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优势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探讨如何科学储住“天上水”、保住“地下水”.最大限度地接纳一切形式(特别是一些10mm以内的微效降雨)的天然降水,保蓄土壤水分,将地面无效蒸发降到最低.大幅度提高天然降水及灌溉水利用率和效益的问题,分析了“玉米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的优点及特点,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兴仁3~5月份经常性干旱的情况,引进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进行试验,解决播种时土壤水份不足的难题.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措施下玉米产量最高,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3.
山旱地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的一项新技术。它集覆盖抑蒸、增温保墒、膜面集雨、垄沟种植等技术于一体,最大限度地保蓄自然降水,特别是对早春5~10mm的小降水能够有效拦截,使其及时渗入地下,以备玉米吸收,保证发芽出苗。该技术具有投资小、操作简单、农民便于接受等优点。2007年乐都县根据本县实际情况进行该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玉米在海拔2500m以下的干旱山区能充分成熟,单产达到5250~6000kg/hm2。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在乐都县干旱山区的应用是继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后的又一项技术创新。因此,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丰富了当地农作物栽培模式,同时对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和发展家庭养殖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旱地起垄覆膜微集水种植技术的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起垄覆膜微集水种植技术能有效的改善旱田生态环境,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起垄覆膜微集水技术在0~60cm土层的平均含水量分别较平铺膜和无膜常规种植法提高了0·64%~0·87%、1·81%~2·12%,具有明显的集雨增墒效应;该技术还有较好的增温、保温效应,能有效的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加速有效养分的转化,为玉米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5.
高寒地区浅山梯田玉米双垄全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地区大部分是浅山区,玉米的产量由作物栽培蓄水情况决定。多少年来,青海省浅山区的玉米产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多年工作总结的基础上,从播前准备、适期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4个方面阐述了玉米双垄全膜覆盖的栽培技术,应用该项技术对于大幅度提高浅山玉米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地籽瓜不同覆膜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其他覆膜方式相比,秋季全膜覆盖垄上沟播和顶凌全膜覆盖垄上沟播栽培模式,能显著地增加播前和籽瓜生长前期土壤水分含量,解决了籽瓜因春旱无法播种、出苗的难题。籽瓜播前至伸蔓期,秋季全膜垄上沟播、顶凌全膜垄上沟播、播前全膜垄上沟播方式的0~20cm土壤含水量较对照播前半膜平铺分别提高4.1~5.4个百分点、3.1~4.4个百分点和0~2.5个百分点;1m土壤贮水量较播前半膜平铺分别增加40.0~50.8mm、30.2~40.1mm和0~22.4mm;能大幅度提高农田降水利用率和籽瓜水分利用效率,有效地解决了年降水150~300mm的干旱、半干旱偏旱区不铺砂种植籽瓜的问题。秋季全膜覆盖垄上沟播、顶凌全膜覆盖垄上沟播和播前全膜覆盖垄上沟播降水利用率分别较播前半膜平铺提高18.9个百分点、14.2个百分点和6.2个百分点,籽瓜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播前半膜平铺增加2.51kg/mm.hm2、1.66kg/mm.hm2和1.42kg/mm.hm2。全膜覆盖垄上沟播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双垄全膜覆盖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覆膜前物资准备1.1农用物资准备施农家肥4.5万~7.5万kg/hm^2,尿素450~600kg/hm^2,二铵375~450kg/hm^2或过磷酸钙750~1050kg/hm^2,硫酸钾225-300kg/hm^2,硫酸锌30—45kg/hm^2或金大地玉米配方肥600kg/hm^2。  相似文献   

8.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旱地玉米不同覆膜方式以及不同时期全膜双垄沟覆膜栽培条件对土壤的温湿度、植株外部形态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全膜覆盖栽培的土壤含水量、地温、叶面积、干物质等指标均高于半膜覆盖栽培,半膜栽培又高于露地栽培;在全膜覆盖下,全膜双垄沟秋覆膜各项指标均高于全膜双垄沟顶凌覆膜,而全膜双垄沟顶凌覆膜又高于全膜双垄沟播前覆膜和全膜平铺顶凌覆膜.同时,全膜双垄沟播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尤其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的增产效果更加显著,相对于露地、全膜双垄沟顶凌覆膜、全膜双垄沟播前覆膜、全膜平铺顶凌覆膜分别增产313%、9.22%、17.61%、27.40%.  相似文献   

