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甜菜夜蛾是鳞翅目夜蛾科的一种杂食性害虫,为害多类作物,在南京地区常年发生4~5代,属夏秋多发型,但不同年度间歇发生,重发年份可对作物造成严重损失。由于以甜菜夜蛾为主的夜蛾类害虫食性杂、世代重叠现象严重、抗药性上升快等原因,防治难度很大。2002年9月13日选用9种药剂开展了防治甜菜夜蛾试验,并将防治时间适当提前到甜菜夜蛾卵孵始盛期,以探索不同药剂对甜菜夜蛾等夜蛾类害虫的防治效果。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①10%除尽EC,德国巴斯夫公司产;②52.25%农地乐EC,美国陶氏益农公司产;③20%米满SC,美国罗门哈斯公司产;④24%美满SC,美…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喷雾方法,开展了5%甲氨基阿维菌素、5%虱螨脲和150 g/L茚虫威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在甜菜夜蛾幼虫2~3龄前使用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药后10 d均能有效控制甜菜夜蛾的为害,而且无药害现象。  相似文献   

3.
一、材料与方法 (一)药剂 ①5%卡死克乳油(美国氰胺公司产品);②2.5%功夫菊酯乳油(英国捷利康公司产品);③35%保棉丹乳油(德国艾格福公司产品);④1%灭虫清乳油(上海农乐生物制品厂产品);⑤50%辛硫磷乳油(南通染化厂产品)。 (二)方法 本试验共设7个处理,即每亩用卡死克40ml、功夫菊酯40ml、保棉丹80ml、灭虫清40ml、灭虫清 30ml、灭虫清 20ml 辛硫磷 50ml和不施药对照。各处理随机排列,3次重复。施药前每小区固定1平方市尺,全株调查芦笋幼苗上的甜菜夜蛾幼虫数量,施药后24小时和72小时分别调查残留活虫数,计算防治效果。 试验在东台市台东镇垛南村的芦笋苗床内进行,于 1997年9月 3日(4代甜菜夜蛾2龄幼虫高峰  相似文献   

4.
甜菜夜蛾是危害常熟市甘蓝、豇豆等蔬菜的主要害虫,其抗药性强,不易防治。为筛选防治甜菜夜蛾有效药剂,我们选择6种药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四氯虫酰胺、阿维·茚虫威、茚虫威对甜菜夜蛾防效较好,其次为虱螨脲、溴氰虫酰胺,虫螨腈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5.
针对甜菜夜蛾的高抗药性现状,选择了几种新型杀虫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菜喜SC、10%米满SC、10%除尽SC、5%卡死克EC均能达到有效控制害虫的目的,是防治抗性甜菜夜蛾的推荐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可有效防治萝卜甜菜夜蛾的高效低毒药剂,选用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000倍液、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800倍液、10%虫螨腈悬浮剂1 000倍液、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 000倍液等药剂进行了防效试验。结果表明: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000倍液、10%虫螨腈悬浮剂1 000倍液对甜菜夜蛾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7 d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防效均达95%,与对照差异均达极显著,且安全性高,对作物生长无异常影响,对斜纹夜蛾还有兼治效果。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可以交替作为防治萝卜等蔬菜上甜菜夜蛾的药剂推广应用,施药间隔期为7~10 d。  相似文献   

