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提高双孢蘑菇干制品质量为目的,采用自行设计的小型气调干燥实验设备,用CO2、N2气体置换干燥室空气作为介质对双孢蘑菇片进行气调干制试验。分析了气调与热风干制对双孢蘑菇片干燥速度和制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孢蘑菇片采用充N2降O2干制的干制品维生素C保存率得到较好保存,纤维化进程慢,褐变度低,更接近鲜菇固有的风味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热泵除湿与热风联合干制金针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泵除湿与热风干制试验台上,采用了二次正交旋转回归方法,对金针菇进行了干制试验研究。探讨了平均风速、热泵除湿与热风调换时物料含水率、热风温度对脱水速率、能耗和干制品的复水比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最成干制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3.
对夏秋醇香绿茶加工技术研究表明,茶鲜叶经过摊放养护可以明显提高茶叶花香,减少苦涩味,鲜叶摊放养护时间在平均温度23.1 ℃、平均相对湿度58.4%的环境条件下,以12~15 h较为适宜;摊放养护方式以(热风或日光处理)+空调控温摊放效果较优;烘焙温度以微波初烘+足火温度60 ℃和初烘温度80 ℃+足火温度60 ℃ 2个处理花香较浓,汤色较好;采用夏秋醇香绿茶新工艺与常规工艺相比,水浸出物含量增加4.9%、茶多酚含量减少17.9%、氨基酸含量增加14.2%、酚氨比降低26.9%。经专家感官审评,夏秋醇香绿茶花香浓郁、滋味醇和,总得分比常规工艺加工的绿茶高4.7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张韵  徐良  张佩 《吉林农业》2010,(6):78-78
利用微波加工的原理对绿茶进行加工,可以使绿茶的品质在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得到提高,本文介绍了微波设备加工绿茶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用CO2、N2气体置换干燥室空气作为干燥介质,采用自行研制的小型气调干燥机实验设备进行龙眼肉对比干燥实验,探讨了气调干制对龙眼肉制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龙眼肉采用气调干制,可显著提高制品的Vc保存率和还原糖质量分数;在气体的O2含量相同状态下,充N2气体气调干燥的制品质量最好,复水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以半红枣为试材,研究了热风、微波和远红外三种热处理对枣转红及其干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处理、远红外处理、微波处理半红枣转红后,总糖和Vc的含量相对于自然转红的枣都减少,但色泽好于自然转红,远红外处理所需的转红时间最短;干制方法对转红枣的总糖影响较小,对Vc的影响较大,热风干制所需时间较长,微波干制所用时间较短。在几种处理中,转红选择远红外处理温度80℃、处理时间20min,干制选择远红外处理温度80℃、处理时间7.5h,干制红枣品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
利用微波加工的原理对绿茶进行加工,可以使绿茶的品质在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得到提高,本文介绍了微波设备加工绿茶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哈密大枣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变化规律,建立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变化动态模型。【方法】以哈密大枣为材料自然阴干、自然晒干、40和45℃热风干制等4种不同的干燥加工方式,研究在干制过程中不同干制方式对红枣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的影响,建立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动态数字模型。【结果】红枣中还原糖含量随着干制时间的增长而升高,红枣中可溶性总糖则随着干制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温度相对较高的干制方式对红枣中的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的影响较大,变化幅度明显。除了40℃热风干制,其他3种处理模型拟合度均为R2>0.9,拟合度较高。【结论】自然干制,45℃热风干制过程红枣中还原糖变化及45℃可溶性总糖变化很好的符合线性模型(零级模型),45℃可溶性总糖变化符合指数模型(一级模型),自然阴干和自然晒干红枣中可溶性总糖动态变化分别符合对数模型和立方拟合模型。45℃热风干制红枣品质最好,自然阴干红枣品质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9.
杀青方式对绿茶加工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杀青是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为提高茶叶加工品质以及企业效益,研究了蒸汽、热风滚筒、滚筒3种杀青方法对绿茶感官品质的影响及其技术特性,结果表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蒸汽杀青或热风滚筒杀青。  相似文献   

10.
为了优化干制杭白菊的方法,设置了10种干制工艺,并对3种形态杭白菊进行了商品性评价。结果表明,800 W微波炉高火杀青3 min+烘干4 h(45℃)对花瓣完全舒展的杭白菊干制效果最好;800 W微波炉高火杀青3 min+晾干2 d对花瓣舒展平直、花心有70%~80%成散开的杭白菊干制效果最好;800 W微波炉中低火干燥7 min对花瓣直立、未舒展的杭白菊干制效果最好。该3种干制方法获得的杭白菊干制产品形态整齐,品质优良,花瓣不易掉落,泡茶后茶水汤色通透、馨香扑鼻、口感甘醇,后期储藏没有霉变,干制时间合适,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可用于中试生产。此外,花瓣舒展平直、花心有70%~80%散开的杭白菊泡茶后感官评价效果最佳,建议采摘时以该阶段为主要收获对象。  相似文献   

