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蠹磷化氢高抗性品系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用采自广东潮州、湖北沙洋和广东阳春等3个高抗性品系的谷蠹进行了抗性遗传研究,分别对这3个高抗性品系的谷蠹和一个敏感品系的谷蠹进行纯化后,作为亲本进行一系列杂交组合试验,用LCT方法测出各个亲本及其F1代杂种(F1)、F1代对抗性亲本的回交(F1-BC)、F1代自交(F2)、敏感亲本雄性与抗性亲本雌性的杂交(F11)、抗性亲本雄性与敏感亲本雄性的杂交(F12)的浓度时间对数-死亡机率值反应曲线(LCT-P线),并对这些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对磷化氢有高抗性的谷蠹品系的抗性遗传都为不完全显性,受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控制,并在常染色体上而非性连锁。  相似文献   

2.
旨在了解现有食葵亲本材料的菌核病抗性及抗性配合力,以及用这些亲本材料配制杂交组合后F1的抗病表现,从而为亲本的合理选配提供依据。试验采用6个食葵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6个恢复系为父本,配制36个杂交组合。翌年,种植12个亲本及36个F1,于盛花期接种核盘菌,通过比较亲本间、亲本与F1、F1间的田间发病率、病情指数及相对潜伏期差异,分析了食葵的菌核病抗性及抗性配合力。结果表明:供试的绝大多数亲本材料对菌核病不具备抗性,仅有少部分表现中等抗性,没有发现高抗材料;供试的绝大多数材料从亲本到F1抗病能力明显提高,具体表现为发病率下降,病斑面积缩小,发病时间推迟,并且F1中出现高抗材料,表现出明显的抗病优势;不同亲本间的抗性配合力差异较大,亲本本身的抗性表现与抗性配合力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亲本本身抗病较强、抗性配合力又较高的材料是最理想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3.
4.
澳大利亚的主要棉花病害有黑斑病、维管萎蔫病、黄萎病、枯萎病和角斑病,这些病害使澳大利亚棉花生产严重减产,很难防治,当前唯一有效的防治是作物轮作和抗病育种。内吸诱导抗性(SIR)可增强植物的自然抗性,且抗性具有广谱性。经SIR处理的植株,当病菌侵入时,...  相似文献   

5.
引言鉴别剂量法是贮粮害虫抗药性常规试验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试验方法是将昆虫暴露在大约相当于已知敏感品系99.9%致死的浓度下,如果没有任何昆虫对这种试验产生反应,这就说明可能存在抗性,然后进一步进行确证试验。如果样品全部反应,则该种群就应归类于敏感的品系。但是,在某些条件下,这种试验不能决定样品中抗性基因的存在。当被抽样的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很低时,样品中可能包含有些抗性为杂合的昆虫,但是,纯合抗性的个体的频率可能更低,以至在样品中不能出现。如果抗性以隐性基因存在,杂合的个体将对鉴别剂量产生反应,因此,试验就指出杀虫剂的敏感度。面临基因所赋予的抗性,在杀虫剂处理的原始种群中,抗性可能发生,因而抗性将产生选择作用。但是,如果抗性以很低的频率检出,这  相似文献   

6.
7.
棉枯萎抗性形成规律的发现与抗性定向培育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棉枯萎人工病床病圃连续群体选择法发现,枯萎抗性转化现象和抗性形成规律:所有供试原感病高产优质品种在病菌连续入侵条件下,病床病株率逐年逐代下降,矮化症状逐年逐代缓解,群体高度逐年逐代上升,表明抗性逐年逐代提高。经5年左右均转化为高抗品种,为寄主免疫功能渐变性定向的遗传适应变异和后天获得抗性遗传的累加作用结果,病理学和生化分析均证实这一解释。获得高抗性后,原品种之丰产性和品质也有改进,不存在抗性丰产性品质间的遗传反相关关系,从而创棉枯萎抗性定向培育原理方法。1974~1994年,此法已育成抗性、丰产性、品质三兼优或二兼优品种和资源30余个。  相似文献   

