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杉木及其混交树种的垂直分布与垂直热量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根据 2 4 1块样地 ,统计出杉木及其 8个混交树种的垂直温暖指标的频数分布 ,经 χ2检验表明绝大多数混交树种呈正态分布 ,个别近似正态分布 .半峰宽公式计算结果表明 ,杉木及其主要混交树种垂直温暖指标的全范围为 90 .5~ 1 73.3℃ · 月 ,最适范围为 1 0 5.5~ 1 62 .8℃ · 月 ,变动系数范围为 0 .0 89~ 0 .1 38  相似文献   

2.
福建主要树种的分布与气候条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温暖指数和湿度指数定量分析了福建主要树种的分布与水热条件之间的关系 ,米槠、栲树、青冈、木荷等树种是福建广域分布的物种 ,具有较大的 WI值范围 ;赤枝栲的分布区域窄小 ,WI值的分布幅仅达 34.8℃·月 ;红栲、乌莱栲、红鳞蒲桃等南亚热带成分具有较高的 WI值 ,与硬壳桂、黄瑞木、蕈树、甜槠、闽粤栲等典型的中亚热带成分交界的 WI值约为 1 75~ 1 85℃·月  相似文献   

3.
4.
福建省引种植物的分布与热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温暖指数分析了福建主要引种树种分布与热量之间的关系 ,结合半峰宽原理确定了福建省主要引种树种的最适热量分布范围。结果表明 ,天竺桂、少叶黄杞、闽楠及拟赤杨等树种是福建广域分布的引种物种 ,具有较宽的WI值 ;美蕊花、贝壳杉及红花天料木等树种的分布区域窄小 ,WI值的分布幅仅 7~ 1 0℃·月 ;南洋楹、凤凰木及木棉等热带、南亚热带树种具有较高的WI值 ,仅能在闽南一带引种栽培。主要引种植物的热量分布特征为其引种区域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东北西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为了给正确选择营造薪炭林的树种提供依据,从紫穗槐、胡枝子、柳、榆、杨、沙棘等树种的生理特性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这些树种的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及水分状况,选择了一些光合速率高、叶绿素含量多、抗旱性强的树种。经过几年的测定和选择,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在内蒙北部和吉林西部应大力营造紫穗槐、胡枝子等;在黑龙江省西部应发展柳、榆、杨等;在辽西发展紫穗槐、沙棘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依据石漠化山地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和要求,根据黔东北石漠化现状,提出了该区域适宜的造林树种,为该区石漠化山地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东北内蒙主要用材树种的种源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红皮云杉、胡桃楸、水曲柳7个主要用材树种的种源选择进行了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分析与总结。主要对各树种的早期选择,种源遗传稳定性研究及最佳种源选择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种源选择不仅为各造林地区提供了最佳种源,而且也为今后各树种的遗传改良、种子调拔、良种基地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闽北天然檫树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福建省建阳市书坊乡贵溪村的天然檫树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檫树种群中Ⅳ级立木株数较多,Ⅱ级苗木和Ⅲ级幼树的株数较少,而且缺乏Ⅰ级幼苗,因此该群落中的檫树种群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的种群,檫树种群的高度结构呈双峰型的分布格局,且14 ̄22m高度级的株数较多,目前檫树整个种群的分布格局呈现均匀分布,但均匀程度不高,Ⅱ级苗木和Ⅲ级幼树呈现集群分布,到Ⅳ级立木阶段,檫树种群分布要各局转变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暖与东北植被分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园  邹春静  徐文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229-5231
根据大气环流模型预测,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CO2浓度将增加1倍,气温升高约2℃。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东北植被的响应如下:①未来东北森林建群种的变动类型可划分为3个类群,即扩展种群、退却种群和绝灭种群。②气候变暖后,根据模型预测,植物种群将向北迁移400~700 km,向上迁移250~350 m。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频次比较、Taylor指数和Iwao方法全面分析了南亚热带次生阔叶林4个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揭示了组成天然次生林群落的各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的成因及种群密度变化对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阐述东北次生林水曲柳、胡桃楸、柞木、白桦、糠椴、小叶杨等六种木材下列项目的测定与研究:1.生材含水率;2.新伐材pH值与存放时间的关系;3.木材的pH值及其在树干上的分布;4.木材的总游离酸。 次生林是由原始林经过人为和自然因子的多次反复作用以后所形成的一种森林类型。我国次生林的面积分布很广,约占森林总面积的64%,因此全面了解次生林木材的某些性质对国民经济建设和木材加工工艺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生材含水率(绝对含水率)是指新伐材中水分的重量与木材绝干重量的百分率。生材含水率的数值在木材加工企业设计、成材及单板干燥以及木材运输等方面均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闽北主要用材树种胸径与去皮地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闽北四县市收集的杉木994株、马尾松1087株、阔叶树1032株样木资料,按树种随机抽取100组胸径与去皮地径的成对值,用5种胸径与去皮地径的回归方程对各树种进行拟合与检验.以剩余平方和最小者为优,比较得出:杉木、阔叶树以一元线性而马尾松以幂函数方程为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5、0.9952、0.9865。用50株模外样木资料对估测模型进行F检验和U检验,估测模型的系统误差和约方误均小于5%,表明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供林业生产经营管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旱性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光学显微技术和根/冠比方法,研究了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的旱性结构,结果表明,根/冠比值高、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退化,栅/海比值高,贮水组织发达,叶肉质,等面叶和厚的角度层是重要的旱性结构特征,并就旱性结构在植物抗旱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宁夏黄圭地区主要灌木树种抗旱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6.
织金县主要立地因子与水土流失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东北红豆杉生长与气象因子关系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并指出了影响东北红豆杉生长的气象因子大小顺序依次为:本地气压,相对湿度,地面最高温,日最高温,风速,降水量,水汽压,5cm地温,15cm地温,日最低气温,气温,地面均温,蒸发量,地面最低温,40cm地温;绘制了东北红豆杉树高,地径生长量曲线,确定出相应生长量的最佳物候期,为东北红豆杉的经营利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利用关联分析得出的影响东北红豆杉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8.
以张家沟一典型的小流域集水区为研究对象,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地形图生成地形汇流值及地形指数分布图概化该地区的地形水文特征,结合实际的野外调查与分析,探讨了汇流值与土壤水分及树种分布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栅格为10m×10m和12m×12m时,汇流值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可达到0.8190和0.8705;栅格为18m×18m时,汇流值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系数仅为0.3002,二者相关性不显著。所研究的树种多分布在汇流值较小的区域,但就其树种组成来看,色木(Acermono)、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黄波椤(Phellodendron amurense)的空间分布与汇流值的相关性较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春榆(Ulmuspumi-la)、紫椴(Tilia amurensi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的空间分布与汇流值的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19.
通过庐山主要树种的含水率、粗脂肪和粗灰分的综合分析,得出金钱松、木荷是难燃树种;栎树、杉木是可燃树种;锥栗、黄山松、毛竹是较易燃树种;扁柏、柳杉、马褂木、茶叶是易燃树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黑龙港流域的农田林网辐射平衡、热量平衡状况初步研究表明:林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网内农田活动层辐射平衡和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再分配;说明林网对网内小气的候形成起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