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涛 《中国蚕业》2009,30(3):82-84
根据对雄蚕种繁育情况的调查总结,结合雄蚕品种的特点,参照常规蚕品种的质量标准,兼顾生产单位和用户的利益,研究制订了雄蚕种质量标准DB33/698—2008《雄蚕种》。其中雄蚕平衡致死系原种的检验检疫项目和合格指标为:良卵率≥88.O%、实用孵化率≥35.0%、纯度≥99.0%、微粒子病蛾率≤0.2%、盒装良卵量34000-4-500粒;雄蚕一代杂交种的检验检疫项目和合格指标为:良卵率≥97.0%、实用孵化率/〉49.0%、雄蚕率≥98.0%、微粒子病蛾率≤0.5%、盒装良卵量62000±1000粒。DB33/698—2008《雄蚕种》标准于2008年5月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并在浙江省省内应用。  相似文献   

2.
吴冰 《四川蚕业》2005,33(4):3-7
2005年四川省蚕种生产中开始执行《桑蚕一代杂交种》NY326—1997和《蚕桑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NY/T327—1997这两个行业标准。笔对照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193—94《蚕种检验规程》和DB51/192—94《蚕种质量》在标准上的差异和生产、检验工作中的差异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3.
蚕种质量的优劣关系到蚕茧产质量的提高和蚕农的收益,也是蚕种生产企业的生命线。蚕种孵化率是蚕种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蚕种孵化率的高低涉及蚕种生产过程中的多个环节,作为蚕种生产企业,必须树立对蚕种使用者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质量第一的观点,严格执行《蚕种质量及检验检疫》(DB33/T 217-2015)和《桑蚕种繁育技术规程》(DB33/T 217.4-2007),努力提高蚕种质量。提高蚕种孵化率贯穿在蚕种繁育与催青、补催青的全过程,现就多年生产实践谈一点体会,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蚕桑通报》2015,(2):26
<正>新修订蚕种质量标准《蚕种质量及检验检疫》(DB33/T217-2015)于3月1日发布,3月31日开始实施。为了全面贯彻执行蚕种质量新标准,浙江省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浙江省蚕种业协会于7月22日~23日在德清县举办了《蚕种质量及检验检疫》标准宣贯培训班,来自全省蚕种生产经营单位,以及有关市县管理部门、省级有关部门的46个单位80余人参加了培训。为了执行好新标准,省农业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蚕种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通知》(浙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192-94蚕种质量》和农业部部颁农业行业标准《NY326-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规定,普通蚕种(桑蚕一代杂交种)的杂交率指标合格判定标准为≥95%。四川省从1996年开始,由省蚕种质量监督检验站组织,对全省各蚕种生产单位生产的越年普通蚕种实施了杂交率的抽样检验,凡是杂交率低于95%的蚕种,  相似文献   

6.
正1前言DB33/T 2019—2016《蚕种生产技术规程》已经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6年12月31日发布并于2017年1月31开始实施。有关蚕种冷藏浸酸的技术规程主要是在标准的第5、6部分。本次修订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蚕种冷藏、浸酸技术处理和操作方法,达到促进蚕种发育齐一,保证和提高蚕种质量。同时增加一些新的技术处理方法(例如新增了滞育卵冷藏内容),满足新形势下的蚕种生产  相似文献   

7.
江苏九州蚕业产品检验技术服务中心,日前接到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的《实验室认可证书》(No.0482号),该中心成为全国首家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资格认可的蚕种质量检验机构。 根据《江苏省蚕业管理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第151号令)“蚕种必须经过法定的蚕种质量检验机构检验”的规定,经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由江苏省蚕种管理所所属的蚕种质量检验部门,于1999年初筹建江苏省技术监督蚕种产品站,并于同年11月,通过了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组织的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成为…  相似文献   

8.
《广东饲料》2009,(10):18-18
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了公告2009年第7号(总第147号)批准发布了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GB/T20000.2—2009((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两项标准将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实施。GB/T1.1—2009代替GB/T1.1—2000和GB/T1.2-2002,GB/T20000.2—2009代替GB/T20000.2—2001。  相似文献   