8.
小麦品种的麦红吸浆虫抗性分级方法及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简化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抗性的鉴定方法,评价我国冬小麦主栽品种对吸浆虫的抗感性,2008-2012年在河南洛阳田间,连续调查鉴定麦红吸浆虫对我国小麦主栽品种的虫穗率(ISP)与损失率,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ISP和损失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田间吸浆虫高密度下,ISP定级方法比相对定级方法更能表现品种的抗性和敏感程度,各抗级的指标依次为0 (免疫)、0 < ISP < 20 (高抗)、20 ≤ ISP < 40 (中抗)、40 ≤ ISP < 60 (中级)、60 ≤ ISP < 80 (感)和ISP ≥ 80 (高感)。我国冬小麦的主要生产品种对吸浆虫均为感虫或高感,而荆麦66表现为高抗,我国小麦中极度缺乏抗虫品种。鉴定结果表明,ISP定级方法简便高效,可以取代相对定级法用于小麦抗红吸浆虫的鉴定。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抗黄瓜花叶病毒病的烟草品种铁把子和台烟8号,感病品种NC82和中烟15为亲本,构建F1、F2、BC1代分离群体,并对它们进行CMV的接种鉴定和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铁把子和台烟8号对CMV的抗性是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的.依据混合群体分组分析法(BSA),从F2代群体植株中选取DNA建立黄瓜花叶病毒病的抗病基因池和感病基因池,利用135对SSR引物进行分子标记和分析,得到标记SM1350与来源于铁把子的CMV抗性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8.64 cM,标记SM2270与来源于台烟8号的CMV抗性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3.92 cM.  相似文献   

10.
小麦纹枯病抗性鉴定技术及抗性资源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纹枯病在长江流域及黄淮麦区的普遍严重发生,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培育、推广抗纹枯病品种的前提是小麦抗病资源的鉴定和筛选。本研究探讨了麦粒嵌入法和牙签嵌入法两种接种方法对小麦纹枯病的诱发效果,并用麦粒嵌入法分析了黄淮麦区及长江中下游麦区的小麦主栽品种、重要亲本及国外引进材料的纹枯病抗性,结果表明:带菌麦粒接种法具有更高的纹枯病接种强度,可获得更好的发病效果;所有检测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但高抗纹枯病的材料仅发现3份,分别为苏3/扬5、X9610和郑3666,中抗以上材料102份,占总检测材料的23.23%。  相似文献   

11.
大白菜软腐病苗期抗性及其与成株期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6个大白菜品种苗期抗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细菌根系侵入和潜伏侵染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别;同一品种幼苗对侵入侵染的抗性与对潜伏侵染的抗性间没有相关性。幼苗期的组织含菌量与成株的田间软腐病发病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初步建立了大白菜对软腐病苗期抗性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陆地棉黄萎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采用MINQUE(1)的统计方法,用ADM模型、ADAA模型、AD模型[1],估算陆地棉8个杂交亲本和F1、F2代各28个组合的黄萎病抗性遗传效应。结果表明,陆地棉黄萎病抗性的遗传不存在母体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因而采用AD模型分析,加性效应占52.43,显性效应为9.01,均达极显著水平;广义遗传率为83.04%,狭义遗传率为70.87%。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哈尔滨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合理布局,本研究于2011年以24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和12个水稻品种为靶标,以120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和22个稻瘟病菌鉴别菌株为选择压力,通过喷雾接种和离体接种方式完成试验,同时对部分结果进行了PCR复检,获得了各稻瘟病抗性基因利用价值和水稻品种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准确信息,得出以下结论:12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抗谱在10.83%~93.33%,平均抗谱为38.09%;212个水稻品种共检测到稻瘟病抗性基因10个,pi-a基因出现频率最高;3结合两方面信息,初步制定单一品种和多品种抗稻瘟病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6.
17.
水稻纹枯病抗性关联分析及抗性等位变异发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苗期微室接种鉴定法,用144个分布于水稻全基因组的多态性标记,利用TASSEL软件GLM (Q)、MLM (Q+K)和MLM (PCA+K) 3种模型对456份水稻材料组成的自然群体进行纹枯病抗性关联分析。结果发现,有13个标记位点至少在两种模型中均被检测到与纹枯病抗性显著关联,单个位点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84%~8.42%;其中10个标记位点位于以往报道的连锁定位的抗纹枯病QTL附近,3个标记位点(RM1036、RM5371和RM7585)是未曾报道的新的抗病相关位点。抗性等位变异RM7585-150对纹枯病发病病级减效效应最大;有259份材料携带抗性等位变异RM5371-129,占供试材料总数的56.8%,只有26份材料携带抗性等位变异RM1036-82,占供试材料总数的5.7%。水稻纹枯病发病病级与其含有的抗性等位变异数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本研究结果将为水稻抗纹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用药范围、用药数量的增多,害虫抗性越来越突出,特别在一些大田连片连作地区,像一些棉区、稻田,很多害虫已对某些药物产生了很大的抗性,出现了这些药物防治效果下降甚至不管用的程度。这里面跟农民用药习惯不良和缺乏科学用药知识,以及基层个别经销商不科学的有意误导或错误指导有着很大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是很多农民一旦认为某种农药效果较好,就会连年购买,一年四季使用。像吡虫啉、氧化乐果、功夫等等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