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9MeV X-射线辐照处理云杉小墨天牛45、龄幼虫和雌虫,结果表明,辐照能明显影响其发育和繁殖能力,导致幼虫期延长,幼虫不能化蛹或羽化1,00%阻止幼虫化蛹和羽化的最低吸收剂量分别为45~60Gy、35~40Gy;阻止田间雌虫繁殖F1代幼虫的不育剂量为140Gy,雌雄两性成虫同时辐照的不育剂量小于60Gy。为此,可分别采用60Gy和140Gy处理原木及木质包装中云杉小墨天牛幼虫和成虫,以防止其扩散和传播。  相似文献   

2.
使用9MeV高能X射线对松墨天牛的老熟幼虫、蛹和成虫辐照处理的结果表明,辐照能明显影响其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导致幼虫发育迟缓,幼虫期延长。对于老熟幼虫,100%阻止化蛹和出现成虫的剂量为50Gy,经机率值分析,死亡率达到99.9968%的检疫辐照剂量为61.4Gy(55.5~72.6);对于9日龄以下蛹,100%阻止繁殖F1代幼虫的不育剂量为120Gy。辐照也导致雌虫和雄虫的存活时间缩短,100%阻止11日龄以下雌虫和雄虫的不育剂量为140Gy。由此说明,辐照耐受性随发育的完善而增强。建议使用60~80Gy作为松墨天牛幼虫的检疫辐照剂量,140Gy作为蛹和初期成虫的检疫辐照剂量,用于原木和木质包装的检疫处理。  相似文献   

3.
用60Coγ射线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mura)3日龄和5日龄卵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卵在苹果上发育的结果表明:20~140 Gy的亚致死剂量对卵的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辐照卵发育为幼虫的脱果率和成虫的羽化率均随着剂量的提高而显著降低;100 Gy和140 Gy不能完全阻止3、5日龄卵发育为老熟幼虫;经60Gy辐照处理,3、5日龄卵羽化率差异显著,机率值分析也表明3日龄卵的敏感性大于5日龄卵。机率值分析预测出阻止5日龄卵发育出现成虫的剂量为161.4 Gy,5日龄卵为成熟卵,其辐照耐受性最强,建议将160 Gy作为桃小食心虫卵检疫辐照处理的最低吸收剂量。  相似文献   

4.
菲律宾实蝇是菲律宾芒果上危害十分严重的检疫性害虫。本文以Co~(60)为辐照源,研究了γ-射线辐照处理对菲律宾实蝇化蛹、羽化、成虫寿命、产卵及卵孵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10~150 Gy剂量γ-射线辐照处理下,菲律宾实蝇老熟幼虫化蛹率未显著变化,但蛹的羽化率随剂量升高而显著降低。受辐照处理的老熟幼虫,羽化出的成虫寿命缩短、产卵量和卵孵化率随处理剂量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辐照对谷物和豆类中谷斑皮蠹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效的检疫剂量应能使F1代没有繁殖能力,或阻止未成熟虫态的害虫发育为成虫.按照FAO推荐的辐照检疫研究方法,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谷斑皮蠹不同虫态的辐照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得出48 Gy的辐照可以阻止卵的孵化,60Gy辐照幼龄幼虫、100Gy辐照老龄幼虫和滞育幼虫可以阻止其发育成蛹,200Gy的辐照可以阻止蛹和成虫繁殖下一代.结果表明,蛹和成虫为较抗辐照的虫态,200Gy可以作为辐照检疫剂量.在进行了辐照谷斑皮蠹的大量验证试验,分析了200Gy辐照处理对小麦、豆类感官和加工品质的影响后,认为200Gy可以作为谷物和豆类中谷斑皮蠹的有效检疫剂量.  相似文献   

6.
