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北细辛种子为材料,通过测定种子不同萌发时期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情况,研究了北细辛种子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种子发育过程中物质的积累模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以了解温度对种子组分的调节机理。结果表明:温度对种子萌发进程起到重要的影响。北细辛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从第3周起迅速升高,之后缓慢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整体都表现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莼菜(Brasenia schreberi)种子最佳贮藏年限,以贮藏0、2、3、4年的莼菜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种子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发芽率、发芽势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贮藏0~4年内,随着贮藏年限的延长,莼菜种子活力呈先升后降趋势;种子内丙二醛(MDA)含量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降低,且各贮藏年限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贮藏2年时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贮藏年限(P<0.05)。在低温贮藏条件下,莼菜种子最佳贮藏年限为2年。  相似文献   

3.
以芍药种子为试材,测定其萌发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分析探究芍药种子萌发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种子萌发呈负相关,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萌发呈正相关且处于缓慢上升状态。在吸胀12h左右时芍药种子开始萌发,且SOD活性较POD活性、CAT活性更早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L.var.botrytis L.)种子为试材,研究了在锌胁迫下,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Zn~(2+)(12.5、25.0、50.0、100.0mg·L-1)处理花椰菜种子后,对该植物种子的萌发率影响较小;幼苗受不同浓度Zn~(2+)胁迫作用后,根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和脯氨酸(Pro)含量呈上升趋势;根活力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花后10~40d的沙葱种子为试材,研究其发育过程中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以期探明沙葱种子的适宜采收期。结果表明:发育过程中沙葱种子和果实的含水量及种子千粒重均呈下降趋势;花后35~40d时,种皮由灰褐色转为黑色;花后25~40d时种子已具萌发能力,发芽率16.67%~26.67%;随着发育天数的增加,沙葱种子蛋白质、脂肪、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及脂氧合酶(LOX)活性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花后35~40d,生理生化指标趋于稳定,种子已达到生理成熟;因此,沙葱种子在花后35~40d即可采收,为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6.
以花椰菜为试材,用不同浓度Cu~(2+)(12.5、25.0、50.0、100.0mg·L-1)处理花椰菜种子,研究Cu~(2+)胁迫对花椰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u~(2+)浓度增加,花椰菜植物种子的萌发受到抑制;对根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上升,丙二醛(MDA)及脯氨酸(Pro)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黄瓜种子活力下降和种子老化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规律,采用高温高湿老化法,研究了黄瓜种子老化过程中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延长,黄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下降趋势,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种子脱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细胞膜脂质...  相似文献   

8.
四川牡丹种子浸提液内源抑制物活性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研究四川牡丹(Paeonia decomposita Hand.-Mazz.)种皮、胚乳水浸提物对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四川牡丹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活性。结果发现,四川牡丹种皮、胚乳中含有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物质,随着该物质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更为显著;相同浓度的胚乳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种皮浸提液。胚乳浸提液能够直接抑制白菜幼苗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间接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四川牡丹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存在,可能是四川牡丹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四川牡丹种子浸提物可能通过影响保护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白菜幼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
铝胁迫对大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根系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铝胁迫对大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其对幼苗根系相对电导率、根系活力、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铝胁迫浓度的增大,对大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大白菜幼苗根系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随着铝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出增大的趋势,而幼苗根系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和根系活力则随着铝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出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cv.Barlexas)种子为试材,分别在12.5、25.0、50.0、100.0mg·L~(-1)的ZnSO_4溶液中进行培养,分析了不同浓度Zn~(2+)胁迫对高羊茅种子的萌发、幼苗和植株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Zn~(2+)处理条件下,高羊茅种子的萌发率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变化趋势并不明显。随着Zn~(2+)胁迫浓度的增加,高羊茅幼苗根长呈下降趋势,且高浓度条件下根毛基本消失。幼苗的生物量、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随着Zn~(2+)浓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脯氨酸(Pro)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根活力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硅缓解聚乙二醇(PEG)渗透胁迫抑制黄瓜种子萌发的调控机理,以‘新春4号’黄瓜(Cucumis sativus L.)种子为试材,PEG模拟干旱胁迫,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硅处理(0.5 mmol ? L-1 Si)、PEG处理(10% PEG)、PEG与硅共处理(PEG + Si)对黄瓜种子萌发、膜脂过氧化、渗透调节、抗氧化酶系统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 PEG处理显著抑制黄瓜种子的萌发,其发芽势、发芽率、芽苗全长及鲜质量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显著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升高,PEG + Si处理可显著缓解干旱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发芽势、芽苗全长及鲜质量显著大于PEG处理,MDA及Pro的含量显著低于PEG处理,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正常条件下,Si处理黄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芽苗全长、鲜质量、MDA含量、Pro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在种子萌发0 ~ 48 h,10% PEG处理的淀粉含量高而可溶性糖含量低,同时降低了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萌发36 h时,黄瓜种子α–淀粉酶(AMY)和β–淀粉酶(BMY)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EG + Si处理显著降低了淀粉含量,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显著上调了AMY和BMY基因表达水平;Si处理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变化趋势与对照一致且无显著差异,显著上调了BMY的基因表达,对AMY无显著影响。可见,在干旱胁迫下,Si通过提高黄瓜种子抗氧化酶活性、淀粉水解酶活性、减少MDA积累量和上调AMY、BMY基因表达水平,缓解了干旱胁迫对种子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提高了碳水化合物的转化速率,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2.
以黄瓜品种南水1 号、超市1 号和南抗1 号贮藏5 a 的陈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固体基质引
发对老化黄瓜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基质引发处理可以改善老化黄瓜种子的膜透性,减轻膜脂
过氧化作用,提高种子活力,促进其萌发,蛭石和珍珠岩引发处理均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老化黄瓜种子的
萌发率和萌发速度,降低种子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及丙二醛含量,提高SOD 活性;椰糠
引发处理的黄瓜老化种子萌发特性及生理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以沙芥种子(含水量4.5%)和斧形沙芥种子(含水量4.3%)为材料,采用硅胶干燥法将其含水量分别降至3.1%、2.2%、1.3%,在50、35 和20 ℃条件下密闭贮藏1年,研究温度对种子活力及抗脂质过氧化的影响,为种子老化及贮藏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在50、35和20 ℃下贮藏1年,其贮藏最佳含水量范围随贮藏温度的下降而变宽,沙芥种子由4.5% ~ 3.1%变为4.5% ~ 2.2%,而斧形沙芥则从4.3% ~ 2.2%变为4.3% ~ 1.3%;种子活力的劣变先于发芽率的降低,随着含水量的降低,贮藏后种子的相对电导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以初始含水量(对照)种子的萌发、活力和生物膜完整性保持最好,斧形沙芥种子贮藏的最佳含水量范围和抗老化能力大于沙芥种子;贮藏过程加剧了种子的产生和MDA含量的积累,其中以35 ℃贮藏后积累最少;CAT、GPX、APX贮藏后活性保持良好且受贮藏温度的影响;本试验表明,贮藏的最佳条件为35 ℃,沙芥种子含水量为4.5%,斧形沙芥种子为4.3%。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褪黑素对盐胁迫环境下香椿(Toona sinensis)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香椿为试材,采用清水处理为对照,利用NaCl模拟盐胁迫环境,分别用0、50、100、200、300μmol·L^-1的褪黑素处理香椿种子及幼苗,测定种子萌发后的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盐胁迫处理显著抑制了香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根长,以及幼苗叶片的叶长、叶宽。与盐胁迫处理相比,100μmol·L^-1褪黑素预处理的香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得到显著改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显著提高了15.56%、18.89%、12.21%,叶长和叶宽提高了9.26、10.10 mm。盐胁迫导致香椿幼苗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低浓度褪黑素预处理则显著降低了盐胁迫下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了超氧化物酶活性。其中,提高香椿幼苗耐盐性的最适褪黑素浓度为100μmol·L^-1,与盐胁迫相比,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降低了6.19μmol·g^-1、6292.57 U·g^-1,超氧化物酶活性提高了22.16 U·g^-1。  相似文献   

