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饲喂酸化奶对犊牛生长、血液指标和腹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津农业科学》2017,(2):20-25
试验以犊牛为研究对象,研究小群自由采食酸化奶对犊牛生长、血液指标和腹泻的影响,以单栏定时定量饲喂牛奶作为对照。结果表明:(1)试验组会降低犊牛在31~60日龄颗粒料采食量,对犊牛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其体高和胸围的日增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在61~180日龄胸围日增量的差异依然显著;(2)血液尿素、胆固醇含量对照组分别比试验组高18.63个百分点(P0.05)、35.76个百分点(P0.001),说明试验组更有利于蛋白代谢和脂肪沉积,但免疫球蛋白在任何时间段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3)腹泻发病率、腹泻频率对照组分别比试验组高8.33个百分点、2.93个百分点,说明酸化奶小群饲养模式能显著减少犊牛腹泻。  相似文献   

2.
酸化乳对和牛犊牛健康及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饲喂酸化奶对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将20头犊牛分为两组,对照组饲喂常乳,试验组饲喂酸化乳,其饲喂量和饲喂程序相同。试验结果:饲喂酸化奶犊牛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犊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腹围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犊牛的腹泻发病率比对照组低50%。结果显示,饲喂酸化奶可有效促进犊牛的生长发育,降低腹泻发生率。犊牛饲喂酸化奶提高了犊牛成活率,不仅降低了养殖犊牛的经济成本,也显著提高国内优质肉牛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探究饲喂酸化乳对奶犊牛的持续影响。对酸化乳的制备进行了筛选,以抑菌效果为指标测试了甲酸、乙酸、乳酸、富马酸和柠檬酸5种有机酸作为酸化剂制作酸化乳的效果;筛选出酸化剂制作酸化乳后进行饲喂试验,分两期进行,随机选取3~6 d犊牛60头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饲喂酸化乳及巴氏杀菌鲜奶,检测犊牛日增重与腹泻率;在17个牧场中进行规模化酸化乳实验,同期共有5 329头母犊牛常规饲喂(巴氏杀菌的鲜奶),4 386头母犊牛饲喂酸化乳。跟踪记录其日增重、所产记录犊牛的成活率及个体的泌乳量。研究结果表明:①在酸化剂的选取上,甲酸抑菌效果最好,可作为酸化奶制备的有机酸;②饲喂实验结果显示,饲喂酸化乳犊牛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腹泻率显著下降(P0.05);③追踪结果表明,饲喂酸化乳对母犊牛其第一胎次的犊牛成活率差异不显著,但其平均值可提高3%,犊牛平均日增重提高230 g·d~(-1)(P0.05),饲喂酸化乳长大的母犊牛,其头胎高峰产奶量也较巴氏杀菌鲜奶饲喂犊牛头胎高峰产奶量增加2.6 kg·d~(-1)(P0.05)。综合以上实验结果,酸化乳可代替巴氏杀菌鲜奶作为犊牛日粮,增加奶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青蒿提取物对犊牛生长性能和血液参数的影响。选取18头荷斯坦犊牛(日龄3±0.79 d;体重43.36±2.12 kg),将其按体重和日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青蒿提取物处理组(试验组,30 mg·d·头~(-1))。在42 d试验期内,青蒿提取物与奶混合后于每天早晨饲喂给犊牛。试验结束后开始对犊牛逐渐断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开食料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腹泻率显著(P0.05)降低。试验组犊牛血液GLU、T-SOD、IgA、IgG和sCD4浓度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6.33%、11.04%、28.30%、39.42%和16.65%(P0.05)。相反,饲喂青蒿提取物后犊牛血液CHOL浓度显著下降31.50%(P0.05)。研究结果表明,断奶前犊牛饲喂青蒿提取物能够提高其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田维  张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19-2619
选用体重、日龄相近的20头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犊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饲喂方案,90 d断奶,全期饲喂450 kg奶量;试验组采用北京大成蓝雷公司生产的8012犊牛颗粒补充料,45 d断奶、全期饲喂180 kg奶量.结果表明:试验组犊牛45和90 d体重及日增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并且试验组犊牛断奶以后精料的采食量稳步增加,有利于犊牛的后期发育,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如今,犊牛早期断奶技术已在全国普及,但哺乳期犊牛饲喂上仍以传统巴氏消毒奶为主,饲喂方式上存在费时、费工和成本过高的缺点。因此,目前部分规模化奶牛场采用分群饲养,自由采食酸化奶的方式进行哺乳期犊牛饲养。现将酸化奶饲喂犊牛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酸化奶的概念酸化奶是以牛奶或稀释后的犊牛代乳粉为原料,通过添加食品级酸,使牛奶的pH值降至4~4.5,形成不利细菌生存和繁殖的酸性环境,经过10小时  相似文献   

