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麻黄,也称草麻黄,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全草可入药,草内含麻黄碱、伪麻黄碱,有发汗、平喘、止咳、利尿功能,根具止汗功能,因而人工栽培麻黄有着极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实际生产中一般采用育苗后移栽的方法栽培。 一、育苗 育苗地的选择:选择地势平坦、保水能力较强的沙壤土,水源条件好,排水通畅,地下水位不能过高,同时有足够的劳动力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整地及施肥:秋季深翻、春季整平、精耕细作。结合整地每亩施3~5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作床:按宽1.5米、长20米作床,以高床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草麻黄既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也是吉林省Ⅲ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开展草麻黄的人工栽培是破解资源保护与利用矛盾的最佳途径。本文从育苗及栽植两方面介绍了草麻黄的栽培地选择、整地施肥、栽植及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叙述了麻黄的药用价值,市场行情、现状,人工栽培必要性,并通过其在甘肃、内蒙古等地人工栽培实验,就麻黄的人工栽培(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圃地管理、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移植、兔鼠害防治)等技术进行探讨和介绍。  相似文献   

4.
麻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 ,也是目前制药工业的主要原料。由于制药工业产品市场销路看好 ,价格又高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新疆就建起了 11个麻黄素提炼厂 ,就原料而言 ,每年需要麻黄 10× 10 4 吨。由于麻黄自然生长稀疏 ,生长速度慢 ,单位面积产量低 ,再加上大规模乱采乱挖 ,使麻黄自然生态景观一片狼藉 ,野生麻黄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为了减少绿洲压力 ,防治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扩大 ,保护草场的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 ,保证原料供应 ,充分发挥新疆的土地、光照和麻黄资源优势 ,促进经济发展 ,用产业化的思维模式去组织原料生产、产品的加工…  相似文献   

5.
6.
本文报道了麻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在中度盐碱地上采用覆沙压碱、灌水洗碱、深栽避碱、激素处理等措施进行草麻黄人工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深栽避碱和覆沙压碱对草麻黄株高生长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各项栽培技术措施在中度盐碱地上对草麻黄地上生物量产量的增加均有显著促进作用。综合2项生长指标考虑,以深栽避碱和覆沙压碱技术措施对草麻黄在中度盐碱地上栽培具有更显著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8.
沙区麻黄人工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麻黄具有药用价值,是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的重要植被类型。为有效地保护并提高这类天然药材的资源储量,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1986年开始,我们在国内进行了麻黄人工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对分布在我国沙区的5种麻黄进行了引种、育苗、栽培及刈割技术的试验,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草麻黄     
草麻黄(E.sinica stapf)主要分布分子内蒙古、吉、辽、冀、晋、豫、陕等省区。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是集中产区,全盟8个旗、县、市均有分布,多生民在固定或半固定的沙地或山坡地,集中连片的约有一百多万亩。每年可收购约4000万公斤。二、形态特征株高40——50cm;茎绿色、圆形、对生或轮生,节间长2.5—5cm,直径约2mm,无明显纵槽;叶膜质鞘状生于节上,下部1/3——2/ε合生,上部2裂,裂片锐三角形。雄  相似文献   

10.
随着麻黄素制药工业的发展,对麻黄草需求量不断增加,出现了抢收抢购、提前收割、连根采挖等现象,不仅降低了麻黄草的产量和质量,而且使资源面积逐渐缩减,日趋枯竭,要想扩大资源,除合理开发利用外,必须走野生变人工栽培的路子。1麻黄草的生物学特点、种类及分布1.1生物学特点麻黄草呈灌木、半灌木或草本状,高3~100cm左右,茎直立或匍匐,分枝多,一般是雌雄异株,少有同株。雄球花单生或数个丛生,雄花具膜质假花被;雌花具4对交叉对生或8轮苞片,仅顶端1~3片苞片生有雌花,种子1~3粒。1.2种类新疆约有9种及1个变种。主要有木贼麻黄、中麻黄、蓝麻黄…  相似文献   

11.
麻黄的栽培     
麻黄的栽培杨自辉麻黄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属旱生和超旱生灌木和半灌木,还是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麻黄全草含有多种生物碱,主要有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和类似于肾上腺素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天然麻黄碱的主要出口国,国内外市场对麻黄碱的需求量很大,但...  相似文献   

12.
麻黄为多年生草本状小灌木,生长于干旱的荒漠、半荒漠草原,是旱生植物,耐严寒、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很强。麻黄经加工提取出来的麻黄素,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属于畅销产品,需求量很大。内蒙古是我国麻黄的主要产区之一,所出产的麻...  相似文献   