番石榴实蝇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害虫,为害热带、亚热带水果和蔬菜,在我国仅局部分布,来自疫区的寄主产品需进行检疫处理。本研究按照国际检疫处理研究规范,以卵、各龄期幼虫开展辐照剂量—响应试验,确定老熟3龄幼虫为最耐受的虫态;经大规模验证试验,番石榴中104 274头老熟3龄幼虫经63.4~97.9 Gy辐照处理,无成虫羽化,因而,阻止羽化的处理效能为99.9969%(95%置信水平),满足机率值9准则的要求。因此,建议采用98 Gy作为番石榴实蝇检疫辐照处理的最低吸收剂量,制定我国标准和国际标准,以促进检疫辐照处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竹绿虎天牛是我国出口竹制品具有检疫意义的害虫,对其熏蒸处理条件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研究应用国家标准GB/T 36773-2018推荐的硫酰氟对竹绿虎天牛幼虫、蛹以及成虫熏蒸处理技术指标,验证硫酰氟对竹绿虎天牛卵的熏蒸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20℃、96 g/m~3,24℃、80 g/m~3,30℃、64 g/m~33个不同的硫酰氟剂量与温度组合熏蒸处理24 h后,竹绿虎天牛的卵死亡率都达到100%。验证试验表明GB/T 36773-2018推荐的竹绿虎天牛硫酰氟熏蒸处理技术指标同样适用于卵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采自樟子松原木上的十二齿小蠹(Ips sexdentatus Boerner)越冬代和当年新生代成虫在人工饲料上进行短暂饲养后,分别使用9MeV高能X射线辐照处理,剂量为40、60、80、100、120、140和160Gy,辐照成虫在油松木段发育和繁殖的结果表明:40~160Gy辐照可影响成虫的发育和繁殖能力;100%阻止越冬代和当年新生代成虫繁殖产生具有危害能力幼虫的最低吸收剂量分别为80Gy和140Gy,表明当年新生代成虫的辐照耐受性更强,并可初步确定十二齿小蠹成虫的不育剂量为140Gy。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竹制品新型检疫处理技术和提高检疫处理效率,本文应用一种新型真空蒸热处理设施以及真空和常压蒸热处理技术,对竹子中竹绿虎天牛幼虫的杀灭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真空蒸热和常压蒸热两种蒸热处理可100%杀死竹制品中竹绿虎天牛幼虫,其中真空蒸热处理参数为压力500 mbar,温度48℃,持续15 min;常压蒸热处理参数为压力1 000 mbar,温度52℃,持续15 min。上述两种热处理参数可推荐作为竹制品的检疫处理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二化螟幼虫群集密度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在室内用人工饲料饲养比较了不同幼虫密度对二化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幼虫密度800头/盒胁迫下,二化螟雌、雄幼虫和蛹的发育更快,其幼虫+蛹历期分别比低密度100头/盒处理要快8.0 d和6.0 d;化蛹率和羽化率较100头/盒处理分别显著下降了25.7和25.0个百分点,且雌、雄蛹重分别减少了9.4 mg和4.8 mg;但对二化螟成虫性比、寿命、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无显著影响。低密度100头/盒处理下二化螟幼虫发育最好,其种群增长指数为56.9,化蛹率达61.4%,羽化率达57.7%,雌、雄蛹重分别为58.3 mg和43.0 mg,但其幼虫+蛹历期较长,雌虫为58.5 d,雄虫为53.9 d。高密度800头/盒胁迫下二化螟幼虫发育最差,其种群增长指数仅为24.1,化蛹率仅为35.7%,羽化率为32.7%,雌、雄蛹重分别为48.9 mg和38.2 mg,但其幼虫+蛹历期较短,雌虫为50.5 d,雄虫为47.9 d。表明在恒定的空间和有限的食物中,幼虫密度过大会导致种内竞争加剧,使得幼虫可能倾向以更快的速度化蛹,确保其存活率以更好地繁殖后代。  相似文献   

11.
