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张雯  王宏伟 《海洋渔业》2012,34(1):83-88
对我国大连沿海地区的海柏(Polyopes polyideoides)和扇形海柏(Polyopes affinis)进行了外部形态和孢子萌发类型的比较研究,其结果如下:(1)海柏藻体呈亚二叉分枝,上部叉分的距离较近,下部枝距较远,藻体上有轻微缢缩并偶有小育枝;扇形海柏藻体数回叉状扇形分枝,分枝处基部不缢缩或略微缢缩,下部为圆柱形,往上分枝轻度或中度扁压,藻体上多有小育枝。(2)海柏与扇形海柏孢子萌发类型均属于间接盘状型。海柏孢子萌发时,先形成基细胞,再分裂形成盘状体,不出现丝状体。扇形海柏孢子萌发时,形成基细胞后,继续分裂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由基细胞逐渐延长先形成丝状体,末端细胞不断分裂,总体积膨大,丝状体逐渐变短消失,最后形成盘状体;第二种情况是在基细胞形成后,原位呈十字型分裂,形成盘状体,无丝状体形成。海柏在辽宁沿海为首次发现,是该领域的一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2.
提要 本文以实验室保存的萱藻丝状体为材料,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探讨了L1、PES、F1、f/2以及ESNW等五种培养液对萱藻丝状体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以去除氮或磷成分的L1培养液为基础,研究了不同外加浓度氮和磷对萱藻丝状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1)五种培养液中,L1培养液最有利于萱藻丝状体的生长发育,培养28天后,丝状体生物量增重倍比可达560.48%,孢子囊枝比例高达46.88%,孢子囊直径为18.95μm;(2)萱藻丝状体生长发育最适添加NO3--N浓度为6.00mg/L,在此NO3--N浓度条件下,萱藻丝状体生长速度最快,培养20天后,孢子囊枝比例高达46.78%,孢子囊直径可达18.78μm。在添加NO3--N浓度为0.00mg/L和高氮(96.00mg/L、192.00mg/L)条件下,萱藻丝状体生长速度均相对较慢,培养20天后,孢子囊枝比例分别仅为0.00%、9.06%和7.65%,孢子囊直径仅9.00~10.00μm;(3)萱藻丝状体生长发育的最适外加PO43--P浓度为1.32mg/L,在此PO43--P浓度条件下,萱藻丝状体生长速度最快,培养20天后,孢子囊枝比例高达47.12%,孢子囊直径可达18.89μm。外加PO43--P为0.00mg/L时,培养20天后,孢子囊枝比例仅为10.12%,孢子囊直径仅有9.78μm。外加PO43--P高于15.84mg/L时,均没有孢子囊枝的形成。研究证明,在萱藻丝状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选择一种合适的培养液以及适时地控制硝酸盐与磷酸盐的浓度,使其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促进萱藻丝状体的快速生长,提高其孢子囊枝比例、增大孢子囊直径。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萱藻丝状体扩增条件,提高萱藻丝状体的扩增速率,本研究以实验室萱藻种质库保存的丝状体为实验材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设计对萱藻丝状体扩增条件进行了响应曲面优化探索。以增重倍比为指标,确定了扩增萱藻丝状体的最佳条件:温度20.45℃, 光照强度78.13μmol/(m2.s),外加氮磷比16.19。在该条件下扩增10d,萱藻丝状体增重倍比为(299.21%±13.58%),显著高于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设计实验条件下获得的萱藻丝状体增重倍比。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5%,模型可靠。为评价优化培养后萱藻丝状体的发育情况,对丝状体进行了20d的诱导,结果显示:优化培养后的萱藻丝状体呈深褐色,细胞质充盈,孢子囊比例(26.37%±5.22%)比对照组的孢子囊比例(18.10%±3.51%)提高了45.69%;优化条件下的孢子囊直径平均为(19.75μm±0.21μm),高于对照组的孢子囊直径(16.91μm±0.36μm)。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萱藻丝状体扩增过程中,对扩增环境条件进行有目的性的调控,设置合适的营养盐浓度配比,不仅可以实现较高的扩增速率,还可以促进丝状体的孢子囊发育。  相似文献   

