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凤交66-12”长花序大豆作为大豆新类型,其花序长度是当前国内外最长的,并是稳定的,可遗传,可利用的。它的选育成功进一步丰富了大豆种质资源基因库,是大豆育种史上的一次创新,以其为亲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丹豆5号,8号,9号等高产,优质大豆 品种为我国大豆育种工作及大豆生产的增产增效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丹豆11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选育的优良大豆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耐瘠、耐旱,适应性广等特点。2000~2001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两年11点次均增产,平均产量2680.5kg/hm^2,比对照种平均增产20.3%,居复试品系第1位。2001年参加辽宁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676.0kg/hm^2,比对照种增产15.09%,居所有参试品系第2位。该品系单株生产力较高,适合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适宜于辽宁的丹东、大连、鞍山、营口等地及河北、河南、云南等省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2000年针对优质、高产、稳产、多抗、适应性广的育种目标,依据远缘杂交优势的选配原则,以丹豆11号为母本、外引系L81-54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出大豆品种丹豆15号。该品种高产、抗病、适应性较强,适合于辽宁的辽东、辽南及河北、云南等省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当前不少农民在换买一次豆种之后,便连续多年种植使用,不选种,不换种,任其繁衍。这样做的结果,势必导致大豆单产降低。本试验针对这一生产问题进行设计,试图用试验资料说明大豆种子使用年限对大豆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本试验采用辽宁省目前使用的5个大豆品种铁丰24号、辽豆3号、铁丰18号、开育9号、丹豆5号。以种子使用年限为试验处理,即以原产地当年引进当年使用的种子为处理1;以后不经提纯复壮,连续于第2、3、  相似文献   

5.
开花前后的光周期处理对大豆叶片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天富  谭克辉 《大豆科学》1995,14(2):95-100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不同时期光周期处理后大豆品种丹豆5号叶片蛋白质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不论开花前或开花后,不同光周期处理均会使大豆叶片蛋白质组分发生变化,作者认为,大豆开花前后的光周期反应都与某些特写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一、选育经过 丹豆5号原品系名为凤交76—6107—269,1973年以长花序大豆凤交66—12为母本,开交6302—12—1—1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其选育过程为:1973年冬在海南岛培育第十代,单株收获,得23株;1974年杂种第二代选择圃,分别种植杂种第一代全  相似文献   

7.
土壤水分胁迫对大豆体内酶活性和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董钻  谢甫绨 《大豆科学》1995,14(4):290-298
以年降水量差异较大的3个地区的3个在豆品种为试材,比较研究了旱境条件下其体内硝酸还原酶、固氮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结果表明,长期在多雨条件下种植的丹豆8号的抗旱性较弱,而来自降水量中等或少雨地区的辽豆10号和建平黄豆则相对比较抗旱。大豆品种的抗旱性不能根据某单一生理指标加以评判。  相似文献   

8.
以27个美国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和8个华南地区大豆主栽品种为材料,结合不同生育时期记载及收获后考种数据的分析,对美国大豆不同生育期组标准品种及华南地区大豆主栽品种的生育期组及考种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美国大豆熟期组I~VIII标准品种的生育期逐渐变长,从83 d增加到104 d。华南地区春播大豆品种的生育期为83~85 d,夏播大豆品种的生育期为95~104 d。对于生育期相近的大豆品种,美国的大豆表现为营养生长期(VE~R1)相对较短,生殖生长期(R1~R8)相对较长,而华南地区大豆主栽品种生育期的表现则与此相反。考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单株总荚数、单株有效荚数、百粒重、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分枝长度等性状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农艺性状的差异与生育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相关性。结合生育期和考种的结果,可将夏播大豆品种华夏1号、桂夏1号和华夏3号分别划归到熟期组VI、VII和VIII。早熟春播大豆品种广东1号、华春2号、华春6号、柳豆1号划归到熟期组V,中晚熟春播大豆品种划归到熟期组VI或VII。  相似文献   

9.
大豆、木薯播期对间作大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0和2011年采用桂春8号春大豆新品种,在木薯间作大豆模式下,研究播期对大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播期固定时,木薯不同播期对大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大豆木薯同期播种时,随着播期的推迟,大豆生育期缩短,株高增加,茎秆变细,分枝数、单株荚数和粒数减少,脂肪含量无明显变化,4月5日播种时,大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综合分析,大豆和木薯在3月25日之前播种的大豆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及间作体系综合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0.
接种根瘤菌对南疆春大豆结瘤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南疆结瘤能力强且对春大豆生长发育、产量有积极影响的大豆根瘤菌菌株,探讨大豆品种和根瘤菌的匹配性,以前期分离、鉴定、纯化的3株根瘤菌菌株为材料,对南疆地区3个春大豆品种进行了田间接种试验,测定大豆根瘤数、根瘤干重、大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不同根瘤菌均能促进南疆不同春大豆品种根系结瘤,促进结瘤效果存在差异,黑农61接种T6能显著增加中后期根瘤数、根瘤干重,新大豆8号和石大豆2号接种T6和SN7-2能显著增加结瘤数和根瘤干重,SN7-2在春大豆生育前期、T6在生育后期作用明显;黑农61接种SMH12,新大豆8号和石大豆2号接种T6和SN7-2能显著促进干物质积累;新大豆8号接种SN7-2、石大豆2号接种T6、黑农61接种SMH12能促进干物质向生殖器官分配.接种根瘤菌能通过增加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百粒重提高春大豆产量,新大豆8号与SN7-2、石大豆2号与SN7-2、黑农61与SMH12匹配性最好.  相似文献   

