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试管苗的培养(一)培养方法可分为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两大类.1.固体培养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凝固剂配制而成,常用的凝固剂有琼脂,使用浓度为0.6-1%(重量/体积).固体培养的优点是实验设备简单,操作技术容易掌握,便于在生产上推广.缺点是外植体材料只有一部分与培养基接触,而且培养一段时间后,因外植体周围的营养被吸收后造成培养基营养物质分布不均匀和有毒代谢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桉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桉树组织培养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全世界约有60种桉树进行过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包括胚培养、芽培养及嫩茎培养、花药培养、悬浮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胚培养等技术,绝大部分成功获得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硕士专业学位和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成果基础上,以浙江农林大学全日制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为案例,分析研究生培养的现状,认识到在生源结构、学习研究定位、专业学位的认识和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不足,建议优化生源结构、创建良好学风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木本植物悬浮细胞培养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本植物细胞悬浮培养在林木育种和次生代谢产物培养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影响木本植物悬浮培养的主要因素,为今后木本植物进行悬浮培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刺槐的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木本植物离体培养进展很快,已有120多种木本植物获得完整再生植株,刺槐离体培养就是其中的一例。到目前为止,刺槐的离体培养研究已在形成层、茎尖、茎段、叶培养、胚培养、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以及基因工程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1 刺槐的离体培养研究历史刺槐的离?..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生物单一培养和混合培养技术,以甘蔗渣为唯一碳源,对酿造酵母、产黄青霉、黑根霉、毛霉和黑曲霉进行不同组合的培养,结果表明,酿造酵母和黑根霉这一组合在甘蔗渣为5.0%,培养96h条件下,其发酵干产物产粗蛋白含量可达224g/kg。  相似文献   

7.
校企联合培养是一种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适合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与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机械专业为背景,通过对企业培养和高校培养两种模式的对比,分析了当前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在培养专业硕士方面存在的优势: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让学生适应并不理想的加工环境。在机械专业推进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不仅有助于把学校的科技创新推进到经济发展的最前沿,为学校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持,还可以促进企业的管理理念与技术的改进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森林经理学方向的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顺利实施和高质量培养必备人才的重任。在此背景下,森林经理学作为林学一级学科下一个重要的二级学科,需对“如何为高效、精准的森林经营活动培养掌握必要方法和技术手段的高级专门人才”进行深入思考,并以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开展积极探索。根据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建设对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培养的新要求,按照“培养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的高水平综合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创新地提出森林经理学研究生“6+1”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即从导师团队、课程体系、科研平台、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和国际联合培养平台的建设等6个方面,构建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六保障”培养机制;从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目标、决策、实施过程、反馈和跟踪改善等方面入手,构建针对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从而使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评价等3部分实现了有机结合。在“6+1”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在对森林经理学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探索实施了“方向式”导师指导制,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在“二”路平行设计统筹兼顾专业型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硕士和博士)培养的前提下,按照融通培养、专业提升、专业实践与创新“三”个培养模块以及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四”个培养阶段搭建了“二三四”森林经理学研究生课程体系;从科研平台的基础建设、自身建设和项目支撑建设3个层面,构建了以协同创新中心平台、重点实验室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为主,以学科基础实验室平台和校内外合作共建科研平台为辅的科研平台保障模块;此外,还构建了覆盖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实习实训教学内容的实践教学平台、为研究生开展创新研究和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支持的创新创业平台,以及有助于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提高其科研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的国际联合培养平台;特别是基于一体化设计构建了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使培养评价与培养过程相结合,促进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自我进化。  相似文献   

9.
自主创新人才是企业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资源,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作为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企业和社会输送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目前发展得并不完善,在创新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以机械工程专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讨论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的创新应用能力,阐明了创新能力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并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改革方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和思考如何保证并提高其培养质量的问题。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从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模式的设计、培养环节的落实以及培养质量控制机制的构建等方面,对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在阐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设计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体现职业性和技能性、通过加强实践教学体现应用性、通过强化校企联合实现共同培养、通过改革学位论文评价体系体现创新性;提出要从导师指导环节、学生选题环节落实培养环节;提出建立开放性的专业学位教育管理模式和由学校负责、企业参与的培养质量控制体系,并签订保障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权益的合作培养协议,以构建培养质量管控机制。  相似文献   

