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口前移防治小麦条锈病,始终将小麦条锈病菌源控制在较低水平,减少菌源向外扩散传播,达到了控制早发区,保护晚发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2 a试验示范表明,在小麦条锈病早发重发区实施较大范围关口前移防治,能够始终将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控制在较低水平,有显著的预防和控制作用,起到了压低减少菌源,控制早发区,保护晚发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分析提出,坚持生态治理,调整越夏区作物种植结构,压缩小麦面积,是防止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基础;加强抗锈品种选育,多抗源品种合理布局,是控制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关键;加强病情监测鉴定,预警预报,落实常规综防措施,是降低小麦条锈病灾害损失的有效手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才能实现对小麦条锈病的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4.
由于各地部署早,督导有力,监测到位,防控及时,措施落实到位,2006年全国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告捷。来自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的数据显示,2006年小麦条锈病防控得力主要表现在:一是控制了发生区域,把小麦条锈病发生区控制在黄河以南;二是减少了发生面积,把实际发生面积控制在313.33万hm2左右,比2005年实际发生面积减少66.67万hm2;三是减轻了为害程度,发生区的为害损失率控制在2.5%以下,挽回小麦产量损失20亿kg。2006年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1.领导重视、思路清晰。2006年1月6日,农业部召开办公会,研究部署2006年小麦条锈病…  相似文献   

5.
刘刚 《北京农业》2007,(1):48-49
为科学界定我国小麦条锈病越夏区和越冬区,加强分区防控和综合治理工作,根据小麦条锈病中长期治理工作总体部署,农业部制定下发了《小麦条锈病菌源区精准勘界工作方案》,决定于2006-2010年,开展小麦条锈病菌源区精准勘界工作.  相似文献   

6.
新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越夏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不同区域、不同海拔高度小麦田自生麦苗上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生情况,研究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在新疆不同麦区的越夏区域。【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在新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常发区的不同海拔高度,调查小麦自生苗上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在伊犁河谷地区在海拔669~1 875 m处自生麦苗上均可以越夏;喀什地区小麦白粉病在海拔1 308~1 916.2 m处自生麦苗上可以越夏,在该区域未发现小麦条锈病病株;昌吉州小麦白粉病在海拔770~1 145m处自生麦苗上可以越夏,在该海拔区域未发现小麦条锈病病株。【结论】小麦白粉病在各调查区不同海拔麦区均可越夏;小麦条锈病在伊犁河谷不同海拔区均有越夏孢子分布,在昌吉麦区及喀什麦区调查中未发现小麦条锈病越夏病株。  相似文献   

