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索不结球白菜根肿病人工接种鉴定的最适方法,采用4种人工接种方法对不结球白菜根肿病进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2亿个孢子/mL的浓度在4种接种方法中效果均较好,适宜进行不结球白菜根肿病的接种;浸芽法中随着浸芽时间的延长,不结球白菜根肿病的发病率提高;利用子叶期和三叶一心时期进行3个时间的蘸根法接种,发现三叶一心时期蘸根3 h的发病率最高;相同条件下的灌根法优于菌土法,灌根法在4种接种方式中操作简单,适合在育种中对大批量材料进行抗性鉴定。  相似文献   

2.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是近两年在我地出现的新病害,是一种土传病害.专门危害十字花科的白菜、青菜、甘蓝、苤蓝、大头菜、花菜、儿菜等.1999年秋季零星发生危害,症状表现不明显,发病轻.2000年9月以来,通过对蔬菜主产区锦石屏菜地观察记载,并对十字花科蔬菜患此病的不同品种调查发现:发病率达85.6%,症状为根部膨大肿胀,不同品种发病程度不同,病重的田块植株成片萎蔫下垂和死亡,极大影响产量和品质,并有扩大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白菜根肿病菌致病性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02年至2004年白菜根肿病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为20%、30%、40%、50%、60%、70%、80%时,白菜根肿病病情指数分别为0,1.5,10.5,28.6,26.9,19.8,2.9.对病田土壤中根肿病菌休眠孢子囊垂直分布测定,结果为0 cm土层平均含菌量为0.49×106~208.27×106个,10cm土层为83.85×106~1400.15 ×106个,20cm土层为5.1×102~28.7 ×102个,病田不同土层休眠孢子囊平均含量10 cm>0cm>20 cm.用0、10、20cm带菌土壤接种白菜,其根肿病病情指数分别为30.7,25.8,20.0,带菌烘干土样接种未发病.土壤酸碱度与田间根肿病发生有密切关系,pH值5.6~5.97,病株率为100%;pH值6.9~7.59,病株率45.68%~62.96%.病田晒垡60、40、20 d后接种白菜和甘蓝,其病情指数分别为0.47,4.4,38.2和0.2,1.2,24.8.对病根组织泡水和日晒5、10、15 d后接种白菜,其病株率分别为55.2%、79.2%、89.6%和85.7%、100%、100%;新鲜病根接种病株率为84.9%;无病土未发病.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菜地的多年连作,白菜根肿病的发生呈明显加重趋势,严重影响了白菜的产量和质量。为做好白菜根肿病的防治工作,增加白菜种植经济效益,我站经过两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白菜根肿病综合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防治技术进行研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十字花科根肿病发病较轻的情况下,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效果好于5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主栽秋白菜品种87-114极不抗根肿病,黄心类品种如东方皇冠、黄心F1及CR春喜白菜对十字花科根肿病有抗性。  相似文献   

6.
以不结球白菜‘新矮青'为试材,在种子、子叶期、一叶一心期、三叶一心期灌施外源水杨酸(SA),研究0.2—0.8 mmol/LSA对不结球白菜植株根肿病发病和感病植株生长的影响,探讨外源SA防治不结球白菜根肿病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SA能够不同程度降低根肿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缓解感病不结球白菜生长的抑制作用。不同处理时期均存在剂量效应,种子、子叶期、一叶一心期、三叶一心期的最佳SA处理浓度分别为0.8 mmol/L、0.4 mmol/1、0.6 mmol/L、0.6 mmol/L。综合分析各处理组合下植株发病情况和感病植株生长情况,认为一叶一心期0.6 mmol/LSA对不结球白菜根肿病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3株放线菌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以挖掘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株。以前期分离筛选的2株优良生防放线菌株(Streptomyces pactum Act12和Sr.ochei D74)与1株分离自根肿病发病小区健株根际土中的黄白链霉菌(S.alboflavus SP12)为研究对象,利用孢子萌发、皿内发芽及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菌株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1)SP12与D74接种可显著降低根肿病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发病率分别降低50.0%和41.7%,病情指数分别降低20.3%和19.4%;SP12与D74提高白菜地下部分鲜质量36.6%和8.6%,同时地上部分鲜质量分别增加25.4%和4.9%。(2)SP12与D74显著影响白菜生长及抗性相关生理生化指标:SP12与D74使根系活力分别增加46.2%和34.4%,PPO活力分别增加49.0%和66.5%,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11.2%和35.1%,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5.2%和7.4%;SP12处理可提高POD活性26.4%(P0.05)。(3)SP12和D74可改变白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提高放线菌的数量63.7%和15.4%。结果表明:SP12、D74对根肿病防治、植株生长、抗逆酶系统及根际微生态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山东农业科学》2019,(10):130-134
