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大队地处戴云山区,一九六四年,我们坚决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油茶生产。油茶山一千多亩,平均每人一亩。一九七一年共采茶籽十四万斤,平均亩产一百七十一斤,售给国家一万五千多斤,平均每户交售七十二斤。而且,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肥料(茶饼)、资金,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们红石区,有7万多亩油茶山,是个荼油集中产区。1971年,我们来到黄塘公社石梅大队办油茶基点,通过8年的努力,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粮食和油料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石梅大队人平0.8亩耕地,0.5亩油茶。原来粮食亩产600斤,茶油亩产4.5斤。社员吃饭靠返销,用钱靠贷款。当时我们分  相似文献   

3.
我大队地处沿海,共有六个生产队,1072口人,2545亩土地,其中重碱地1500亩。几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大打改洼治碱人民战争的同时,大力发展了紫穗槐绿肥林。全大队在台田沟坡、渠道两侧和闲散空地共栽植紫穗槐337亩,平均7.5亩耕地一亩紫穗槐,实现了“七亩一槐”,从而使旧面貌得到了初步改变,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1971年粮食亩产上《纲要》,1973年过“黄河”,1974年亩产达到610斤。  相似文献   

4.
我们大队有8,100多亩油茶山,被人们誉为“油茶之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随着“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不断深入,我们大队开展了群众性的油茶科学实验活动,使油茶产量不断提高。1971年全大队产油16.4万多斤,亩产20斤;1972年产油18.5万多斤,亩产22.8斤,创历史最高产量;1973年,虽然是油茶生产上的“小年”,仍产油13万斤,比文化大革命运动以前的常年产量还高3—4万斤。三年内,全大队每人平均为国家提供商品油180多斤。贫下中农高兴地说:科学实验结硕果,增产增收增贡献。  相似文献   

5.
我县龙岗公社龙江大队素有“油桐之乡”的称号,1963年达到了每户千株桐,被评为全国林业先进单位。近十年来,这个大队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油桐生产又有了新发展,与1963年相比新栽桐树两万多株,株数增加了22%,桐籽产量增长了58%,做到了连年稳产丰产。1973年在684亩粮桐间作的土地上,又获得了粮桐双丰收,共收粮食32万斤,桐籽10.5万斤,平均亩产粮食467斤,桐籽154斤。仅桐籽收入一项达24,150元,占全大队总收入的40%多,每户平均收入210元。他们夺得油桐稳产丰产的主要技术经验是:  相似文献   

6.
我县龙岗公社龙江大队素有“油桐之乡”的称号,一九六三年达到了每户千株桐,被评为全国林业先进单位。十余年来,这个大队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油桐生产又有了新发展,与一九六三年相比新栽桐树十万多株,株数增加了122%,桐籽产量增长了239.12%。做到了连年稳产丰产,今年在684亩粮桐间作的土地上,又获得了桐粮双丰收,共收粮食37万斤,桐籽22万斤,平均亩产粮食640斤,桐籽321斤,仅桐籽收入一项达到506OO元,占至大队的总收入48.5%多,每户平均收入398.42元,他们夺得油桐稳  相似文献   

7.
我们新庄公社城子大队五队,位于榆树县东北部,地处卡岔河流域,全队一千七百七十亩耕地,虽然土质比较肥沃,但是谷子的产量却很低,历年一般亩产只有二、三百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认真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连年夺得了谷子高产。一九七一年全队种三百四十五亩谷子,平均亩产达六百二十四斤,第一次跨过了“黄河”,一九七二年战胜严重自然灾害,全队二百四十四亩五分谷子,仍然获得高产,平均亩产达六百六十斤,比大丰收的一九七一年亩产还多三十六斤,今年向国家交售粮豆五十五万斤,超额百分之一百零八  相似文献   