4.
坛紫菜体细胞单克隆叶状体途径及海上养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必谦 《水产学报》2004,28(4):407-412
用海螺酶酶解坛紫菜叶状体制备游离的营养细胞,在显做镜下挑选出单个细胞放入96孔板,在20℃,1500~2000 lx,12D:12L条件下进行隔离培养。一部分细胞直接发育形成了叶状体:一种途径是单个细胞通过典型的两级分裂发育成叶状体,也有一些单细胞先形成叶片状的细胞团,然后在细胞团一端形成假根;另一种途径是部分单细胞先形成“愈伤组织”,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放散出类似“孢子”的细胞,其中部分“孢子”发育成叶状体。由单细胞克隆培养获得的叶状体经组织培养形成纯合丝状体,这种纯系丝状体扩大培养后转入传统的育苗途径下海养殖。纯系在苗网附着率、叶片质量和性成熟时间等经济性状方面比未经选育的普通种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宋洁婷  严兴洪 《水产学报》2015,39(10):1479-1486
本文对印度产紫菜Pyropia chauhanii不同生活史阶段的染色体进行了系统细胞学观察。用卡诺氏固定液分别对室内培养的P. chauhanii各生活史阶段的活体组织进行固定后,置有光照处使组织色素体褪至约无色,用醋酸铁苏木精染色液对组织作染色和压片处理后进行显微观察。观察结果表明:叶状体阶段的营养细胞、精子囊内未成熟精子和果胞均为单倍核型(n=3);丝状体阶段的果孢子、丝状体的营养细胞和膨大细胞均为双倍核型(2n=6);由丝状体产生的壳孢子在萌发初期发生减数分裂后,由双倍核型(2n=6)变成了单倍核型(n=3)。当叶状体发生单性生殖产生丝状体时,游离出来的类果孢子发生染色体自然加倍,其萌发体和随后形成的丝状体营养细胞和膨大藻丝细胞均为双倍核相(2n=6)。当叶状体产生单孢子进行无性繁殖时,单孢子和其萌发体的细胞均为单倍核型(n=3)。  相似文献   

6.
黄海绿潮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生活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实验室条件下对2008年6月黄海中南部海域暴发的绿潮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样品进行培养,观察记录绿潮浒苔生活史不同世代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显示,成熟藻体释放出的雌、雄配子结合后固着,随后发育形成新个体;刚释放出的孢子具有聚集生长的趋势,随后发育形成具有假根和叶状体分化的新个体;在生长衰败期,部分藻体体细胞发生明显变化,细胞膨胀后发生分裂,发育形成新个体并能在死去的藻体上附着生长;培养的叶状体片段两端迅速愈合,并显示生长极性,两端分别形成叶状体和假根.后两种单性生殖方式目前尚未见公开报道.  相似文献   

7.
庄琰  宫相忠  张文健  高伟  张必达 《水产学报》2014,38(7):1026-1033
采用液体保存法和胶囊化低温保存法对萱藻丝状体进行保存,探讨了液体培养法中温度、光照强度以及胶囊化低温保存法中胶球含水量对萱藻丝状体种质保存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液体保存法中,温度对萱藻丝状体的保存影响较小,当光强为5.4μmol/(m2·s)时,6~18℃均可实现萱藻丝状体的长期保存;(2)光照强度对萱藻丝状体的液体保存影响显著,16.2μmol/(m2·s)及以上的光强不利于种质的保存,5.4μmol/(m2·s)对萱藻丝状体的液体保存最有利;(3)在6~18℃,5.4μmol/(m2·s)条件下保存萱藻丝状体60 d后,萱藻丝状体细胞状态良好且存活率仍在97%以上;(4)胶球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萱藻丝状体胶囊化低温保存后的存活率,15%是萱藻丝状体胶球的最适含水量,在该条件下,萱藻丝状体保存1个月后的存活率仍在50%以上。研究证明,在适宜条件下,液体保存法和胶囊化低温保存法均可实现萱藻丝状体的种质保存。  相似文献   