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山东省寿光市、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多年种植白菜且根肿病爆发严重地块采集正常白菜植株根际周围土样,对其进行生防菌分离筛选及防治白菜根肿病效果评价,以期获得高效拮抗白菜根肿病菌的生防菌。通过梯度平板稀释法对采集土样进行生防菌分离,以黄瓜立枯病菌和香蕉枯萎病菌为指示菌对生防菌进行初步筛选,利用根肿病孢子裂解试验进一步筛选,通过盆栽试验评价生防菌株防治根肿病的效果。结果表明,放线菌株KA-35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为57.11%,单株地上部鲜重增加127.40%。该研究筛选出了对白菜根肿病有良好生防效果的菌株,为生防菌的进一步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上海地区主要的十字花科种植区域进行调查,发现闵行区、浦东区是上海地区根肿病发病最为严重的两个地区,2012年、2013年2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2%和42%。。上海地区根肿病发病呈现出区域交界处发病高,区域内部发病率相对较低的特点。生理小种鉴定结果显示,上海地区根肿病菌以7号生理小种为主,同时还有2号、5号生理小种,且同一地区存在多种生理小种,且分布复杂。田间防治试验表明,化学农药氰霜唑、生物农药XF-1(Bacillus subtilis XF-1)和生物农药T4(Trichoderma harzianum T4)对根肿病防治有良好的效果,单独使用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7.8%、51.1%和43.3%。而氰霜唑与生物农药XF-1以及氰霜唑与生物农药T4复合使用时,其对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可分别达到70.1%、65.3%,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蔬菜幼苗猝倒病在育苗期間造成很大的損失,尤其在温室中,严重地影响了生产。例如1959年香坊人民公社园艺場的温室中,刚出两片子叶的白菜就有2~5%的发病率,到2~3个真叶时往往达20~30%,蔬菜幼苗猝倒病的病原菌存活于土壤中,根据许多事实說明猝倒病与幼苗生长情况有很大的联系。病害的发生是病原菌与寄主經过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油菜根肿病在湖北省的发生范围和病害引起的油菜产量损失。[方法]2009-2011年间取样调查了我省沙洋县、当阳市、枝江市、宜都市和长阳县的根肿病的发生情况,通过盆栽接种试验和PCR分子检测确定根肿病。测量病区油菜根肿病的发病率,产量组成因子和小区产量,与健康区比较,评估根肿病引起的油菜产量损失。[结果]在枝江市和当阳市发现并确诊了油菜根肿病,沙洋和宜都没有发现油菜根肿病,而长阳县的根肿病主要发生在十字花科蔬菜上。发生根肿病后,油菜植株的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显著下降,产量损失达56.4%。[结论]湖北省油菜根肿病主要分布于枝江市和当阳市。病害的发生对油菜生长和产量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究大豆/白菜轮作及大豆秸秆还田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机理,并为今后该种植的绿色综合防控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探索防治白菜根肿病新方法提供可靠思路.[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和温室盆栽防效测定等方法,研究大豆/白菜轮作和大豆秸秆还田处理对白菜根肿病发生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大豆与白菜轮作+大豆秸秆还田处理防治白菜根肿病的相对防效高达52.59%.大豆轮作处理的白菜根际土壤样品中每克土壤所含根肿菌休眠孢子数量减少了约77%,由原来的105个/克土壤减少到104个/克土壤.与白菜连作模式相比,大豆白菜轮作后根际土壤中细菌的OTU数,Ace,Chao1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增加,表明大豆与白菜轮作模式能够增加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白菜连作根际土壤富集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等,使得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较少,而大豆与白菜轮作的根际土壤中增加了根瘤菌、鞘氨醇单胞菌等有益微生物菌的群落多样性.在真菌属水平群落结构的测序结果发现,大豆白菜轮作和大豆/白菜轮作+大豆秸秆还田的2种模式相对白菜连作模式,都显著增加了小被孢霉属(Mortierella)的丰度.进一步灌施分离来自大豆根瘤的8株根瘤菌,测定该8株根瘤菌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效,结果显示8株根瘤菌的防治效果都高于45%,其中防治效果最好的是RG-4菌株,相对防效达到66.39%,表明大豆根瘤菌在大豆轮作中防治白菜根肿病起到重要作用.[结论]大豆/白菜轮作后显著降低了白菜根肿病的病情指数,对控制白菜根肿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该种植模式可作为防治白菜根肿病的重要栽培措施,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研究大豆/白菜轮作及大豆秸秆还田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机理,并为今后该种植的绿色综合防控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探索防治白菜根肿病新方法提供可靠思路.[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和温室盆栽防效测定等方法,研究大豆/白菜轮作和大豆秸秆还田处理对白菜根肿病发生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大豆与白菜轮作+大豆秸秆还田处理防治白菜根肿病的相对防效高达52.59%.大豆轮作处理的白菜根际土壤样品中每克土壤所含根肿菌休眠孢子数量减少了约77%,由原来的105个/克土壤减少到104个/克土壤.与白菜连作模式相比,大豆白菜轮作后根际土壤中细菌的OTU数,Ace,Chao1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增加,表明大豆与白菜轮作模式能够增加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白菜连作根际土壤富集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等,使得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较少,而大豆与白菜轮作的根际土壤中增加了根瘤菌、鞘氨醇单胞菌等有益微生物菌的群落多样性.