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通过对辽宁省各市蔬菜种植区土壤理化性质评价与分析可知,土壤pH最小值出现在丹东东港市龙王庙采样区,最大值出现在辽阳市辽阳县采样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最小值出现在鞍山千山区采样区,最大值出现在铁岭西丰县采样区;有机质含量最小值出现在锦州凌海市采样区,最大值出现在辽阳太子河区采样区。本溪、辽阳、盘锦和铁岭市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偏高,更适合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4.
大明湖沉积物中有机质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物中有机质对污染物质的迁移与释放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对大明湖沉积物中有机质等指标的测试分析发现,大明湖3个点的样品中有机质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表层大于下层;pH值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2=0.729,P<0.01);有机质含量与阳离子交换量(CEC)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2=0.643,P<0.01);Fe离子与沉积物中有机质相关不显著,Mn离子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呈负相关(R2=0.425,P<0.05);有机质和温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黑钙土的培养试验,表明了作物根茬施入土壤后不仅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且提高了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从而提高了土壤的肥沃状况。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的增加量与松结态腐殖质的增加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稳结态及紧结态腐殖质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重金属Cd污染的土壤中接种蚯蚓的试验,研究了蚯蚓数量对土壤重金属Cd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Cd的各形态浓度随着Cd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Cd浓度为0时,Cd的主要形态为残渣消解态、可还原态以及可氧化态,残渣消解态的浓度随着蚯蚓条数的增加而增加。Cd的浓度为200mg/kg和500mg/kg时,Cd的主要形态为可还原态、醋酸可提取态和可氧化态,蚯蚓条数对可氧化态的影响最大,可氧化态的浓度随着蚯蚓条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加。Cd的浓度分别为0、200和500mg/kg时,有效态浓度随着蚯蚓的数量增加而增大,原因在于随着蚯蚓的数目的增加,pH值显著降低以及有机质含量的增加。Cd的各形态与蚯蚓的数量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8.
博乐地区土壤有机质及不同粒径颗粒对土壤负电荷贡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该地区主要土类剖面21个,分层土样80个,进行理化分析,数据经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有机质和不同粒径颗粒对土壤负电荷贡献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有机质>粘粒>粉粒。因土壤负电荷量与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呈显著的相关性,故在土壤表层有机质对土壤负电荷的贡献常居于首位,而在剖面的中下部则粘粒对负电荷的贡献大于有机质。该地区土壤粘粒和有机质平均每100克所具有的负电荷量分别是15.7和273毫克当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调理剂对猪粪堆肥腐殖质特性及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木屑、泥炭及水葫芦作为猪粪堆肥的调理剂,制作有机堆肥,研究了3种堆肥体系在堆肥进程中腐殖酸(HA+FA)及其组成、腐殖化指数(HI=HA/FA)、pH的变化过程,以及堆制前后1mol/L NH4Ac-0.05mol/L EDTA浸提态金属离子含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讨论了HI、pH和阳离子交换量(CEC)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堆肥制作中,HA+FA和HA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稳中有降的趋现势,总体表现为增加;HI则上升明显,这些是堆肥腐熟和品质提高的重要表;pH变化因调理剂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除重金属Cr外,1mol/L NH4Ac-0.05mol/L EDTA浸提的绝大部分金属离子含量堆制后均有增加,3种堆肥增加幅度的顺序为:猪粪+水葫芦〉猪粪+木屑〉猪粪+泥炭;堆制前后pH和HI的变化与堆制前后CEC变化分别呈较好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它们可以作为堆制前后交换态金属元素含量变化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pH、有机质与Zn、Cu、Pb、Cd有效态含量的关系。[方法]采集耕层土壤样本,测定土壤pH与有机质含量;采用DTPA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结果]混养田土壤中有效态Zn、Cu、Pb、Cd含量比水稻田土壤中的低。土壤中有效态Pb含量与土壤pH呈0.05水平显著负相关,有效态Cu、有效态Pb、有效态Cd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该研究可为重金属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pH值造纸黑液对砂质土壤的改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利用造纸黑液改良砂质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调至不同pH值的造纸黑液与砂质土壤按不同比例混合均匀,密封后在阴暗处放置30 d后,测定改良土壤的pH值等参数。