8.
我们大队是个丘陵山区.有二十九个生产队,三千五百三十七人;有水田三千三百一十亩,山地二万二千多亩.一九七二年以来,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顶伟大革命运动"的教导,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积极开展林业科学实验,加速杉木基地建设,全大队连片共造了杉木林七千二百五十六亩.粮食五年共增产一百二十五万斤,每年上交国家粮食五十多万斤.一九七五年平均亩产达到一千二百二十一斤,今年早稻又获得了丰收.  相似文献   

9.
在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地区,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不论作早、中、晚稻,只要栽培措施造当,都有增产潜力,一般比常规品种每亩增产二百斤、三百斤,甚至四百斤以上。大力推广杂交水稻是粮食大幅度增产,使水稻低产变高产,高产再高产的一项关键性措施。从我们的实践也说明,常规品种作早稻亩产八百余斤,最高的亩产千斤。可是杂交水稻亩产普遍过千斤,高产的达一千三百多斤。常规品种作晚稻亩产三百余斤,高产达五百余斤。而杂交水稻亩产普遍五、六百斤,个别的可达八百斤以上。这样为双季稻亩产过“吨粮”,三季跨“三纲”打开了路子。  相似文献   

10.
我社地处雪峰山区,主产油茶。有油茶林2万多亩、稻田5千多亩,茶油收入占总收入的50%左右。近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英明领袖华主席的领导下,排除“四人帮”的干扰,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获得了粮油双丰收。粮食亩产跨“纲要”,由吃返销粮到年年有贡献,茶油亩产平均12斤以上,最高达18斤。五年来向国家提供商品油66万多斤,每户每年平均72斤。  相似文献   

11.
我们曲峪大队,位于晋西北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历史上是个“有雨冲,无雨旱,十年九不收”的穷地方。全大队土地总面积1.9万亩,其中有1.5万亩山地被十二条大沟和七十多条支毛沟分割得支离破碎,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据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考察队1955年调查,每平方公里表土年侵蚀量达到13,900吨。因而过去粮食产量极低,丰收年景粮食平均亩产不过百斤,总产不过六、七十万斤。解放后,曲峪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自力更生,坚持“水、土、林”综合治理。从1952年起到现在,营造起万亩林,占到宜林地总面积百分之九十以上,四旁植树27万余株,人均百株以上。目前,林已成材,果树已结实,  相似文献   

12.
喀喇沁旗小牛群公社狮子沟大队,位于赤峰市西南燕山山脉锡伯河上游,大队有400多户,2000多人口,总土地面积4.3万亩。1964年以前,这个大队光抓农业,不抓林业,因此境内光山秃岭,雨季洪水暴发,自然灾害严重,粮食亩产徘徊在110斤左右,人均收入不足40元。那时大队的光景是人缺粮、畜缺草、住户没柴烧。大队干部和广大群众  相似文献   

13.
莘县古城公社贾庄大队,共有97户,410人,耕地910亩,盐碱地占80%。过去是个有名的穷碱窝,粮食不能自给,1959年至1966年,吃国家统销粮42万斤,花贷款1万多元。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他们对盐碱地实行综合治理,大种紫穗槐,割青沤肥,施肥量逐年增加,产量不断提高。1975年,紫穗槐面积发展到360亩,24.5万墩,粮食亩产680斤,总产30.6万斤,均比1970年翻了一番多,  相似文献   

14.
我们溪后大队有10个生产队,一个耕山队,一个采伐队,377户,1,812人,432个劳力。土地总面积25,900亩,其中森林面积22,400亩,耕地2,783亩,平均每个劳力耕地6.5亩,耕山52亩。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指引下,我们大队农、林、牧业得到了发展。粮食产量逐年上升,1959年-1970年平均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27万斤,1971年粮食总产186万斤,提供商品粮达36万斤;20年来共造林12,692亩(不包括国营造林4,500亩),基本上实现了没有荒山迹地,造一片,成一片。森林覆盖率达83.4%,木材蓄积量达30万立方米。为国家提供经济用材16万多立方米(其中大队自采6万多立方米),平均每个劳力为国家生产木材140多立方米,每年提供商品粮800多斤。牧副业也有较大的发展,全大队生猪存栏数达729头,生产队发展田头养猪,增加有机肥料。社员收入逐年增加,1971年平均每人收入119元。“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在发展林业  相似文献   