7.
李雅珍  王志良 《长江蔬菜》2012,10(10):65-66
通过采用20%氯虫苯甲酰胺、10%虫螨腈、24%甲氧虫酰肼和20%氰氟虫腙进行防治花菜甜菜夜蛾药剂筛选试验,结果显示,药后7d6个处理4种药剂防效达到最高,均在85%以上,药后10d各药剂的防效开始降低.各药剂相比,20%氯虫苯甲酰胺的防效最佳,速效性好,持效期长,推荐剂量为7.5mL/667m2或10mL/667m2,可与20%氰氟虫腙、10%虫螨腈等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8.
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櫣bner(LaphygmaexiglaHbn) ,又名贪夜蛾、白菜褐夜蛾 ,属鳞翅目夜蛾科。为一种间歇性暴发的杂食性害虫 ,在云南一些地区常大发生 ,为害玉米、大豆、花生、红薯、大葱、辣椒、桃树、甘蓝、白菜等作物 ,1 999~ 2 0 0 0年在云南大理烟区烟草上大发生 ,造成严重为害。 2 0 0 0~ 2 0 0 1年在昆明、呈贡等地康乃馨上发生严重 ,据调查单株康乃馨枝条有幼虫 1~ 5头 ,主要为害康乃馨叶片、近心叶处茎 ,有些在未结蕾前就钻入心叶取食为害 ,使植株不能正常结蕾开花 ,失去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吐鲁番市种植结构的大幅度调整,甜菜夜蛾已成为高昌区作物上的的主要害虫之一。为此,选择几种不同药剂在产卵高峰和低龄幼虫高峰期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核型多角体病毒、阿维菌素在药后1天和3天有明显的效果,但7天后药效开始下降,持效期短;甲氧虫酰肼和乙基多杀菌素药后3天、7天、14天虫口减退率均为100%,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10.
11.
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 Hu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害虫,食性杂,寄主广,在苏北沿海为偶发性害虫,近年来暴发频率高,危害程度加重.由于甜菜夜蛾具有较强的抗药性和耐药性,目前防效好的药剂在大田使用成本较高,为了筛选出经济有效的药剂,笔者于2004年进行了室内外药剂筛选试验,现将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2.
由于甜菜夜蛾抗药性发展迅速,常规药剂防效很差,生物防治及其它防治手段尚未成熟,其发生后的控制仍然依赖于化学防治.为此在进行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综合治理中,对常用的几种药剂进行了药效评价,以初步确定长沙菜区甜菜夜蛾抗药性水平,便于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甜菜夜蛾也成为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该虫易产生抗药性,难防治,目前多采用化学农药防治,为了筛选出能有效防治甜菜夜蛾的生物农药,为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害虫综合防治技术依据,进行本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虫源试验于2001年8月在顺昌县余坊蔬菜基地进行,供试作物为上海青小白菜。田间甜菜夜蛾幼虫以2~3龄为主。1.2供试药剂及处理试验共设5个处理:A.0.8%苦参碱·内酯水剂600倍液(南通神雨植物药厂);B.天霸1500倍液(福建泰禾…  相似文献   

14.
15.
南晓云 《长江蔬菜》2012,14(14):81-82
采用5种杀虫剂对甜菜农蛾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溴虫腈悬浮剂、15%茚虫威悬浮剂3种药剂具有很强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1d防效达84.19%~89.66%,药后7d防效达94.52%~97.76%.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的速效性一般,但持效性较好,药后1d和7d防效分别为69.58%和94.65%.40%毒死蜱乳油速效性和持效性均最差,药后1d和7d的防效分别仅为57.18%和78.72%.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找防治甜菜夜蛾的理想药剂,于2000年7月进行了安保52.5%EC防治甜菜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①供试药剂安保52.5%乳油(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卡死克5%乳油(美国氰胺公司生产)。②供试蔬菜种类菜心(5~6叶期)。③试验设计试验在广州华南农业大学教学生产实习农场蔬菜基地进行,设5个处理即安保750,1000,1500倍液;卡死克1000倍液;清水对照,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m2。采用西班牙产(Matabi)的SuperGreen-16型背负式压缩喷雾器喷…  相似文献   

17.
甜菜夜蛾是夏秋季蔬菜主要害虫,由于该虫食性杂、食量大、抗药性强、危害隐蔽,给蔬菜生产造成极大危害。为了寻找防治该虫新的有效药剂,本人选用了绿卡进行药效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甜菜夜蛾在我地为害日趋严重,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2000年在各种作物上普遍大发生,严重为害蔬菜、瓜果作物,如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西瓜、豇豆、大葱等。大豆、花生、玉米、棉花、甘薯、草坪也遭受较重的为害。受害植株轻者叶片被咬成孔洞或缺刻,重者仅剩下叶脉和叶柄,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1发生特点①食料丰富,为害重自1995年以来,我地大力发展蔬菜和瓜果生产,品种多、面积大、分布广、茬口不一,给甜菜夜蛾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食料,有利于发生和繁殖,从而导致该虫的暴发成…  相似文献   

19.
几种药剂对甜菜夜蛾的田间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4~6月对深圳市香蜜湖菜场蔬菜田和松岗镇蔬菜地进行调查,发现甜菜夜蛾对苋菜、蕹菜、白菜、菜心等多种蔬菜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苋菜和蕹菜尤为严重,给菜农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现在甜菜夜蛾对多种农药都已产生抗性,这给甜菜夜蛾的化学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筛选出防治甜菜夜蛾有效的农药品种,进行了几种新农药防治甜菜夜蛾的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①供试药剂 10%除尽悬浮剂(美国氰胺公司产品);20%米满悬浮剂(美国罗门哈斯公司产品);5%锐劲特悬浮剂(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产品);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深圳瑞德丰农药公司产品);30%大虫灭乳油(深圳瑞德丰农药公司产品)。  相似文献   

20.
夜蛾科害虫有小菜蛾、银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是危害豆类、十字花科蔬菜等的主要害虫。我们于2004年10月15~31日在扬州帮达蔬菜研究所科研基地进行了几种药剂防治夜蛾科害虫的试验,现将其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