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池塘鱼蚌混养技术经济结构和配置模式,为我县进一步推广发展池塘河蚌育珠生产提供参数,1991年,我们在金湖县涂沟镇水产养殖场进行了池塘鱼蚌混养高产高效益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鱼蚌混养应注意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县不少乡(镇)渔场和养鱼专业户,为了充分利用水面和提高经济效益,大多采用鱼、蚌混养。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发现一些问题,认为鱼、蚌混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密度鱼、蚌混养的池塘,鱼种、河蚌不宜放养太密,因为过密会产生互相争...  相似文献   

3.
鱼蚌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模式。这种养殖模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大幅度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珍珠市场行情的不断走低,鱼蚌混养模式已逐步得到广大珍珠养殖户的认可。鉴于养殖模式的改变,珍珠养殖户在鱼蚌混养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4.
青鱼主食螺蚬,河蚌育珠一般不宜混养青鱼。近年来,在珍珠行情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提倡鱼蚌混养,以养鱼的收益弥补育珠的亏损。为探讨鱼蚌混养新的养殖模式,笔者2008年利用12亩池塘进行了青鱼、三角帆蚌混养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水体生态系统中藻类、河蚌、细菌互相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水体生态系统中藻类的种群增长特性 ,河蚌捕食对于藻类的影响 ,藻类增长所导致的细菌增长以及最终对河蚌所产生的危害。实验结果显示 ,藻类的存量是河蚌养殖水体系统中的关键因子 ,它既是河蚌的食物来源 ,同时又是导致河蚌病害的源头因素。向水体中输入N、P对藻类的增长有促进作用 ,而在河蚌养殖区域混养鱼类 ,则能清除水体中过多的藻类 ,从而达到降低河蚌病害和死亡率的目的。本文的实际应用价值在于测定出有利于河蚌正常生长的藻类水平 ,其区域为每 1L水体含藻类鲜重 0 3~ 0 5g之间。同时还提出了将藻类控制在该区间之内的生态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八十年代以来,上海郊县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加大,致使许多江河、湖泊水质严重污染,甚至引起蚌的死亡。为确保河蚌育珠业的发展,各地先后把河蚌移入内塘和鱼进行混养,但在生产实践中,三角帆蚌成活率较低,或严重影响花白鲢的产量。为了探索这一问题,我们于1986年在上海市嘉定县朱家桥乡沥江村养殖场进行了鱼蚌混养试验。试验塘和对照塘各10亩,水深均为2.8米,  相似文献   

7.
蚌鱼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淡水养殖模式。我们于2000年~2001年在诸暨市王家井水产珍珠养殖场进行了光合细菌(PSB)在池塘蚌鱼混养中的应用试验,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养殖条件 蚌鱼混养池塘为标准长方形土池,池塘9个,共计面积200亩。池塘水深2.0m左  相似文献   

8.
鱼蚌蟹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池塘养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形式,这种养殖方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大幅度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目前,鱼蚌蟹混养在浙江省绍兴县一些渔场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  相似文献   

9.
万年珍珠形成产业化规模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年珍珠形成产业化规模优势万云辉(江西万年县水产局)万年县地处鄱阳湖畔,水产资源较为丰富,全县水域面积11万多亩,现已开发利用4.5万亩。为改革单一养鱼模式.早在70年代初开始发展河蚌育珠,实行蚌鱼混养。但长期以来珍珠生产发展缓慢,未能形成规模优势。...  相似文献   

10.
方美娟 《河北渔业》2011,(6):28-29,43
<正>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养殖方式更加科学合理。本试验采用珍珠蚌、三角鲂混养,池塘立体养殖的方式,养殖效益高,具有周期短、经济效益好、无公害等特点,可以立体综合利用水体资源,有利于改善水生生物的食物链结构、提高饵料利用率、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蚌鱼立体养殖系在河蚌育珠池塘内混养三角鲂为主,并适当混养部分其他  相似文献   

11.
蚌鱼混养生态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常州地区自1966年开展河蚌育珠生产以来,较长期地实行以养鱼为主、育珠为辅的鱼蚌混养生态结构模式。80年代以来,一方面从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考虑,另一方面,珍珠快速育成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使不少珠农采用了新的以养蚌育珠为主、养鱼为辅的蚌鱼混养生态结构模式。本文对混养模式的这种改变作一分析探讨。1 蚌与鱼的生产周期 以养鱼为主、养蚌育珠为辅的鱼蚌混养生  相似文献   