1985~2005年,美国报道从我国出口的竹制品中发现包括竹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annularis F.)在内的20多种有检疫意义的害虫.由于目前还没有针对竹制品中竹绿虎天牛的熏蒸处理技术指标,美国APHIS-PPQ采用其检疫处理手册的T404-d方案对竹制品进行熏蒸处理,即溴甲烷熏蒸24h.美国采用的竹制品熏蒸方案中溴甲烷的用量较高,本文应用比T404~d方案更低剂量的溴甲烷,研究竹桩中竹绿虎天牛的熏蒸效果.溴甲烷熏蒸试验在自制的小型熏蒸箱中进行,在26.7℃48 g/m3、21.1℃ 64 g/m3、15.6℃ 80 g/m3、10.0℃ 96 g/m3和4.4℃ 112 g/m3等5个温度和剂量组合,共20个试验(每个剂量4个重复)共熏蒸处理2847头幼虫、140头蛹和122头成虫,死亡率达100%,而在3组对照中共发现455头活虫.同时,用装满竹杆(80%)的20尺集装箱模拟竹制品出口熏蒸试验,以检查在24h的熏蒸过程中溴甲烷是否保持必需的浓度要求.本研究推荐了较低剂量的溴甲烷熏蒸处理竹制品的新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基于X射线辐照的害虫不育技术,以梨小食心虫2、5、8日龄的雄蛹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对其进行0(CK)、67、133和200 Gy剂量的辐照处理,明确其最适辐照蛹龄;并对最适辐照蛹龄的梨小食心虫进行X射线辐照,明确辐照处理对其羽化成虫的繁殖能力、寿命、飞行能力和交配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最适辐照蛹龄为8日龄;雄蛹经67 Gy与133 Gy辐照剂量处理后,与其羽化后成虫交配后的雌成虫单雌产卵量分别为25.14粒和24.56粒,卵孵化率分别为18.21%和14.61%,寿命分别为16.80 d和15.60 d,均显著低于对照;梨小食心虫雄蛹辐照处理对其羽化成虫与雌成虫的交配次数无显著影响,但辐照处理雄蛹羽化后的雄成虫与雌成虫交配后,雌成虫的日产卵量比对照明显减少,且辐照剂量越高,日产卵量变化幅度越小,产卵期也越短;辐照处理对雄蛹羽化后雄成虫的飞行能力无明显影响,但其与雌成虫的交配竞争指数下降为0.15。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玉米内生真菌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寻求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新方法,本文将玉米内生真菌白僵菌YC1和链格孢菌GX5处理的玉米种子种植于田间,常规管理,取其鲜玉米籽粒饲喂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测定了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历期、化蛹率、蛹期、蛹重、羽化率、成虫重等指标。结果表明,玉米内生真菌YC1处理组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历期较对照显著延长,比对照增加69.36%,蛹期和化蛹率略有降低,羽化率和对照组(65.08%)相比明显降低,仅有3.33%;GX5处理组草地贪夜蛾的幼虫发育历期较对照显著延长,化蛹率(16.67%)和羽化率(8.33%)也明显降低。蛹重、成虫重、翅展以及翅长在处理间及处理和对照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从试验结果来看,玉米内生真菌YC1和GX5均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不利,可大大降低其繁殖率,在可持续控制草地贪夜蛾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钴60(~(60)Co)对感染桔小实蝇和木瓜实蝇的番石榴果实进行辐照处理。试验表明:桔小实蝇中3龄幼虫最耐辐照,木瓜实蝇较桔小实蝇更耐辐照;桔小实蝇的LD99.9968为87.72(73.76~98.25)Gy,100~116Gy处理81543头桔小实蝇3龄幼虫,没有成虫羽化;木瓜实蝇的LD99.9968为106.81(90.26~135.21)Gy,140~161Gy处理68947头木瓜实蝇3龄幼虫,没有成虫羽化。  相似文献   

15.
烯虫酯对烟草甲和烟草粉螟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烯虫酯对烟叶仓储害虫烟草甲和烟草粉螟的生物活性, 采用卵卡浸渍法测定烯虫酯对孵化率的影响, 采用浸叶法测定对化蛹率、羽化率和发育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 烯虫酯对烟草甲和烟草粉螟的致死效果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烯虫酯可显著降低两种害虫卵的孵化率、幼虫化蛹率及成虫羽化率, 并可明显延长幼虫的发育历期。其中, 5 mg/kg烯虫酯处理烟草甲和烟草粉螟卵7 d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7.2%和50.7%, 处理烟草甲幼虫42 d的校正死亡率为57.1%, 处理烟草粉螟幼虫84 d的校正死亡率为60.1%, 幼虫化蛹率分别为9.6%和3.6%, 成虫不能正常羽化。因此, 5 mg/kg为室内筛选出的可同时防治这两种害虫的烯虫酯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16.
