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是咸宁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主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丝黑穗病、黑粉病等。笔者介绍玉米主要病害在田间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以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2.
田国梁 《植物医生》2016,(11):54-55
<正>2009年,咸宁市首次在崇阳县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以后每年均有发生,并呈加重趋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传毒介体主要为白背飞虱,该病可为害水稻、玉米、小麦、马唐、看麦娘、稗草等20多种粮食作物和杂草,已成为咸宁市水稻常见病害之一,造成水稻减产。1症状识别发病稻株,叶色深绿,上部叶片正面凹凸不平。病株地上数节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支;病株茎秆表面有直径为1~2 mm的乳白色瘤状突起(手  相似文献   

3.
<正>忠县是玉米种植大县之一,当地玉米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种植面积,玉米是忠县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每年因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丝黑穗病、玉米螟、黏虫、小地老虎等病虫为害对玉米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为害轻的,玉米产量损失10%~20%,为害重的,产量损失30%~50%。近几年,玉米病虫害在忠县部分田块为害十分严重,造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荔波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每年因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玉米螟、黏虫等病虫为害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为害轻的,产量损失10%~20%,为害重的,产量损失30%~50%。近几年黏虫在荔波县个别乡(镇)的玉米部分田块为害十分严重,造成绝收,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减少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因此,搞好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是确保玉米丰产  相似文献   

5.
玉米纹枯病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我省玉米纹枯病发生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病害。为此1990-1991年对该病发生情况做了初步调查。 玉米受纹枯病为害后,叶片、苞叶早枯,籽粒灌浆受阻,导致果穗变小且秃顶,粒重下降,重者籽粒霉变腐烂,损失率4.92—10.84%。 一.发生概况 在中部平原和东部山区12个县(市)36个乡,调查了181份自交系、53份杂交种及4个地方品种。发病的自交系26份,占14.37%,病株率均100%,病指16.72—66.74,其中发病  相似文献   

6.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为害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中、后期 ,玉米纹枯病 (RhizoctoniaSakakii)曾在我国南方一些夏玉米种植地区严重发生。近年来 ,随着玉米高产栽培措施和高产品种的推广应用 ,山东省枣庄、曲阜、泰安、滕州等地玉米纹枯病日趋严重。1 998年调查 ,一般病田的病株率为 1 0 %~ 50 %,重病地块高达 70 %以上 ,可导致减少产量 6%~ 1 0 %。1 玉米纹枯病的病原及为害该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solani)中的第一菌丝融合群 (AG 1 IA、AG 1 IB) ,禾谷丝核菌 (Rhizoctoniacerealis)中的第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和高产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加剧了玉米纹枯病的发生.特别是雨量充沛、高温高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病尤为严重。该病发展蔓延较快,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且为害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8.
秋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方 《植物保护》1986,12(5):27-28
近年来,我县秋玉米纹枯病已成为影响秋玉米产量的主要病害,为此我们对这一病害的发生为害规律做了初步调查,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沈建新  张水妹 《江西植保》2000,23(4):107-109
90年代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大面积推广小麦套种春玉米以来,玉米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目前我县玉米的主要病虫害是“三病二虫”,即玉米纹枯病、玉米大斑病、茎基腐病,玉米螟和大螟。针对其发生为害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小麦纹枯病是近几年来在小麦生产上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已逐步上升为小麦上的主要病害,其为害同水稻纹枯病一样,具有发病快,为害重的特点,严重时中心病团出现死穗。从1996年开始,小麦纹枯病在我县小麦生产中逐步蔓延,1997年调查25块田,平均病株率为3...  相似文献   

11.
玉米纹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玉米纹枯病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本文系统介绍了玉米纹枯病症状、病原菌、致病机理、发病规律、防治措施以及玉米纹枯病抗性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抗玉米纹枯病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12.
洪海林 《植物医生》1997,10(1):24-24
咸宁市花生青枯病的发生为害及防治对策洪海林(湖北省咸宁地区植保站437100)咸宁市地处鄂南地区,近几年来,花生青枯病的发生为害十分严重,发病高峰期发病率一般在30~50%,严重的整片绝收。一、花生青枯病的发生特点此病为一种细菌性病害,从苗期至收获期...  相似文献   

