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广西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条螟卵优势寄生蜂种类及寄生情况,为保护本地优势自然天敌及人工释放控制蔗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采样调查及室内饲养观察,对广西3个代表性蔗区南宁市吴圩镇、崇左市濑湍镇和来宾市武宣县甘蔗条螟卵寄生蜂种类及优势种进行调查.[结果]3个蔗区条螟卵寄生蜂主要有螟黄赤眼蜂和黑卵蜂两种,其中,崇左市濑湍镇蔗区黑卵蜂对条螟卵块和卵粒寄生率分别为52.11%和45.32%,螟黄赤眼蜂分别为19.72%和17.04%;南宁市吴圩镇蔗区黑卵蜂对条螟卵块和卵粒寄生率分别为1.79%和2.40%,螟黄赤眼蜂分别为8.93%和6.29%;来宾市武宣县蔗区黑卵蜂对条螟卵块和卵粒寄生率分别为5.13%和6.36%,螟黄赤眼蜂分别为43.59%和41.75%.[结论]黑卵蜂是崇左市濑湍镇甘蔗条螟卵寄生性优势天敌,螟黄赤眼蜂是来宾市武宣县和南宁市吴圩镇甘蔗条螟卵寄生性优势天敌.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通过抗药性监测,摸清广西主要蔗区二点螟对防治农药的敏感性,以期为广西甘蔗二点螟的合理用药及抗性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点滴法,测定广西主要蔗区二点螟种群对当前主要防治农药克百威、特丁磷和毒死蜱及新推广农药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结果]甘蔗二点螟对不同农药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氯虫苯甲酰胺>克百威>特丁磷>毒死蜱.不同蔗区二点螟种群对同一种农药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克百威以南宁种群的耐药性最强,特丁磷以来宾种群的耐药性最强,毒死蜱以百色种群的耐药性最强,氯虫苯甲酰胺对各地二点螟种群仍保持高度敏感,其致死中量为0.4177~0.6087μg/g.不同蔗区二点螟种群对农药反应的分散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氯虫苯甲酰胺>克百威>毒死蜱>特丁磷.[结论]甘蔗二点螟对克百威、毒死蜱和特丁磷已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氯虫苯甲酰胺仍然保持高度敏感,但二点螟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抗药性的风险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广西主要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ing disease,RSD)的发生情况,了解其分布、危害程度及发生规律,为推广甘蔗健康种苗,有效防控RS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广西9个糖料蔗主产区进行RSD发生情况调查和田间取样,采用PCR对采集的蔗茎样品进行RSD检测,并按不同蔗区、不同品种、不同植期、不同蔗地类型的发病率分析广西蔗区RSD发生状况.[结果]在278个样品中有198个样品检测出RSD,检出率为71.2%;调查的9个主产区均检测出RSD,阳性检出率在58.3%~100.0%;采集的27个甘蔗品种(系)均检测出RSD,其中主栽品种ROC22发病严重,RSD检出率达80.8%;新植蔗的RSD检出率为36.0%,宿根蔗的RSD检出率为75.7%,宿根年限越长,RSD检出率越高;旱地蔗的RSD发病率比水田高18.1%(绝对值).[结论]RSD在广西普遍发生且发生严重,生产中急需推广甘蔗温水脱毒种苗和选育高抗且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品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广西北海蔗区疑似发生甘蔗白条病的样本进行PCR检测鉴定,明确甘蔗白条病在广西北海的发生情况,为甘蔗白条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11月,在广西北海合浦县、银海区和铁山港区采集疑似甘蔗白条病样本372份,涉及19个甘蔗品种/系,采用甘蔗白条病病原白条黄单胞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Ashby) Dowson]特异引物XAF1和XAR1对采集样本的DNA进行PCR检测.对部分有阳性条带的PCR产物进行切胶回收,并送样测序,然后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所采集的372份样本中,有78份样本扩增出目的条带,阳性检出率为20.97%;19个甘蔗品种中,有13个品种检测出阳性条带,检出率为68.42%,其中白叶病检出率较高的是柳城07-95、桂糖46号、桂糖42号和柳城07-536,检出率分别为75.00%、68.75%、48.15%和33.33%.部分阳性条带经克隆后测序,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分析,发现其与广西白条病分离物KY315212.1的同源性为99%,表明它们均属于甘蔗白条病基因片段序列.[结论]甘蔗白条病已在广西北海蔗区发生危害,今后需加强检疫工作,防止从疫区调运感病蔗种,以控制病害进一步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6.
