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15)N标记肥料研究旱地冬小麦氮肥利用率与去向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黄土旱塬 2年的田间试验表明 ,在特殊干旱年里小麦施氮肥增产仍很显著 ,但氮肥效果受到明显抑制 ,施氮处理间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播种前土壤水分含量对旱作小麦产量有决定性作用。15N微区试验表明 ,尿素作基肥混施入耕层后 ,小麦当年利用率为 3 6 6%~ 3 8 4% ,土壤残留率为 2 9 2 %~ 3 3 6%。氮肥的后效显示 ,土壤残留的氮素可被第 2茬小麦部分利用 ,占施氮量的 2 1 %~ 2 8% ,相当于 0~ 40cm土壤残留氮的 6 7%~ 8 7%。土壤残留的氮素主要集中在 0~ 40cm土层中 ,土壤剖面中残留氮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膜间种植对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在试验年里没有显示作用 ,但大大增加了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率。  相似文献   

2.
用~(15)N同位素稀释法研究沸石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5N示踪研究不同沸石水平处理对玉米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 1 )沸石和肥料混合使用促进了玉米的生长 ,第一茬玉米氮肥利用率以 0 7g kg土沸石用量为最高 ,其次是 1g kg土 ;( 2 )第二茬玉米的氮肥利用率则是以 0 1 %的沸石用量最高 ,其次是 0 1 3 %的沸石用量水平 ,与对照相比 ,沸石处理使两茬玉米的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 2 3 2 %~ 3 3 1 % ;( 3 )沸石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土壤中氮肥的损失 ,与对照相比 ,降低率达 2 5 9%~3 0 6% ,但对土壤中氮肥的残留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15N研究吉林黑土春玉米对氮肥的吸收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伟波  李运东  王辉 《土壤学报》2001,38(4):476-482
用1 5N示踪技术在吉林省中部黑土地区进行田间微区试验 ,研究不同氮肥追施深度与次数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次深追肥处理 ( 1 0~ 1 5cm)比当地传统的垄上一次浅追肥处理 ,肥料氮的利用率从 2 4 5 %提高到 39 0 % ,氮肥深施并增加追肥次数能有效地提高利用率 ;肥料氮的总损失为 1 6%~ 2 7% ,土壤残留率为 34%~ 5 4 % ;吸收的标记肥料氮中有 1 /2是在 8月 1日以后籽粒形成期被玉米吸收利用的 ;氮肥损失的 70 %~ 90 %是在追肥以后 35天期间发生的 ;施肥的激发效应较弱  相似文献   

4.
应用^15N示踪法研究中低产田的小麦对氮肥的利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包膜缓释肥料(CSFs)增产机理与氮肥利用率示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有^15N标记的尿素用自选的3种材料(WSU,FSU,GZCU)包膜制得包膜缓释肥后,进行了玉米微区试验。结果表明:(1)GZCU能较好的控制N素养分的释放,使GZCU处理土壤中速效N含量在玉米整个生育期保持较高状态,在玉米生长的后期仍能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了玉米对N素的吸收、累积。(2)包膜肥处理与尿素相比,产量增加5.5%~21.3%,GZCU,FSU的增幅达显著水平,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显著。(3)在各肥料一次基施的条件下,包膜肥的N素利用率比尿素高出4.5~19.3个百分点,GZCU、FSU之间;WSU、FSU之间的差异都达显著水平,WSU与CK2差异不明显。GZCU的N素当季利用率高达53.8%,可有效减少N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在碳酸氢铵中配合施用10~20%的海泡石,能明显地促进玉米植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氮肥利用率提高7.8~10.9个百分点。海泡石配合施用量为10~15%时,玉米籽粒产量增加,超过15%时,玉米籽粒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氮肥利用率计算方法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氮肥利用率是关系到施肥、农产品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指标,计算氮肥利用率的差减法与示踪法都存在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计算的氮肥利用率结果都偏低。分别总结了差减法和示踪法测定氮肥利用率的应用及计算方法,示踪法能够研究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及移动问题,但是测定的氮肥利用率仅仅是15N的吸收利用率,是氮肥利用率的一个部分,不能代表氮肥的吸收利用率。详细论述了差减法计算氮肥利用率结果偏低的原因,还对已有的改进方法作了介绍和评述,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9.