分别用3种生物源杀虫剂处理蓝莓果蝇的幼虫及蛹,研究不同药剂对蓝莓果蝇化蛹率和羽化率的影响。发现供试药剂对蓝莓果蝇化蛹、羽化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1 500倍、2 000倍液对蓝莓果蝇化蛹及羽化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个剂量处理的果蝇化蛹率及羽化率最高值仅为31.11%和47.78%,低于1.2%烟碱·苦参碱可溶液剂和0.36%苦参碱可溶液剂的大多数处理。而1.8%阿维菌素乳油较高浓度(1 000倍液)处理的果蝇化蛹率和羽化率仅为15.56%和17.78%,对化蛹及羽化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7.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和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是松褐天牛幼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林间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松褐天牛时,发现该蜂具有直接寄生和抑制部分松褐天牛幼虫发育2条途径,使松褐天牛的羽化率明显降低.为了揭示肿腿蜂控制松褐天牛幼虫推迟发育现象,在自然林地,进行了肿腿蜂不同放蜂量和放蜂时间促使松褐天牛幼虫推迟发育试验;并以剖木方式检查未被寄生、叮咬而未化蛹的松褐天牛幼虫数量和检测松褐天牛幼虫的体重/前胸宽、体长/前胸宽2个相对形态指标.结果表明,当蜂虫比值分别为0.5、1、2头/孔时,松褐天牛推迟发育的幼虫发生率分别为29.2%、48.9%和59.4%,即松褐天牛幼虫推迟发育率与肿腿蜂量成正比,肿腿蜂量大松褐天牛幼虫推迟发育率高;放蜂时间分别在3、4和5月时,松褐天牛滞后发育的幼虫发生率分别为24.5%、35.5%和61.6%,即松褐天牛幼虫推迟发育率与肿腿蜂接触时间成反比,松褐天牛幼虫接触肿腿蜂时间长推迟发育率低.5月份化蛹前正常幼虫的体长/前胸宽、体重/前胸宽指标分别为6.14、0.11;8月份推迟发育态幼虫的体长/前胸宽、体重/前胸宽指标分别为4.83、0.06,差异较大,表明相对长度缩小21.36%,相对体重减少44.28%.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环境因子对云南蝠蛾蛹发育羽化的影响,采用三元一次正交组合设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层深度条件组合对云南蝠蛾蛹历期、羽化历期、羽化率、羽化出土率的影响,并分别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因子组合处理对云南蝠蛾蛹的发育羽化有显著影响,其中以土壤温度16℃、土壤含水量60%、土层深度5 cm组合条件下蛹历期最短,为18.41 d;羽化历期最短,为17 d;羽化最为集中;羽化率、羽化出土率结果最好,均达到了96.67%,在土壤温度8℃、土壤含水量30%、土层深度15 cm的组合条件下羽化率和羽化出土率均最低,均为33.33%;在土壤温度8℃、土壤含水量60%、土层深度5 cm的组合条件下蛹历期最长,为36.75 d。从回归分析来看,土壤温度对蛹的发育羽化起着主导主用,特别是对蛹历期、羽化历期、羽化率的影响,在这三个回归方程中,其偏回归系数绝对值最高,分别16.2、9.70、5.94;土壤含水量对羽化出土率的影响起着主导作用,其偏回归系数最高为75.42,对羽化率的影响仅次于土壤温度,而对蛹历期、羽化历期影响较小;土层深度对蛹历期、羽化出土率的影响分别次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其偏回归系数绝对值分别为0.46、7.92,对羽化历期和羽化率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和蛹经短时高温处理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将草地贪夜蛾卵和蛹在34、38、42、46℃高温下分别处理2、4、6 h后,测定短时高温下草地贪夜蛾卵的孵化率、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蛹的羽化率和雌成虫及其子代的繁殖力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和高温持续时间延长卵的孵化率逐渐降低,卵在38℃及以上处理6 h或高温46℃处理2 h以上孵化率显著降低;46℃处理6 h的孵化率最低为12.21%,幼虫不能成活;在42℃处理4 h以上和46℃处理2 h以上卵的发育历期延长,与对照差异显著,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对照,蛹的发育历期与对照比无显著差异;38℃处理6 h、42℃处理6 h成虫的产卵量显著低于对照。短时高温处理蛹后,雌蛹和雄蛹在46℃处理2~6 h后羽化率分别为0~15.00%和0~6.75%,均显著低于对照,雌蛹在42、46℃下的羽化率高于雄蛹,蛹在38℃处理6 h和42℃处理2 h以上后羽化的成虫产卵量较低,为121.25~186.75粒。表明高温38℃以上持续6 h或42℃以上持续2 h以上草地贪夜蛾种群生长会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雌蜂抚育行为付出的代价和收益,本试验以管氏肿腿蜂有、无母蜂抚育为处理水平,观察了管氏肿腿蜂雌蜂抚育行为对母蜂生殖力和子代发育适合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抚育与否,母蜂寿命分别为26.64和28.85 d,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抚育母蜂的寄生次数最多为2次,显著小于不抚育下的4次,抚育母蜂的子代幼虫数量也显著少于未抚育母蜂。同时,母蜂抚育下子代幼虫的死亡率、化茧蛹率和雌蜂体重分别为9.29%、61.52%、0.64 mg,均显著优于不抚育下的22.04%、27.40%、0.55 mg,提高了子代发育适合度。另外,抚育与否并不影响子代雌性比例和羽化率,抚育子代的雌性比例、茧蛹羽化率和非茧蛹羽化率分别为90.77%、99.57%和79.57%,而未抚育子代的雌性比例、茧蛹羽化率和非茧蛹羽化率分别为87.96%、97.74%和84.45%,但化蛹方式显著地影响子代的羽化率,茧蛹的羽化率比非茧蛹高13%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