在真菌属水平群落结构的测序结果发现,大豆白菜轮作和大豆/白菜轮作+大豆秸秆还田的2种模式相对白菜连作模式,都显著增加了小被孢霉属(Mortierella)的丰度.进一步灌施分离来自大豆根瘤的8株根瘤菌,测定该8株根瘤菌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效,结果显示8株根瘤菌的防治效果都高于45%,其中防治效果最好的是RG-4菌株,相对防效达到66.39%,表明大豆根瘤菌在大豆轮作中防治白菜根肿病起到重要作用.[结论]大豆/白菜轮作后显著降低了白菜根肿病的病情指数,对控制白菜根肿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该种植模式可作为防治白菜根肿病的重要栽培措施,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根肿病高抗白菜品种"康根51"与甘蓝型油菜种质进行杂交,创制获得对云南特定根肿病生理小种具有抗性的种质,为根肿病抗性育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染色体数目和PCR扩增对亲本和杂交后代进行分析,并采用田间抗性鉴定和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抗性评价。【结果】染色体数目分析发现,"康根51"的染色体数目为20条,油菜10159染色体数目为38条,杂交F_1代材料染色体数目为29条,与预期结果相符。随着世代的增加,染色体数目逐渐趋于正常且自交结实正常。PCR扩增结果显示杂交后代具有双亲的互补带型,表明创制的种质为甘、白杂交后代种质。对不同世代的663份自交单株进行田间根肿病抗性初筛,29份材料发病率较低;以楚雄东瓜镇油菜发病根瘤上分离的休眠孢子为病原对田间初筛的种质进行室内抗性鉴定。R150和R322表现为高抗,发病率分别为6.7%和13.3%,病情指数分别为5.83和7.50;R072、R087等19份材料表现为抗病,发病率在13.3%~36.7%,病情指数在10.83~25.80,其余8份表现为感病或高感。相关性分析表明,油菜根肿病的病情指数与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获得对云南特定根肿病生理小种表现抗性的甘蓝型油菜新种质2份,可用于油菜根肿病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方法对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耐病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根肿病菌接种,花油6号、花油8号均表现抗病(R),CR-千秋白菜表现高抗(HR),83-1白菜表现中抗(MR)。根肿病病田育苗移栽,星星在正反季均表现高抗(HR);83-1白菜正季表现抗病(R),反季表现感病(S)。根肿病病田直播,星星正季表现抗病(R),反季表现感病(S);83-1正季表现中抗(MR),反季表现高感(HS);不同品种根肿病病田直播,不同品种间对根肿病抗性差异明显,不同品种均表现反季发病比正季严重,病情指数高低顺序为83-1白菜>花椰菜>青菜>西兰花>苤蓝>中甘11。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普通白菜新品种选育的骨干亲本同质性变高,遗传背景越来越窄等生产实际问题,为进一步拓宽育种资源的变异范围,从国内外引进了12份普通白菜种质资源。对其植物形态学性状进行了调查,并鉴定了其根肿病抗性。结果表明,所引进的普通白菜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鉴定获得1份中感根肿病的材料。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和充分利用上述种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陆川县白菜根肿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发现陆川县近年白菜根肿病发生严重,分析其发病原因、发病特点和近况,指出以生态防控为主、结合必要的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75%达科宁防治白菜根肿病产量损失测定及残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菜根肿病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75%达科宁(百菌清)是防治白菜根肿病的有效药剂。为将此病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EIL)之下,从白菜二叶期起分别灌根1,2,3次,人为地造控制白菜根肿病危害梯度。根据试验结果。建立病情与小区产量的回归方程:y=111.7659-0.9370x,r=-0.9997^**,病情指数与小区产量呈负相关。白菜采收时,进行达科宁残留检测:灌根1次未检测出残留;灌根2次有两个小区检测出残留,分别为0.0026和0.0062mg/kg,均未超标;灌根3次各小区均有残留的检出,分别为1.5543、0.8025、2.2922和3.9586mg/kg,有3个小区残留超标。因此,应用75%达科宁于苗期灌根2次,可经济、有效地防治白菜根肿病,且无农药残留,较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十字花科根肿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以油菜黔油1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土壤温度、含水量、pH和黏性等不同土壤环境因子对十字花科根肿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十字花科根肿病的发生率与土壤温度、pH、含水量和黏性关系密切。根肿病最适发病的温度为25℃,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71.25%和38.75;酸性土壤有利于病害发生,土壤pH 5.5~6.0时病情指数为30.69~37.64;病害发病率和严重度随土壤含水量增加而增加,土壤含水量为50%~60%时发病率为70%~80%,病情指数为37.22~46.67;土壤黏性大不利于透水,不加珍珠岩的白化泥处理根肿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较其他处理高,分别为67.50%和35.0.  相似文献   

20.
根肿病仅危害十字花科蔬菜,以白菜型蔬菜为主.根肿病的病菌在土壤或未腐熟的农家肥中越夏,病菌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强,一般能存活6~7年.根肿病一旦发生危害较大,防治困难,产量和质量受损,发生严重的可以绝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