控释氮肥对水稻的增产效应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86,自引:13,他引:86  
田间试验在日本山形县鹤冈市进行 ,探讨了树脂包膜类控释氮肥基施与尿素、硫铵分次施肥对单季稻的增产效应 ;应用15N示踪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水稻的吸氮模式及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 ,移栽稻以尿素与控释氮肥 (LPS-100)按 1∶1混合基施产量最高 ,分别比尿素和硫铵分次施肥增产23.6%和9.2% ;直播稻以LP-100基施产量最高 ,分别增产 9.2%和4.0% ;控释肥基施 ,水稻自移栽 (或直播 )至幼穗分化期吸氮量明显高于尿素或硫铵分次施肥。15N示踪研究表明 ,最高分蘖前水稻从尿素和硫铵基肥中吸收的氮素只占基肥氮总吸收量的 33%~ 45% ,水稻从基肥中吸收氮素可延续至抽穗期 ,而从LP-100中吸氮可持续至收获期。15N示踪法测得的氮素总回收率 ,以尿素处理最高 ,硫铵和LP-100接近 ;差减法测得的氮素总回收率以LP-100为最高 ,尿素 /LPS-100、尿素、硫铵三者接近 ;基肥的氮素回收率以LP-100硫铵 尿素。尿素 /LPS-100和LP-100一次基施 ,氮素生理效率和农学效率明显高于尿素和硫铵 ,是高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华北平原玉米种植中施入氮肥的去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定量研究玉米氮肥利用特性以及肥料氮的去向,设计了~(15) N标记微区控制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不施氮肥(对照)、低氮处理(120kg N/hm~2)和高氮处理(240kg N/hm~2)。结果表明:土壤中残留~(15) N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出随土壤深度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高氮处理和低氮处理~(15) N累积量均以40—60cm和60—80cm土层最多,这两层残留~(15) N总量分别占总投入量的37.55%和18.99%。与对照相比,施氮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玉米地上、地下生物量和籽粒产量以及各部分吸氮量。虽然高氮处理较低氮处理施氮量增加了1倍,但籽粒产量仅增加0.14倍。氮肥农学效率与氮肥表观利用率随着施氮量增加而显著降低。高氮处理和低氮处理中玉米对~(15) N标记氮肥的利用率分别为28.86%和31.15%,土壤氮残留率分别为50.42%和36.52%,当季进入地下水的比率分别为4.27%和0.68%,其他损失率分别为16.45%和32.33%。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为120kg/hm~2可有效增加玉米产量,同时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土壤氮累积,减小氮肥施用产生的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1.
腐植酸尿素对玉米产量及肥料氮去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腐植酸尿素对玉米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及肥料氮去向的影响,以期为传统尿素产品的提质增效及新型腐植酸尿素肥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供试作物,以自制的腐植酸尿素为供试肥料,运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开展土柱栽培试验,设置不施氮肥对照 (CK)、普通尿素 (U) 和腐植酸尿素 (HAU) 3个处理,所有肥料均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土柱0—30 cm土层。玉米成熟后,采集植株地上部样品进行考种,同时,分别测定玉米叶片、茎秆、苞叶、穗轴、籽粒的干物质量、氮素含量和15N丰度;分别采集0—15 cm、15—30 cm、30—50 cm、50—70 cm、70—9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其氮素含量和15N丰度。【结果】各处理玉米植株地上部及各器官 (苞叶除外) 干物质量由低到高为CK < U < HAU,而玉米各器官的干物质量占该植株地上部干物质总量的比例在不同处理下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与U处理相比,HAU处理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量平均提高13.8%,籽粒产量提高14.2%;玉米籽粒产量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玉米穗粒数差异显著 (P < 0.05),而百粒重却无显著差异。同时, HAU处理玉米对氮素和肥料氮的吸收量分别比U处理高0.989 g和0.072 g,提高了氮肥利用率4.8个百分点;各处理氮素和肥料氮在各器官的分配均表现为苞叶、穗轴 < 茎秆< 叶片 < 籽粒,籽粒总氮和肥料氮的吸收量分别占整个植株地上部总吸收量的65.7%~74.2%和58.6%~60.5%;从氮素来源分析,各器官所吸收的肥料氮仅占该器官氮素总吸收量的13.3%~30.9%。另外,不同施氮处理对土壤中肥料氮的总残留量影响不显著,但HAU处理肥料氮在施肥层 (0—15 cm) 的残留量显著高于U处理 (P < 0.05)。HAU处理肥料氮的损失率为34.9%,低于U处理5.1个百分点。【结论】供试条件下,施用腐植酸尿素能够增加玉米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促进玉米对肥料氮的吸收,减少肥料氮向下层土壤的淋溶,有利于土壤残留氮的进一步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2.