11.
于2010和2011年采用桂春8号春大豆新品种,在木薯间作大豆模式下,研究播期对大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播期固定时,木薯不同播期对大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大豆木薯同期播种时,随着播期的推迟,大豆生育期缩短,株高增加,茎秆变细,分枝数、单株荚数和粒数减少,脂肪含量无明显变化,4月5日播种时,大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综合分析,大豆和木薯在3月25日之前播种的大豆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及间作体系综合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2.
播期早晚直接影响菜用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在大田条件下于2010年以中科毛豆1号为材料,分4个播期(5月3日、5月15日、5月27日和6月8日)进行预试验,2011年则种植可溶性糖含量不同的3个菜用大豆品种(系)进行重复试验,分析了播期对鲜食期菜用大豆籽粒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菜用大豆鲜食期籽粒中SPS、SS活力对不同播期处理的响应相似,均随着播期的推迟显著降低,5月3日播期比推迟的播期的SPS活力高出10.8%~27.7%,而SS活力高出4.8%~17.4%。AI活力对播期响应不明显,而NI活力也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较低。晚播导致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中性转化酶和酸性转化酶活性平衡的改变,可能是导致菜用大豆籽粒蔗糖含量下降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南亚地区,由于高额的降雨量,生产常规的优质豆科牧草已很困难,而当地的豆科绿肥作物可以考虑作为牧草的重要替代品。为明确绿肥大豆是否可以作为牧草和青贮饲料,将2个绿肥大豆品种在2个生长季种植并在不同时期收获。结果台南4号在始粒期收获,台南7号在始熟期收获的牧草产量最高,分别为9.3和13.0t.hm-2。对于粗蛋白含量,台南4号在始粒期最高,而台南7号在始熟期最高。台南7号春秋两季种植时粗蛋白含量无差异,而台南4号的粗蛋白含量春季种植较秋季种植增加了5%~8%。从始粒期到始熟期,台南7号的酸洗纤维(ADF)含量增加,而台南4号无这种变化。在单独大豆、大豆与尼罗草混合(Acroceras macrum Stapf.)、大豆与玉米混合3种贮存处理下,青贮饲料的平均Fleig氏评分点分别为26.5,50.7和56.1。在始荚期、始粒期和始熟期收获时,青贮饲料的平均Fleig氏评分点分别为38.4,47.5和47.3。因此,绿肥大豆在始粒期采收可以获得高产优质的牧草,并且与尼罗草或玉米混合青贮可以改善青贮饲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东北三省大豆品种(系)对大豆根腐镰孢菌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强毒力菌株对408份大豆品种(系)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大豆存在大量抗优势致病镰孢菌F. solani和F. oxysporum的资源。黑龙江的357份大豆品种(系)中抗F. solani的占39.03%,抗F. oxysporum的占62.37%。吉林的27份主栽大豆品种中抗F. solani的占23.46%,抗F. oxysporum的占46.91%。辽宁的24份主栽大豆品种中抗F. solani的占25.00%,抗F. oxysporum的占61.11%。黑龙江的菽锦05-SH、黑农65、D09-005、D09-072和 D09-077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强毒力F. solani和F. oxysporum均表现抗病。来自不同省份的F. solani和F. oxysporum菌株对同一个大豆品种(系)的毒力存在差异,因此在鉴定品种抗病性时应尽量选用当地的镰孢菌株。同时用8种大豆根腐镰孢菌(Fusarium spp.)强毒力和弱毒力菌株接种东北地区的10个主栽大豆品种,在所产生的160个互作中,抗病互作占74.38%,表明主栽大豆品种对镰孢菌根腐病普遍存在抗性。其中绥农28和丹豆13对弱毒力燕麦镰孢菌(Fusarium avenaceum)、黑农44和东农2037对弱毒力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表现免疫;不存在对所有8种大豆根腐镰孢菌均表现抗病和均表现感病的大豆品种。依据抗病互作所占比例和平均病情指数,10个主栽大豆品种对8种镰孢菌的总体抗性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九农28、吉育35、绥农28、铁豆44、黑农44、丹豆13、垦丰16、东农2037、辽豆17、合丰55。主栽大豆品种对同种镰孢菌的强毒力和弱毒力菌株抗感表现一致的占71.25%,因而在鉴定品种抗病性时可以不考虑镰孢菌菌株的毒力强弱。  相似文献   

