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基于果实品质筛选酿酒葡萄杂交F_1代优系的方法。【方法】以‘2-1-3’ב阿列尼’、‘2-1-3’ב宝石解百纳’2个酿酒葡萄杂交组合F_1代和亲本、对照品种共74份成熟期果实为材料,连续4 a(年)对22个果实主要品质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从中筛选出优系。【结果】69份杂交F_1代与亲本、对照品种成熟期果实22个品质性状指标有差异,除果皮总酚含量无F_1代介于对照品种‘赤霞珠685’与‘美乐181’之间外,其余21个指标有1~36份F_1代介于对照品种之间,果皮单宁含量仅31-5-2-2介于对照品种之间。对74份材料的22个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其中前4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32.26%、26.25%、15.20%、11.58%,累计贡献率达85.28%。根据22个品质指标和4个主成分值,对69份F_1代和亲本、对照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合田间观察评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单系2份,为31-5-2-1、44-6-7-1。【结论】对葡萄杂交F_1代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简化酿酒葡萄杂交后代果实品质的评价指标,对酿酒葡萄杂交后代进行综合评价并选出杂交优系,为今后酿酒葡萄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创建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以大白菜—结球甘蓝8号单体异附加系(AC8)为材料,对其摘去已开放花朵的花枝进行60Co-γ辐射,然后取新开放花朵花粉授与AC8,获得M1植株,再将M1与AC8亲本大白菜‘85-1’进行回交,对其回交后代进行小孢子离体培养获得DH系。利用286个结球甘蓝相对于大白菜特异的In Del分子标记对DH系植株进行鉴定,结合细胞学观察获得添加甘蓝8号染色体片段的大白菜易位系‘AT8-1’。对易位系‘AT8-1’进行自交,与‘85-1’回交,与大白菜高代自交系‘14-28’和‘14-36’杂交,对其后代进行In Del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该易位系中甘蓝染色体片段不稳定,该片段完整保留率在自交后代群体为61.1%,回交后代群体为26.3%,两个杂交后代群体分别为24.2%与30.0%。后代群体中均未见易位片段变小的植株。  相似文献   

3.
为创建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以大白菜—结球甘蓝9号单体异附加系(AC9)为试材,对其与大白菜亲本‘85-1’回交后代植株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利用结球甘蓝9号染色体相对应的C06连锁群特异的20个InDel标记对小孢子植株进行筛选,结合细胞学鉴定从中获得两个添加甘蓝9号染色体不同片段的易位系植株‘AT9-1’和‘AT9-2’。通过对InDel标记的加密设计,明确了易位系‘AT9-2’中甘蓝片段大小为1.03 Mb;利用大白菜A基因组10个连锁群上均匀分布的177个InDel标记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初步确定了易位系‘AT9-2’中甘蓝染色体片段位于大白菜1号染色体上。对易位系植株‘AT9-1’和‘AT9-2’分别进行自交、与大白菜亲本‘85-1’回交、与大白菜高代自交系‘14-28’和‘14-36’杂交,利用结球甘蓝C06连锁群特异的InDel标记对自交、回交、杂交后代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两个易位系中甘蓝9号染色体片段的遗传稳定性非常低,易位系‘AT9-1’的自交、回交和杂交后代中含有甘蓝染色体片段的植株比例仅为8.9%、3.1%和2.8%;而‘AT9-2’仅为6.7%、1.6%和2.6%。  相似文献   

