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小黄姜产量和品质,促进生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重点围绕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开展研究,形成一套小黄姜生产综合配套生产技术,包括种姜选择与处理、土壤选择与处理、适时播种、田间管理、适时采收、科学贮藏等,实现667m2小黄姜产量3000kg以上,产值0.9万~1.5万元。。  相似文献   

2.
病原菌是大姜生产上的土壤障碍因子之一,对大姜癞皮病、姜瘟、根茎腐烂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对昌邑大姜田土壤中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进行研究,旨在了解昌邑大姜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情况,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土壤障碍因子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病原菌是大姜生产上的土壤障碍因子之一,对大姜癞皮病、姜瘟、根茎腐烂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对昌邑大姜田土壤中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进行研究,旨在了解昌邑大姜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情况,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土壤障碍因子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大姜收获后,茎叶被丢弃于田间等任其腐烂,易传播姜瘟等病菌,同时污染空气和土壤。通过将大姜茎叶与沼渣配合作为主料用于平菇栽培,生物学效率达到98%,投入产出比达到1∶2.1,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延长了生物质利用链,有效切断了大姜病害的地上传播源,并产生了较理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陈明朗  刘金成 《蔬菜》2014,(8):66-67
主要介绍了姜腐烂病的症状识别、发生规律及选用种姜、实行轮作、土壤种姜消毒、田间管理、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方法,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昌乐县红河镇位于昌乐县最南端,该地区土壤疏松肥沃,境内河流纵横,是昌乐县的农业重镇。红河镇的土壤质地适合种植大姜,大姜种植是当地的传统产业,而且当地政府把大姜种植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大力推广农业科技,鼓励和支持农户进行大姜种植,大姜产业得到了持续稳定发展,农民种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红河镇也由此成为昌乐大姜生产第一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当地的广大姜农总结出一套大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7.
有色地膜覆盖对生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色地膜覆盖具有比地上遮荫更好的降温保湿效果,晴天中午黑色地膜覆盖的10cm地温与CK接近或降低1~2℃,土壤含水量比CK提高3.57%~5.02%;灰色地膜覆盖的10cm地温与CK无显著差异,但土壤含水量比CK提高3.28%~4.68%。从而可增强生姜植株长势,使其茎秆粗壮,叶面积大,分枝和姜球数多,增产效果明显。黑色地膜覆盖莱芜大姜比CK增产16.4%,莱芜片姜增产14.6%;灰色地膜覆盖莱芜大姜增产131%,莱芜片姜增产 10.6%。 与地上遮荫相比,有色地膜覆盖每667m2可节约成本108~158.7元,与增产部分合计(按2元·kg-1计),莱芜市试验可提高经济效益1217.3~1486.5元(莱芜大姜);腾州市试验可提高经济效益735~969元(莱芜片姜)。  相似文献   

8.
如何种姜     
蔡文 《蔬菜》1990,(3):18-19
姜(也叫生姜)不仅是人们不可缺少的调味蔬菜,同时还具有除湿、去汗、发汗等药用功效,周年食用需求量都很大。姜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14~30℃温度下都能生长,17~24℃生长最迅速。萌芽最适温度22~28℃,茎叶生长和姜块分枝要求25~28℃,但其根茎不耐0℃低温。姜喜好疏松肥沃的土壤,过于粘重的土壤或碱地不适宜种姜。  相似文献   

9.
《中国蔬菜》2013,1(15):21-22
姜种质资源及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王磊等(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德州253015)—《中国蔬菜》2013(16)姜古名薑,别名生姜、黄姜,为姜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以地下肥大的肉质根茎为食用器官。姜既是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的主要香辛保健蔬  相似文献   

10.
大棚嫩姜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避免了大棚嫩姜生产中的连作障碍,使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同时通过种植水稻来消化土壤残留肥力。该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667 m2年产值37 205元,效益19 450元,具有较大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1.
高效防治生姜姜瘟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霄 《中国蔬菜》2009,1(5):28-28
姜瘟病是困扰生姜生产的一大顽症,防治极为困难,一旦染病面临绝产,并且使生姜的商品性大大降低。近年来姜瘟病的连年发生,极大地挫伤了姜农的生产积极性。2004年以来,山东省苍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认真研究了生姜姜瘟病发生的成因、规律及表现,围绕诱发姜瘟病发生的3个传染源即:土壤传染源、姜种传染源、外来菌传染源,  相似文献   

