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泰优质稻米的外观及食味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中国、日本和泰国有代表性的6个主栽水稻品种,对其稻米外观、食味特性值和品尝评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个国家的稻米品种间在外观、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糊化特性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蛋白质含量和淀粉糊化特性值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直链淀粉含量和最高粘度、最低粘度以及最终粘度间呈现出显著负相关,但与崩解值以及消减值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食味品尝评价方面,中、日、泰3国稻米除硬度外,米饭的外观、香气、味道、粘度和综合评价值均存在显著差异。日本"越光"稻米品质综合评价为最优,中国"稻花香"、"隆粳香1号"和"津川1号"稻米品质其次,而中国"津原45"及泰国"Hom Mali105"稻米品质处于第三档次。对中日泰代表性稻米品质的综合评价为水稻品质育种及稻米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欣  施利利  丁得亮  黄晓珊  赵梅  王松文  崔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7-1178,1184
[目的]研究水稻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与RVA特征值间的关系及其食味特性。[方法]以在天津市推广的10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通过测定分析其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RVA特征值及食味值研究了其食味特性。[结果]试验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最高粘度、崩解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消减值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26、-0.861和0.896。试验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仅与消减值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659。初步推测津川1号、盐丰47、DB16和E28的食味较好。食味计测定结果表明,津川1号的食味值最高,津原D1的食味值最低;津川1号、DB14、E28和DB16的食味较好,而其他6种稻米的食味稍差。[结论]该研究为天津市改良水稻品种和选育优良食味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小站稻品种间产量和食味品质性状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站稻品种间的产量和食味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依次为蛋白质含量>产量>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在优质育种和栽培实践中可以以降低蛋白质含量为突破口,从而实现小站稻优质高产。在小站稻区水稻生产上若兼顾考虑产量和食味品质可以选用花育13、花育409和津原47,若以高产为目标可以选用津原45和津原D1,E28可作为优质品种种植,津川1号可作为优质食味米原料品种订单种植。  相似文献   

4.
南粳系列水稻品种的食味品质与稻米理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明确3个优良食味南粳品种的主要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特点及与亲本间的差异,为水稻优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以南粳系列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南粳9108、南粳5055及其父本关东194、母本武粳13和武香粳14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稻米理化特性、支链淀粉分支结构、RVA谱黏滞性、热力学特性、米饭食味特性等25个食味品质相关性状的差异,分析稻米理化性状与米饭食味特征值间的关系、化学成分和支链淀粉分支结构与理化特性间的关系。【结果】 3个南粳品种在大多数性状上具有一致性,与常规粳稻亲本武粳13和武香粳14相比,3个南粳品种均具有更小的直链淀粉含量、峰值时间、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回复值、消减值、回生焓、回生率和米饭硬度值,更大的胶稠度、崩解值、米饭黏度值和综合食味值。在支链淀粉分支结构上,3个南粳品种的A链(DP6-12)比例更大,而B1链(DP13-24)更小。3个南粳品种大多数性状均与关东194相似,说明南粳系列品种的食味品质特性遗传自关东194。3个南粳品种中亦存在差异性状,南粳46的蛋白质含量和热力学参数更低,南粳9108的脂肪含量更高,而南粳5055的成糊温度更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除蛋白质含量、糊化温度、峰值时间外,米饭综合食味值与稻米大多数理化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而稻米理化特性主要受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结论】 3个南粳品种食味品质的优异特性是具有更低的糊化和回生特性,更高的胶稠度和米饭黏性,更短的糊化时间和更大的崩解性能。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是其优良食味品质形成的主要原因,而蛋白质含量和支链淀粉分支链比例主要对糊化和回生特性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主要食味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个水稻品种(系)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主要食味品质性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品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米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上升,蛋白质含量上升的幅度大于直链淀粉含量,与此同时,米饭的硬度逐渐增加,米饭粘性、外观、平衡度、食味值逐渐下降,在高氮时下降尤为明显。但也有少数品种的表现趋势与此不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在高氮时与米饭粘性显著负相关,米饭硬度与粘性、外观及食味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米饭粘性、外观均与食味极显著正相关。综合来看,蛋白质含量对稻米食味的影响明显大于直链淀粉含量,吉03-2843、吉06-43、吉粳95品种食味品质受施氮量影响小,适宜在中高氮条件下栽培。  相似文献   

6.