性信息素与赤眼蜂对甘蔗条螟的协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昆虫性信息素与寄生天敌对甘蔗螟虫的协同控制作用,利用螟虫性信息素监测甘蔗条螟的发生动态,利用螟虫性信息素干扰法、赤眼蜂、性信息素与赤眼蜂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蔗条螟进行防控,比较了螟害株、枯梢株和螟害节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性信息素干扰和赤眼蜂相结合对甘蔗条螟的综合防控效果最好,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性信息素干扰或单独使用赤眼蜂寄生的防控效果,螟害株、枯梢株、螟害节与常规防控比较相对防效分别为31.70%、48.55%和40.93%。各处理区的捕食性天敌数量和螟卵寄生也显著高于常规防控区。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明确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的发生情况及品种抗性,为甘蔗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梢腐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点和随机的方法,在甘蔗梢腐病发生初期对广西柳州和来宾市6个县级蔗区甘蔗主栽品种梢腐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发病程度,利用病情指数划分的抗性标准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品种的田间抗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梢腐病的区域性发生情况.[结果]2016年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发病率为0~6.11%,其中新植蔗发病率为0.34%~1.87%,宿根蔗发病率为0~6.11%;除柳城05-136外,宿根蔗感病程度均比新植蔗严重.粤糖93-159在来宾市兴宾区发生最严重,其次为粤糖00-236在来宾市武宣县.综合各品种新植和宿根蔗在不同蔗区的抗性表现,柳城03-1137、ROC16和桂糖40表现为高抗,其余6个品种表现为抗性.从小蔗区来看,调查的6个不同县(区)甘蔗梢腐病发病率差异较明显,其中武宣蔗区的发病率最高(2.85%),融安蔗区发病率最低(1.52%).从大蔗区来看,调查的两个大蔗区(柳州和来宾)甘蔗梢腐病发生程度差异不明显(P>0.05),柳州蔗区发病率稍低(1.93%),来宾蔗区发病率稍高(2.39%).[结论]目前甘蔗梢腐病在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发生程度较轻,柳州和来宾两个大蔗区甘蔗梢腐病发生程度差异不明显,但小蔗区差异较明显.甘蔗品种对梢腐病的抗性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但区域性气候及生态环境条件等是影响梢腐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甘蔗黄叶病在广西北部蔗区的发生情况,为甘蔗健康种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北部蔗区采集不同品种显症或不显症甘蔗样品,采用引物(P1:5′-AATCAGTGCACACATCCGAG-3′/P2:5′-GGAGCGTCGCCTACCTATT-3′)进行SCYLV一步法RT-PCR检测。【结果】柳州郊区蔗区调查的8个品种中有6个品种带毒,带毒率为75.0%;柳城蔗区调查的7个品种全部带毒,带毒率为100.0%;鹿寨蔗区调查的4个品种中有2个品种带毒,带毒率为50.0%;宜州蔗区调查的6个品种中有4个带毒,带毒率为66.7%。在所调查的品种中,柳城03-182、桂糖21和台糖16在作为调查对象的蔗区均检测出黄叶病毒;主栽品种ROC22也在柳城和宜州蔗区检测出黄叶病毒。【结论】甘蔗黄叶病已在广西北部蔗区发生,且有向外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霜冻天气对桂中地区主栽甘蔗品种生长及蔗糖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8年初广西各蔗区甘蔗均遭受严重的寒害冻害,研究霜冻天气对主栽甘蔗品种生长及蔗糖分的影响对确保甘蔗持续生产,选育抗寒甘蔗品种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1月霜冻天气对桂中地区主栽甘蔗品种生长及蔗糖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这次霜冻天气后甘蔗的受冻害症状明显,蔗糖分下降了0.21%-0.48%(绝对值),宿根蔗蔗糖分的降幅较新植蔗大;简纯度下降了0.37%~1.48%(绝对值),新植蔗的降幅较宿根蔗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7个甘蔗新品种(系)的田间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优良品种,为其在柳州蔗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柳州蔗区条件下,对参与广西甘蔗新品种区试的7个甘蔗新品种进行田间一年新植和一年宿根品比试验,并采用DTOPSIS法对其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7个参试品种中,以桂辐98/296的宿根萌苗率、分蘖率、有效茎数、蔗茎产量、蔗糖分和产糖量表现最好,其他品种表现无明显规律.