8.
初永娟 《齐鲁渔业》2008,25(11):12-12
1人工栽培紫菜的生长过程紫菜的人工栽培分丝状体培育和叶状体养成2个阶段。丝状体培育阶段:春末取成熟的叶状体经阴干刺激后,放入盛有海水的容器内放散果孢子,当放散量达到要求时,捞出叶状体。把孢子水按一定比例喷洒到已放有贝壳的培育池内,果孢子即附着到贝壳上,萌发钻人贝壳内生长成丝状体。秋季水温下降时,贝壳内丝状体成熟并放散壳孢子,将维尼仑网帘放入培养池内采苗,  相似文献   

9.
条斑紫菜叶状体细胞的发育与分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严兴洪 《水产学报》2004,28(2):145-154
条斑紫菜壳孢子经室内10~80d培养后长成的叶状体分别被酶解成单个细胞,后者在液体培养基中发育成正常叶状体、畸形叶状体、细胞团、性细胞囊等10种不同类型的再生体,它们的形态与结构、细胞排列与大小,放散单孢子难易程度及最终发育结果等均不同。来自日龄不同的种藻的细胞,其再生体类型的数目和各类再生体的百分数不同。当种藻日龄为10~30d时,在它们的单离细胞再生体中出现了极少的细胞团,正常叶状体和具假根畸形叶状体的百分数随着种藻日龄的增加,急剧减少,但不具假根.的畸形叶状体百分数却随着种藻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当种藻日龄大于40d以后,它们的单离细胞就几乎不能直接再生成正常叶状体。随着种藻日龄的增加,细胞再生体中不具假根的畸形叶状体百分数也显著减少,而细胞团的百分数急剧上升,精子囊和果胞子囊的数量也逐渐上升。来自同一藻体不同部位的细胞,在它们的再生体中,随着细胞所处藻体部位的上移,正常叶状体和畸形叶状体的百分数急剧减少,而细胞团百分数却不断增加。上述结果说明,在离体条件下,条斑紫菜叶状体的单离细胞发育成不同类型的再生体,是由于它们在种藻里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缘故;同时,初步得出在条斑紫菜叶状体的发育过程中,从壳孢子细胞分化成性原细胞的过程可分为8个不同的分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
坛紫菜品系间杂交分离色素突变体及其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野生选育的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为母本,诱变选育全棕红的品系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从杂交子代大量叶片中,筛选出1株褐黄色素突变体、1株翠绿色与野生色相嵌的嵌合体和1株褐绿色与野生色相嵌的嵌合体。通过酶法分离突变体的营养细胞,单性生殖获得丝状体;分别使丝状体成熟并放散壳孢子,然后单株培养和筛选获得褐黄、翠绿和褐绿色子代叶状体。实验进行50 d。结果:(1)褐黄色突变体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含量低;孢子囊枝的细胞较小,且大量形成时间比亲本晚15 d;幼苗培养初期日平均生长量仅为(1.22±0.28)cm,当叶片长到60 cm左右时生长优势逐步凸显,日平均生长量可达(7.50±1.18)cm;(2)翠绿色丝状体容易成熟,发育方式特殊,营养藻丝不经过藻丝加粗阶段,直接由球形细胞发育成孢子囊枝和壳孢子囊;翠绿色叶状体藻红蛋白含量低,仅有(5.513 0±1.049 6)mg/g(干品);叶状体生长快速,60 cm长的藻体日平均生长量高达(11.95±2.33)cm;(3)褐绿色突变体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这3种色素蛋白和叶绿素的含量均较低;藻丝细胞短且细,叶状体生长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