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风信子作为春季园林景观中的流量花卉,应用方式灵活多样。由原种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培育而来的现代风信子品种资源极为丰富,部分园林常用品种存在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现象,本研究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风信子园艺品种进行有效分类,为新品种选育提供新思路。利用64对引物对30个常见园艺风信子品种进行AFLP分子标记测定,使用NTSYSpc2.1软件计算其遗传相似系数。并通过NTSYSpc2.1软件中的UPGMA法构建聚类树状图。筛选出的8对AFLP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条带11 703条,其中多态性条带9 033条,多态性比率为77.18%;所有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796 9~0.916 7之间,平均值为0.864 9。以相似系数0.830 0为阈值,30个风信子品种可分为两大类群、两个亚类、五个组群,其中,‘White Pearl’和‘Carnegie’相似系数最大,为0.916 7;‘Jan Bos’和‘Atlantic (2008)’相似系数最小,为0.796 9,小组群多个品种间的遗传系数均达到0.900 0以上,如‘Sky Jacket’与‘Aiol...  相似文献   

2.
园艺风信子品种染色体倍性变异丰富,染色体倍性高的品种杂交更易获得杂种后代,致使其杂种后代真实性鉴定较为困难。本研究利用3条引物对风信子3个杂交组合(‘Ostara’בFondant’,‘Sky Jacket’בFondant’,‘White Pearl’בBlue Jacket’)的杂种后代进行ISSR分子标记研究,以鉴定各杂交组合杂种后代的真实性。结果表明:‘Ostara’בFondant’组合中12个杂种后代为真实杂种,真实杂种率为92%;‘Sky Jacket’בFondant’杂种后代中7个为真实杂种,真实杂种率为41%;‘White Pearl’בBlue Jacket’14个杂种后代均鉴定为真实杂种,真实杂种率为100%。研究结果显示ISSR分子标记方法可以用于风信子杂种后代真实性的鉴定,将为开展风信子品种间大量杂种后代的快速鉴定和早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3.
引进国外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RAPD标记技术研究国外马铃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期明确这些品种的亲缘关系,为马铃薯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筛选的29条RAPD引物,对24份国外马铃薯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9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65个条带,其中116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为70.3%;试供的24个国外马铃薯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14~0.816之间,平均为0.677;相似系数小于0.6的品种对仅为7.25%;24个马铃薯品种可聚为2大类6亚类。结果表明,试供的24个国外马铃薯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高,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中华类红肉猕猴桃品种的亲缘关系并从中筛选溃疡病抗性种质,本研究使用SCo T分子标记对九个红肉猕猴桃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鉴定,同时使用离体枝条鉴定的方法对各品种的溃疡病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除红阳系品种‘红阳’、‘红昇’、‘红实1号’、‘红实2号’、‘东红’、‘脐红’等明显聚为一类外,野外实生选育品种‘湘吉红’也与红阳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甚至比东红更优先聚类,说明其可能具有‘红阳’的遗传背景。而‘楚红’和‘桂红’与红阳系品种具有明显较远的遗传距离,甚至远于对照品种‘Hort16A’和‘Hayward’,说明其与红阳系有着明显不同的遗传背景。红阳系除‘红实2号’表现为感病外,其余均表现为高感。‘楚红’和‘桂红’被证明对溃疡病的抗性较强,甚至强于耐病对照品种‘Hayward’。研究明确了九个中华类红肉猕猴桃品种的亲缘关系及其对溃疡病的抗性,筛出了两个对溃疡病具有显著抗性的红肉猕猴桃资源,为进一步培育具有溃疡病抗性的红肉猕猴桃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大久保’资源的多样性,以不同来源的9份‘大久保’种质和26份其它桃种质为试材,利用SSR标记,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PCR扩增结果表明,从44对引物中筛选出的1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93个等位基因,其中多态性为91条,达97.85%,平均引物多态性条带数目为7条。聚类结果表明:在SM相似系数为0.74时可将35个试验品种划分成7个亚组,9份‘大久保’种质聚为一类,聚类结果与各品种间系谱关系基本吻合。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7的阈值时,9个‘大久保’被分成两类:来源于北京和易县的‘早久保’聚为一类,其它7个‘大久保’桃聚为一类,这与按照果实发育期以及成熟期对9个‘大久保’的分类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自育品种(系)与新疆主要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应用TP-M13-SSR技术对24份种质资源进行分析。16对SSR标记引物共扩增出82条基因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81条,平均为5.06条/对。扩增出132个位点基因型,其中杂合型100个,纯合型32个。24份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度在0.53~0.93,相似度最远的品种为‘巨峰’,最近的品种为‘火州黑玉’与SP275。研究表明,24份品种资源之间存在多样的亲缘关系;F1代品种(系)与亲本品种(系)之间存在母系遗传特点,遗传来源一致的品种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本研究鉴定了24份自育或当地主要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为这些品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选育、鉴定抗褐斑病较好的国内甜菜品种,分析抗褐斑病品种的亲缘关系,本试验利用筛选出的多态性较好的14对SSR引物组合对17份甜菜品种进行亲缘关系分析,采用MEGA 3.1软件和EXCEL2007获得遗传距离并绘制聚类图,结合分子标记和田间调查结果进行抗褐斑病性调查和聚类分析。