4.
西葫芦新品种‘露玉33’是以国外西葫芦品种的分离后代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的纯合自交系‘07-108’为母本,‘06-55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1代杂交种。该品种属矮生密植类型,早熟,从播种到采收40 d,嫩瓜单果质量250 g左右;第1雌花节位6~7节,嫩瓜皮色为鲜嫩的浅绿色,长筒形,光泽度好,商品嫩瓜纵径23.6 cm,横径7.8 cm;植株生长势强,雌花多,抗病,丰产;早春大棚栽培667 m~2产量5 000 kg左右。适合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早春各种保护地及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杏F_1代群体果实糖酸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科学选配亲本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杏品种‘串枝红’和‘驼驼黄’为亲本进行杂交,亲本及F_1代群体果实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采用离子色谱测定,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结果】杂交后代果实中可溶性糖以蔗糖为主,含量(ω,后同)范围为43.55~100.85 mg?g~(-1)。糖酸组分(除柠檬酸)、总糖和总酸含量均呈正态分布,说明它们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而柠檬酸含量主要集中在低酸区域,表现为偏正态分布,表明其遗传可能存在主效基因。各糖酸组分含量在杂交后代中均出现广泛分离(变异系数均超过20%),后代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均高于糖,表明糖比酸的选择潜力更大。杂交后代蔗糖、柠檬酸和总酸含量低于亲中值,表现为衰退变异。杂交后代糖酸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2)差异不明显,均在0.70以上,其中蔗糖含量的H~2高于葡萄糖、果糖和总糖,柠檬酸含量的H~2高于苹果酸,表明糖酸性状的变异主要来自遗传效应,不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结论】在‘串枝红’ב骆驼黄’杏F_1代中,蔗糖、葡萄糖、果糖、苹果酸含量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而柠檬酸含量可能是主效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在杂交后代中易获得高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低柠檬酸含量的单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红地球’葡萄果实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以‘红地球’为母本的8个杂交组合的384个F_1植株为试材,测定其果皮颜色、果肉香味、质地、果粒质量及种子发育状况等,并进行遗传倾向分析。【结果】红地球与白色和红色品种的杂交组合均出现了白色单株,白色∶红色比为51∶141(白色包括绿色、黄绿色、绿黄色、黄色;红色包括:微红、粉红、红、暗红、紫红、红紫);与香味品种(系)杂交的组合中出现了少量香味单株;与脆肉型或软肉型杂交,组合表现连续分布,软肉型:中等型:脆肉型比约为5.3∶6.0∶1.0;各组合F_1代的平均粒质量大多低于或接近亲中值;与有核品种(系)杂交的组合中出现了无核后代,而在有些与无核品种杂交的组合中却未出现无核后代。【结论】‘红地球’可能携带有微效或隐性香味基因,与香味品种(系)杂交时,表现少量表达;红色性状在F_1表现分离;脆肉和果粒质量性状呈减弱趋势,但也有获得大果粒的可能;无核性状在后代中的遗传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7.
《中国瓜菜》2017,(11):6-9
从西亚甜瓜种质‘PI351131’中发现一个短侧蔓突变单株‘D581-1’,对该突变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D581-1’的侧蔓总长和侧蔓均长分别为‘H465’的13.40%和17.10%,该性状表现稳定,不受季节影响。对‘D581-1’(母本)与普通长侧蔓种质‘H465’(父本)杂交的F_1和F_2代进行遗传分析表明,F_1的性状明显偏向‘H465’,侧蔓总长和侧蔓均长在F_2群体中均呈双峰偏正态分布,说明短侧蔓性状受单个主效基因的调控,倾向隐性单基因遗传。相关分析显示,该性状与株高呈中等相关,与果实鲜质量的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以‘AAFKE’‘Eskimo Chief’等5个郁金香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冷藏对其生物学性状及F_1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冷藏时间可以有效推迟郁金香花期,冷藏时间每增加2周,盛花期就会相应的推迟10d,生育周期也缩短。但冷藏时间对植株的生物学性状、杂交结实率、F_1代种子萌发率影响不大。杂交结实率与品种倍性有关,郁金香二倍体与二倍体的杂交结实率高于二倍体与三倍体的杂交结实率。  相似文献   

