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生稻抛栽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经数学模型选优,抛栽再土稻获得350kg/666.7m^2,两季产量(头季+再生季)970kg/666.7m^2,需抛栽2.35万苗/666.7m^2,氨基肥用量占74%(8.14kg/666.7m^2),促芽肥施尿素15.5kg/666.7m^2,留桩44cm,发苗肥尿素用量6.8kg/666.7m^2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杂交稻的增产优势能在再生稻中得到发挥,提高山区粮食自给能力,融水县农技推广站从1988年开始对再生稻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再生稻的面积由1988年的781亩发展到1992年的23026.4亩;亩产由76.5kg提高到190.87kg;成功率由1988年的7.81%提高到1992年有76.78%。1992年组织验收的洞头样板点,502.4亩再生稻平均亩产298.63kg,头季稻平均亩产529.43kg,全年合计平均亩产828.06kg。其中103.28亩,头季平均亩产573.93kg,再生稻平均亩产338,28kg,全年合计平均亩产达912.21kg。现将有关试验示范技术经验总结如下。1组合选择根据不同海拔高度气候… 相似文献
3.
4.
1901年,益阳地区中稻蓄留再生稻面积2.1万亩,头季平均亩产538.9kg,再生稻平均亩产159.9kg,两季合计亩产698.8kg。千山红农场连片种植582.5万亩,头季平均亩产550.6kg,再生稻平均亩产187.3kg,两季合计亩产737.9kg。其中该场一分场七队农户秦再奇种植2.0亩汕优63蓄留再生稻,头季平均亩产510.0kg,再生稻平均亩产305.0kg,创益阳地区再生稻单产最高纪录。展示了益阳地区再生稻生产有着很大潜力,同时也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产栽培经验。 相似文献
5.
2009-2010年南平市延平区选用Ⅱ优航1号、Ⅱ优明86等组合培植再生稻,有效提高了单季稻田单位面积的稻谷产量和收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介绍了闽北地区种植再生稻的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7.
再生稻不同产量水平的生育特性和栽培技术李凌,曾凌云(武夷山市星村镇农技站)为找出现实生产中限制再生稻高产的主要因素,建立高产综合技术,1993年在武夷山市星村镇黄村汕优53再生稻示范片选择四丘不同产量水平的田块,追踪观测产量形成特征和苗密肥措施。一、...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更省工省本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扩大抛秧的应用领域,福建省从1995年起进行了抛秧再生稻栽培技术的研究,先后在尤溪、泰宁、莆田、长泰、云霄等地进行试验示范。现将初步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情况(一)试验地点.试验安排在尤溪县西城镇麻洋村再生稻区,海拔280m,选择在地形开阔,肥力中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稻田中进行。(二)试验设计1995年进行再生稻(抛栽)—一养鱼试验,面积1.15亩;1996年进行抛秧再生稻—一养鱼和湿润秧手插再生稻—一养鱼简比试验,面.积5.3亩。两年均采用作畦栽培,并开十字纵横主沟,畦沟… 相似文献
9.
10.
11.
抛秧再生稻的特点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1998年,以汕优63为材料,进行了抛秧再生稻的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头季稻于3月15日至3月30日采用软盘旱育秧,3~4叶抛栽,可以获得较高的两季产量,效益显著,且能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可因地制宜在劳力较为紧张的双季稻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杂交早稻再生稻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早稻再生稻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初报施能浦(福建省农业厅)在光温资源一季稻作有余,雨季不足的地区,培育再生稻,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多收一季粮食,已在生产中广为应用。对温光资源充足的双季稻区,进行早稻—一再生稻是否可行?1991~1993年先后在闽清、尤... 相似文献
13.
14.
天优673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杂交稻新品种,作再生稻种植具有头季产量高、再生能力强、抗病强等特点。主要介绍了天优673在建瓯市南雅镇作再生稻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天优3301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品种,适宜作再生稻种植。介绍了天优3301在邵武市再生稻百亩示范片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6.
17.
冷浸田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两系杂交水稻培两优288在冷浸田进行杂交中稻——再生三稻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旱地育秧、2.5叶左右移栽、每蔸插2粒谷苗、移栽密度23.31万穴/hm^2、宽行窄株、起垄栽培、湿润管理、重施有机肥作底肥、适留高桩30~50cm、加强催芽肥和壮苗肥的施用等技术,两季产量可达14.44t/hm^2,其中再生稻产量可达5.71t/hm^2。 相似文献
18.
再生稻作为一种新的水稻耕作制度,在武夷山市已得到大面积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稻瘿蚊"的迁入危害和再生稻技术的引进推广利用,武夷山市中稻-再生稻的种植面积从1988年的133.3~200hm2发展到现在的3 800hm2,约占稻田面积20%;产量水平(头季稻 再生季,下同)从1988年的550kg/667m2提高到现在的700 kg/667m2,递增27%;成功率由原来的60%~70%提高到现在的89%,提高19%~29%. 相似文献
19.
汕优多系一号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陈玉奇(尤溪县占溪农技站)一、产且表现(一)头季稻1994年亩产596.6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39.skg,增长7.15%】1995年3个点平均亩产分别590ks.574.gkg.603.Zkg,比对照分别增长6.8... 相似文献
20.
杂交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杂交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是将一种两收的杂交中稻和再生稻的栽培技术看成一个统一的技术体系。概述了要选用两季都高产的良种,确定适宜的种植区域;种好头季稻,在实现其高产的同时,为再生稻稳产高产奠定基础;适时施足促芽肥;看芽收割头季稻,高留稻桩和加强再生稻田间管理等一系列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