深松和施氮对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于2010年和2011年通过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在旋茬和旋茬后深松条件下常规尿素分次施用和控释尿素对郑单958夏玉米的花后氮素积累、 分配、 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耕作措施下,氮素积累及其向子粒的分配量均表现为控释尿素>普通尿素两次施用>普通尿素一次施用>不施氮处理;在相同施氮水平下,玉米氮素积累及其向子粒的分配量均表现为深松大于旋茬处理。深松并施用控释尿素处理的夏玉米在两年试验中的子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均为最高,与其他处理相比差异显著。可见,与传统的旋茬耕作和施肥方式相比,深松耕作和施用控释尿素均能显著提高郑单958夏玉米的氮素利用率和产量。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为玉米的氮素高效利用和产量的提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Biochar application to soil may impact soil nitrogen (N) dynamics, but the effects on 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by crop remain largely unknown, especially the effects of the rate of biochar applic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iochar on soil 15N retention rate and 15N utilization efficiency (15NUE) by maize, a six-month 15N isotope tracer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in situ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Mollisol. The experiment included four treatments: no biochar applied (CK) and biochar applied at the rates of 12 t ha−1 (P12), 24 t ha−1 (P24) and 48 t ha−1 soil (P48). Compared with CK, biochar application reduced soil bulk density and 15N loss rate,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otal N and 15N retention amount in the 0–30 cm soil depth. The P24 treatment had the largest increase in 15N retention rate throughout the 0–40 cm depth. After biochar application, the 15N uptake and 15NU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grain and leaf, which promoted grain yields. Contrary to this, the P48 treatment appeared to lower 15N uptake and 15NUE compared with P12 and P24. In conclusion, biochar application improves the potential of the soil to retain N and the improvement in 15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are more pronounced in maize leaves and grain. Moreover, biochar application promotes 15N utilization in maize plant and improves maize yield. However, when biochar application rate is high (i.e. P48 treatment), the 15N retention by the soil and 15N utilization by the maize are reduced markedly compared with P12 and P24.  相似文献   

14.
供氮水平对不同氮效率玉米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3个氮水平(N 0、150、300 kg·hm~(-20)下,采用大田盆栽试验研究氮肥对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高效品种正红311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积累速率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先玉508,尤其在3个氮水平下,成熟期氮高效品种正红311单株干物质较氮低效品种先玉508分别高37.63%、43.97%、35.28%。施氮使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在中低氮(B2)下正红311增加幅度大于先玉508,而在高氮(B3)处理下增幅低于先玉508;而先玉508的花前干物质贡献率较正红311高9.80%,且施氮增加了氮高效品种正红311花后物质贡献率,以及氮低效品种先玉508的花前物质贡献率。氮高效品种正红311籽粒的分配比例较先玉508低了8.07%,施氮使籽粒的分配比例增加,且氮高效品种正红311增加了14.35%,氮低效品种先玉508增加了11.53%。各处理下正红311的产量显著高于先玉508的产量,且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正红311的增产幅度显著高于先玉508,尤其是在中低氮水平(B2)下,达24.53%。氮高效品种较氮低效品种具有较高的物质生产能力,在低氮下具有较高的产量优势,而氮低效品种在高氮水平下有利于产量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通过河西走廊灌区田问试验,对不同施氮水平下蚕豆/玉米间作系统的生产力、氮素吸收利用率及土壤无机氮累积量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探讨了间作系统的经济生态施氮量.结果表明间作系统的生产力与施氮量的线性加平台模型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 0~160 cm土壤无机氮累积量与施氮量间以二次曲线模型相关性最高;种间互作显著提高系统生产力和氮素吸收,增幅分别为23%和33%;间作系统生产力、养分吸收量及土壤无机氮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高氮肥量和种间互作使作物发生氮素"奢侈吸收".如果充分考虑到生产、生态和经济效益,则间作系统适宜施氮量为186 kg/hm2,对应生产力为10.6×103kg/hm2,增产14%,节约38%氮,减少75%土壤无机氮残留.