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棉花生产形势分析,指出粮棉争地是棉花生产徘徊的主要矛盾,并提出了粮棉碰撞系数的概念和指标。对不同熟制地区粮棉碰撞系数的研究认为,发展棉田多熟种植是解决粮棉矛盾的有效途径。从今后棉花生产区域布局讲,认为在主攻新疆棉区棉花生产的前提下,应通过套种稳定黄淮海棉区棉花播种面积,适当消减粮棉矛盾突出棉区的棉花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2.
通过棉花生产形势分析,指出粮棉争地是棉花生产徘徊的主要矛盾,并提出了粮棉碰撞系数的概念和指标。对不同熟制地区粮棉碰撞系数的研究认为,发展棉田多熟种植是解决解决粮棉矛盾的有效途径。从今后棉花生产区域布局讲,认为在主攻新疆棉区棉花生产的前提下,应通过套种稳定黄淮海棉区棉花播种面积,适当消减粮棉矛盾突出棉区的的棉花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3.
目前南疆粮棉混作区有三种粮食生产模式,即吨粮田(冬小麦套作夏玉米)、二熟制(麦收后复播夏玉米)、多熟制(冬小麦套作春玉米,小麦收获后种植夏玉米等短季作物).这三种模式中第一茬玉米播种时间不同.研究比较了吨粮田中夏套玉米和多熟制中春套玉米对棉田第二代棉铃虫数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多熟制中春套玉米对棉铃虫产卵有很强的吸引作用,可以使棉田第二代棉铃虫卵量减少55.7;,幼虫数量减少57.1;,对防治棉田第二代棉铃虫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棉田多熟高效间套模式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北省棉田多熟制是由棉田间套绿肥、间套蔬菜逐步发展为多层次、多熟制复合立间套。间套的基本模式分为秋科季间套、夏季间磁、四季间套;其优化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大路产品特别是大豆、玉米、花生、马铃薯、辣椒为主,以市场为导向的新特产品为辅;其发展方向是棉田多熟间套向棉区增效型、棉区高效益、棉区特色型及棉区简化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 我省棉田面积约500万亩,在全国居第六位,在南方八省市中占第三位,是主要产棉省之一.我省棉田按自然区划分为淮北平原棉区、江淮丘陵棉区和沿江棉区.这三大棉区的管理水平、耕作制度以及产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 首先从产量来看,近十年(1970—1979年) 的皮棉平均单产,沿江棉区为81.27斤,比江淮丘陵棉区的41.41斤高近一倍,产量高低差距较大. 再从耕作制度来看,淮北与江淮丘陵棉区多是一年一熟制,不能充分发挥土地  相似文献   

6.
沿海地区棉田多熟制的现状和展望朱永歌,陈还堂,林付根,俞全胜(盐城市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224002)苏北沿海地区是江苏的主要产棉区,常年棉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0%左右.该地区主产棉区地位的形成、巩固,棉花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其种植制度的优化密...  相似文献   

7.
德州棉区棉田主要高效种植模式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德州棉区实际,介绍了近几年来在该棉区棉田推广的主要高效种植模式(粮棉模式、棉菜模式、棉草或棉粮草模式等3大主要类型),对这些模式的种植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产品效益进行了分析。与单一种植春棉相比,上述几种方式可增收300~2 000元/667m2,作为棉田高效农业种植模式,只得在黄河流域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实行合理间套作 提高棉田综合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田多熟制的综合利用是棉区种植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科学、合理地利用棉田的空间和时间,有种于提高植棉的综合效益,是棉农增收、提高经济效益的又一技术改进,并且可有效地稳定四川植棉面积,符合四川棉区人多地少,资源缺乏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1992,(4):13-14
<正> 开发棉麦两熟,走棉麦一体化的种植道路,是解决粮棉争地矛盾,实现“八五”期间棉花自求平衡和粮棉再上新台阶的战略决策和有效途径。近年来,北方棉区棉麦两熟发展很快,从几十万亩发展到3000多万亩,占到棉田面积的一半以上,预计“八五”期间还会有更大的发展。为加快棉麦两熟的研究和推广,进一步培育选择适合我省两熟种植的早熟、丰产、优质、抗病品种,探索适合不同生态类型的两熟栽培模式,以保证两种作物高产、稳产、促进棉麦一体化这一种植制度积极而稳妥的发展。提出此实施方  相似文献   

