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发病原因本病发生在以糟粕为主要饲料的养牛区,长期舍饲,缺乏适当的运动,或蛋白饲料过多,精料搭配不当,习惯于以料水饲喂,造成奶牛的真胃消化紊乱。使真胃弛缓,这样弛缓的真胃就容易从网胃和瘤胃前的下部间隙,或瘤胃的底部钻入左侧造成变位。2.症状与诊断真胃移位多发生在奶牛分娩后至三周内出现病状,病牛精神沉郁,食欲时好时坏或突然食欲废绝,反刍减少或停止。左侧最后胁骨部隆起,粪便减少呈黑灰色,用手推动腹侧常有落水音。在真胃嵌留的部位叩诊时,可听到钢管音,穿刺试验时,内容物酸臭,pH值在2~4。当右侧变位(扭转)时,食欲和反刍停止,…  相似文献   

2.
奶牛皱胃左方变位临床诊断与整复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金山  徐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75-3375,3377
介绍了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示病性特征,即在左侧腹壁第8~12肋间的肩关节水平线上下听叩诊结合时可听到钢管音,此处的穿刺液pH值<5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整复方法是以左侧腹壁距腰椎横突下方约25~30 cm,距最后肋骨弓5~8 cm处作为手术切口顶点,垂直于腹中线向下作一长度为15 cm手术切口作为手术部位,然后对皱胃进行复位并对大网膜进行右侧腹壁固定。  相似文献   

3.
此病多发生于产后3~60天的奶牛。病牛精神沉郁,被毛逆乱,食欲减退,仅进食少量的谷草、干毛草等粗料,拒食青贮和精料,病牛逐渐消瘦,产奶量明显下降。有时腹胀,腹泻,粪量少,粘性,有的呈酱油色,腥臭;有时便秘。两侧肷窝均不饱满。从牛体后侧观察,左右腹侧明显不对称,这是变位的真胃内存有大量的液体和气体所致。听诊听到真胃内有气体通过液面时发出的流水声:做冲击性触诊和振摇,可听到液体震荡音,听诊同时叩诊可听到“钢管音”;穿刺液呈酸性,pH值4.0左右。此病根据以上症状和诊断不难做出确诊。  相似文献   

4.
袁彪 《农民致富之友》2014,(24):246-246
<正>2013年1月下旬,一户奶牛养殖户一头5岁的奶牛在分娩7天后,呈现食欲减退,拒食精料和多汁饲料,只吃些干草,渐进性消瘦,产奶量明显下降的症状。一、诊断要点经临床检查:奶牛生产第三胎,以前产奶量高,现奶牛体温、呼吸、脉搏正常,瘤胃蠕动减弱,便秘,粪便量少,病牛呈现消化机能紊乱,在左侧最后三个肋骨与肋软骨结合区采用叩诊和听诊相结合的方法,能听到一种明显而高朗的钢管回响音,这是皱  相似文献   

5.
正奶牛的瘤胃臌气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冬季很少发生。因此,奶牛饲养者在冬季对该病的防控就缺乏一定的认识,一旦发生会影响奶牛产量,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严重会造成奶牛的死亡。为此笔者在此提醒有关奶牛饲养者,在冬季一定要做好奶牛的瘤胃臌气的防治工作。1临床表现奶牛精神稍沉郁、食欲废绝、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眼结膜呈蓝紫色、站立不稳、瘤胃蠕动音弱或无。奶牛左侧腹围膨胀,肷窝消失,严重时腹围超出脊背,叩诊呈鼓音,用  相似文献   

6.
对某农牧场近期出现的一例奶牛真胃变位病例进行了探究,患病牛的左侧第8~12肋间常可以听到类似钢管音的声音,对钢管音的区域进行穿刺检查,穿刺液呈酸性反应(pH值为1~4),棕褐色,缺乏纤毛虫,据此可确诊为真胃左方变位。该病可通过手术矫正的方法治疗,治愈率为90%。该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可为养殖者和兽医从业人员在治疗此病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正奶牛隐性酮病通常情况下不会表现出典型的发病症状,但该种疾病相对于传统有典型临床症状的通病来说,发病率更高。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检测奶牛血液酮体含量,能够判断奶牛是否患有同病,但由于血液样本采集操作不方便,血液采集过程中常常会给牛造成应激使得牛常常会出现多种应激反应,不利于提高奶牛产量。大量研究文献证明,奶牛血液中、尿液中、乳汁中酮体含量与该种病发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乳汁中酮体的含量如果超过了10mg/dL,则可以确诊奶牛存在隐  相似文献   

8.
马牛叩诊     
叩诊是检查家畜胸腹腔脏实质变化的诊断方法之一,对许多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笔者积三十余年千余例病畜叩诊之经验,结合剖检二百多头实习及屠宰牲畜,确定了马、牛脏器的体表定位法,并总结叩诊音性变化的规律于本文,以就教于兽医界同志们。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临床示病性特征,即在第9~12肋弓下缘、肩关节水平线上下听诊时,可听到带有金属性质的滴水音,用手掌用力推动此部位出现震水音;当一边用叩诊锤叩击肋骨,同时一边用听诊器在周围的腹壁上听诊,能听到敲打钢管的声音,并且以此作为诊颤的依据。治疗时首选手术方法,手术径路是距腰椎横突下方约20cm,最后肋骨弓5cm处作为手术切口顶点,手术切口的长度为15~20cm。  相似文献   