9.
《吉林畜牧兽医》2008,29(4):66-6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7年第13号)批准发布了中国纤维检验局归口管理的GB/T21293-2007《纤维长度及其分布参数的测定方法阿尔米特法》(于2008年9月1日实施)、GB/T6976.2007(羊毛毛丛自然长度试验方法〉(于2008年3月1日实施)2项纤维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特约通讯员曹炎成)由龙游县经济特产站等单位起草修订的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 271-2015《黄花梨生产技术规程》于11月2日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该标准在原有DB33/T 271-2005《无公害黄花梨》系列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梨科研、生产的最新成果和技术进行修订,进一步规范了黄花梨的生产技术。新修订的《黄花梨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1.
黄自然 《广东蚕业》2005,39(3):8-11
1997年12月农业部颁布全国蚕种行业标准NY326—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和NY/T326—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定于1998年5月1日实施。同时建立了农业部蚕丝产业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标志着我国蚕种质量管理工作上了—个新台阶。1987年,广东省丝绸公司公布广东家蚕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方法及细则,十多年来坚持执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畜牧标准化建设,经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批准,由秦皇岛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和秦皇岛正大有限公司共同承担了《出口肉鸡药物残留控制技术规程》起草工作。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资料、标准,总结、分析、汇总有关试验资料,已完成标准制定工作,并于2009年7月颁布实施(标准编号:DB13/T1100—2009)。该标准经过国内知名专家审定认为“整体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3.
《江苏蚕业》2010,32(1):5-5
2010年3月8—9日,江苏省蚕桑工作暨2010年蚕种合同订购会议在东台召开,全省有关市、县(市、区)蚕桑站站长、蚕种生产单位负责人,共计1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蚕种管理所许明芬副所长主持。省蚕种管理所唐国强书记作了题为《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加快推进我省现代蚕桑产业建设》的讲话,提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农林工作会议和全省种植业工作会议精神,从蚕桑产业实际出发,“以推进现代蚕桑产业建设”为目标,着力推进我省蚕桑产业的“六个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饲料广角》2008,(19):8-8
10月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GB/T22388-2008)国家标准,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15.
《北方牧业》2008,(5):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7年第13号)批准发布了中国纤维检验局归口管理的GB/T21293—2007《纤维长度及其分布参数的测定方法 阿尔米特法》(于2008年9月1日实施)、GB/T 6976—2007《羊毛毛丛自然长度试验方法》(于2008年3月1日实施)2项纤维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6.
国家标准《饲料添加剂饲用活性干酵母(酿酒酵母)》已正式发布,自2009年2月1日起实施,标准编号GB/T22547—2008。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为该国家标准的惟一起草单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浙江省蚕种质量地方标准制订与修订的演变过程,详细说明了DB33/T217-2015质量标准主要修订的内容及缘由与依据,提出了贯彻执行新标准的措施,以及开展蚕种检疫方法专题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俞玉梅 《蚕桑通报》2008,39(2):53-54
蚕种是蚕业生产的基础,蚕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及效益,从而也影响到农民的经济利益和养蚕积极性。浙江省历来对蚕种质量非常重视,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别颁布了新的《浙江省蚕种管理条例》和浙江省《桑蚕种》质量地方标准,进一步规范了蚕种的生产经营行为和全面系统地统一了蚕种的质量及质量检验标准.规范了蚕种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9.
《水禽世界》2007,(6):9-9
病死畜禽肉的监督监管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1日,濮阳市《病死畜禽肉鉴别技术规》(DB4109/T042—2007)正式实施。该规范在全省尚属首创。《规范》明确了我市境内从事动物检疫监督、监测和技术仲裁中病死畜禽肉鉴别及处理等相关活动时鉴别病死畜禽肉的感官特征、生物化学检验和处理方法,并附有《病死畜禽肉生物化学检验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取建设雄蚕茧生产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DB 3305/T 26.2—2009《雄蚕茧生产技术规程》等标准,抓雄蚕茧生产技术的培训,与蚕农签订订单,实施雄蚕新品种的推广及种、茧、丝一体化开发应用等技术措施;加快了雄蚕饲养的推广步伐,提高了雄蚕种繁育技术,规范了雄蚕饲养技术,提高了雄蚕饲养水平,体现了雄蚕的"优质优价",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雄蚕种无论是产茧量、产值、丝质均比普通品种提高。2006—2009年共推广雄蚕种99 654盒,饲养雄蚕种比饲养普蚕种共增加效益2 558.6万元,平均每盒雄蚕种的产值比普通种增加256.75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