11.
研究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在茶叶上的残留、消解动态以及在绿茶加工过程中的降解率。结果表明,噻虫嗪在茶叶上的原始沉积量因不同施药处理有所差异,残留消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不同时间采摘的茶鲜叶加工成绿茶过程中噻虫嗪的降解率为1.2%~22.7%,平均降解率为8.2%。高低浓度施药处理的消解速率基本一致,平均消解系数(k)为0.431 8±0.002 0,噻虫嗪在茶鲜叶上的半衰期为1.56~1.62 d,噻虫嗪在绿茶上的半衰期为1.60~1.64 d,消解99%所需要时间(T0.99)为10.18~10.49 d,消解到0.01 mg.kg-1所需时间为15.75~17.22 d。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闪式提取绿茶中茶多酚的工艺.对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单因素考察,根据考察结果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然后进行验证试验,并将该工艺条件与传统加热回流提取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 g :20 mL,闪式提取时间40 s,提取2次,茶多酚得率18.22%.与传统溶剂回流法相比,闪式提取法得率提高1.76百分点,乙醇用量减少46.7%,提取时间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高品质的绿茶产品,本研究对绿茶的干燥工艺进行创新,使用低温真空—热风联合干燥工艺对绿茶进行干燥。即将揉捻好需干燥的绿茶,先在低温真空环境下脱出部分水分,保护好绿茶的叶绿素,固定茶叶外形色泽;再以一定的湿热条件发展香气,使干燥后的绿茶具有绿润的色泽和较高的香气。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联合干燥工艺干燥绿茶,首先用低温真空干燥工艺将茶叶的水分降至18%-28%,然后再利用热风干燥机干燥至水分≤6%左右,所得的绿茶外形色泽绿润、香气高、滋味醇厚。综合品质高于传统的热风干燥。  相似文献   

14.
花香型绿茶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香型绿茶是具有乌龙茶香气特征的新香型绿茶。为提升花香型绿茶的品质,2007年和2008年9月以浙农113鲜叶为原料,分别对摇青和做形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适度的摇青或养护技术可制成花香型绿茶,且摇青技术制茶品质较好;摇青3次制茶品质较佳,茶叶有浓花香味;做形方式3的造型效果较好,茶叶外形扁直,有浓郁花香,清爽中带有花味。因此,确定花香型绿茶的优化加工工艺为鲜叶—摇青(3次)—杀青—揉捻—做形(方式3)—毛火—足火。  相似文献   

15.
为探寻从绿茶中提取咖啡碱的工艺,以二氯甲烷为萃取剂,以咖啡碱得率与纯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得出较佳茶汤质量分数、料液比(茶汤与二氯甲烷的体积比)、摇匀时间、静置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次数和茶汤pH值,选取料液比、摇匀时间、静置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等4个主要影响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6.
不同摇青工艺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不同摇青次数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在春、夏、秋3个季节,对同一批次的鲜叶分别进行不同摇青次数处理(2次、4次、6次),并以凉青为对照,然后按照乌龙茶传统加工工艺制得成品茶.经GC-MC检测,结果表明,3个季节中的6次摇青处理均在香气组分数量和香精油总量上高于其他处理,其规律为6次>4次>2次.感官审评结果亦表明,6次摇青处理制得的乌龙茶感官品质优于其他对照组,其中秋茶6次摇青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超声波辅助从绿茶中提取茶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pH值和温度对茶色素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色素在低pH值下稳定,且温度不宜超过60℃。  相似文献   

18.
日照绿茶儿茶素品质指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庆伟 《农学学报》2014,4(6):64-66
研究日照绿茶的儿茶素品质指数,是揭示日照绿茶品质特征的重要方面。通过对日照主要茶区分春、夏、秋3季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法进行检测,全面分析日照绿茶儿茶素及单体含量。结果表明:日照绿茶儿茶素平均含量为136.04 mg/g,春茶为127.96 mg/g,夏茶为136.50 mg/g,秋茶为143.27 mg/g,秋茶>夏茶>春茶;日照绿茶儿茶素单体平均含量大小为EGCG>EGC>ECG>EC>C>GC>GCG,以EGCG最高,平均达80.84 mg/g,占儿茶素总量的59.09%,其次为EGC和ECG,分别占儿茶素总量的14.90%和13.83%;日照绿茶儿茶素品质指数春茶、夏茶、秋茶分别为652.14、388.57、522.13,全年平均520.95,以春茶最好、秋茶次之、夏茶最差;较好地反映了日照绿茶的品质状况。  相似文献   

19.
王继坤  陈桥  郑桂清 《北京农业》2011,(18):135-137
通过测定绿茶、红茶、乌龙茶以及白茶中矿物质元素组分、茶多酚组分,茶氨酸组分含量水平;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等化学计量法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化学分类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绿茶原料对茶叶提取物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广西、湖南等地的绿茶原料与其提取物进行感官评价和儿茶素组成、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分析,研究了绿茶原料与茶叶提取物之间的关系.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绿茶速溶茶以中小叶种绿茶原料的适制性较好,但制率低于大叶种原料26.75%.大叶种原料的茶多酚含量和儿茶素总量分别高出小叶种的40.27%和39.71%,适合生产高含量儿茶素的速溶茶和儿茶素提取物.以云南和广西大叶种绿茶为原料,通过三个不同的拼配方案提制速溶绿茶,可利用茶叶原料的互补性,在保持较稳定和较好品质的前提下将制率提高1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