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探讨在室外条件下,接种根瘤菌对苗木生长的影响,为下一步的大田造林提供科学依据,以6株根瘤菌接种直杆型大叶相恩幼苗。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对相思苗木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6个月后,接种不同根瘤菌的直杆型大叶相思幼苗与不接菌的对照相比,株高生长量增加1.1%~44.8%(除直6菌株),地径生长量增加6.8%~26.2%,总生物量增加10.6%~104.3%,根瘤鲜质量增加18.8%-420.8%,固氮酶活性增加28.6%-106.1%,叶片含氮量增加0.5%-5.3%(除直2菌株)。同时,根瘤菌接种对土壤中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元素含量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
巨尾桉接种根瘤菌试验效果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接种根瘤茵对非豆科植物巨尾桉苗木生长的影响,以5个根瘤菌菌株接种巨尾桉树苗,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能显著提高桉树苗木的苗高、地径及苗木的生物量和叶片含氮量,土壤含氮量增加.综合分析表明:接种HJ06对桉树各个生长指标效果最好;接种HJ06后,桉树苗高、总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00.2%、155.9%和57.1%;接种ZG03对促进桉树地径生长的作用最为显著,比对照高43.3%;接种HM8可显著增加土壤含氮量(80.9%).根瘤菌接种非豆科植物桉树的促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厚荚相思苗木接种根瘤菌的造林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接种根瘤菌对造林质量的影响,筛选出适于造林生产的优良根瘤菌株,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6处理、3重复的厚荚相思苗木接种根瘤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接种根瘤菌的苗木造林,利用生物固氮作用,可促进幼树的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增加幼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并从中筛选出ZG04为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接种根瘤菌后的马占相思苗木生物量与营养元素的相关关系,采用随机区组盆栽试验方法,测定了苗木的结瘤率、结瘤量、生物量、叶片以及土壤的营养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后,苗木的生物量与结瘤率、结瘤量以及叶片的含氨量呈显的正相关关系.与叶片的钾、镁含量呈显的负相关关系;生物量与土壤中的氨、磷、钾含量的相关关系不显,但接种不同根瘤菌菌株对苗木生长的营养元素循环有明显的影响.即在显的增加土壤氮素含量的同时,土壤的含磷量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定期测定,有序样本聚类和回归分析,拟合毛红椿1年生播种苗的苗高、地径与时间的相关关系,苗木各器官生长量生物量相关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毛红椿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可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生长盛期和生长后期4个时期。生长初期茎的生物量分配比例最少,仅有全株的19.85%;生长盛期则以地上部分叶和茎生长为主,叶和茎生物量分配比例分别为44.41%和35.48%,茎在生长盛期生长量大,此期苗高、地径分别占总生长量的80.71%和71.74%;生长后期以茎和根生长为主,生物量分配比例为47.79%和37.03%。苗高和地径生长量与时间、苗木各器官生长量与苗高生长量、苗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与苗木地径及苗高生长量均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拟合的数学模型可靠性高,可用来估测和分析毛红椿1年生播种苗在不同生长时期各器官的生长量和生物量分配。  相似文献   

6.
通过温室盆栽,研究了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pa)幼苗在4种不同土壤水分(土壤含水量分别为80%、60%、40%、20%)条件下的生长和生理生化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对厚荚相思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厚荚相思苗高、地径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厚荚相思幼苗处于胁迫环境中,其中土壤含水量在40%~60%时较有利于厚荚相思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以1年生青冈栎播种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施肥和指数施肥方法,研究不同施肥方法对青冈栎苗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量下,指数施肥与常规施肥对苗木生长影响差异不大,指数施肥的苗高是常规施肥的116.7%,生物量是107.3%,但地径生长量仅为常规施肥的78.3%;不同施氮水平处理对青冈栎苗木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影响显著,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苗木的苗高、生物量随之增加,且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地径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今后应扩大施肥量的研究范围,以便在最合适的施肥量下比较指数施肥与常规施肥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温室采用盆栽方法.研究在4种干旱条件下.5种菌根真菌对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幼苗生长和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干旱胁迫下.外生茵根真菌能显著提高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和抗旱能力,且不同菌种、不同干旱程度处理间的差异极显著。中度干旱胁迫时接种鸡油菌CanthareUus cibarius对苗高、地径促生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增加27.8%和52.9%:接种褐环乳牛肝茵SuillusfMtewSpl对苗木生物量促进效果最明显,较对照增加230%。②在干旱胁迫下,外生茵根对苗木微量元素的吸收有一定影响。在中度干旱胁迫时,接种褐环乳牛肝茵Sol的苗木中铁、锰、铜和锌质量分数最高,比对照分别增加135%,33%,155%和96%。在中度胁迫下.接种褐环乳牛肝茵Sol的苗木中铁、锰、铜和锌质量分数与正常水分条件下该茵根化苗木相比增幅最大,分别为47.9%,46.1%,130.7%和49.0%。综上所述,中度胁迫时,接种褐环乳牛肝茵Spl能增加苗木干物质的积累,促进苗木对微量元素的吸收.进而促进苗木生长,提高苗木抗旱性。图1表3参15  相似文献   

9.