7.
育雏期添加复方中草药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日龄的白羽肉鸡1 200只,随机平均分为12组,分别在1~10日龄、1~15日龄和1~19日龄的阶段饲料中添加饲料质量1.5%的复方中草药,以常规饲料饲喂为对照,每组1个处理,3次重复,其他管理同常规,研究了育雏期添加不同时长的复方中草药对肉鸡生产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育雏期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时长的复方中草药均能够提高肉鸡采食量、平均体重均匀度和出栏平均体重,降低料肉比和死亡率,其中,添加时长为1~15日龄和1~19日龄时效果较好,但二者所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考虑到中草药的使用成本,认为在肉鸡育雏期的1~15日龄阶段饲料中添加1.5%的复方中草药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8.
研究旨在比较两种干奶期奶牛管理,评估缩短干奶期饲养管理对奶牛采食量、代谢和泌乳早期产后性能的影响。29头奶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ON组,n=14)奶牛采用传统饲养管理(约60 d,57±5.9 d),饲喂干奶早期奶牛直到其预期分娩。从分娩前21d到预期分娩,奶牛饲料更换为添加3 kg浓缩料的预产犊料。试验组(SDP组,n=15)奶牛采用缩短干奶期饲养管理(35±6.3 d),从产前60 d至分娩连续饲喂后期哺乳饲粮。产犊后,两组奶牛饲喂相同哺乳饲粮。与饲喂60 d的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约为4.11 kg·头-1·d-1,高于对照组,然而对产后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影响。试验组奶牛在产后100 d内所产牛奶较对照组减少2.78 kg·d-1,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两组奶牛体重、体况评分和脂肪厚度均无显著差异。同样,两组奶牛的血浆代谢物质的浓度也无显著差异。试验组奶牛在分娩前,其pH较对照组降低,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较对照组增高。在产后,两组奶牛的乳酸、挥发性脂肪酸、NH3和瘤胃液pH均无显著差异。缩短干奶期饲养对犊牛初生重和初乳质量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提示,综合考虑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传统的奶牛干奶期饲养管理与采用哺乳饲粮饲喂整个干奶期奶牛来缩短干奶期时间的饲养管理相比,前者更有利。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降低小白牛肉生产成本的方法,对初生重相近的20头荷斯坦公犊牛饲喂全乳至35日龄后,随机分为继续饲喂全乳的对照组和全乳分别添加2%、4%、6%(质量分数)小麦粉的试验组,研究了向全乳中添加小麦粉对其生长性能和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全乳中添加小麦粉降低了其中干物质、粗蛋白和能量的消化率以及能量代谢率(P〈0.05),但不影响氮代谢率和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以及与氮有关的血清生化指标。2)在全乳中添加小麦粉能显著提高日增重和90日龄体重以及降低每千克增重的饲料成本(P〈0.05)。由此可见,向全乳中添加廉价的小麦粉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饲料的消化利用,却仍提高了犊牛的生长性能,有效降低了小白牛肉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探究白头翁皂苷B4对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试验选取60头新生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分别饲喂0(C组)、15(A1组)、30(A2组)、45(A3组)mg·d-1的白头翁皂苷B4。试验周期为56d。在犊牛14、28、42和56日龄晨饲前称量体重,并在28、42和56日龄晨饲后2 h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分别在42和63日龄进行两期消化代谢试验,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能氮代谢指标。【结果】(1)白头翁皂苷B4对哺乳期犊牛体重和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犊牛14—28日龄的平均日增重与白头翁皂苷B4呈显著正相关(P<0.05),饲料转化比与添加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中A3组犊牛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组(P<0.05),饲料转化比显著低于C组(P<0.05)。(2)A3组犊牛7—56日龄和7—14日龄的粪便评分和腹泻率显著低于C组(P<0.05),A2组犊牛15—28日龄的粪便评分和腹泻率显著低于C组(...  相似文献   

11.
"Where" and "what" in vis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 Sagi  B Julesz 《Science (New York, N.Y.)》1985,228(4704):1217-1219
The mixture of a few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line segments embedded in an aggregate of diagonal line segments can be rapidly counted and their positions rapidly determined by a parallel (preattentive) process. However, the discrimination betwee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orientation (that is, discrimination of a single conspicuous feature) requires serial search by focal attention. Under recent theories of attention, focal attention has been assumed to be required for the recognition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features.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this experiment, knowing "what" even a single feature is requires time-consuming search by focal attention. Only knowing "where" a target it is mediated by a parallel process.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服务"与"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角度阐述了服务是一种爱的栽体,应将爱融入服务工作之中;强调了全球信息化的今天,图书管理员应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将爱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Much laboratory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learning of parental characteristics by young nidifugous birds is rooted on visual factors. Naturalistic observations of ground- and hole-nesting duck species, augmented by sound amplification equipment, indicate that hatchlings are exposed to the call of their mother for a relatively long period before they are exposed to the sight of her.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人们关注的中心为“图”,背景的部分为“底”,“图形”与“基底”的关系指一个封闭的式样与另一个和它同质的非封闭的背景之间的关系。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