9.
‘津绿97号’是以‘R0810308’为母本‘、R0811612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适宜保护地栽培的黄瓜杂交1代新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株型中等,雌花节率60%以上,中熟。第1雌花节位始于主蔓5~6节。商品瓜长35 cm左右,瓜把短,刺密,瘤中等大小,果肉淡绿色,瓜皮深绿,单瓜质量220 g左右。田间表现抗霜霉病和枯萎病。耐低温、弱光。早春保护地栽培每667 m~2平均产量10 000 kg左右。适宜山东、河南等保护地栽培。2018年通过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15ZXZYNC00030)验收。  相似文献   

10.
转AtDREB1A基因地被菊杂交后代优株耐寒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携带逆境诱导转录因子AtDREB1A基因的地被菊‘秋艳’转化株系‘1805’为母本,以观赏性状好、应用广的品种‘亚冬之光’为父本,人工授粉杂交,获得杂交后代158株。PCR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AtDREB1A基因能够在有性繁殖过程中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且在低温胁迫下能在杂交后代植株中增强表达。与非转基因对照植株相比较,携带AtDREB1A基因的杂交后代植株在低温环境下的脚芽扦插繁殖能力显著增强,在冷冻条件下的存活率明显增高。生理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环境下,携带AtDREB1A基因的杂交后代植株的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对照植株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1.
在普通西瓜育种材料‘韩选绿圆’中发现一株矮化小果型自然突变体(命名为dsh)。对其形态学观察发现:其主蔓长度、节间长度和单瓜质量均显著低于普通西瓜(P < 0.05)。将此突变体与两个普通长蔓西瓜进行杂交、F1自交并以‘dsh’回交,获得F1、F2和BC各世代群体,对蔓型和单瓜质量的遗传分析表明:F1均为长蔓普通果型植株,F2和BC群体长蔓普通果型植株与矮化小果型植株的比例符合3∶1和1∶1的分离比(P > 0.05)。说明该矮化小果突变是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其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瓜菜》2019,(6):13-18
植株适度矮生可使株型更紧凑、空间利用率更高,有利于密植栽培、机械化采收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从多亲本复交后代选育的中国南瓜半短蔓种质‘CmSd1’为材料,从表型鉴定、外源赤霉素响应、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等方面进行研究。表型观察发现‘,CmSd1’的半短蔓表型主要是由于主蔓中下部节间变短所致‘;CmSd1’对外源赤霉素表现为敏感且敏感度比长蔓对照更高,推测其半短蔓性状与赤霉素代谢途径密切相关;遗传分析表明,‘CmSd1’的半短蔓性状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CmSd-1(t);利用F2极端表型混合池进行重测序和BSA分析,将CmSd-1(t)初步定位到中国南瓜第3染色体末端Cmo_Chr03:9.985-10.828 Mb之间。CmSd-1(t)控制的显性半短蔓材料,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在中国南瓜矮化育种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Ogura胞质不育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不育源植株苗期不黄化,蜜腺发育正常,表现为全不育。采用本实验室选育的芜菁(B.campestris ssP.rapifera Sinsk)优良自交系‘耐病98-1’和‘白蔓菁’为回交父本,2000年开始将不育源和回交亲本进行杂交和多代回交选择,并对F1,BC1,BC2和BC3植株植物学性状,特别是直根膨大情况,包括直根大小、形状和颜色,育性特征,蜜腺发育情况,花粉生活乃以及亲和指数等进行观察鉴定。  相似文献   