[结果]检测结果表明,造纸黑液的固形物、有机碳、有机质、腐植酸和水含量及pH值分别为14.70%、4.95%、9.39%、9.71%、85.30%和11.98。将造纸黑液的pH值调至5左右,与土壤混合均匀,其用量越大对土壤的改良作用越好,当造纸黑液与土壤的质量比增加到340.0/95.0时,改良土壤的pH值为6.88,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3.53%,有机质含量为25.66%,腐殖酸含量为39.05%,容重为1.042,孔度为60.292%,随造纸黑液用量的减少,土壤对水分的保持能力降低。[结论]pH值为5的造纸黑液,以340.0/95.0的比例与土壤混合能有效改良砂质土壤的肥力与保水性。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蚯蚓堆肥前后进料和出料的主要农化性质的变化。[方法]蚯蚓堆肥处理不同比例的牛粪、药渣、污泥、枯枝落叶。[结果]pH趋于中性,EC增加;与进料相比,出料的全氮和速效氮含量(除30%牛粪+70%污泥处理外)表现出下降趋势;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均增加,增幅分别为0~101.8%,13.6%~57.2%;速效钾含量均增加,增幅为6.9%~33.7%;蚯蚓堆肥加快了有机物的分解,各处理有机质含量与进料相比都呈下降的趋势;整体上,30%牛粪+70%污泥和100%枯枝落叶2个处理的速效养分含量增加最多。蚯蚓堆制处理后,总体上各处理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大于对照(100%牛粪)。[结论]经过蚯蚓堆肥处理后,整体上能使速效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增加,其中30%牛粪+70%污泥和100%枯枝落叶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不同尺度下低山茶园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茶园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空间变异性特征,可以为茶园生态建设以及茶园土壤肥力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利用地统计学方法探讨了两个取样尺度下四川蒙顶山茶园土壤CEC的空间变异性特征。【结果】(1)小尺度下,茶园土壤CEC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C0/(C0+C)值为18.84%),相关距离高达1 818 m,结构性因子是影响其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2)微尺度下,茶园土壤CEC仍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C0/(C0+C)值为16.52%),空间相关距离达311 m,结构性因子是影响其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结论】小尺度下土壤CEC在坡度方向变异明显,横坡方向变异最弱;普通Kriging插值分析表明其在东北至西南方向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并在垂直方向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增加;微尺度下土壤CEC的变异方向与小尺度下不同,在接近坡度的方向空间变异明显,接近横坡方向变异最弱;土壤CEC沿横坡方向呈条带状分布并伴随部分斑块状分布,从坡面至上而下,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17.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基本性质及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基本性质及肥力的差异。[方法]以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王家沟为试验基地,研究侧柏和碱草混交、欧李、柠条、苜蓿、油松5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基本性质、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及碱解氮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基本性质不同;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侧柏和碱草混交、柠条、欧李、油松、苜蓿用地;有效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侧柏和碱草混交、油松、柠条、欧李、苜蓿用地;碱解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侧柏和碱草混交、苜蓿、欧李、柠条、油松用地。[结论]侧柏和碱草混交最有利于改良土壤、保土保肥。 相似文献
18.
以辽西北防护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防护林内外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破坏率和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差异,分析土壤性状变化与林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部分防护林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增加,团聚体破坏率下降;但也有部分林分土壤性状变化不明显,甚至退化。防护林内外土壤团聚体变化率与树种组成和植被盖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P<0.05),而与林分年龄和地表生物量的相关性不显著( P>0.05);土壤有机质变化率与树种组成、植被盖度和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林分年龄无显著关系(P>0.05)。说明防护林的树种组成和地表植被对林下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影响显著,因此应合理选择树种,保护林下植被,加强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