15.
乌兰察布盟察右中旗塔布公社南房子大队从一九七六年开始大搞植树造林,使全大队现有林达到五千亩,覆盖率达23%,成为全旗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大队,农业生产受到保护,有了明显的效益,一九八二年向国家交售粮食四万二千多斤,油料一万多斤,由多年的“供应户”变成了贡献户。这个大队地处乌兰察布盟北部,风蚀沙化严重,群众称为“一年  相似文献   

16.
我们巴里大队地处海拔七百多米的高寒山区,四个生产队,三百三十一个劳动力,粮豆总面积二千七百零二亩。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粮食产量逐步增长。一九六四年粮豆平均亩产二百四十一斤,从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七二年,粮食产量都比一九六四年以前高,其中有四年粮豆亩产上《纲要》。一九七二年,我们以批修整风为纲,深入开展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实行了科学种田。因此虽然遭到了“冻、涝、风、雹、虫”等严重自然灾害,但仍夺得了好收成。丰收的一九六五年亩年三百三十斤,一九七○年四百二十三  相似文献   

17.
我们油茶林场是1975年3月建立的,共20人,经营油茶林5,000亩。一年多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大力开展油茶培育管理的科研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高标准垦复油茶林2,000亩;修枝整形、改造林相500亩;油粮、油油间作140亩,其中三油间作40亩,收花生6,540斤,折油945斤;收茶果14,300斤,折油730斤;茶油、花生油、菜油合计平均亩产91斤。5亩“三油”丰产试验地亩产121斤。油粮间作100亩,收黄豆4,868斤,红薯4,491斤,折合粮食10,636斤,人均531斤。间作总产值4,599元。通过抚育间作,油茶显著增产,一般亩产茶油13斤,最高达25斤。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相似文献   

18.
五棚大队位于我省最北部的坝上高原,过去是个“荒山秃岭穷石头,风旱霜雹年年有,雨大水土顺沟流,无雨耕地累死牛”的穷地方。现在七座荒山沟坡已挖鱼麟坑2413亩,栽植的杨树平均高1.7米;营造防风林20条,平均树高2米;在沟洼栽植了70亩青杨速生用材林。由于森林的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的作用,改变了这个大队的自然条件,使农牧业生产获得了大发展:粮食亩产由1966年的60多斤,到1973年上《纲要》,每年抚育修枝15万多斤,解决了群众的部分烧柴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合理垦复。油茶垦复得好,当年就可起到保花保果,促进增产的作用,二、三年产量可成倍增加。桃源县泥头山大队第一生产队的莫家塔,二十亩油茶林,一九六七年平均亩产茶油只有八斤,冬季垦复后,一九六八年平均亩产茶油十斤,一九六九年十五斤,一九七○年二十三斤,一九七一年二十七斤,一九七二年三十五斤。金星大队的羊肠弯一百亩油茶林,一九六六年垦复后产量也是逐步上升,一九六六年亩产油五点四斤,一九六七年六点二斤,一九六八年十四点四斤。  相似文献   

20.
“云黎一号”是我站选育成功的品种。这个品种的特点是穗大粒多,分蘖强,有效穗多而整齐,结实率高、抗病,是一个高产稳产的品种。 几年来,从选育到大面积的试种,单产在900斤以上。1974年折合亩产950斤,1975年980斤。1976年20亩总产量是25,316斤,平均亩产904斤,为一、二、三、四分场推广了20,000多斤种子,栽了500多亩,普遍表现良好,很受群众欢迎。明年将在我场大面积推广种植。 1974年我站从元江省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协作组引种580多个常规材料,当年5月3日进行小苗育秧,6月20日进行单本移栽,成熟后,从中选出表现好的材料9个,折合亩产900斤以上。“新疆籼粳×广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