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木耳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韩秋菊  李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37-17238,17267
[目的]研究乙醇浸提法提取黑木耳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检测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黑木耳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7,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6h,提取温度50℃,在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率达到0.43%。[结论]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率较高,适于提取黑木耳中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荷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提取溶剂,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乙醇体积分数45%,料液比1∶20,提取时间3 h,回流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8.8%,说明该提取工艺设计合理,稳定可行,操作简便,为荷叶黄酮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采用乙醇浸提法紫苏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法从乙醇浓度、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得出了提取紫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最佳提取条件55%vol乙醇、温度60℃、料液比1:15(g/v)、提取时间4 h。  相似文献   

4.
金樱子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丙酮作溶剂提取金樱子黄酮.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乙醇法提取金樱子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60%、水浴温度70℃:、固液比1:150,此时提取液中黄酮含量为0.451 2 mg/ml.丙酮法最佳提取条件:丙酮浓度60%,水浴温度500℃,固液比为1:50时.提取液中黄酮含量为0.524 1 mg/ml.  相似文献   

5.
决明子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决明子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对决明子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采用乙醇提取法和微波处理与乙醇提取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决明子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决明子中总黄酮的含量可达1.13%;乙醇提取法的最适宜工艺条件是:浸提剂乙醇浓度为75%、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30(g∶mL)、浸提时间为3.0h,在此条件下决明子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可达96.8%;微波处理与乙醇提取相结合的方法的最适宜工艺条件参数是:微波炉功率400W、微波处理时间60s、乙醇浓度为75%、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30(g∶mL)、浸提时间为15min,在此条件下决明子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达97.0%。  相似文献   

6.
甘薯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试验采用溶剂加热回流法提取甘薯叶中黄酮类化合物,详细讨论了各因素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即以50%乙醇作为提取剂,料液比1∶30,温度为70℃,回流提取2 h,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得率为5.87%。  相似文献   

7.
罗望子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研究了罗望子果实内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乙醇浓度为60%、料液比为1∶3(W/V)、提取时间为4 h、提取温度为70℃的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为5.674%。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金花葵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综述,为金花葵黄酮类化合物的有效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银杏外种皮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正交实验设计探讨银杏Ginkgo biloba L.外种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由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知,在本实验所考察的影响因素中,提取次数对提取的影响最大,温度对提取的影响次之,乙醇浓度对提取的影响最小。其中提取次数和提取温度对提取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乙醇浓度对提取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实验结果表明,确定银杏外种皮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为:70℃,7倍体积的60%乙醇,回流提取4次,每次1h。在上述条件下,银杏外种皮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达到84%以上。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平均回收率为97.3%,5次平行的相对标准偏差CY为0.73%。  相似文献   

10.
朱丹  张家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262-1263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对刺儿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选,研究了浸提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对刺儿菜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刺儿菜中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60 ℃,提取时间为30 min,料液比为1 g∶10 ml,乙醇浓度为70%.在此条件下,黄酮得率为3.573%.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对女贞子(Ligustrum lucidum)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选择,以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这4个因素设计3水平正交试验L9(34)。根据正交分析结果,确定女贞子中黄酮类化合物在90℃水浴条件下料液比为1∶40(g∶m L),用30%乙醇提取100 min为最佳提取工艺,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可达5.16%,且4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分别为温度料液比时间乙醇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12.
徐守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706-707,744
[目的]研究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法进行提取,然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考察了提取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影响因素,优选最佳超声提取条件。[结果]超声波辅助提取银杏叶中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浓度70%的乙醇为溶剂,pH值为5.0的酸性条件,提取时间为90 min,提取温度为60℃,振荡时间为10 min,振荡次数为3次;在此条件下,银杏叶中黄酮化合物的提取率为0.201 2%。[结论]优选出了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超声提取条件,为银杏叶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栾树花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对栾树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25,65℃回流90 min。同时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正交试验提取物对4种供试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对棉花立枯病原菌的抑制率为100%;提取物2和6对4种供试病原菌的抑菌率都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红薯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红薯叶为原料,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红薯叶中黄酮类物质。以芦丁为标准品,选择510nm为检测波长,采用NaNO2-Al(NO3)3-NaOH比色法测定提取液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红薯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检测。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红薯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因素大小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15.
荠菜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生荠菜黄酮含量较高,但因其采收季节短,无法充分利用其自然资源,本文旨在采收季节,大量采收,将其烘干、贮存,并对其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只用乙醇做提取溶剂,对其影响因素、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进行单因素实验,在单因素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设计,筛选出最佳提取条件及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其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5%,提取温度80℃,料液比20∶1,浸提时间1 h提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荞麦粉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对荞麦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优选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60℃条件下,用15倍的乙醇(65%)浸提3h,提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以白芨为供试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来优化白芨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以探索白芨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白芨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因素的大小顺序为:超声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白芨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 g/mL、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0.9 h、提取温度60℃。在此提取条件下,白芨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可达2.71%。研究结果可为白芨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佛手瓜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佛手瓜中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取佛手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0(g:mL),温度80℃,提取时间2h.  相似文献   

19.
石榴皮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红梅  丁之恩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639-2641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提取物得率为考察指标,对石榴皮总黄酮提取方法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对石榴皮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石榴皮总黄酮最佳的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h,料液比1∶20,此时黄酮得率为7.525%。  相似文献   

20.
紫背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琦  刘明 《海南农业科技》2005,(3):21-21,17
紫背菜(Gynura bicolor D.C)别名红背菜、血皮菜等,菊科三七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在广东、海南、福建、四川等地均有分布。食用部分为嫩叶和嫩梢。紫背菜可凉拌、炒食、作汤或火锅料,具特殊香味,脆嫩可口。近年来,经过蔬菜科技工作者的大力推广,紫背菜正以其新鲜时令、营养保健功效等特色走红都市,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时令蔬菜,市场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