12.
以苹果、姜、蒜为试材,采用对峙培养法研究了健康苹果果实、姜、蒜内的可培养内生细菌和健康苹果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对苹果轮纹病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分离到可培养细菌9种,姜、蒜、苹果内分别分离到可培养菌株5种、3种和1种;对分离到的微生物进行拮抗性测定,除土2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无抑制效果外,其余菌株都对苹果轮纹病菌有抑菌效果,且从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微生物对苹果轮纹病菌具有拮抗性的所占比例较大,为44.4%;其次为姜和蒜,所占比例分别为27.8%和16.7%。所有菌株中除蒜12,土1和土5与对照比较抑菌效果差异不显著外,其余菌株抑菌效果差异都显著。所有菌株中抑制效果最好的为姜4,其真菌菌落直径只有(30.78±0.49)mm,其次为土4,真菌菌落直径为(35.12±0.13)mm。  相似文献   

13.
必速灭不同用量防治姜瘟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壤薰蒸的方法,进行了必速灭不同用量对姜瘟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98 %必速灭颗粒剂消毒土壤的最适用量为15 kg?(667 m2)-1,既降低成本减少污染,还可提高生姜的姜丛分枝数,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高达98 %,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有机木姜生产技术要求,包括土壤、空气、水源以及木姜产品质量、运输、储存等。本标准适用于万载有机木姜的生产、运输及储存。  相似文献   

15.
子姜又叫嫩姜,以其个大肉厚、肉白细嫩、口感好而著称。广西柳江县地处桂中盆地,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水源丰富,光、温、水、热、土条件适宜子姜生长,是子姜的主产地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000hm~2以上,年产6万t以上。产品远销加拿大、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近几年来,柳江县子姜生产推广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颁布实施了广西柳州市地方标准  相似文献   

16.
莱芜大姜已成为莱芜市发展创汇农业的主导作物。根据出口大姜的标准,以高产和高效为目的,结合国际优质大姜的栽培经验,根据标准改革传统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科学的高产栽培种植技术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出口大姜生产的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姜缺铁表现症状为姜叶脉间变白,呈长斑严重的叶脉变干,此病症常发生在石灰性土壤盐碱土和连年施饼肥、硝酸钾、碳酸氢铵等化肥的碱性地块。老百姓一般误认为是叶斑病,多用抗菌药如多菌灵等喷洒,治不好,就怀疑药是假  相似文献   

18.
姜的软化栽培与常规栽培比较,姜的栽植沟更深,培土次数更多,是人为地促使地下根茎超常规增长的一种栽培形式.富顺的软化姜栽培历史悠久,其外观品质上等,为全国各姜区之首,是富顺的名特产之一.姜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忌干旱和水涝.在15℃~30℃都能生长.萌芽适温22℃~25℃;茎叶生长适温25℃~28℃,高于35℃生长受抑;根茎生长适温22℃~28℃.姜对土壤的要求不很严格,但土层必须深厚疏松,肥沃通气,保水排水性好,方能获得高产优质.砂壤土栽培的姜块外观最好.软化姜的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控制姜瘟病危害,保障生姜产业持续发展,进行土壤消毒、姜种选种、姜种消毒、病原菌分析、药剂防治研究,分析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效,明确了柳州市姜瘟病病原茵为细茵性青枯假单胞菌并伴有疫病病原。摸清其发生发展规律,优选出防治姜瘟病的生物农药康地蕾得,其防效达70%以上,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以"犍为黄口姜"为试材,通过大田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生姜单作,生姜与大豆间作,生姜与四季葱间作,生姜与大蒜间作,生姜与大豆、四季葱混作,生姜与大豆、大蒜混作,生姜与四季葱、大蒜混作和生姜与大豆、四季葱、大蒜混作)对生姜大田旺盛生长期和收获期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生姜单作相比,所有间作系统均在旺盛生长期和收获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在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间作模式下生姜的根际土壤养分有效性均高于生姜单作(如有效磷、速效钾和铵态氮),同时间作较单作减少了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并且部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呈正相关性,如土壤蛋白酶、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正相关,反硝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土壤酸性磷酸酶、纤维素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