15.
锌浸种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种子为研究材料,设置了7个锌浸种浓度(0,1,50,100,150,200,250mg/L),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锌浸种处理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0~100mg/L)锌处理对黄瓜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在锌的浓度为100mg/L时,其发芽率最大,种子萌发第7天时的单株鲜质量、单株干质量、芽长、根长也达到最大值,且抑制率最低,高浓度(〉100mg/L)锌处理则对种子萌发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引发处理对番茄种子保存和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0%PEG溶液和3%KNO3溶液分别对番茄种子进行引发处理,引发处理提高了种子的发芽速度和整齐度。PEG引发处理的种子在室温下保存5.5 a依然保持明显的引发效果,没有表现出比未引发的对照种子衰老快的趋势。对引发种子进行加速老化试验,结果表明:PEG引发种子比未引发的对照种子和KNO3引发种子表现出明显的抗老化能力。与先老化再引发处理相比,先引发再老化处理对种子活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室控温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沼液浸种对甜瓜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0%沼液处理对甜瓜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有促进作用,沼液浓度在60%以上时,随着沼液浓度增加,种子的发芽速度逐渐降低,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胚根生长量均下降,不同浓度沼液浸种对种子的萌发影响较小,高浓度(>60%)沼液对种子α-淀粉酶活力和膜修复的抑制可能是造成甜瓜种子萌发推迟和发芽势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萌芽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孟士德薰衣草为试验材料,研究温度、光照以及赤霉素等外界条件对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期找到提高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萌芽率的有效方法,为孟士德薰衣草的播种繁殖及育种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孟士德薰衣草的种子黑褐色,表皮光滑,种皮坚硬角质化,外包蜡质,种子千粒质量(0.947±0.045)g;(2)200 mg/L赤霉素浸泡处理6 h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萌芽率最高,达到94.6%;(3)15℃黑暗环境下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萌芽率最高,达到95.2%,20℃次之,为94.6%,但相比15℃幼苗长势更好;(4)光照10 h处理有利于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萌芽,萌芽率为94.6%,且幼苗长势最好;(5)采用不同浓度GA3对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进行处理,以200 mg/L的GA3处理种子萌芽效果最佳,萌芽率达到94.0%。  相似文献   

19.
不同因子对钝萼铁线莲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钝萼铁线莲种子用不同浓度GA3溶液、不同温度、不同光照、不同储存条件处理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用GA3处理能促使钝萼铁线莲种子萌发时间提前,但对种子的发芽率没有影响;钝萼铁线莲种子在有光条件下发芽率明显高于黑暗条件;在25℃时种子具有最高的发芽率(74.67%);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种子发芽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0.
利用Q2技术快速检测番茄种子引发后的活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氧传感)Q2技术检测番茄种子经Gentle B、Safe B引发处理后的活力,结合25℃常温、35℃/10℃(昼/夜)温度逆境发芽试验,以评价Q2技术检测引发后种子活力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番茄种子经引发后萌发启动时间(IMT)和理论萌发时间(RGT)缩短,萌发氧气消耗速率(OMR)增加,与发芽试验中发芽势、发芽指数反映的结果一致,说明利用Q2技术快速检测番茄种子引发后的活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