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石河子地区棉田棉铃虫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利用高效氯氰菊酯、丙溴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硫丹4种代表性杀虫剂对石河子地区的桃花镇、石河子大学农田试验场(以下简称农试场)、泉水地镇等3个试验点的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übner)种群采用FAO推荐的微量点滴法进行了抗性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石河子地区3个试验点的棉铃虫种群均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低抗性水平(抗性倍数分别为7.47、5.38和7.88倍),对丙溴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硫丹3种药剂没有产生明显抗性。 相似文献
2.
3.
4.
5.
6.
棉铃虫抗药性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棉铃虫抗药性已成为当今我国棉虫防治中的突出难题,对棉花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威胁极大。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我国棉铃虫抗药性的发生与现状及其测定与监测;在分析抗药性起因机制的基础上,从南、北棉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出发,提出了生物生态技术“压两头”、科学用药技术“控中间”的抗药性棉铃虫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棉蚜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棉蚜的抗药性现状,利用吡虫啉、吡蚜酮、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5种杀虫剂对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的122团、143团、145团、147团、新湖农场等5个试验点的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种群采用FAO推荐的浸渍法进行了抗性测定,并与敏感棉蚜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玛纳斯河流域棉蚜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为4.54~9.04,对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倍数为8.56~9.07,对吡虫啉的抗性倍数为2.32~3.6,对吡蚜酮的抗性倍数为1.37~1.57、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为1.12~1.31,表明利用菊酯类农药防治棉蚜可能加快棉蚜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8.
9.
<正>山西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日前发布棉花伏蚜、三代棉铃虫发生趋势预报,预计伏蚜今年在该省大部分棉田将偏重发生;三代棉铃虫在该省南部棉区将偏轻 相似文献
10.
11.
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花的抗性及其治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花的抗性机制和抗性风险,重点讨论了基因策略包括转入多个杀虫基因、定向和器官特异表达、侵害诱导表达、调控表达、高杀死与低表达策略,田间策略如Bt棉品种的轮作混植、降低化学防治经济阈值、农艺措施和庇护所策略,国家宏观调控如实施分区种植管理、加强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强化抗性动态检测、严格安全性评价等抗性治理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12.
转Bt+Sck基因双价抗虫棉的抗虫性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通过花粉管通道注射获得的转Bt Sck双价基因抗虫棉纯系312-5T2和332-2T2进行了生物抗虫性测定,转基因纯系对棉铃虫的抗性显著高于非抗虫对照苏棉16和抗虫对照品种sGK321,与抗虫对照R19抗虫性相当.遗传分析表明,转Bt Sck双价基因抗虫棉的抗性基因符合一对显性基因的分离规律.对转Bt Sck双价基因抗虫棉与R19及sGK321的杂交F1进行了抗虫性测定,所有的F1植株都表现出与转Bt Sck基因纯系亲本一致的抗虫性.转Bt Sck双价基因抗虫棉纯系312-5T2和332-2T2等位性测验证明:312-5T2与R19、sGK321的抗虫基因整合位点不连锁,表现为15∶1的自由组合比例;而332-2T2与R19中抗虫基因的整合位点表现连锁,与sGK321的抗虫基因表现自由组合.这为培育新的双价抗虫棉品种(系)提供了优良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3.
转Bt+CpTI双价基因抗虫棉棉铃虫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转 Bt+ Cp TI双价基因抗虫棉 (简称双 - 1 )对棉铃虫的抗性及双价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双 - 1与非抗虫棉的正、反交 F1都表现高抗棉铃虫 ;F2 和 BC1群体的抗、感植株分离比分别符合 3∶ 1和 1∶ 1 ,说明双 - 1的棉铃虫抗性符合孟德尔一对显性基因的遗传方式。连锁测验表明双价基因独立于陆地棉多标记基因系 T5 86和T5 82的 1 1个形态标记基因。等位性测验证明双 -1与山西 Bt和 R1 9的整合位点不同 ,而可能与中心 Bt的整合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对丙溴磷抗性风险评估、预报及交互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别用高浓度和低浓度丙溴磷对室内连续饲养29代的江苏东台棉铃虫连续筛选12代,平均存活率分别为27.5%和46.5%,抗性分别上升了7.1倍和3.7倍,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1372和0.1171。用高浓度丙溴磷筛选的种群对氟氯氰菊酯、辛硫磷、久效磷及溴氰菊酯具有明显交互抗性(6.3~10.4倍);用Bt生物制剂Dipel和转Bt棉筛选的种群对丙溴磷无交互抗性,但用Bt棉筛选的高抗品系(>1000倍)对辛硫磷具低水平交互抗性(8.0倍)。 相似文献
15.
16.
17.
长江中游棉区转CryI A基因棉花对棉铃虫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转 Bt棉 GK-19和转 Bt美棉 BG-15 60进行了室内生测和大田调查。结果显示 ,室内生测两Bt棉品系对棉铃虫的抗性随组织器官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变化。总体上 ,繁殖器官的抗性效率大于其它器官 ,7月份的抗性水平显著高于 8月和 9月 ;田间调查 ,在对照田第 3和 4代棉铃虫高峰虫量百株 14头和 2 8头密度下 ,Bt棉 GK-19和 BG-15 60对第 3和 4代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分别为 86.2 1%、87.89%、93 .10 %和 92 .19%。表明长江中游棉区转 Cry1A基因棉花对棉铃虫的田间种群数量亦有很强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对丙溴磷抗性遗传特性及相对适合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棉铃虫对丙溴磷抗性的遗传方式,抗性、敏感品系及正、反交后代的适合度。结果表明:抗性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显性度D值分别为 0.32和 0.18。抗性品系DTR幼虫和蛹发育历期分别为11.7d和9.4d,均长于YSS、DT、RS及SR;交配率为40.2%,相近于DT品系(44.8%),但低于YSS及正、反交后代;产卵量为1019.8粒,低于YSS、DT、RS及SR;卵孵化率为38.2%,接近于YSS和DT,但低于正、反交后代。DT、SR、RS及DTR品系净增殖率分别为103.0、207.4、227.1及63.4%,其适合度仅分别为YSS品系的0.55、1.13、1.24及0.35;DTR品系比其它品系具有显著的种群生存劣势。 相似文献
19.
龟纹瓢虫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棉铃虫捕食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结果表明,龟纹瓢虫近年来田间发生量逐年增多,1994年6月中下旬至7月初百株累计虫量最高可达604头,占天敌总发生量的89.5%,这段时间恰与二代棉铃虫发生盛期相吻合。龟纹瓢虫成、幼虫虽喜食蚜虫,但此期田间蚜虫发生量甚少,故对棉铃虫有一定控制作用,其捕食量随幼虫龄期及猎物密度增高而增多.温度15~35℃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但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捕食量也随温度升高而增多,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1959)Ⅱ型反应,故可用圆盘方程拟合。对于龟纹瓢虫更深一步研究,可进一步为棉铃虫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对转Cry1Ac基因棉的抗性遗传及AFLP标记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转Cry1Ac基因棉选育抗性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对Bt毒素Cry1Ac的抗性遗传方式为不完全隐性,其回交后代(BC)用40μg.ml-1Cry1Ac的饲料饲喂5 d后,存活虫数∶死亡虫数的比例为1∶1(X2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