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文心兰试管组织为材料,对适合原球茎、芽苗增殖、壮苗生根的培养基及其生长过程中部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原球茎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1.0mg/L6-BA+0.4mg/L NAA+1.0g/L活性炭,不定芽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2.0mg/L 6-BA+0.5mg/L NAA+1.0g/L活性炭,壮苗最佳培养基为MS+0.5mg/L 6-BA+1.0mg/L 2,4-D+1.0g/L活性炭,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5mg/L NAA+1.0g/L水解酪蛋白。生理测定结果表明,同一种材料由于转接前的培养基不同或不同的继代次数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存在差异,分化苗转接前NAA为0.1mg/L的SOD和POD活性高于NAA为0.5mg/L,继代次数增加后,其活性会增强,原球茎转接前6-BA为0.5mg/L的活性比2.0mg/L的活性高,同工酶谱也证明了这一点。表明原球茎增殖6-BA 2.0mg/L好于0.5mg/L,分化苗的增殖NAA 0.5mg/L好于0.1mg/L。  相似文献   

2.
文心兰的茎尖及花梗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文心兰茎尖和花梗用N6+6-BA2.0mg/L培养基,花梗分化芽,茎尖同时分化芽和原球茎。6-BA低浓度促进分化芽,高浓度促进分化原球茎。1/2N6 6-BA0.2mg/L NAA0.2mg/L 香蕉汁100g/L培养基对继代增殖和壮苗生根效率均好。在此继代增殖培养基中接入原球茎则增殖生成近等量的原球茎和芽;接入芽则增殖大量的芽,产生少量的原球茎。香蕉汗有促进增殖和壮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将文心兰的茎尖以及花梗使用N6+6-BA 2.0mg/L的培养基;花梗分化芽,同时茎尖同时分化芽和原球茎。使用6-BA低浓度培养液对分化芽进行促进生长;使用高浓度6-BA促进原球茎的分化。结果表明:1/2N6+6-BA0.2mg/L+NAA 0.2mg/L培养基对于文心兰继代增值以及后期苗木成长促进效果良好。在培育、繁殖文心兰的后期肥料及激素的使用以及病虫害的防治,也是影响文心兰幼苗快速繁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龙牙蕉组织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牙蕉吸芽茎尖经MS+6-BA5.0mg/L+AD20mg/L培养基诱导出不定芽后,在MS+BA4mg/L+NAA0.1mg/L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对不定芽的分化较好,平均分化倍数为2.6倍以上,无根小苗在1/2MS+NAA0.5mg/L+AC1g/L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1周后长出新根。组培小苗移栽假植成活率94%,大田栽培表现正常。  相似文献   

5.
兜兰组培快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兜兰组培快繁过程中,细胞分裂素BA对类原球茎诱导有极显著影响,KT和ZT的作用不明显;BA和生长素NAA均对类原球茎的诱导和增强起明显的促进作用,且BA对兜兰幼苗的增殖效果更为显著.GA和香蕉泥的合理组配是兜兰生根壮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华君 《花卉》2011,(4):32-32
文心兰的常规繁殖常采用分株繁殖,大规模生产中的种苗常采用组织培养获得。  相似文献   

7.
大花蕙兰组培快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在大花蕙兰组培快繁过程中, 细胞分裂素BA 和KT对类原球茎诱导有极显著影响, ZT的作用不明显; BA 和生长素NAA 均对类原球茎的诱导和增殖起明显的促进作用, 且BA 对大花蕙兰幼苗的增殖效果更为显著。类原球茎诱导分化过程中所需的蔗糖浓度相对较低。GA 和香蕉泥的合理组配是大花蕙兰生根壮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辛海云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10):130-131
作为一种高档的鲜切品种,文心兰栽培后期管理技术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其观赏价值。文章从光照、温度、湿度、水肥、通风、栽培基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文心兰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文心兰的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兰是当今市场上非常流行的盆花与切花品种。文章总结概括文心兰的分类、生物学特性、繁殖、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相似文献   

10.
文磊 《花卉》2005,(7):27-27
人们喜爱花卉,大多是以稀奇为贵,它可以令人感到妙趣横生。譬如兰花家庭中的新星——文心兰(Onciditum flexuosum Lodd),当它的花朵盛开之际,犹如舞台上一群身穿舞衣的女郎,伸出双臂,拂动长袖翩翩起舞,其唯妙唯俏的神情,常能使赏花者抛开许多烦恼。  相似文献   