[结果]共产生99条扩增带,多态性条带81条,平均多态性百分比为81.8%。平均遗传距离为0.4601,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31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0.20处,可将17份供试材料分为五个类群,其中第一类群又分为两个亚类。[结论] 分子标记结果显示,17份供试材料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有五个品种抗褐斑病性较好。聚类结果表明SSR分子标记用于划分甜菜抗褐斑病性的品种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藤本月季作为现代月季的一个重要支系,其遗传背景复杂,亲缘关系混乱,本研究旨在对其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而为藤本月季新品种的培育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国外引进的32个藤本月季与西南林业大学校园内种植的6个藤本月季为材料,通过对其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构建发育树,对38个藤本月季品种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8个藤本月季品种ITS序列长度在734~742 bp之间,其中多态性突变位点42个,碱基的插入或缺失10个。基因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43,单核苷酸多态性指数(Pi)为0.009 32,表明其遗传多样性较高。38个样品间最大遗传距离为0.02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8个样品可分为三大支,其中‘Red Eden Rose’、‘Bienvenue’、R.R、‘Abraham Darby’、‘Alfred Colomb’被聚为一大支;‘Phyllis Bide’、R.S、‘Purple Skyliner’、‘Giardina’、‘Paul Transon’、‘Pippin’、R.B、‘Spirit of Freedom’、‘Coral Dawn’、‘Super Excelsa’、‘Salammbo’、‘Ginger Syllabub’、‘The Wedgwood Rose’、R.X分为一大支;‘Soleil Vertical’、‘Lady Hillingdon’、‘Granham Thomas’、‘Papi Delbard’、‘Handel’、‘Aloha’、‘Souvenir du Doctor’、‘Sir Paul Smith’、‘Clarence House’、‘Eden Rose’、‘Glorie de Dijon’、R.O、‘Uetersen’、‘Celme Forestier’、‘Moyesii Geranium’、‘Cinderella’、‘Blue Rambler’、‘Alchymist’、R.W被分为一大支,根据其亲缘关系每一大支又被分为若干亚支。这表明,38个样品的亲缘关系与其原产地无关。  相似文献   

9.
柑橘地方优良品种‘贡柑’起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研究了地方优良品种‘贡柑’与部分柑橘属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10条引物共扩增出87条谱带,多态性谱带率为97.7%,通过各供试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建立的聚类树状图,能准确地区分各种、品种、品系的关系,此外对‘贡柑’的起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支持‘贡柑’是由本地橘和橙的自然杂交而来的观...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加速澳洲坚果种质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本研究以45份澳洲坚果为材料,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分子标记对其基因组扩增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4对引物组合中能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引物10对,利用这10对引物在45份澳洲坚果中共扩增出63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7条,多态性比率74.60%。45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873?0.9683,均值0.7778。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85处可将45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划分为6个类群,其中,‘黔澳1号’和‘黔澳3号’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高达0.9683,说明这两种坚果资源遗传背景相似,‘兴澳1号’和‘黔引36’号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仅为0.5873,说明二者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表明了SRAP技术适用于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且45份澳洲坚果间的遗传变异较为丰富,为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挖掘、遗传改良和进一步的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江苏粳稻主推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48对SSR分子标记对2007—2013年江苏省审定的65份不同类型常规粳稻品种和7份对照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2对分子标记在供试材料间存在多态性,42对SSR标记共检测到101个等位基因,变化范围为2~4个,平均每个位点2.40个。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异范围为0.03~0.64,平均0.21。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异范围为0.03~0.58,平均0.18。65份江苏省常规粳稻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在0.78~0.97之间,平均0.91,95.4%的供试品种其遗传相似系数在0.87~0.97之间。3个不同类型的粳稻品种群体内,迟熟中粳检测出的等位基因数量最高,迟熟中粳的平均位点PIC值和基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晚粳品种和中熟中粳。UPGMA聚类结果表明,以遗传相似系数0.87为界,可将除‘通鉴981’、‘扬农稻1号’和‘盐稻10号’以外的62份江苏省常规粳稻品种分为2类;江苏省大面积生产主推粳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品种间的遗传距离较小,同一育种单位选育的品种间遗传距离更小。  相似文献   

12.
