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通过育种选择提高猪的抗病性,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品质更优良的肉产品;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因疫病给养猪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病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越来越严重,抗病育种研究成为各国育种学家倍加关注的焦点。猪的基因组计划和遗传连锁图谱的发展以及DNA分子标记密度的增加,使许多控制猪经济(数量)性状的QTL逐渐被发现,并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猪抗病性或免疫相关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动物抗病育种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前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育种选择提高猪的抗病性,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品质更优良的肉产品;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因疫病给养猪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病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越来越严重.抗病育种研究成为各国育种学家倍加关注的焦点。猪的基因组计划和遗传连锁图谱的发展以及DNA分子标记密度的增加,使许多控制猪经济(数量)性状的QTL逐渐被发现,并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猪抗病性或免疫相关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动物抗病育种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前景。  相似文献   

3.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动物遗传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畜禽优良性状的研究已从对表型选育进入到对单个或多个重要性状关联基因的分子选育,如对猪肉质性状的相关研究,在影响猪背膘厚、肌内脂肪含量、火腿重量等方面筛选到许多关键基因。近年来,非洲猪瘟肆虐,对猪抗病的研究再次成为热点,也发现了众多关键基因,如CD163直接参与了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病毒的侵入机制。除了疾病的影响外,繁殖性状对养猪业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人员对各重要性状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已积累了大量重要育种价值基因的多维数据,且由此开发出了多种基因筛选技术,尤其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发现及其作为全基因组筛选工具的成功应用,以及在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筛选与多组学的联合应用等,进一步推动了遗传育种领域的发展。作者系统总结了猪肉质、抗病及繁殖性状相关的重要育种价值基因及其挖掘技术,以期为猪的遗传改良提供指导性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影响深县猪6月龄体重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试验以68头深县猪为研究对象,测定其6月龄[(180±7) d]的体重,基于猪Illumina Porcine 80K SNP芯片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筛选出与6月龄体重存在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并利用显著位点的排名、基因注释缩小SNP范围,进一步寻找与深县猪6月龄体重相关的候选基因。结果表明:对深县猪6月龄体重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后共发现了37个显著位点;利用显著位点的排名、基因注释将MTMR12、PDZD2、NPR3和TARS 4个基因筛选为与6月龄体重相关的候选基因,为深县猪新品系选育提供了分子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鸡的产蛋性能不仅受外界环境影响,还受内分泌和遗传因子的影响,其中遗传因子为决定性因素。随着测序技术发展,鸡产蛋性能候选基因研究不仅基于常见的内分泌的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相关繁殖激素,一些与产蛋性能显著相关的其他基因也逐渐被发现。同时大量产蛋相关新基因也被证实,为产蛋性能的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主要集中于对影响鸡产蛋性能的内分泌因子、候选基因以及通过全基因组关联(GWAS)发掘到的与产蛋性能相关的新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鸡育种提供必要的分子基础,同时有助于后续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猪抗病育种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抗病育种途径提高猪的抗病力,是避免养猪生产遭受疾病困扰和获得低药物残留猪肉产品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本文就与猪抗病育种相关的候选基因为受体类基因、免疫相关基因和信号传导基因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望能为猪的分子抗病育种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科技     
《中国畜牧业》2022,(2):12-13
肉牛胴体性状的遗传机制被揭示近日,牛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整合选择信号、单性状关联分析以及多性状关联分析,发现了与胴体性状相关的选择信号及候选基因,揭示了肉牛胴体性状的遗传机制,为肉牛胴体性状的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Genomics(基因组学)》。胴体性状作为肉牛重要经济性状之一,直接决定了牛肉的产量和质量,是肉牛育种中的关键目标。解析肉牛胴体性状的遗传机制与机理并挖掘相关的候选标记与基因,不仅可以为肉牛胴体性状的选育提供相关理论基础,还可以推动肉牛育种进展,切实地提高我国牛肉产量。目前,国内外已大量开展了对肉牛胴体性状遗传基础解析工作,捕获到NCAPG、LCORL等重要候选基因,但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对胴体性状遗传机制解析的分析方法仍需创新。  相似文献   

8.