桂辐98/296、桂糖04/120、玉林1号的综合性状优于对照新台糖22号,而柳城03/362、桂糖04/2278和桂糖02/496低于对照新台糖22号.7个甘蔗品种的C值从高到低排序为桂辐98/296、桂糖04/120、玉林1号、桂糖04/2278、新台糖22号、柳城03/362、桂糖02/496.[结论]桂辐98/296、桂糖04/120、玉林1号适宜在广西柳州地区及气候相似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而桂糖04/2278、柳城03/362、桂糖02/496则不宜在该类型蔗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深入了解生物有机肥在甘蔗生产上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肥力的培肥作用,为进一步推进广西甘蔗生产提供参考。【方法】设(1)施生物有机肥;(2)施生物有机肥+化肥;(3)施等量灭菌有机肥为对照(CK1);(4)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为对照(CK2);(5)空白对照(不施肥,CK3)等5个施肥处理,连续种植3年,在收获期测定甘蔗产量、株高、茎粗、单茎重、蔗汁锤度、蔗糖分和还原糖以及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等项目。【结果】所调查蔗区约70%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甘蔗平均产量为105694.5kg/ha,比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对照处理增产26944.5kg/ha,比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处理增产4099.5kg/ha;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甘蔗蔗汁锤度和蔗糖分分别为23.1%和16.2%,较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分别提高0.2%和0.5%,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0.8%和1.1%。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比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处理高;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甘蔗对氮、磷和钾利用率分别为39.3%、12.8%和52.8%,较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处理提高18.3%、2.2%和21.6%,较常规施肥处理提高15.0%、4.5%和30.8%。【结论】甘蔗种植区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以及氮、磷和钾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红尾白螟在广西甘蔗主产区的分布及危害程度,掌握其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为制定甘蔗红尾白螟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年调查红尾白螟在广西甘蔗主产区(百色、来宾、北海、崇左、南宁、河池、柳州)的分布,并定时定点调查甘蔗苗期、伸长期和成熟期红尾白螟发生程度.[结果]红尾白螟主要分布在百色、来宾、北海、崇左和南宁蔗区,其中以百色蔗区危害最重,年平均为害率为(9.00±2.797)%,其次为来宾、北海、崇左、南宁,为害率分别为(2.66±1.094)%、(1.94±0.923)%、(1.44±0.383)%和(0.80±0.283)%,各蔗区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甘蔗成熟期较苗期受红尾白螟危害重,百色蔗区苗期的红尾白螟为害率为(1.72±0.367)%,而成熟期达(20.00±5.088)%,极显著高于其他蔗区(P<0.01).[结论]甘蔗红尾白螟在广西百色、来宾、北海、崇左、南宁等蔗区均有分布,其中为害最重的是百色蔗区,且甘蔗成熟期受害最重.  相似文献   

15.