9.
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及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东田 《作物杂志》2007,23(6):70-71
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是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传统地膜覆盖方式存在的纳墒与保墒矛盾而提出的,最大限度保蓄了天然降水,使土壤无效蒸发降到最低,大幅度提高了降水利用率和作物种植效益,实现了由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的转变。介绍了该栽培技术要点,并对其推广应用前景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原州区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条件下玉米新品种展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全膜双垄覆盖沟播技术是集垄面集水、覆盖抑蒸、垄沟种植为一体的高效旱作农业技术,选出抗旱、高产、稳产品种是提高该项技术增产潜力的重要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1.
王静  张天佑 《作物杂志》2011,27(4):85-88
在推广应用旱地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两年"种植模式基础上,利用农业经济评价方法,对其成本收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两年"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和综合生产能力高,其生产能力比其他种植模式更具有稳定性,具有较强的抵御外界变化的能力。旱地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两年"种植模式不仅能够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而且有助于该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选择12个品种进行全膜玉米品种比较试验,为山旱地筛选优良玉米品种提供了有效数据。  相似文献   

13.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不同覆膜时期水分生产效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国华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205-207
为了进一步探索全膜玉米不同时期覆膜对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笔者选择四种不同覆膜时期,在玉米关键生育期测定0-100cm土层含水量,研究生育期耗水、生育期降水、年降水的生产效率。结果表明:冬季土壤封冻到春季土壤解冻采取秋覆膜可减少27.6%的土壤水分损耗;土壤解冻到玉米播种采取顶凌覆膜的可减少16.0%的土壤水分损耗。全膜秋覆膜较顶凌覆膜生产能力提高9.27%、生育期降雨生产效率提高0.16 kg/mm,顶凌覆膜较播前覆膜生产能力提高7.44%、生育期降雨生产效率提高0.13 kg/mm。  相似文献   

14.
旱地食用向日葵双垄覆盖集雨沟播技术效益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膜双垄覆盖沟播栽培技术在旱作农业上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壤水分无效蒸发的问题,但不同时期不同覆膜方式其产量效益不同。试验验证了全膜双垄覆盖和半膜常规覆盖及不同时期覆膜使食用向日葵增产效果显著,各产量之间差异显著,其顺序是秋季全膜增产效率(效益)>早春全膜>播前全膜>秋季半膜>早春半膜>播前半膜。  相似文献   

15.
双垄沟全膜覆盖玉米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雪红 《种子科技》2008,26(2):53-53
近年来,春季干旱少雨是制约我区玉米种子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任何抗旱措施都达不到制种田苗齐、苗壮、苗匀的目的,致使生产的种子质量难以达标,不但影响了制种农户生产积极性,而且对大田生产也造成一定损失,因此我们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出了双垄沟全膜覆盖种子生产技术,使种子产量、质量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王娟 《中国种业》2020,(5):53-57
为探明半干旱区全膜覆盖垄上微沟种植对土壤水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陇薯10号为试材,采用全膜覆盖垄播和全膜覆盖垄上微沟播种植方式,研究了两种种植方式下种植密度分别为45000株/hm~2、52500株/hm~2、60000株/hm~2、67500株/hm~2时马铃薯生育期、生长指标、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全膜覆盖垄播和全膜覆盖垄上微沟播两种种植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主茎数、分枝数、株高无明显影响。全膜覆盖垄上微沟播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全膜覆盖垄播6.5kg/hm~2·mm,产量比全膜覆盖垄播平均增产8.5%,两种种植模式下种植密度以60000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曹敏 《种子科技》2017,(8):142-143
为了更好地提高土壤地力与作物产量,从充分发挥地膜覆盖与秸秆还田两种技术优势的角度出发,将秸秆还田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结合,于2009年4月试验开始,探讨两种技术的耦合对玉米产量、土壤肥力的影响。连续4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和地膜覆盖对玉米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技术值得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技术,是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存在的传统地膜覆盖模式纳墒与保墒不充分而提出的,是在传统地膜覆盖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集雨、保墒、抗旱新技术。2004年开始,该技术在甘肃省榆中、静宁、秦安、宁县、安定、通渭等县区的玉米、马铃薯、甘蓝等农作物上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集雨率达到95%以上,保墒效果达到90%以上,与常规地膜覆盖技术相比,玉米增产100千克/亩以上,马铃薯增产400千克/亩以上,甘蓝增产400千克/亩以上。  相似文献   

19.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甘肃农业科技工作者近年来研究探索出的一项旱作农业新技术,具有充分纳蓄降水和抑制土壤水分蒸发的双重功效。为了进一步细化技术,做到因地制宜,于2009年在临夏州的广河县开展了玉米不同覆膜方式试验,以测定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玉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红壤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玉米产量及生态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旱严重制约了红壤旱地的开发利用。为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实现红壤旱地作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作者于2004年7—10月对红壤旱地玉米进行了不同覆盖方式效益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覆盖种植有利于蓄水保墒,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培肥地力,为玉米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增产增收;特别是秸秆覆盖,在高温干旱季节可以降低土壤温度0.9 ℃,提高土壤含水量0.36 %~1.96 %,使土壤保持较高的含水量,其抗旱效果更佳。而地膜覆盖可提高土壤含水量0.59 %~2.94 %,提高0 cm土壤温度2.8℃,但温度过高不利于玉米生长,再加上地膜消耗,增产增收效应不明显,因此,地膜覆盖在高温的夏季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