产仔数性状是猪最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与猪场的效益直接相关。影响猪产仔数的因素包括环境、品种、年龄、营养以及遗传等,而遗传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因此,对猪产仔数基因进行研究一直是猪高繁殖力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鉴于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一些猪产仔数关键候选基因并定位了一些主效基因,且在这些基因分子标记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该文对这些基因分子遗传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分子育种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旨在为猪产仔数主效基因的筛选及猪高效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西门塔尔牛是生产性能优良且适应性强的乳肉兼用型牛品种。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检测芯片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应用,国内外学者在西门塔尔牛中鉴定出多种新的遗传缺陷。本文综述了西门塔尔牛13种遗传缺陷的表型特征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提示我国在引种和遗传改良过程中进行科学有效的遗传缺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也为我国牛育种中有害基因的准确筛查和逐步淘汰提供了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腹股沟/阴囊疝是猪最常见的遗传缺陷之一,每年给世界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发病率一般在1.7%~6.7%,但在不同的品种和群体间有较大差异。已有研究表明,猪腹股沟/阴囊疝的发生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本文综述了猪腹股沟/阴囊疝疾病易感位点和相关侯选基因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系统解析猪猪腹股沟/阴囊疝的分子遗传及病理机制提供参考,并对发展抗猪腹股沟/阴囊疝分子育种技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单核苷酸芯片和基因分型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猪的性状成为可能。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是一种新兴的遗传分析方法,能有效进行复杂疾病和性状的研究。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针对猪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积累了大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候选基因以及数量性状位点,为猪分子育种提供基础。该文主要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以及对猪性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荷斯坦牛经高强度选育,其产奶性能不断提升,但近交导致遗传缺陷问题凸显。近年来,基因组SNP芯片广泛应用于奶牛基因组选择育种,随着大规模的基因组标记数据积累,新的遗传缺陷基因定位策略被提出,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荷斯坦牛中鉴定出多种遗传缺陷单倍型和基因,均导致胚胎早期死亡或犊牛出生缺陷。本文概述了荷斯坦牛遗传缺陷的种类、基因定位、分子检测和经济影响的研究进展,同时展望了缺陷基因研究及育种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猪抗病育种研究进展及对几个认识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的抗病育种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相对于生产性状,猪抗病性状的研究较为薄弱。目前猪的抗病育种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病性状的候选基因鉴定与特定病(抗)原诱导的宿主基因表达(谱)研究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候选基因、比较基因组和基因组扫描等方法已鉴定出包括F18、FUT1、Mx1基因在内的影响猪抗腹泻、抗水肿病、抗流感等多个功能基因和若干QTLs,另一方面,用于免疫增强因子筛选、抗性基因和致病机理解析的病(抗)原诱导的宿主基因表达(谱)研究也正在成为抗病育种和疫苗学研究的热点。在此基础上,针对人们在猪抗病育种上的几点认识误区进行了纠正和澄清。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通过基因组重测序技术从分子层面深入了解地方猪种深县猪的种质遗传特性。实验以10头深县猪和10头梅山猪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采用滑动窗口方法进行群体选择信号分析,结合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和核酸多样性(θπ)2种参数筛选出受选择位点,调取相应的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深县猪独有的SNP变异位点有21 602 538个,对受选择区域筛选后得到受选择位点580个,定位于23个基因。GO和KEGG富集结果显示,与深县猪肉质、繁殖及免疫相关的候选基因有7个,这些候选基因通过参与激素合成、卵细胞成熟、脂质代谢以及免疫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候选基因的挖掘为揭示深县猪遗传特性以及保种选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是在关联分析的基础上对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遗传标记进行检测,以研究复杂疾病和性状遗传的一种有效方法。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针对猪重要性状展开GWAS,鉴定出大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和候选基因为猪育种提供必要的分子基础,同时有助于后续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和数量性状核苷酸(Quantitative trait nucleotide,QTN)的鉴定。本文主要对GWAS在猪重要性状上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简单介绍猪重要性状QTN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改善猪肉质性状的分子育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利用分子育种方法鉴定猪肉质相关基因和标记的研究进行综述.家畜基因组序列的大量解读为鉴定复杂性状的候选基因和QTL效应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猪基因组序列的解读,为研究猪的生物学系统提供了基础知识,并且还为其育种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基因组学这个领域中,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能够同时关注许多基因和蛋白质的变化,从而更好地了解基因的功能和调控以及基因是怎样参与到复杂表型性状的控制网络中.特别是对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全基因组表达谱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为肉质性状相关生物学功能和生理学过程的研究提供非常有用的工具.此外,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将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整合起来也是充分挖掘分子育种信息的基础.这些知识的发展将有益于科学家和养殖户将分子数据应用到育种程序中,进而改进传统育种选择方案的效率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SNP具有分布广、数量多,易检测和便于分型等优点,在动植物分子育种方面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不断出现新的分析检测方法。相对全基因组重测序的成本而言,SNP芯片检测的成本较低,使得利用SNP芯片技术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寻找与人类疾病和动植物性状相关的SNPs成为可能。利用SNP芯片技术结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已经检测到了与猪性状显著相关的SNPs位点和候选基因,为未来猪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主要就SNP芯片技术的特点、原理和方法以及在猪性状方面的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利用候选基因法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法等方法能准确筛选出绵羊生长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挖掘关键基因相关遗传变异位点作为DNA标记进行应用,以提高选择准确性、加快遗传进展。文章综述了正向调控和负向调控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其对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为绵羊生长性状的分子育种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9.
副猪嗜血杆菌是当前世界养猪业中最主要的细菌性病原体之一,感染后临床表现以格拉泽病为典型特征,严重威胁着猪群健康,应用层面的防治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近年来,该细菌毒力因子与宿主免疫应答等相关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基础层面宿主-病原互作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基于不同猪对该细菌存在遗传抗性差异,随着猪基因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正寄希望于分子抗病育种途径以从根本上解决细菌感染。为此,本文结合作者所在课题组的以往工作通过综述现有高通量数据初步提出了宿主免疫应答的分子模型,重点探讨巨噬细胞活化对细菌感染或宿主保护性免疫应答可能造成的影响,围绕其中关键的分子调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旨在为将来发掘具有应用价值的候选基因素材/分子标记提供借鉴。最后,本综述就下一步相关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猪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病育种是从遗传本质上增强猪的体质,意义重大,本文在综述了几个猪抗病育种候选基因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猪抗病育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猪的抗病育种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