14.
为创建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以大白菜—结球甘蓝2号单体异附加系(AC_2)为试材,对其花蕾辐射后获得的M_2植株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利用与结球甘蓝2号染色体对应的26个InDel标记对小孢子植株进行鉴定,结合细胞学观察,确认获得了6株添加甘蓝2号染色体片段的大白菜易位系植株。通过对InDel标记的加密设计,明确了6个大白菜易位系植株中均含有甘蓝特异标记C09-4和C09-4-52,片段大小为788.3 kb。选择两个来自不同M2单株的大白菜易位系‘AT2-1’和‘AT2-2’进行自交、回交及与大白菜高代自交系杂交,利用结球甘蓝特异的InDel标记对其后代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两个大白菜易位系的85份自交后代、82份回交后代及188份杂交后代中均含有甘蓝特异标记C09-4和C09-4-52,说明这些易位系中的甘蓝染色体片段能够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枇杷果肉颜色的遗传倾向。【方法】以黄肉品种‘梅花霞’和‘早钟6号’及白肉品种‘白玉’为亲本,创建了9个杂交和自交后代群体,利用SRAP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鉴定真杂种。利用枇杷果实特异DNA分子标记PSY基因对9个杂交和自交组合后代的果肉颜色进行早期鉴定,并对其遗传倾向进行分析。【结果】9个杂交和自交后代群体中,共鉴定出1 166株真杂种‘。梅花霞’与‘白玉’和‘梅花霞’与‘早钟6号’的正反交组合后代未出现果肉颜色性状的分离倾向,果肉颜色均鉴定为黄色;而‘早钟6号’与‘白玉’的正反交组合后代果肉黄、白色的分离比分别为1∶0.89和1∶0.87。自交组合‘梅花霞’和‘白玉’的后代无果肉颜色性状的分离,后代果肉颜色分别鉴定为黄色和白色;而‘早钟6号’自交后代黄肉与白肉分离比例为2.94∶1。【结论】枇杷果肉颜色黄色和白色可能受到一对呈显隐关系的基因控制,其中黄肉性状为显性,存在纯合和杂合的情况,其分子标记类型不同,DNA分子标记分别表现为1 031 bp(纯合)或1 031 bp和319 bp(杂合);白肉性状为隐性,DNA分子标记为319 bp。  相似文献   

16.
于静  陈守良  陈之林 《园艺学报》2022,(S1):137-138
‘守良梅’(Cymbidium‘Shouliangmei’)是从垂花蕙兰品种‘冰瀑’(Cym.SarahJean‘Ice Cascade’)为母本,春兰传统品种新春梅(Cym.goeringii‘Xinchunmei’)为父本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杂交兰新品种。植株中型,多花性,花序下垂,花期长,具有浓郁的春兰香味。  相似文献   

17.
‘天潍3号’黄瓜是以‘H1082’为母本、以‘G2036’为父本选育而成的杂交1代品种。该品种植株长势强,中早熟,叶片中等,节间稳定,瓜条油亮顺直,瓜皮墨绿,刺瘤明显,肉厚,质密,瓜把短,瓜条长度35~37 cm,单瓜质量250 g左右,商品性好,产量高;耐低温弱光,抗白粉病、霜霉病和黄瓜花叶病毒病。适合我国北方地区春季、秋季、冬季温室和春季、秋季拱棚栽培。201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18.
低需冷量早花观赏桃品种‘报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春’是以‘满天红’(Prunus persica Batsch)ב白花山碧桃’(P. davidiana Franch)为亲本,通过对杂交后代种子进行胚培养获得的优良观赏桃品种。花朵粉红色,鲜艳美丽,重瓣,最大的特点是需冷量少,需热量也少,开花早,节间短,开花密集,适合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9.
 ‘国红’品种是‘国光’和‘红星’杂交再回交‘红星’的后代, 果实圆锥形、浓红, 向阳面为紫红色, 平均单果质量257 g , 最大单果质量420 g,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 6%, 成熟期为10 月下旬, 适宜采收期为9 月下旬至10 月下旬, 长达1 个月。  相似文献   

20.
萝卜与甘蓝远缘杂交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用5个萝卜雄性不育系与甘蓝杂交获得73株远缘杂种一代植株。所有杂种一代植株均为雄性不育,其它植物学性状多介于双亲之间。作者进而用0.2%的秋水仙素处理F_1幼苗,获得萝卜甘蓝的“双二倍体”植株,用甘蓝作父本进行回交获得的回交一代植株仍均表现为雄性不育,而其它植物学性状则发生严重分离,继续用甘蓝回交,在24个植株上得到回交二代幼胚,在8个植株上得到11粒回交二代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