温州郊区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寄生蜂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9、2000两年时间调查,发现温州郊区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寄生蜂共计10种。并对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和啮小蜂Oomyzus sokolowskii的田间自然消长动态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州郊区该两种寄生蜂在不同季节的田间自然寄生率,一年中6~7月和9~11月为两个发生高峰;非防治区菜蛾绒茧蜂和啮小蜂的平均寄生率分别为18.2%和16.0%,而菜农防治区则分别仅为4.1%和2.8%。表明化学杀虫剂对这两种寄生蜂有较强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广西主要蔗区宿根蔗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宿根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总体上表现为:细菌>真菌>放线菌。但宜州市和北海市土壤中真菌数量>放线菌;崇左市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相当。  相似文献   

17.
浅谈湛江蔗区甘蔗植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湛江蔗区甘蔗栽培制度的演变和现状。甘蔗植期受气象因子的影响,春、秋、冬、夏植蔗各具特点,建议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冬植蔗。  相似文献   

18.
不同磷肥用量对桂中蔗区甘蔗生长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桂中蔗区甘蔗磷肥施用效应,为当地甘蔗生产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施磷量处理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进行田间试验,设4个施磷量处理(P0、P1、P2、P3),对应磷肥用量分别为0、59.925、119.850、179.775 kg/ha (P2,O5),研究不同处理对甘蔗生长性状的影响,并计算各处理的磷肥农学效率.[结果]施用磷肥处理甘蔗分蘖期、伸长初期、工艺成熟期均能明显提高甘蔗的长势,与不施磷肥处理相比,施磷处理的有效茎数、茎径、产量分别提高6.48%、6.67%和8.70%;P1、P2和P3的磷肥农学利用效率分别为14.51%、10.82%和8.31%.当磷肥施用量超过119.850 kg/ha(P2O5)时,甘蔗单茎重与磷肥农学效率均随着施肥量的继续增加而降低.[结论]从甘蔗增产效果以及肥料资源高效利用等综合考虑,桂中蔗区甘蔗磷肥的合理施用量为119.850 kg/ha( P2O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桂中蔗区甘蔗磷肥施用效应,为当地甘蔗生产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施磷量处理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进行田间试验,设4个施磷量处理(P0、P1、P2、P3),对应磷肥用量分别为0、59.925、119.850、179.775 kg/ha (P2,O5),研究不同处理对甘蔗生长性状的影响,并计算各处理的磷肥农学效率.[结果]施用磷肥处理甘蔗分蘖期、伸长初期、工艺成熟期均能明显提高甘蔗的长势,与不施磷肥处理相比,施磷处理的有效茎数、茎径、产量分别提高6.48%、6.67%和8.70%;P1、P2和P3的磷肥农学利用效率分别为14.51%、10.82%和8.31%.当磷肥施用量超过119.850 kg/ha(P2O5)时,甘蔗单茎重与磷肥农学效率均随着施肥量的继续增加而降低.[结论]从甘蔗增产效果以及肥料资源高效利用等综合考虑,桂中蔗区甘蔗磷肥的合理施用量为119.850 kg/ha( P2O5).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广西桂南蔗区土壤养分状况,为桂南蔗区土地的合理利用及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GIS技术,采集广西桂南甘蔗种植区的典型土壤类型的耕层土壤样本498份,测定其养分含量状况。【结果】酸性土壤(p H〈6.5)是桂南蔗区的主要类型(占95.5%),其有机质含量6.03-44.58 g/kg、碱解N 14.0-175.0 mg/kg、速效P1.7-95.0 mg/kg、速效K 11.0-358.0 mg/kg,不同的养分含量大多处于中等水平,与高产土壤条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各种微量元素中,B的平均含量为0.24 mg/kg,98%的土壤缺乏B;有效Mg的平均含量为62.34 mg/kg,69.08%的土壤缺Mg;活性Ca的平均含量为592.68mg/kg,54.84%的土壤活性Ca偏低;有效Zn的平均含量为0.93 mg/kg,19.08%的土壤缺Zn;有效Cu的平均含量为0.65mg/kg,7.02%的土壤缺Cu。【结论】广西桂南蔗地土壤肥力总体水平不高,有机质偏低,速效N、P、K含量均处于中下水平,Fe、Mn含量较丰富,大部分土壤有效Cu和有效Zn含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因此生产上应适当增施有机肥、N、P、K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