11.
(二)细胞工程在林业上的应用及其进展细胞工程包括下列几个方面的研究,原生质体培养;性细胞培养(单倍体培养):体细胞、组织和器官培养等等,现分述如下:(1)原生质体培养,现在国内外木本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开发建设项目对水土保持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为行业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合作培养、高校与校外基地协同培养、实践训练与资质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同时,在充分考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特色的基础上,从课程设置、专业实践和毕业论文等培养环节入手,对当前试行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并对解决目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专业硕士学位地位的认识问题、专业硕士学位名称的设置和培养方式灵活性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赋予培养单位较大的人才培养自主权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引言组织和器官培养技术在好几年以前就已成为实验植物学的一个部分了,最近发展到考虑这些技术是否能解决林业和园艺植物的无性繁殖问题.已经试验成功的有茎尖的器官培养.目前在这个领域内的最新发展引起了很多生物工作者的注意,因它与其他学科有广泛联系.例如:原生质的分离和培养,花粉的诱导成单倍体植株.原生质体培养的重要性,在于利用  相似文献   

14.
金叶龟甲冬青袋式组培应用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金叶龟甲冬青组培分化苗为供试材料,采用常规瓶式培养和袋式培养方式进行增殖、生根培养。结果表明:2种培养方式生产的组培苗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均表现出增殖系数大,生长正常,生根快,根系发达等,生根率达92%,且苗木健壮,质量好,移栽成活率高(85%以上)。但在培养基灭菌和接种效率、污染率、移植成活率、培养空间利用率和炼苗效率等方面,袋式培养优于常规瓶式培养,可提高生产效率,达到节能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15.
体细胞培养能获得稳定的遗传材料,还能通过变异获得抗性的育种材料。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下,通过体细胞培养来获得次生代谢物和进行细胞育种的技术不断完善。本文从桉树愈伤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悬浮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和人工种子等五个方面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桉树体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生物反应器大量生产人参不定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5 L气球型生物反应器中,采用完全浸没式培养方式,人参不定根鲜重和干重明显优于间歇浸没式培养;在培养开始时一次性注入含50 g/L蔗糖的培养基,可促进人参不定根鲜重和干重的增加;接种时,将不定根切成1 cm长、接种量为20 g时接种较适宜;增殖培养周期以30天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两种省藤组培成苗芽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单叶省藤、短叶省藤组培快繁成苗芽的选择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长健壮、形态正常的不同高度未展叶单芽组,在成苗培养过程中,高生长、生根率、生根条数和生根长度存在差异。高度在2.1~4.0cm的未展叶单芽为伸长培养和生根诱导培养的最佳高度组,生根诱导培养3个月后,芽苗生长可达长到组培苗移植规格(苗高、根长〉4.0cm)。研究试验结果还显示,2种省藤组培成苗培养过程,伸长及生根诱导培养可浓缩为一步,直接从增殖培养材料中选择2.1~4.0cm的单芽进入生根诱导培养,一步成苗。  相似文献   

18.
水曲柳未成熟胚的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沈阳农业大学植物园内 30a生水曲柳 (Fraxinusmandshurica)为试材。分别于 2 0 0 0年 7月和 8月取水曲柳幼果 ,用 0 1%的HgCl2 进行表面消毒 ,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未成熟胚进行诱导培养。在胚成苗后进行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培养结果表明 :在水曲柳胚的发育初期 ,进行胚培养不易成功 ;但当幼胚分化成子叶和胚根时 ,进行胚培养 ,胚的成活率和成苗率均较高。不加任何激素的WPM、MS、DKW和SH培养基都可以作为水曲柳未成熟胚培养的培养基。水曲柳组培苗继代培养的外植体分化率低 ,最高只能达到 2 12 5苗·月 - 1 (培养基为WPM +BA 1mg·L- 1 +NAA 0 1mg·L- 1 )。水曲柳组培苗的生根较容易。用不含任何激素的WPM和QL基本培养基作为其生根培养基效果较好 ,生根率分别为 6 0 %和 6 6 %。  相似文献   

19.
生命科学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科学领域,需要培养大批高层次创新型的学术人才和应用型专门人才。地方林业院校是我国生命科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力量,但在生命科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创新能力培养有待提升、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学术型和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区别度较低等问题。为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探索了生命科学类硕士研究生多元化培养模式,即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导向,在招生选拔、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导师指导、学位考核5大模块中引入多元化机制,科学统筹安排招生选拔、人才培养和学位考核工作。该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为:既充分利用现有师资队伍的资源,又通过校企合作等途径积极引进外援,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抓手,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教学实践证明,该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使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得以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促进了科研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荷花木莲新鲜花粉为试验材料,用醋酸洋红染色法、TTC染色法、液滴培养法、琼脂滴培养法和琼脂薄层涂片培养法对其花粉生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醋酸洋红染色法和TTC染色法测定结果极显著高于离体萌发培养法,不宜用于荷花木莲花粉生活力的测定;在三种离体萌发培养法中,液滴培养法最简单,结果直观稳定,是最适合的花粉生活力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