白色花被周边具不规则紫红色条纹的洒锦系品种是荷花种质资源的特殊类型,极具观赏价值。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揭示洒锦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子水平差异,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利用这类资源。试验以传统的‘单洒锦’(Nelumbo nucifera‘Dan Sajin’)、‘大洒锦’(N.nucifera‘Da Sajin’)和‘小洒锦’(N.nucifera‘Xiao Sajin’)种质为材料,在调查其花、叶及结实性等10个表型性状基础上,比较217对高多态性EST-SSR引物扩增所得3者之间的差异条带及其分子生物学信息。结果显示:形态学上,与‘大洒锦’和‘小洒锦’相比,‘单洒锦’的花被片数少、花冠大、雄蕊多、立叶高大、结实率高;在分子水平上,‘大洒锦’和‘小洒锦’之间未获得差异条带,二者和‘单洒锦’共筛选出28对多态性引物,其差异条带比对得到相似度高、功能部分明确的基因20个,尚未被验证功能的高相似度基因4个。本研究表明:就群体性状而言,重瓣的‘大洒锦’和‘小洒锦’之间形态差异较小,两者与单瓣的‘单洒锦’区别较大;3个洒锦品种之间‘大洒锦’和‘小洒锦’亲缘关系较近,两者与‘单洒锦’遗传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13.
为快速、准确鉴定马铃薯不同品种。本研究以14个马铃薯品种的芽部、茎部、叶片为实验材料,分别提取其过氧化物同工酶,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通过比较不同品种马铃薯同工酶的酶谱差异,来确定马铃薯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芽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可以作为区分马铃薯品种的一个重要指标,14个品种中4、7号品种酶带相似,分别为‘晋薯11号’和‘晋薯14号’;6、9号品种酶带相似,分别为‘晋薯21号’和‘晋薯18号’;5、12号品种酶带相似,分别为‘同薯22号’和‘同薯20号’;13、14号品种酶带相似,品种分别为‘05-32-7’和‘同薯23号’;表明这些品种之间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鉴定分析抗褐斑病性较好的国内外甜菜品种,为日后筛选、繁育优良抗病品种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田间调查与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筛选出的12对SRAP引物组合对25份国内外品种进行分子标记检测,通过SRAP-PCR扩增,共产生扩增带104条,67条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性比为64.4%。遗传距离平均为0.4670,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6269。田间调查结果显示:褐斑病级数为2的品种有9个,褐斑病级数小于2的品种有3个。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0.20处,可将25份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其中第一类群又分为2个亚类。聚类结果与田间调查结果相一致。结果表明,‘TY305’(国内)、‘TY309’(国内)、‘w5-1’(国内)抗褐斑病性较好,SRAP分子标记用于划分甜菜抗褐斑病性的品种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15份葡萄种质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利用SSR标记对15份葡萄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3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1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07条带。每对引物可检测到等位位点数为4~22,多态率为75%~100%。根据SSR扩增结果,利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析,15份葡萄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0~0.98,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398。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29处,15份葡萄材料可分为2大类群。第一类包含7份山葡萄资源,2个山欧杂交品种,第二类包含3个欧亚种品种、2个欧美杂种品种和1个美洲杂种品种。由此可见,山葡萄与欧亚种、美洲杂种的亲缘关系较远,欧亚种与美洲种之间亲缘关系较近。此外,引物Vmc9a2.1、VMC4F3、VMC4A1、Scu14vv分别在欧亚种‘无核白’、‘山葡萄雄株’(雄1-2,雄1-3)、山葡萄‘左山二’、山葡萄‘双丰’扩增出一条特性条带,这为利用SSR标记鉴定葡萄品种或品系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SSR标记分析17个亚麻品种的遗传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利用90对SSR引物对17个亚麻品种(品系)进行了遗传相似性的分析。SSR标记简便高效,特异性强,但目前在亚麻上的应用还比较少,本研究选择均匀分布在亚麻不同染色体上的90对SSR标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参试SSR引物均扩增出清晰稳定的多态性条带,在17个参试亚麻品种间共检测出170个不同的扩增条带。17个亚麻品种分成5个大群体,遗传距离最大的品种是‘9801-1-17’和‘阿卡塔’。第二组和第五组都只有一个品种,分别是‘A29’和‘9801-1-17’,它们与其他的品种间亲缘关系均较远。本研究表明SSR技术在亚麻遗传育种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准确高效。遗传距离较远的几个品种可用于杂交育种和各种农艺性状的进一步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17.
