1.1 试验选择陡湖区域4个条件基本一致的池塘,分别按螯虾单养,鱼、螯虾混养,河蟹、螯虾混养,鱼、河蟹、螯虾混养四种模式进行。池口面积20~21亩,平均20.4亩,池深均约1.5m,坡比均1:2.5左右,水草丰盛。4个池3月5日统一干塘清塘,每亩  相似文献   

19.
<正>萧山围垦地处钱塘江南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河道纵横交错,土壤为盐碱性粉沙土,水体有2左右的盐度,适宜于南美白对虾的淡化养殖,现有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面积10.2万亩。但近几年来,由于天气、种苗、水质等问题的影响,养殖产量与效益很不稳定,风险较大。为探索高产高效的虾鱼生态混养模式,通过在池塘设置隔离网、按虾∶鱼=8∶2的比例,开展网围外主养南美白对虾和网围内主养草鱼的虾鱼生态混养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在金湖县涂沟镇高邮湖村选择一个面积为5000m2的池塘进行龙虾和河蟹高效生态混养试验,获得了亩产龙虾152.6kg,平均规格32g,河蟹31.6kg,平均规格164g,亩获纯利润达2576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