13.
变迁麻黄台     
2001年4月2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中国生态安全报告(一):生态的警告”为题报道:“几年前,一群生态灾民由于原先居住地过分干旱,不适于生存,于是,迁徙到甘肃省古浪县麻黄台村,建立了新家……”,“村民们说,新家跟老家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风大沙多,庄稼难活”,“……每年开春以后,村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地里清沙子,直到把被沙子埋住的地刮出来”。如今,展现在你眼前的这个沙漠田园就是昔日流沙滚滚的麻黄台村,你看了可能难以相信,一条条林带隔断了往日弥漫的沙尘。从2001年到2003年短短两年多时间,沙海变桑田!这里究竟发生…  相似文献   

14.
人工种植麻黄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毛乌素沙地人工种植麻黄的适宜自然地理条件及麻黄的育苗,栽植,抚育、管理、采收技术及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麻黄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植物 ,因其生态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而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麻黄草分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等几种 ,为旱生草本状多年生半灌木 ,主要生长在4 0°~ 4 5°N范围内半沙化的荒漠化地区。它含有丰富的麻黄碱 ,提取的麻黄素用于制药、食品添加剂及工业领域。麻黄为多年生蓄根植物 ,1次种植 ,多年受益 ,其根系发达 ,是仅有的几种能在濒临沙化的草原上顽强生长的植物之一 ,被誉为“草原卫士”。麻黄全草和根均可入药 ,草有发汗、平喘和利尿的作用 ,根有止汗作用。世界上只有我国境内的麻黄产量及含碱量适于工业化…  相似文献   

16.
赵新成  陈雷 《新疆林业》2001,(4):19-19,47
1 育苗地选择1.1 土壤质地选择养分丰富 ,结构疏松 ,透气良好 ,其中粘粒含量小于3 0 % ,最好沙壤土。p H值为 7.5~ 8.0 ,土壤含盐量小于 0 .1%。1.2 育苗地要求地势平坦 ,具备灌溉排水条件 ,地下水位大于 1.5m。田间杂草较少 ,无多年生杂草 ,多年种植蔬菜、瓜茬地不宜作为育苗地。2 土壤处理2 .1 播种前结合整地施足基肥 ,一般每 667m2 施农家肥 12 0 0 kg左右 ,二铵 2 5kg,将其混拌均匀撒施到田间 ,耕翻 3 0 cm。2 .2 在施肥时 ,可在肥中加施硫酸亚铁 10 kg/ 667m2 kg 及 2 kg/ 667m2甲基异硫磷颗粒剂 ,起到疏松土壤和土壤、农家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麻黄素需求量不断增大,其价格也可观。去年,乌审旗麻黄素厂以每公斤麻黄草1.6元收购。由于经济效益高,人工种植麻黄面积不断增加,且全部采用水地种植,其造价高昂,平均每亩投资达 700~1000元,不但要打井、购置变台、  相似文献   

18.
沙地之宝──麻黄李仲喜麻黄,又名草麻黄,为麻黄科植物,它不仅是一种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而且是一种价值很高的药用植物。以全草入药,地上茎入药为麻黄,地下茎入药为麻黄根。麻黄为多年生草本状灌木,高30—70厘米,根木质,黄褐色,主根暗棕色。木质根状茎短而...  相似文献   

19.
木麻黄 (Casuarinaequisetifolia)生长快 ,耐盐碱耐干旱 ,抗风性能强 ,是我国南方沿海防护林造林的主要树种。传统的木麻黄育苗方法是当年播种移苗 ,次年 4~ 5月份出圃造林 ,其主要缺点是苗木生长周期长、造林成活率低。 2 0 0 0年笔者首次采用容器育苗方法培养木麻黄苗木 ,3月播种 ,9月出圃造林 ,现将这次生产实践过程整理如下。1 苗圃地选择与播种床整理木麻黄容器育苗要着重考虑灌溉条件 ,其次是交通土地等条件。笔者选择了离造林地距离 40 0m、刚改良的滩涂作为圃地 ,其土壤性质同造林地接近 ;病虫害少 ,旁边…  相似文献   

20.
刘灏  陈彦芹 《河北林果研究》2004,19(Z1):533-536
西藏的麻黄属(EphedraL.)资源较为丰富,有7种,是西藏植被中无叶灌丛的主要建群种之一,其山岭麻黄(E.gerardianaWall.exStapf)、西藏中麻黄(E.intermediavar.tibeticaStapf)、藏麻黄(E.saxatilisRoyleexFlorin),分别建成山岭麻黄群系(Form.E.gerardiana)、西藏中麻黄群系(Form.E.intermediavar.tibetica)、藏麻黄群系(Form.E.saxatilis),其中单子麻黄(E.monospermaGmel.exC.A.Mey.)所含的麻黄碱总量高达2.467%,是已知的麻黄碱(Ephedrine)含量最高的种类,可作为首先开发利用的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