施镁对不同食味粳稻品种的品质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影响稻米品质的诸多因素中,镁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极为重要。本试验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秋田小町’、软米品种‘彦粳软玉1号’和一般高产品种‘辽星1号’为研究对象,通过裂区试验,MgO用量按0、90、180、270 kg/hm~2基施,研究施镁对不同水稻品种品质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存在品种间相应差异。对于‘秋田小町’和‘辽星1号’,合理选择施镁量有助于提高其糙米率和精米率,改善米饭的外观、黏度、平衡度和食味值,降低米饭硬度。而对于较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品种,施镁有助于提高蔗糖含量。综合比较,‘秋田小町’和‘辽星1号’选择180 kg/hm~2MgO用量对改善品质最佳,而‘彦粳软玉1号’,选择用270 kg/hm~2 MgO用量对于提高其蔗糖含量和淀粉RVA特征值(Rapid visco-analyze)的最高粘度最有利,可见施镁总体能够改善稻米品质,但不同品种类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中日水稻品种食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天津主栽品种和日本水稻品种的食味特性进行比较表明,感官鉴定综合评价的平均值,天津品种(-0.42)低于日本品种(-0.05)。两品种群的理化特性值不存在显著差异,天津品种津稻779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最高粘度值都接近日本优良食味品种koshihikari和kinuhikari的水平。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评价与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最高粘度之间呈极显著相关,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最高粘度对综合评价的贡献率为8∶7∶5。  相似文献   

8.
食味仪测定与感官评价相结合鉴定优质粳稻食味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食味仪测定和感官评价2种方法,对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域的60份优质常规粳稻品种(系)进行了食味特性评价.用不同方法分析食味测定值与食味品尝综合值的相关性,结果均表明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供试粳稻稻米食味测定值与仪器测定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关系最密切;与感官评价指标中的气味、味道、口感、综合评分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综合评分相关系数最大(r=0.516**).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则表明食味品尝综合值与蛋白含量负相关程度大于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品尝指标中,综合评分与回生度相关性不显著,与味道相关系数最大(r=0.913**).分析表明,常规粳稻食味特性鉴定应将仪器测定和感官品尝两者结合进行.研究揭示的食味评价指标及获得的一批优良食味粳稻品种资源也为粳稻食味品质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灌浆期田间自然低温对不同水稻品种淀粉理化指标和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选取7个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分别加工成精米和米粉,测定在常温和低温下淀粉相关理化指标和米饭黏度、硬度及食味值。结果表明,水稻灌浆期遭遇低温会使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消减值、峰值时间、糊化温度和米饭硬度显著升高,直链淀粉含量最大变幅达到47.4%;胶稠度、峰值黏度、崩解值和米饭黏度显著降低,其中胶稠度均降至30~50 mm,最终导致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变差。利用食味值和淀粉理化指标对7个水稻品种进行低温耐受程度的综合评价,发现‘Y两优911’的稻米品质耐低温能力最强,‘Y两优1928’的稻米品质耐低温能力最弱。研究结果显示,在水稻灌浆期需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应对低温对稻米品质造成的影响,为筛选培育耐低温优质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土壤水分对稻米成分及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于水稻分蘖期、长穗期、抽穗后1~10d,11~20d熏21~30d及1~30d分别进行土壤水势为-30~-35kPa熏-60~-65kPa的控水处理,对不同粒位的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含量和食味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上育397和绥粳3号均以长穗期控水所受影响最大,不同粒位蛋白质含量和脂肪酸含量与CK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各处理间直链淀粉含量的CV最小,脂肪酸含量的CV最大。两品种的食味值长穗期控水显著低于CK和其他处理,同一时期不同控水强度之间差异不大。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脂肪酸含量均与食味呈负相关。