菌根生物制剂对樟子松苗木生长和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和盛生态育林有限公司的赤峰赛罕乌拉综合防护林示范基地,以樟子松苗木和菌根生物制剂为研究材料,对比测定施用和未施用菌根生物制剂的樟子松苗木的(高、径、冠幅)生长量、生物量及根冠比、根际土壤养分(有机质;全N、全P、全K含量),并测定了樟子松苗木的菌根化率。结果表明:菌根生物制剂处理的菌根苗比普通苗的平均苗高增长24.80%,平均地径增长33.30%,平均冠幅增长26.40%;菌根苗的平均地上生物量鲜重和干重分别比普通苗高149.9%和164.3%,平均地下生物量的鲜重和干重分别比普通苗高94.8%和75.4%;菌根苗的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比普通苗高1.88%,全N含量比普通苗高86.59%,全P含量比普通苗高54.64%,全K含量比普通苗高59.40%;菌根生物制剂处理苗木的菌根化率与苗高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杉木播种育苗密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荫伟  李洁荣  黄连桂  麻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82-17584
[目的]探索杉木苗木生长量与育苗密度之间的关系,为培育杉木壮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37.5万、45.0万、52.5万、60.0万株/hm^2 4个处理和1个对照(75.0万株/hm^2)进行不同密度杉木播种育苗试验,研究杉木苗木生长量与育苗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1年生杉木播种苗37.55万株/hm^2的苗木平均地径、平均苗高分别比对照高78.38%和50.16%;播种苗45.0万株/hm^2的苗木平均地径、平均苗高分别比对照高75.68%和43.61%;播种苗52.5万株/hm^2的苗木平均地径、平均苗高分别比对照高67.58%和35.74%;播种苗60.0万株/hm^2的苗木平均地径、平均苗高分别比对照高62.16%和20.98%。从培育良种壮苗、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考虑,以52.5万~60.0万株/hm。的育苗密度为佳,产值达26.25万~30.00万元/hm^2,适宜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结论]该研究为培育优质杉木苗木,提高造林成活率以及促进造林后植株旺盛生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氮磷营养对旱冬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以Hoagland营养液为母液,其中氮(全氮)和磷(全磷)质量浓度分别为210和62mg·L^-1,通过调节营养液中氮和磷的质量浓度,设置了9种氮和磷配比营养液,对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幼苗进行砂培养试验,从而探讨氮和磷营养对旱冬瓜幼苗的苗高、地径生长和生物量的变化及幼苗吸收氮和磷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氮磷营养供应水平对旱冬瓜幼苗的生物量累积、地径和苗高生长量有影响,其中氮的影响达显著水平,磷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氮和磷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明显。在氮和磷营养配合处理时,只要二者之一的供应水平低于母液中的质量浓度,旱冬瓜幼苗的地上部分生长和根系生长都不如对照。②氮营养水平低于210mg·L^-1时。增加营养液中磷的质量浓度。细根/叶生物量比和地下/地上生物量比降低;氮营养水平等于210mg·L^-1时,增加营养液中磷的质量浓度,这2种生物量比增加;磷营养水平低于62mg·L^-1时,低于或高于210mg·L^-1的氮营养水平导致2种生物量比增大。③在50和210mg·L^-1氮营养水平下,增加供磷质量浓度,根和茎中的氮质量分数逐渐降低,当磷水平增到62mg·L^-1时下降为最低,继续增加磷水平,则开始上升;在50mg·L^-1氮水平下,增加供磷水平,叶中的氮质量分数逐渐上升,磷供应达到62mg·L^-1时最有利叶片中氮的积累;在210mg·L^-1氮水平下,同样为磷在62mg·L。水平时最有利于叶片中氮的积累;不论在何种供氮水平下,在供给32mg·L^-1磷水平时,不利于幼苗对磷的吸收,根、茎、叶中的磷质量分数都最低。图4表3参9,  相似文献   

12.