10.
正奶牛前胃是奶牛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奶牛会患有多同不种致病原因的前胃疾病。本文主要对奶牛常见的前胃疾病的病因、临床诊断进行分析,并对奶牛前胃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以期可以为奶牛前胃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参考与借鉴。消化机能出现障碍是奶牛患有前胃疾病的显著特征,大多病牛都会出现食欲减退的症状,且反刍频率有所变化,常会伴有腹泻  相似文献   

11.
奶牛妊娠期水肿病又被称为浮肿病,即妊娠后期奶牛腹部、后肢尤其是乳房处出现水肿,发病率极高.临床症状较轻时一般被认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水肿症状严重则需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治疗,否则将会引发流产或者早产.该文分析了奶牛妊娠期水肿病的发病原因,阐述了该病的临床症状与诊断方法,并详细描述了治疗与预防方法,给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奶牛妊娠期水肿病又被称为浮肿病,即妊娠后期奶牛腹部、后肢尤其是乳房处出现水肿,发病率极高.临床症状较轻时一般被认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水肿症状严重则需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治疗,否则将会引发流产或者早产.该文分析了奶牛妊娠期水肿病的发病原因,阐述了该病的临床症状与诊断方法,并详细描述了治疗与预防方法,给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奶牛肢蹄病是国内外奶牛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该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本病多呈慢性经过,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常常被忽视,是引起奶牛被迫淘汰的第二大疾病,仅次于乳房炎。本文从奶牛肢蹄病的危害、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方面进行总结,提出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养牛场中奶牛受环境、管理、疾病等因素影响,易引发肢蹄病。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养殖过程中的一类高发疾病。该疾病可降低奶牛活动频率,影响奶牛正常采食及繁殖性能,导致奶牛泌乳量和繁育能力下降,最终造成奶牛过早淘汰,严重影响我国奶牛业的发展。患肢蹄病的奶牛表现为蹄部疼痛、无法受力、跛行等症状,对奶牛健康危害极大。本文就奶牛肢蹄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阐述,以期降低奶牛肢蹄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许多农村地区加大了奶牛的饲养量。许多养殖户通过饲养奶牛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农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奶牛饲养过程中,奶牛易出现产后瘫痪的症状,也可称为乳热症,是一种营养代谢疾病,多发生在母牛分娩前后。其发病率与奶产量呈正比的关系,奶产量越高的奶牛发生产后瘫痪的概率越大,而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基于此,从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症状入手,对奶牛产后瘫痪的诊断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奶牛产后瘫痪的治疗方法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奶牛的蹄是重要的支撑和运动器官,具有运动和支持体重等功能。健康的蹄是实现奶牛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全国推广小区奶牛舍饲,运动场的面积越来越少,同时不断提高奶牛产奶量,导致奶牛蹄病的发生也随之上升。奶牛产奶量越高,蹄病的发生一般越严重。蹄病引起的经济损失主要表现在奶产量下降、繁殖效率低下、饲料报酬低、淘汰早以、治疗费用大等,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临床症状当奶牛发生蹄病时,主要表现为行走和站立姿势不自然,蹄部出现红、肿、热、痛,跛行,运动障碍。急性病例表现为患牛蹄红肿、发热,不愿站立和运动,步态强拘,喜趴卧,卧地时患病蹄外展,严重时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泌乳量减少,叩诊敏感、疼痛。慢性病例全身症状轻微,有的表现为食欲不振,产奶量下降,不愿站立和运动,喜躺卧,行走时出现跛行症状。  相似文献   

17.
奶牛乳房炎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对奶牛生产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本文就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学、症状、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一些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8.
王传兴 《农技服务》2011,28(6):828+846-828,846
奶牛乳房炎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造成奶牛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介绍了奶牛乳房炎发生的原因、症状、诊断、预防与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9.
弓形虫病主要是因为感染刚地弓形虫而引起的寄生虫病,人和牲畜都有可能感染该疾病。奶牛感染这种疾病后的具体症状与弓形虫的寄生部位和奶牛的机体免疫力有着一定关系,文章主要对某奶牛场奶牛感染该疾病后的临床症状、病理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奶牛乳房疾病是奶牛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奶牛正常生会造成不小的影响。在奶牛多种乳房疾病中,奶牛乳房炎是最为常见,发病率最高的乳房疾病,严重的会导致奶牛乳房施入泌乳功能,使得奶牛淘汰率升高。牛乳房炎是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会对奶牛的产量和品质会出造成严重威胁。传统牛乳房炎治疗手段主要采用西药治疗,治疗时间长,治疗成本高,治疗效果差,常常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最终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我国中医中药在治疗奶牛某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