上育397各粒位的通径系数均为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含量,绥粳3号各粒位通径系数均为蛋白质含量>脂肪酸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表明在两个品种中均表现蛋白质含量对食味的影响较大。直链淀粉含量和脂肪酸含量在不同品种中对食味的影响程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花后弱光胁迫对成都平原籼稻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为弱光稻区耐荫水稻品种的选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9至2020年在四川温江开展田间控光试验,通过对稻米组分、RVA谱特征值,以及米饭质构特性和食味品质的测定,研究了弱光胁迫对水稻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1)弱光胁迫显著降低稻米直链、支链和总淀粉含量,但显著提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2)弱光胁迫下,稻米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降低,糊化温度和消减值则显著增加。(3)弱光胁迫显著增加米饭硬度,降低黏度和弹性,使米饭外观和口感下降,综合评分显著降低。(4)主成分分析表明,稻米组分、RVA谱特征值和米饭质构特性可以解释81.2%的米饭食味品质变化。米饭综合评分与直链和总淀粉含量、峰值黏度、崩解值、弹性以及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弱光胁迫下,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对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大于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弱光胁迫导致稻米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组分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导致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下降,糊化温度和消减值升高,米饭变硬,黏度和弹性降低,最终使食味品质变差。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水分含量的水稻品种‘津川1号’糙米进行试验,分析了水分含量、理化成分及其相关特性和食味的相关性,为实际生产中明确稻谷最佳贮藏时期水分含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结果表明:贮藏时期合理水分含量会提升供试品种‘津川1号’的食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津川1号的不同播种期试验,比较分析了处理间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品质食味的差异性,以期为优质水稻品种津川1号选择合理的播种时期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津川1号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中下旬,过晚,不仅产量会显著降低,而且会增加直链淀粉含量、降低粘性,进而降低其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我国优质北方粳稻和南方半糯性粳稻稻米理化特性与米饭感官食味品质的差异,为优质粳稻培育提供依据。【方法】以代表性高食味北方粳稻品种、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为材料,以日本越光大米为对照,系统分析比较2种类型粳米外观品质、淀粉精细结构、蛋白组分、米粉糊化特性、米饭质地和感官食味品质的差异。【结果】虽然3个北方粳稻品种和3个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具有较高的感官食味值,但在淀粉精细结构、蛋白组分、米粉糊化特性和米饭质地等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米饭感官食味方面,3个高食味北方粳稻品种表现出较好的适口性(96—98分),3个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表现出较好的冷饭质地(92—100分)。在理化特性方面,3个北方粳稻品种表现出较高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17.6%—19.6%),较低的粗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3个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表现出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8.5%—10.5%),较高的谷蛋白及醇溶蛋白含量。在淀粉精细结构方面,3个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较低(均值低54.7%和55.6%),支链淀粉链长分布相似度高。此外,南粳46和宁香粳9号的直链淀粉短链与长链比高于五优稻4号和...  相似文献   

15.
食味特性因子及理化性状对粳稻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津和日本推广的23个粳稻品种为试材,对食味特性因子、理化性状与食味综合评价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米饭的味道、粘性、外观是影响食味的主要特性因子,与综合评价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与综合评价值呈负相关。食味品质优良的品种,直链淀粉含量16%~17%,蛋白质含量7%~8%。  相似文献   

16.