12.
鱼蚌蟹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池塘养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形式,这种养殖方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大幅度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目前,鱼蚌蟹混养在浙江省绍兴县一些渔场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92年,江苏省金湖县着力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发展市场经济,积极推广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取得显著成效,全县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3万多亩,特别是湖荡围拦鱼蟹混养和河蚌育珠发展势头猛,全县湖荡围拦鱼蟹混养2万多亩,生产商品蟹30.0万公斤,吊养手术蚌750万只,产珍珠5100公斤,初步形成了既有螃蟹、珍珠等重  相似文献   

14.
池塘大面积鳜蚌混养高产高效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蚌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渔业形式。这种养殖方式具有立体利用水体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大幅度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目前 ,鱼蚌混养在我国一些地区得到了推广应用 ,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浙江省诸暨市王家井养殖场利用 2 0 0亩池塘开展了鱼蚌混养试验 ,取得了产值 3 4 2万元、净利润 81万元的好成绩 ,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养殖条件鱼蚌混养池塘为标准的长方形土池 ,共有 9口 ,每口 2 2 .2亩 ,合计面积 2 0 0亩。池塘水深 2 .0 m左右。每口池设增氧机一…  相似文献   

15.
2001年我们进行了鱼蚌混养试验,通过在蚌塘中合理搭配一些吃食性鱼类,采用鱼蚌共生,有效地利用了水体空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基本情况1.养殖池塘的选择鱼蚌混养池面积25亩,呈南北向、长方形结构,平均水深1.85米,排灌自由,由水泵提水,源头水质良好,无污染。2.清塘消毒鱼、蚌放养前一周,选择晴天,每亩用生石灰50千克,进行干池清塘消毒。鱼种、虾种放养前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网具和各种工具都要专塘使用,对草食场也要定期用漂白粉进行消毒。3.插片河蚌的挂养2001年2月份…  相似文献   

16.
试验池塘4口,每口面积0.8hm2,水深1.8m,放养体质量50g的草鱼12000尾,体质量24~100g的鲢鱼500尾,体质量150g的鳙鱼100尾,常规管理,其中2口池塘放养1龄河蚌两万只,2口对照塘不放河蚌,定期采集水样,测定水中浮游植物种类和数(生物)量。结果表明,鱼蚌混养塘中有浮游植物6门48属94种,而对照塘中仅有6门42属91种。混养塘与对照塘水体中均以绿藻门的种类为主,分别占总数的47.8%和41.8%。鱼蚌混养组中以绿藻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较高的优势藻类为:硅藻门的小环藻、针杆藻,绿藻门的小球藻、栅藻、新月藻;而对照组中的优势种不仅有试验组中的优势种类,还包含了蓝藻门的平裂藻、螺旋藻、微囊藻以及硅藻门的直链藻、舟形藻、双壁藻,绿藻门的梭形藻等。鱼蚌混养组与对照组中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24~1.41和1.26~1.36,鱼蚌混养组中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略高于对照组。鱼蚌混养组浮游植物密度为539.23×104个/L~1289.53×104个/L,生物量为6.68~12.47mg/L;对照组浮游植物密度为669.57~1608.50×104个/L,生物量为8.40~18.62mg/L,鱼蚌混养组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略低于对照塘,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鱼蚌混养模式可有效控制塘中浮游植物的繁殖与生长,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提高,池塘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7.
瑰丽、雅淡的淡水珍珠,是河蚌的杰作。近年来利用河蚌进行珍珠的人工培育和养殖已遍布全国,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提高水体综合利用效益,人们往往在养殖育珠河蚌水体中搭养一些家鱼,那么,养什么鱼较好呢?就是说哪些鱼适宜当育珠河蚌的近邻呢?  相似文献   

18.
晓宇 《内陆水产》1993,(7):17-17
河蚌,淡水贝类,营养价值很高,据测定其营养物质可与国产鱼粉相媲美。此外,河蚌壳还含有矿物质,其中含钙32.9%,磷含量为O.03%,只要简单加工粉碎即可作为矿物质添加料。实践表明,添加河蚌饲喂禽畜,可明显提高畜禽的产量和品质,河蚌是一种有待深入开发的动物性高蛋白畜禽饲料源。  相似文献   

19.
河蚌植珠操作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植珠是河蚌育珠生产的重要环节,植珠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珍珠的质量与产量。笔者联系生产实践,将河蚌植珠操作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简述如下,冀对河蚌育珠生产者有所裨益。一、水温与植珠季节的选择水温直接影响手术后育珠蚌伤口的愈合、珍珠...  相似文献   

20.
早在六十年代末,我县就开始河蚌人工培育珍珠,1982年河蚌育珠专家张元培亲临我县传经,近年来,在大抓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的大气候下,发展更快,为总结经验,将河蚌育珠技术要点综述,以便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