11.
影响文心兰原球茎增殖生长诸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文心兰茎尖为外植体,诱导原球茎,并对影响原球茎增殖的几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心兰茎尖在1/2 MS+BA 2 mg/L+NAA 0.3 mg/L培养基上,离体培养大约30 d后产生原球茎;原球茎在1/2 MS+BA 1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上增殖速度最快,增殖系数可达2.6;与果糖和葡萄糖相比,蔗糖更有利于原球茎增殖;30 g/L的蔗糖对原球茎增殖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心兰类原球茎液体增殖过程中秋水仙素化学诱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秋水仙素对液体增殖培养中的文心兰类原球茎进行多倍体诱变, 获得了大量的文心兰多倍体试管苗。结果表明, 秋水仙素浓度越高, 处理时间越长, 类原球茎受伤害程度越严重, 再生苗多倍体比例越大, 最高诱变率可达46.7%; 低浓度, 短时间秋水仙素处理易产生嵌合体; 四倍体试管苗植株粗短, 健壮, 叶片宽厚, 叶片下表皮气孔张度较大, 下表皮细胞核较大且靠近细胞壁边缘; 根尖细胞染色体数加倍。  相似文献   

13.
色素万寿菊组织培养培养基组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色素万寿菊腋芽作为外植体材料,筛选各个阶段的培养基配方,研究色素万寿菊的组织培养技术。结果表明:MS+BA 0.5 mg/L+NAA 0.1 mg/L对腋芽诱导芽的效果最好;MS+BA 1 mg/L+NAA 0.01 mg/L为继代培养基的适宜配方;1/2MS+IBA 0.1 mg/L生根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4.
以野生水芹茎尖、腋芽为外植体,研究了影响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激素浓度配比.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是茎尖;最佳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 6-BA 4 mg/L,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2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 IBA 1 mg/L.并提出试管苗炼苗与移栽的最佳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15.
多头香石竹组培快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克服多头香石竹组培苗茎秆细弱现象,通过调节激素配比,对多头香石竹品种"D90"的离体快繁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MS BA 0.3 mg/L NAA 0.1 mg/L时,可使茎明显增粗,平均茎粗为0.779 mm,为最佳的改良继代培养基;用MS NAA 0.3 mg/L IAA 0.2 mg/L时生根率高,可达86.3%,为最佳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16.
郁金香器官离体培养再生小鳞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郁金香品种‘凯氏奈丽斯’、‘风流寡妇’、‘检阅’和‘金色检阅’的叶、花茎、花托、子房、鳞片及腋芽等不同器官为外植体, 在MS + 2, 4-D 0.1 mg·L - 1 , MS + 2, 4-D 0.5 mg·L - 1 , MS +BA 1.0 mg·L - 1 , MS +BA 5.0 mg·L - 1 , MS +BA 2.0 mg·L - 1 + IAA 0.5 mg·L - 1 5种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 花托外植体直接诱导小鳞茎的频率最高, 在培养基MS + 2, 4-D 0.5 mg·L - 1上诱导率达56.7% , 平均每块外植体产生小鳞茎数达10.7个; 其次是花茎, 直接诱导小鳞茎的频率为33.3% , 平均每块外植体产生小鳞茎数达19.9个; 鳞片及鳞片中的腋芽诱导鳞茎较难且需时间较长; 叶和子房则未能诱导出小鳞茎。  相似文献   

17.
红金银花组织培养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红金银花的顶芽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红金银花顶芽的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0.1~0.2 mg/L),最适蔗糖浓度为20.0 g/L;继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5 mg/L)+NAA(0.2 mg/L)+GA3(0.5 mg/L);生根培养以1/2MS+6-BA 0.25 mg/L+NAA 1.0 mg/L+活性炭1.0 g/L,即可得到理想的生根苗.  相似文献   

18.
蝴蝶兰组织培养中的褐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系统研究了吸附剂(活性炭、PVP) 与柠檬酸、半胱氨酸、谷胱甘肽、维生素C和硫代硫酸钠5种抗氧化剂对蝴蝶兰组培中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活性炭能有效控制褐化和促进生长, 但不利于分化; 谷胱甘肽控制褐化的效果虽不及活性炭, 但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以甘蓝型波里马胞质雄性不育系油菜为母本,与青花菜杂交,在授粉后不同天数,利用不同的培养基对其种间杂种的子房进行培养,利用Nitsch(1956)和改良White(1963)培养基所培养获得的种子数和幼苗数均多于Ms和1/2Ms培养基。从幼苗数目来看,培养的时间越早,其幼苗数目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