13.
四川玉米大斑病发生情况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斑病是严重为害玉米生产的叶斑病害,近年来在四川省玉米生产中的为害日益加重.为有效防治该病,笔者就该病的发生原因、影响发病的条件,以及四川省主要发生区域、为害情况及防治方法等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多年的田间调查,临沭县小麦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纹枯病、黄花叶病、赤霉病、锈病、线虫病。下面将这几种病害在我县的危害症状与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白粉病1.1为害症状白粉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茎和叶鞘受害后,植株易倒伏。发病严重时植株矮小细弱,穗小粒少,千粒重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冬季温暖、雨雪较多,土壤湿度较大,有利于病原菌越冬;春季降雨较多,阴天多,病害发生较  相似文献   

15.
小麦纹枯病(Pellicularia gramineum Ikata et Matsmura)是一种土传病害.在我国各麦区均有发生.近年来,该病在我市发生逐年加重,特别是小麦-水稻、小麦-玉米连作田发病面积大、为害重.一般田块病株率40%~70%,减产10%~20%.重病地病株率100%,减产达30%以上.目前小麦纹枯病已上升为我市春季麦田一大病害,成为制约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因此,认识和掌握小麦纹枯病的发病因素及防治对策,对提高小麦的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玉米纹枯病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从辽宁省各地分离到93个玉米纹枯病菌株,经菌丝融合测定,结合培养性状及酯酶同工酶谱带比较,首次明确了辽宁省玉米纹枯病菌的主要菌丝融合群为Rhizoctonia solani AG1-IA。致病性测定表明:R. solani AG1-IA是辽宁省玉米纹枯病的主要致病菌,其中以丹东RS-9501菌株的致病力最强;品种间存在抗性差异,沈试28最抗病,沈试29最感病。研究发现不同生育期的玉米下位叶鞘对纹枯病菌的抗性存在差异,按拔节期-抽雄期-吐丝期顺序递减,这种趋势在第7叶位上表现较第3叶位明显。此外,还从碳源、氮源,VB1,温度,pH值,病菌存活力和腐生定殖能力6方面研究了玉米纹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
冀北玉米大斑病发生条件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斑病又名玉米条斑病、玉米煤纹病、玉米斑病、玉米枯叶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苞叶,是北方春玉米产区主要病害之一,几乎年年都有发生. 近年承德地区种植的豫玉22号等玉米品种发病较重,植株发病率100%,减产达30%.  相似文献   

18.
稻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在施肥水平和密植程度较高的稻田中为害更为严重。为了制定合理的防治标准,许多人研究了其为害的损失情况。但是对不同时期发病及不同病情发展所造成的为害损失情况,研究较少,对如何正确估计为害损失和提出合理的防治指标造成一定困难。为此,  相似文献   

19.
建湖县以稻麦连作为主。进入 90年代 ,随着以武育粳品种为主体的高产感病品种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 ,以及稻田无机氮肥施用量的增加 ,单季中稻纹枯病的发生呈加剧趋势。近几年来每年都呈中等偏重以上发生。作者根据当地纹枯发生为害的新特点 ,对改进防治技术进行了探索 ,并在大面积防治的试验示范中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近年纹枯病发生为害新特点1 )以粳代籼拉长了纹枯病的发病历程。多年田间调查看出 ,中粳稻纹枯病的见病期一般在 7月 5日左右。病程从水稻分蘖期延续至乳熟期 ,9月上、中旬病情稳定 ,整个病程历时 60d以上。中籼稻纹枯病…  相似文献   

20.
咸宁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马铃薯晚疫病是咸宁市马铃薯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为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多年来马铃薯晚疫病在咸宁市大面积发生,特别是在多雨、气候冷湿的年份,发生较重,受害植株提前枯死,损失可达20%~40%,严重的损失可达50%以上。2012年、2014年马铃薯晚疫病在咸宁市大发生。1为害症状马铃薯晚疫病可为害叶、茎及块茎。叶部病斑大多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期为水浸状褪绿斑,后渐扩大,空气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