7.
三种药剂防治小麦条锈病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新疆麦区发生较为普遍,严重时可减产5%~15%。由于目前抗小麦条锈病的品种相对缺乏,药剂防治仍然是控制小麦条锈病的主要措施。因此,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明确250克/升丙环唑乳油、40%氟硅唑乳油和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2020年小麦条锈病在全国麦区大流行,通过对陕西省农牧良种场逾133.3 hm小麦种子田小麦条锈病监测与成功防控,追溯分析小麦条锈病发生原因,探讨小麦条锈病高效防治技术,供小麦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支持甘肃省各地及早做好防治小麦条锈病工作,尽最大努力控制条锈病严重流行趋势,减轻后期的防治压力,甘肃省农牧厅日前决定从储备农药中下拨65吨20%三唑酮乳油,用于小麦条锈病早发、易发、重发区开展早期应急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小麦条锈病流行因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振祥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175-175,179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农作区小麦的主要病害,青海省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普遍而严重。该文通过分析小麦条锈病在青海省的发生规律,明确防治措施,为生产上进行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小麦条锈病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文县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属甘肃省条锈病多发易变区、重发区,已成为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的主要菌源地,小麦条锈病对当地小麦生产造成危害的同时,还严重威协周边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12.
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甘肃省特别是陇南越夏区危害严重,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且环境友好的措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育成333个抗条锈冬小麦新品种,在甘肃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持续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陇南越夏区条锈菌毒性变异速度快,抗源材料及生产品种抗性保持时间短,病菌新小种出现与品种抗条锈病性丧失周而复始。介绍了甘肃陇南越夏区在中国小麦条锈病流行中的作用,回顾了主要抗源材料及生产品种抗条锈病性变异特点,总结了抗源利用及品种应用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抗病品种(基因)的利用方向和现有品种的布局建议,旨在为持续控制该区域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小麦条锈病菌既越冬又越夏地区的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具有大区流行特点的小麦条锈病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小麦条锈病相关因子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首次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Geostatistics)方法,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越冬区进行了气候区划。明确了我国适合小麦条锈病菌越夏、越冬的范围,可为制定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方案提供依据,也可为条锈病菌越夏、越冬情况的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广元既是我国小麦条锈病病原菌冬繁区也是越夏区,开展小麦条锈病菌源地综合治理,能够减轻小麦条锈病在陕南、甘南、川西北和川中片区的流行危害和防治压力。研究通过建立小麦条锈病生态控制示范区和观测圃试验站,开展了小麦-胡豆套作、小麦-油菜间作、不同小麦品种混播、药剂拌种以及药剂防治示范,同时进行四川省主播小麦品种抗锈性筛选。2008至2014年间,在广元市小春粮食生产过程中,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铲除自生麦苗、合理品种布局、强化病情监测与预报、推广药剂拌种、适时药剂防治以及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小麦条锈病菌源地综合治理技术3.85×106h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天水市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的措施与经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天水市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的实践证明,调整结构,压缩小麦面积是控制小麦条锈病的根本途径;实行多品种、多抗源合理布局是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关键措施;加强预警体系建设,落实常规综防措施是降低小麦条锈病灾害损失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文中介绍了全国小麦锈病工作者通过60多年通力协作,对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的显著成绩,系统揭示了中国小麦条锈病的越冬、越夏规律、菌源传播规律、病菌致病性变异途径以及品种抗病性“丧失”的规律与原因,发现中国小麦条锈病存在秋季菌源和春季菌源2大菌源基地。提出了“综合治理越夏异变区、持续控制冬季繁殖区和全面预防春季流行区”的病害源头治理策略,研发出小麦条锈病分子诊断、异地测报以及抗锈良种、药剂拌种、退麦改种、适期晚种和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等一系列病害监测预警和关键防治技术,构建了以生物多样性利用为核心的中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在生产上大规模推广应用,防病保产效果极其显著。文中并对病菌致病性变异机制、早期预警和越夏易变区生态治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襄阳麦区是我国小麦条锈病菌最重要的冬繁区之一,也是我国小麦条锈病由川甘陕向冀鲁豫麦区传播的咽喉和桥梁地带,打好襄阳麦区阻击战对于全国小麦条锈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襄阳麦区近年来小麦条锈病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即发生频率明显加快、为害高峰期提前、传播途径出现新变化、暴发性更强;从品种抗性、菌源基数以及气候条件等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小麦抗条锈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在中国,尤其是西北麦区,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面临的最严重问题。筛选和培育抗锈基因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为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综述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在小麦抗条锈病育种上的研究概况和发展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获得的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一致性"QTL位点SSR分子标记,结合田间抗性表型鉴定,揭示四川地方小麦品种的条锈病抗性遗传多样性。【方法】通过QTL元分析技术,将已定位的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QTL整合于同一张连锁图谱,获得条锈抗性"真实"QTL区段。并利用QTL区段内的SSR标记,结合田间条锈病抗性表型鉴定,对64份四川地方小麦品种抗条锈病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元分析,获得7个控制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MQTL。成株期条锈病抗性鉴定发现11份四川地方小麦品种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其发病严重度、平均普遍率和病情指数低于10%。标记/性状关联分析发现3个与四川小麦地方品种条锈病成株抗性存在显著关联的SSR标记位点。【结论】四川地方小麦品种条锈病抗性表现差异显著;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关联SSR标记的获得为利用条锈病抗性基因提供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  相似文献   

20.
南充市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昌家 《农学学报》2015,5(6):59-64
为了控制条锈病为害,减少农药污染、防治成本和菌源传出数量,确保本地、邻近麦区与中国东部主产麦区生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田间系统监测和普查、小麦品种抗性鉴定、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试验示范和气象资料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各主栽小麦品种的抗锈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并逐步淘汰。3~5年更换一次具有不同抗源的主推品种,实现品种合理布局和多抗源品种集团当家,能有效降低条锈病发生为害。首次探明了小麦间作不同作物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效果为14.84%~62.89%,推行药剂拌种、健身栽培,可推迟并减轻条锈病发生为害,降低越冬菌源量和春季流行程度;探明了条锈病最佳防治方案为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各施药1次;探明了几种新药剂防治条锈病效果和25%丙环唑防治条锈病的适宜用量(600~650 m L/hm2)。首次提出了本市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策略。搞好防治示范片和应急防控,可以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并带动大面积防控落实。1999年以来,全市小麦条锈病偏重至大发生频率虽高达81.25%,但通过应用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小麦产量实际损失率均控制在2%以下(特大发生的2002年除外),同时减少农药使用量1591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