连作棉田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采样及室内测试的方法,研究了新疆棉区不同连作年限棉田的4种主要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棉田连作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不明显,与荒地比较,脲酶和碱性磷酸酶在耕作后均有所增加,到5~7a普遍达到最大值,之后有所下降;蔗糖酶则3~5a达到最大,之后有所下降;土壤过氧化氢酶与pH值、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脲酶与全氮呈显著相关r=0.92(P〈0.05),与碱解氮呈极显著相关r=0.99(P〈0.01);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全氮、全磷、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P〈0.01),0.89(P〈0.05),0.86(P〈0.05),0.89(P〈0.05),与pH值、速效钾则呈负相关关系;蔗糖酶活性与全氮和速效氮均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和速效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林地施用污泥对杨树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无锡市卢村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的脱水污泥为林地施用的有机肥源,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用量污泥施用后南林?鄄95无性系杨树Populus deltoiodesLus’ × P. euramericana I-45/51的生长情况及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试验设计5种处理,分别为污泥施用量占土质量的0(不施污泥,对照处理),30,60,120和240 g·kg-1。结果表明,黄棕壤上不同用量污泥施用后,杨树的树高、地径和生物量都有一定的增加,以30 g·kg-1处理的效果最好;而潮土上30 g·kg-1污泥用量的处理对杨树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余处理都表现为抑制作用。结果还表明,污泥施用后不仅明显提高了土壤中养分元素及有机质,土壤中交换态铜、交换态锌的质量分数也都有明显的提高,污泥用量与交换态金属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图1表4参15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酸雨和凋落物对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柳杉幼苗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酸雨(pH 4.0),凋落物(500 g·m-2)和酸雨与凋落物复合等3种处理,测定了短时间(30 d)和长时间(90 d)处理后土壤氧化还原酶和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酸雨和凋落物处理对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具有不同的影响,酸雨对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凋落物极显著地提高其酶活性,复合处理极显著地降低其酶活性(P<0.01);3种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P<0.05);复合处理对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短时间酸雨和凋落物处理均对其具有抑制作用,长时间处理具有促进作用(P<0.05);凋落物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复合处理对其具有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在水解酶中,短时间3种处理和长时间复合处理均对土壤脲酶活性具有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酸雨、长时间凋落物和复合处理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显著地抑制作用(P<0.05);酸雨和凋落物处理以及长时间复合处理均使土壤蛋白酶活性降低(P<0.05);长时间酸雨处理对土壤蔗糖酶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复合处理和短时间凋落物处理具有促进作用(P<0.05)。酸雨和凋落物复合处理柳杉幼苗根际土壤,显著改变了两者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说明酸雨和林地凋落物长时间并存,能够缓解两者对除土壤蛋白酶外其他土壤酶活性的不利影响,有助于改善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相同施肥量下不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建立适宜云薯401高产优质栽培的较佳施肥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云薯401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试验,以50% N+100% P+100%K做基肥,苗期追施50%N处理为对照,另设苗期和蕾期分期施肥等6个不同NPK配比施肥处理,各处理基础施肥量相同,均按尿素300kg/ha、普钙1125 kg/ha、硫酸钾600 kg/ha施用,测定各处理生长及产量指标.[结果]苗期追施50%N +30%K处理的马铃薯株高最高,为91.0 cm,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下同);各处理间马铃薯主茎数、分枝数和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分期施肥处理与对照处理之间单株结薯数差异不显著;苗期追施50% N+50% P+30%K处理的茎粗(1.15cm)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下同);苗期追施50%N+30%P+30%K的处理茎粗为1.61 cm,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苗期追施50% N+30% P+30%K的处理产量最高(43311.0 kg/ha),其次是分苗期追肥(50% N+50% K)和蕾期追肥(20%N+20%K)的处理(41809.5 kg/ha),两个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对照处理.[结论]云薯401可以在苗期追施少量磷肥,在苗期或苗期和蕾期分次进行氮肥和钾肥的追施都有利于提高其产量和商品率.苗期追50%N+30%P+30%K的施肥以及苗期追肥(50% N+50% K)、蕾期追肥(20%N+20%K)模式可作为云南省滇东北马铃薯主产区及其类似生态区云薯401高产高效栽培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6.