15.
不同播期对广西春大豆品种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在广西常年有着较大的种植面积。为了探索广西春大豆在春播以及夏、秋季繁种时的最佳播种时期,选用两个广西播种面积较大的春大豆品种桂春8号和华春2号,从2011年2~8月共设21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对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产量最高的播期均为2月25日,单产分别为2 770.85和2 666.26 kg·hm-2,秋播产量最低,夏播次之。从春播至夏播,随着播期的推迟,出苗至开花、出苗至成熟的时间逐渐缩短;6月5日后播种,出苗至开花日数和成熟日数的波动不大。3月上旬以前及8月上旬以后播种,两个春大豆品种的粗蛋白含量相对较低,油分含量相对较高,其余播期内大豆粗蛋白含量较高,而油分含量较低。3月中旬后春播较夏秋播大豆的粗蛋白含量高,但油分含量较低。综上所述,从产量上看,广西中南部春大豆最佳播种期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在下半年进行繁种时,若茬期允许尽可能选择夏播,尽量不要秋播。从大豆品质上看,3月上旬以前播种,得到的大豆油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间作对鲜食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鲜食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形成规律,本文选用鲜食大豆品种浙鲜豆4号和四川地区常采青食用的本地普通大豆品种川豆8号,在玉豆间作和大豆单作条件下,对大豆形态建成、干物质积累过程、产量形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作下大豆株高、底荚高显著增大,茎粗减小,叶面积指数(LAI)、比叶重(SLW)在鼓粒期前有所降低;各器官干物质的阶段积累、日积累量也较净作降低,浙鲜豆4号前期各营养器官物质积累时间短,积累量少,后期虽然荚积累速率较快,但由于基础物质少,生殖生长时间短,导致最终产量不高;间作下的分枝数、主茎有效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荚鲜重、百荚粒重、单株产量显著降低,百粒鲜重差异不显著,经济系数增大;相对川豆8号,浙鲜豆4号在形态和产量上受间作的影响较小,但除百粒鲜重外,其余产量构成指标均极显著低于川豆8号。可见,在玉豆间套作体系中,为了提高鲜食大豆产量,应选择株高较低,茎粗较大,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多、对间作环境适应性强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7.
播期对高蛋白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提高栽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寻找最佳的播种时期,满足黑龙江垦区生产高蛋白大豆的需要,利用3个黑龙江省东部主栽的高蛋白大豆品种黑农48、黑农43和东农42,进行8个播期栽培试验,探讨播期对高蛋白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高蛋白大豆的成熟期无影响,而对生育期有影响,大豆生育期因播期推迟而缩短;播期对高蛋白大豆的农艺性状有影响但差异不显著,提早或延迟播期使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减少,百粒重减小;播期对高蛋白大豆的产量有影响且差异显著;播期对高蛋白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有影响,播期越晚蛋白质含量越低,但各播期间差异不明显。在黑龙江东部地区高蛋白大豆的适宜播期是5月8日至5月14日。  相似文献   

18.
丹粳优8号是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2005年以丹粳4A为母本,以丹恢8号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优质杂交粳稻新品种,显著特点是稳产、高产,米质优。201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配积累的影响,可填补大豆气候变化生物学的部分空白,也又可为选育适应未来气候条件的大豆品种以及高产栽培策略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以大豆品种紫花4(ZH4)、小黄金(XHJ)、丰收10号(FS10)和嫩丰1号(NF1)为材料,利用开顶式气室模拟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到550 μmol·mol-1对大豆鼓粒期(R5)和完熟期(R8)不同器官光合产物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不同器官C浓度的影响存在品种间差异。除了R5期XHJ叶片和R8期NF1根系,大豆不同器官C浓度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R5期大豆叶片可溶性糖浓度(33.4%~90.0%);而蔗糖和淀粉浓度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受到品种因素的影响,XHJ叶片蔗糖浓度和FS10叶片淀粉浓度分别降低9.7%和13%,其余品种叶片蔗糖和淀粉浓度显著增加。在R8期,大气CO2浓度升高后大豆籽粒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浓度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籽粒可溶性糖浓度平均增加22%。同R5期相比,R8期大豆营养器官的碳水化合物浓度显著下降,表明营养器官碳水化合物的再利用能力决定大豆产量的增幅。ZH4、XHJ和FS10的产量平均增加32.7%,而NF1产量增加不显著。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了大豆植株C的同化能力,但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源端”叶片蔗糖转化能力强,“流端”茎秆装卸同化产物效率高,以及“库强”较大的大豆品种在未来大豆品种选育和生产中应该是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20.
利用"实践8号"卫星搭载大豆中黄13、中黄38等6个品种,卫星在太空运转16 d,大豆种子受空间辐射、空间微重力和空间综合环境作用下在熟期、品质、抗性和产量等方面产生一些变异,通过选择已经育成中作103大豆品系,在辽宁省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表现优异,已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定名为中黄73,这是我国利用航天育种育成的第一个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