10.
安徽宿县专区的棉区大多是盐碱土,土壤比较瘠薄,肥力低,同时由于棉花面积比较集中,加以肥源不多,在播种季节往往出现缺肥和粮棉争肥的矛盾。致使长期以来棉花产量不易很快提高。为了解决棉田肥料不足,粮、棉争肥的矛盾,我们从1963年秋天开始至1964年,在碭山、萧县等棉区进行了棉田套种苕子的示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 棉田套种苕子的增产效果 棉田套种苕子的实验是在碭山、萧县的5个社队和碭山县农科所进行的。它代表了棉区沙土、青沙土和盐碱土的土壤类型以及高、中、低等三个不同的土壤肥力情况。示范点于1963年9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县棉田面积逐年增加,粮棉争地矛盾十分突出。为使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稳定持续增长。发展以棉为主的多熟制立体种植,提高复种指数,是发展“三高农业”,达到增产、增效、增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沿江棉区熟制的演变;分析介述了不同类型熟制的经济效益和配套技术;讨论了发展高效益熟制需做好“四良”配套等问题;提出了当前沿江棉区只有因地制宜,走立体多熟、高产高效的路子,才能巩固和发展棉花生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正> 河南棉花种植制度,正处在由传统的单作一年一熟制趋向粮(油)棉间套,复种一年两熟制发展.当前,除仍以一熟制棉田为主外,麦棉套种发展较快,据1981年不完全统计,全省麦棉套种面积达到280万亩左右,约占棉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还有油菜茬棉花、麦茬棉花和箭等豌豆棉花等.特别是中棉所10号的育成,麦茬棉花更有大发展的趋势.因此,根据河南自然气候特点,探讨棉田合理的耕作制度,对进一步发展棉花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区棉区大多是盐碱土,土壤比较瘠薄,肥力低,同时,由于棉花面积比较集中,加以肥源不多,在播种季节往往出现粮棉争肥的矛盾。长期以来棉花产量不易很快提高,也影响粮食产量的迅速增长。为了解决棉田肥料不足和棉、粮争肥的矛盾,达到用地和养地相结合,我们从1963年秋天开始至1964年,在碭山、肖县等棉区进行了棉田套种苕子的示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棉花育苗移栽初步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流域为两熟棉区,棉田前作物以小麦、大麦、油菜为多。长江上游如四川,棉田前作物多为油菜;长江中游如华中三省,棉田前作物多为小麦;长江下游如华东,棉田前作物多为大麦。在这个栽培制度中,前后作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但矛盾的大小,随前作物的种类而有不同。在解决两熟矛盾的问题上,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者,曾经作了极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棉田前作小麦采用宽窄行条播、麦行施用基肥、麦行间苗、麦收四快等农业技术措施,对克服两熟矛盾都起了一定作用。这些农业技术措施,在湖北新洲县推行后,曾获得棉花大面积的丰收。四川万县山区农场经过多年的研究试用,认为苗床育苗移栽也可以克服两熟矛盾。华东农科所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经过试验认为营养钵育苗移栽,在两熟棉区也可出试用。本试验的目的,即在研究育苗移栽在华中两熟棉区应用价值。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明确了棉铃虫卵虫量分布与棉区作物相的关系。集中产棉区棉田,棉铃虫发生受外来虫源干扰小,卵虫量变化比较平稳,发生期相对集中;种植棉花不足40%的零散棉区棉铃虫发生量大,发生期长,峰谷次数多。搞好棉区规划,提倡连片集种,同时开展棉田外棉铃虫的预测预报,是棉铃虫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角洲棉区农作制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植棉已有七、八百年历史,其棉区农作制的演变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 十七世纪初,棉区已采取稻棉轮作、冬季休闲或种绿肥,人口较密的地区则为棉麦两熟,此时棉麦套种尚处于萌芽阶段; (二) 十七世纪前期到新中国成立的三百多年中,由于人口增加,一年一熟的棉田渐渐减少,棉麦两熟的越来越多; (三)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充分利用土地,棉粮兼顾,因此棉区的农作制有下列一些转变:1.稻棉轮作区原来以植棉为主,现在水稻渐占较重要地位。2.旱粮棉区的棉农创造了多种棉花和粮食作物的间作套种方式。3.1965年起,有些地方以玉米与棉花间作,但对棉花生长发育不利。  相似文献   

18.
根据长江中下游棉区优越的自然资源气候特点和丰富的农作物品种资源,建议优化棉田农作制度,改进耕作栽培技术,并从合理复种布局、选择适宜作物品种、育苗移栽、科学施肥与化控、控制间套作物密度、优化病虫防治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因地制宜的发展棉田棉、粮、菜间作套种复种技术,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资源产出率,达到间套作物平衡增产,从而提高棉田整体经济效益,实现棉农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主棉区棉田杂草草害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江苏省主棉区棉田杂草有 1 2 4种 (含变种 ) ,隶属于 37科、 93属 ,其中恶性杂草有马唐、铁苋菜、稗、鳢肠、狗尾草、马齿苋、牛筋草、千金子和刺儿菜等 9种 ,区域性恶性杂草 1 3种 ,常见杂草 2 0种 ,一般杂草 82种。发生优势度最大的为马唐、铁苋菜、稗、鳢肠 ,是江苏各棉区杂草群落的优势种。由于棉花耕作栽培方式的不同 ,导致杂草的发生有差异 ,在水旱轮作棉田 ,稗、千金子、牛繁缕等喜湿性杂草的发生优势度较大 ;而在旱连作棉田 ,狗尾草、牛筋草、刺儿菜、波斯婆婆纳、香附子、苣荬菜等旱生性杂草种群发生较多。江苏棉田的杂草危害基本上以 1~ 2级为主 ,3~ 5级出现的田块相对较少。各棉区发生的杂草种类亦有差异 ,沿江棉区的杂草危害最严重 ,沿海棉区和淮北棉区次之 ,里下河棉区又次之。就江苏各棉区棉田总体情况来看 ,旱 旱连作棉田杂草的危害程度比水 旱轮作棉田略高  相似文献   

20.
应用化学分析、吸附试验、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新疆三个高产棉区棉田土壤钾的吸附特征及钾对棉花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三个棉区棉田土壤有效钾的含量玛纳斯棉区〉巴楚棉区〉阿瓦提棉区;对钾的吸附能力:玛纳斯棉区〉阿瓦提棉区〉巴楚棉区.由于各棉区土壤有效钾含量和对钾吸附能力不同,钾在棉花上的有效性差异较大.盆栽试验上,巴楚棉区、玛纳斯棉区和阿瓦提棉区棉田土壤缺钾处理平均干物质相对产量分别为107.1;,102.4;和70.2;.田间缺素和150.8kg/hm2试验结果与盆栽试验结果趋势相同.达到最高产量时,钾施用量(K2O,下同)南、北疆分别为134.7; kg/hm2和150.8kg/hm2;达到最佳经济产量时,钾施用量南、北疆分别为126.0 kg/hm2和126.5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