大田条件下山核桃林地土壤和叶片养分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石灰岩母岩土壤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地开展定位研究。通过对土壤养分及山核桃叶片氮、磷、钾质量分数变化的动态分析测定.研究山核桃林地土壤养分水平现状及季节性变化,探讨山核桃叶片养分的变化规律及与土壤养分水平及施肥的关系。结果表明:与10a前相比较,山核桃林地土壤氮、磷、钾养分积累明显,但是土壤酸化严重,土壤pH4.5。对山核桃叶片养分动态分析显示,随着山核桃的生长、开花、结果和果实膨大直至成熟,山核桃叶片氮、磷、钾质量分数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叶片氮、磷、钾质量分数分别变幅在10.6~15.4,0.9~2.2和5.2—11.8g·kg^-1。叶片养分水平与果实之间养分供应源库关系明显。综合分析表明,目前山核桃林地氮、磷、钾肥料施用过多,应根据山核桃对养分的需求特点.控制大量元素肥料的施用量,加强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从而实现稳产高产并提高品质。表3参18  相似文献   

17.
桉树Eucalyptus作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广泛用于营造人工林,其中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以生长速度快和经济效益好而成为目前栽培面积最大的一种桉树。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含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各15%的复合肥0,90,180,270 g·株-1)下巨桉的生长及生物固碳量。结果表明:施肥90 ~ 270 g·株-1与不施肥条件下相比,巨桉地径、冠径、树高、整株生物量和根冠比分别增加16.3% ~ 38.3%,17.1% ~ 44.5%,15.8% ~ 45.5%,21.8% ~ 59.5%和2.1% ~ 5.8%,且地径、冠径、整株生物量以及生物固碳量都显著大于不施肥处理;施肥180 g·株-1的地径和树高与270 g·株-1和90 g·株-1差异均不显著,但施肥270 g·株-1均显著高于90 g·株-1,施肥90 g·株-1的树高与不施肥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各施肥水平下的冠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地径、冠径和树高生长速度与施肥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且在7月和8月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除施肥270 ·株-1外,其他施肥处理的根冠比与不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各施肥水平的整株生物量和生物固碳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试验地条件下0 ~ 270 g·株-1肥料用量范围内增加施肥量有利于促进巨桉生长,提高生物量和生物固碳量以及根冠比。这对巨桉林的科学施肥管理以及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图4参36  相似文献   

18.
在福建省光泽县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营造杉木纯林和杉木毛红椿混交林(混交比例3:1)。造林后8年,对混交林和纯林的生长量和土壤肥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毛红椿混交林林分蓄积量为15.06m。/hm2,比杉木纯林大21.40%,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杉木毛红椿混交林中的毛红椿和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均大于纯林杉木。造林后8年杉木毛红椿混交林的表层(0—10cm)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性N和有效P有所改善,而在杉木纯林中则下降。毛红椿是杉木较好的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19.
贾伟 《现代农业科技》2014,(10):164-165
土壤微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红壤丘陵区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和氮,并分析了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淤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含量均呈现成熟林显著高于中龄林和幼龄林(P<0.05);于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之比(MBC/MBN)在不同林龄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且成熟林最大,为28.41依1.03;盂微生物量碳氮之间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土壤pH值、土壤含水率、土壤C/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土壤容重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上述结果表明,研究区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成熟林土壤养分状况最优。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完善红香芋育苗技术体系,培育健壮幼苗,研究了基质配比、有机肥添加比例、营养钵体积等育苗关键因素对红香芋幼苗生长及球茎产量的影响。试验以地方品种"建昌红香芋"为材料,采用5种基质配比、3种商品有机肥添加比例以及4种营养钵体积进行试验处理,以幼苗生长状态及定植后芋球茎产量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草炭和蛭石按1∶1(体积比)比例混合的复合基质,因其持水孔隙比例高,保水性最好,所培育的幼苗株高、植株干重及根系活力均显著高于其它基质配比;随着复合基质中有机肥添加比例的增加,红香芋出苗速度减慢,基质中添加5%的有机肥(体积比)可提高幼苗的根系活力,增加叶面积及生物量积累。随着育苗营养钵体积增大,幼苗的株高、叶面积、根系活力及植株干物质积累均增加。幼苗移栽后的球茎产量测定表明,幼苗越健壮,获得的产量越高。上述结果说明,采用草炭和蛭石按1∶1(体积比)的比例配制的复合基质、基质中添加5%的有机肥(体积比)、体积为1500 cm3的营养钵(直径×高为12 cm×13 cm)育苗,红香芋幼苗生长健壮,移栽后芋球茎产量高,可在芋头育苗栽培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