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一、大豆灰斑病 大豆灰斑病又称蛙眼病、褐斑病或斑点病,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及籽粒,该病是一种间歇性流行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愈来愈严重.一般发生年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可减产30%,个别可达50%.同时,灰斑病还严重影响大豆品质,灰斑病粒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降低1.2%,百粒重降低2 g左右.  相似文献   

2.
在三江平原大豆主产区设立气象观测站,监测2005~2010年6年中7月、8月(大豆灰斑病易感期)日降水量,同时在气象站周围种植易感大豆灰斑病品种合丰45号,定点定株逐日调查和记录大豆灰斑病病情指数。初步确定三江平原大豆灰斑病易感期降水量对大豆灰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灰斑病发生与7月上旬、下旬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在此基础上8月下旬遇到较强降水,易发生大豆灰斑病,严重时将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3.
大豆灰斑病作为主要大豆作物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起源于我国黑龙江省地区,对我国 的大豆产量和大豆质量都产生了严重影响。东北平原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合大豆灰斑病的病原 的萌发和发展,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温度和适度。大豆灰斑病有明确的发病的规律和明显的病 状,因此大豆灰斑病的病原体作用大豆作物的一系列原因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针对大豆灰 斑病发生的各种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此得到一些有效的大豆灰斑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一、大豆灰斑病大豆灰斑病又称蛙眼病、褐斑病或斑点病,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及籽粒,该病是一种间歇性流行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愈来愈严重。一般发生年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可减产30%,个别可达50%。同时,灰斑病还严重影响大豆品质,灰斑病粒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降低1.2%,百粒重降低2 g左右。1、病害症状大豆灰斑病病原菌主要危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茎、荚及种子。带菌种子长出的幼苗和子叶片出现圆形或半圆形深褐色凹陷斑,气候干燥时,病斑扩展缓慢。当气候适宜、低温多雨时,病斑可蔓延至生长点,使幼苗枯死。成株叶片染病后,初现褪绿色小圆斑,逐渐发展成为中间灰色至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蛙眼状斑,大小1~5mm,有的病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潮湿时,叶片背面病斑中央生出密集的灰色霉层,为该病菌的分生孢子发病重时,病斑布满整个叶片,病斑融合,  相似文献   

5.
两个大豆灰斑病抗性相关SCAR标记的发现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灰斑病是一种由大豆灰斑病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会导致大豆叶片出现病斑、大豆籽粒斑驳,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对大豆生产有重要影响。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对142份育成大豆新品种(系)的灰斑病抗性进行鉴定,进而对大豆灰斑病抗性资源进行评估。利用前期开发的功能分子标记进行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筛选得到两个与大豆灰斑病抗性相关的SCAR标记,可用于大豆抗灰斑病的分子辅助育种研究。测序分析发现,它们定位于两个磷脂酶D基因内含子上,是由大豆转座子插入突变形成的。这两个SCAR标记具有功能基因靶向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大豆抗灰斑病育种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抗灰斑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大豆种质对大豆灰斑病的抗性,是大豆抗病育种的前提条件.2009年在大豆灰斑病病圃,对黑龙江省大豆育种单位近期新育成的大豆新品系进行抗大豆灰斑病鉴定筛选研究,为抗病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在大豆R3~R4阶段,采用孢子悬浮液人工喷雾接种鉴定方法,鉴定出10份高抗大豆灰斑病的新品种,宝交04-4036、钢0027-3、九...  相似文献   

7.
大豆灰斑病是影响大豆生长的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害。随着北方大豆重茬、迎茬面积的增加,大豆灰斑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大豆灰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和籽粒,严重降低了光合作用,同时会导致大豆提前落叶,最终严重影响大豆品质和营养含量。文章分析并研究了北方大豆灰斑病发生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措施,旨在为相关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豆对灰斑病菌毒素的抗性及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灰斑病毒素是从大豆灰斑病菌 (CerosporasojinaHara)中提取出的一种能使大豆植株产生毒害的物质。由于不同大豆品种对毒素的抗性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利用大豆灰斑病 10个生理小种和 5 0个大豆品种及抗感杂交组合的F2 代 ,结合田间接种鉴定的结果 ,研究大豆对灰斑病毒素的抗性反应及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大豆灰斑病毒素鉴定与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的基本符合率为 6 2 .37%,供试组合对大豆灰斑病 7号生理小种毒素的抗性受到 1对显性单基因的控制。毒素鉴定具有不受生育期、环境条件限制 ,可重复性强的特点 ,是大豆灰斑病抗性鉴定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
大豆灰斑病抗性基因效应分析及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豆灰斑病抗病性的基因效应分析,及对4种类型病斑数的相关分析,揭示出大豆植株的抗病性存在加性、显性和上位性。同时指出灰斑病病斑大小分别受两种不同的遗传机制控制,为实际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生防制剂芽孢杆菌菌株69对大豆病害的防效,采用菌剂拌种和叶面喷施的方法,测定芽孢杆菌菌株69对大豆灰斑病、根腐病和胞囊线虫病的防效。结果表明:芽孢杆菌菌株69能很好地防治大豆灰斑病和根腐病,其中对灰斑病的防效达71.9%,比对照绥农14-3增产10.2%;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效达55.1%,高于其它处理。芽孢杆菌菌株69对大豆胞囊线虫没有防效。  相似文献   