应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以来源于11个不同地域的金荞麦种质为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从40条通用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重复性好的11个引物PCR扩增共获得103条稳定的条带,其中75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其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为72.8%。应用Nei-Li相似系数法对11份不同来源的金荞麦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进行了估算,其GS为0.48~0.90,遗传多样性较丰富,11种金荞麦品种间遗传距离GD在0.10~0.52,平均为0.27,种间遗传差异较小。聚类分析表明:11个品种被分为2大类,在第一大类中,大方和水城最先聚在一起,二者亲缘关系较近,而贵阳与另外5个地区金荞麦亲缘关系较远则单独聚类;第二大类中,罗甸和独山最先聚为一类,且遗传距离短,二者亲缘关系近。本研究可为金荞麦的亲本利用及开展金荞麦遗传连锁图的构建和核心种质指纹图谱的绘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四个国家海岛棉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海岛棉标准系3-79为对照,陆地棉标准系TM-1为参考对照,用SSR引物对来自前苏联、中国、美国和埃及等4个海岛棉主要生产国(地区)的20份海岛棉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SSR分析,研究不同海岛棉生产国的海岛棉品种资源的遗传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108对SSR引物共获得了175条多态性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62条多态性谱带。供试海岛棉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6~0.94,平均值为0.81。根据UPGMA聚类分析,以遗传相似系数阀值为0.77,可将20份栽培棉花种质材料分为4大类:第一类均为前苏联品种,第二类均为中国品种,第三类以美国品种为主,第四类以埃及品种为主。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前苏联海岛棉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而埃及的海岛棉品种资源遗传距离最狭窄,我国的海岛棉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居中。本研究表明,供试材料遗传背景与其产地背景有一定关联性,SSR标记能较好地揭示供试棉花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9.
SRAP标记对甜菜抗根腐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进一步鉴定分析抗根腐病的优良甜菜品种,为日后选育种植优良抗病甜菜品种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田间调查与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利用10对SRAP引物组合对11份国内外品种进行分子标记检测,通过SRAP-PCR扩增,共产生85条扩增带,65条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性百分比为76.5%。平均遗传距离为0.5057,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031。田间调查结果显示,国外品种根腐病感病率为 2.9%~4.2%,国内品种根腐病感病率为2.0%~3.1%,参试的国内品种根腐病感病率普遍低于国外品种。按照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20处,可将11份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结果表明,参试的国内品种的抗根腐病性较好于国外品种,抗根腐病性较好的品种有‘TY301’(国内)、‘TY303’(国内)、‘CK-TY312’(国内)、‘HI055’(国外)。SRAP分子标记对于甜菜抗根腐病性较好的品种的划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审(认)定花生品种系谱及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福建省花生品种的亲缘关系和主要性状的遗传改良,为今后花生新品种选育和引种工作提供依据。对福建省开始开展花生品种审定工作至今审(认)定的29个花生品种进行系谱和共祖先度(或称亲本系数)分析以及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分析。结果表明,这29个花生品种共涉及38个直接亲本,92.11%来自广东和福建省,其中‘汕油523’、‘粤油92’、‘泉花10号’、‘泉花327’的利用频率较高;这些审(认)定品种系谱分析可追溯到47个祖先亲本,74.47%来自省外地方品种和国外引进品种,但只有8个祖先亲本利用频率较高;主要由2个系谱树组成,‘粤油92’、‘泉花10号’、‘汕油523’、‘泉花327’是福建省审(认)定品种直接的骨干亲本。共祖先度分析进一步了解品种群内亲缘关系的远近。随着年代的推后,审(认)定品种的大多数主要性状得到了改良,百果重、百仁重对提高花生产量起了重要的作用。福建省审(认)定的花生品种其遗传基础较为狭窄;系谱分析可充分了解品种的亲缘关系,而共祖先度(或亲本系数)则可从量上进一步说明两者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宜得彰。品种产量性状的改良应协调好与单株结果数、果仁大小、出仁率、以及植株性状等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