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玉米施肥效果与肥料利用效率现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2005~2013年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吉林省布置的1110个“3414”田间试验,分析了施用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测算了氮、磷、钾肥的利用效率,目的在于明确当前生产条件下吉林省玉米的施肥效果与肥料利用效率,为肥料的合理施用与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玉米“3414”田间试验的处理1(N0P0K0)、处理2(N0P2K2)、处理4(N2P0K2)、处理6(N2P2K2)和处理8(N2P2K0),分别记为不施肥(CK)、不施氮(-N)、不施磷(-P)、氮磷钾配施(NPK)和不施钾(-K)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的玉米产量、产值、施肥利润和产投比,比较增施氮、磷、钾肥的增产效应以及不同肥料的农学效率、偏生产力和肥料贡献率。另外,分析不施肥处理(缺素处理)玉米产量与相应肥料贡献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模型进行模拟。【结果】不施肥条件下,当前吉林省玉米的平均产量和产值分别为6.6 t/hm2和1.21×103 yuan/hm2。施肥可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收益,其中以NPK处理的玉米产量和施肥利润最高,平均分别为10.1 t/hm2和5.07×103 yuan/hm2,其后分别为-K处理(8.9 t/hm2、3.27×103 yuan/hm2)、-P处理(8.7 t/hm2、2.83×103 yuan/hm2)和-N处理(7.7 t/hm2、1.39×103 yuan/hm2)。在其他养分施用基础上,增施氮、磷、钾肥可平均分别增产2.36 t/hm2(35.1%)、1.39 t/hm2(18.0%)和1.18 t/hm2(14.9%),平均施肥利润分别为3.68×103、2.24×103和1.80×103 yuan/hm2。当前生产条件下,吉林省玉米在氮磷钾配施条件下的肥料农学效率、偏生产力和肥料贡献率分别为11.4 kg/kg N、32.8 kg/kg和34.7%,而增施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4.3 kg/kg N、20.5 kg/kg P2O5和17.2 kg/kg K2O,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61.1、146.4和142.4 kg/kg,平均肥料贡献率分别为23.4%、14.1%和11.9%。分析发现,氮磷钾肥配施(或某一肥料)的肥料贡献率随不施肥处理(或相应缺素处理)玉米产量的提高而显著下降,且关系符合对数函数模型,说明提高基础地力可减少对外源肥料的依赖。【结论】吉林省玉米氮磷钾肥的增产效果和肥料利用率相比全国平均水平较高,但仍需重视氮肥管理以稳产增效,继续大力推广平衡适量施肥理念及相应技术,在实现作物增产的同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并促进土壤培肥。  相似文献   

17.
以前期筛选的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正红311和先玉508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裂区试验研究氮肥(0,90,180,270,360,450kg N/hm~2)对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氮素吸收利用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玉米的氮素积累、氮素转运和氮素表观损失,而收获指数、氮收获指数、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产谷效率、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利用效率、氮肥生理效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等随施氮量增加显著降低。与低氮敏感品种先玉508相比,耐低氮品种正红311氮素积累量、氮素转运量和产量更高,而氮素转运率、转运贡献率、收获指数及氮收获指数更低。正红311叶片较高的物质生产能力有利于其生育后期的氮素吸收和物质生产,使其氮肥吸收效率、氮肥利用效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先玉508,而氮素表观损失显著低于先玉508。川中丘陵山区土层瘠薄,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差,随施氮量增加玉米氮素表观损失量和损失率均显著增加,耐低氮品种正红311具有较强的氮素吸收能力,能显著提高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从而有效减少氮素的表观损失。因此,在川中丘陵山区中低氮水平下推广种植耐低氮品种正红311既能充分发挥其产量优势,又能有效的控制氮素的表观损失。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甘蔗适宜的机械耕作方式,以甘蔗品种桂糖42号为材料,采用田间微区15N示踪技术,研究深松45 cm+旋耕25 cm(T1)、深翻40 cm+圆盘耙碎土25 cm(T2)和旋耕25cm(T3)3种耕作方式对氮肥利用效率及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耕作方式下新植蔗吸收的N有43.40%~46.45%来自当季施用的氮肥,氮肥利用率、残留率和损失率范围分别为14.39%~18.43%、50.70%~55.49%和26.08%~34.91%;宿根蔗吸收的N来自上季施用氮肥的比率为13.27%~14.78%,上季氮肥在宿根季的利用率、残留率和损失率范围分别为7.79%~10.35%、31.41%~34.12%和11.02%~11.50%;两季甘蔗收获后,氮肥残留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明显递减,但T3在0~20 cm土层残留较多,其他耕作方式在20~60 cm土层残留较多。两季甘蔗干物质积累量、肥料氮来源比率、氮肥利用率及氮肥残留率以T1最高,T2次之,T3最低,T1与T3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两季甘蔗氮肥损失率以T3最高,T2次之,T1最低,其中在新植蔗3个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综上,在红壤旱地,深松深翻能促进甘蔗对氮肥的吸收,减少氮肥损失,增加甘蔗产量,其中深松45 cm+旋耕25 cm(T1)的耕作方式效果较好。本研究结果可为红壤蔗地合理耕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玉米覆膜栽培条件最佳缓释专用肥用量,促进轻简化高效施肥技术推广,试验设缓释专用肥不同用量900 kg·hm-2(ZF900)、1 200 kg·hm-2(ZF1200)和1 500 kg·hm-2(ZF1500)、测土配方推荐组合(OPT)和不施肥处理(CK)5个处理,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玉米复混缓释专用肥料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