11.
大豆灰斑病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灰斑病是东北大豆主产区主要病害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在我市大范围流行危害,后因推广抗病品种,其危害大大减轻,达到可以不预防的水平。近二三年大豆灰斑病在我市又开始大面积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2.
大豆灰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大豆灰斑病的性质及危害症状,总结了其研究进展,以期为大豆灰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江滨农场大豆灰斑病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黑龙江省江滨农场降雨多、雨季长,气象条件适宜大豆灰斑病发生,为此江滨农场于9月上旬对全场所种植大豆5个主栽品种的灰斑病发生情况及发生程度进行了调查,目的是为今后大豆抗病品种的选用提供一定的依据,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1大豆灰斑病的发生条件及危害大豆灰斑病是  相似文献   

14.
在大豆灰斑病流行年份,测定了五个组合的F_2代叶部抗灰斑病和感灰斑病两株群其相应株灰斑病粒率的差异及其显著性。其结果为两株群籽粒灰斑病差异明显,达到显著水准。叶部高抗灰斑病株群其籽粒灰斑病达中抗一高抗株平均占98.2%。表明叶部高抗灰斑病单株,其籽粒绝大多数也抗灰斑病。因此,通过对叶部抗灰斑病单株的选择来完成其籽粒抗性的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它内部具有极其丰富的蛋白质以及人体需要的氨基酸。而且它的用途十分广泛,它不仅可以作为农业食品食用,而且也是重要的工业食品加工原料以及牲畜的饲料。由此可见,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大豆。但是大豆病虫害的频频出现,严重的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为此,本文主要对几种常见的大豆病虫害的危害、防治技术进行论述,以供参考。一、常见的大豆病虫害1.常见的大豆病害我国常见的大豆病害有20多种,如: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根腐病、大豆菟丝子、灰斑病、灰星病、大豆灰斑病、褐纹病、细菌斑点病等。  相似文献   

16.
大豆灰斑病所致大豆产量与经济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了灰斑病对产量性状的影响,明确了大豆在灰斑病的影响下,种子和豆荚受害后,不仅荚粒数减少,而且直接造成籽粒感病,感病籽粒粒形变小,失去原有光泽,蛋白质、脂肪和多种氨基酸含量大大降低,直接影响到大豆的生产效益。提出根据当年灰斑病的病情,预测灰斑病所造成的产量与经济损失的框架。  相似文献   

17.
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重要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迎茬面积增加,使灰斑病愈来愈重。大豆灰斑病除危害叶片,降低光合作用,导致提前落叶造成产量损失外,还严重地影响其品质、脂肪含量和蛋白质,降低其商品率。因此,要想达到大豆稳产高产,现将大豆灰斑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灰斑病短期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大豆灰斑病的大发生年能够准确及时地预测病害发生情况,避免严重的损失,于2005~2013年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定点、定期调查大豆灰斑病的发生情况,并采集大豆灰斑病侵染期的气象因子,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大豆灰斑病的流行进行了短期预测,得方程:Y=-62.22-0.54 X2+0.16 X4+0.19 X5+0.12 X6+0.12 X7-0.07 X8+0.13 X9。利用该方程对2011~2013年进行回归拟合,可以看出其拟合效果非常好,因此,可利用该方程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灰斑病的发生发展进行中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19.
抗大豆灰斑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抗灰斑病育种、抗性资源筛选和抗灰斑病基因分子标记三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抗大豆灰斑病育种的研究进展,为抗灰斑病育种者提供可参考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20.
大豆灰斑病也称蛙眼病,是大豆主要的叶部病害,大豆叶片受害后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产量并影响品质。灰斑病不仅使受害子粒变小,影响产量,子粒病斑还影响外观,发芽率降低,蛋白质含量降低2.9%,含油量降低1.2%,使商品大豆降等降价,限制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