东北粳稻食味特性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东北粳稻食味特性的影响因素,对80份东北粳稻材料进行感官食味品尝评价、仪器(食味计、成分分析仪)测定及品质相关理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粳稻品种的食味品尝综合评分为66.74~82.31分,变异系数为4.86%。感官品尝综合评分与食味计测得的食味值呈显著正相关(r=0.25),与成分分析仪测得的品质评价值相关不显著;综合评分与外观品质指标相关不显著,但食味值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籽粒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评分与淀粉RVA谱特征参数相关性不大,但食味值与开始糊化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评分与谷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3。综上可知,品尝试验获得的综合评分与食味计测得的食味值和理化指标测定中的谷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大量粳稻样品食味品质评价可着重参考食味值和谷蛋白含量指标。  相似文献   

17.
糜子籽粒形成过程中蛋白质、淀粉积累与相关合成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糜子灌浆过程中籽粒蛋白质及淀粉积累规律,选用糯性和粳性糜子品种各2个,分别为‘龙黍21号’、‘晋黍5号’和‘榆糜2号’、‘陇糜8号’,分析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糜子开花后,粳糯品种籽粒脂肪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而粗蛋白含量不断减少,其中谷蛋白含量最高。各氨基酸中,谷氨酸、脯氨酸和亮氨酸含量最高。淀粉含量变化呈S型增加,积累速率先增加后减小。4种淀粉合成相关酶(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性淀粉合成酶(GBSS)以及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显示出单峰曲线变化。粳性品种中SSS酶主要调控直链、支链及总淀粉积累,Q酶主要调控总淀粉和直链淀粉,AGPP酶参与直链淀粉的积累;而糯性品种直链、支链及总淀粉积累主要受到SSS和Q酶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稻作目前已经由高产型逐渐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对于消费者来说,稻米食味是稻米品质的核心。软米总体具有较高的食味,但软米品种间还存在食味差异,遴选食味更加优良的软米品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稻米食味感官品尝、饭食味计及快速黏度分析仪分析大米样品的食味特性,并比较大米样品胚乳性状组成及米饭显微特征,以明确几个软米新材料的食味特性。结果表明:软米感官品尝食味综合评价显著优于其他材料,100分制评分在90分以上,达到极良水平。其快速黏度分析仪特征值的峰值黏度、崩解值显著高,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和消减值、峰值时间显著低;胚乳性状表现为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长链显著低,其上限可能分别在13%、15%,清蛋白含量显著高,甜味氨基酸和苦味氨基酸总含量偏高,样品间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但极良食味品种没有表现出显著多。极良食味品种米饭显微图像自表及里,表现出充分糊化的网孔状特征,而不良食味品种则表现为没有充分糊化的熔岩状特点。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食味性状是由胚乳特性综合影响导致。综上,本研究的软米材料食味明显优良,具有显著的快速黏度分析仪特征值和胚乳成分含量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阐明直播条件下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稻米品质的差异,以杂交粳稻、常规粳稻、软米粳稻三种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直播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无氮处理相比,常规施氮量提高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糙米率、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增加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但减少了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和糊化黏度。因此,氮肥应用使得稻米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变劣。就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而言,在常规施氮条件下软米粳稻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低于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从而软米粳稻具有较高的食味品质。相关分析表明,稻米食味值与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硬度、糊化温度呈负相关,而与粘度、峰值黏度、崩解值呈正相关。因此,在无氮条件下种植软米粳稻,降低水稻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利于提高水稻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水稻食味品质与氮代谢相关酶之间的关系,以津川1号和津原45稻种为试材,进行种子萌发获得水稻幼苗,分别测定幼苗和种子中的可溶性蛋白和谷氨酸的含量及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谷氨酸脱氢酶(GDH)、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食味水稻品种之间幼苗和种子中的GOT、GP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而同一品种幼苗内的可溶性蛋白和谷氨酸的含量及GOT、GPT、GDH活性均显著高于种子;谷氨酸含量与GS/GDH的比值呈显著正相关,并与水稻食味品质呈正相关,其中津川1号幼苗的GS/GDH比值显著高于津原45,其谷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津原45;不同食味水稻品种的硝酸还原酶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