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杜仲愈伤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仲愈伤组织培养研究王俊丽,杜建芳,耿钰(河北大学,保定,071002)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杜仲愈伤组织的培养,筛选出生长速度快、离散性好的愈伤组织,为杜仲细胞的悬浮培养,进而实现有效药物成分的工业化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取杜仲种...  相似文献   

3.
琼岛杨愈伤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琼岛杨为研究对象,研究外植体、消毒方法,以及植物激素对琼岛杨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琼岛杨以叶片作为外植体,0.1%的升汞消毒6min.,无菌水冲洗5次比较理想。激素配比6-BA0.5mg/L+2-4D 1.0mg/L能更好地诱导和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增值率达到了80%,诱导的愈伤组织呈现翠绿色,颗粒饱满;激素配比6-BA 2.0mg/L+IBA 0.5mg/L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出带绒毛的芽点。  相似文献   

4.
杜仲细胞的悬浮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仲外殖体在MS 2,4-D2.0mg/L的培养基上可诱导出生长速度快、离散性好、适合于悬浮培养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MS 2,4-D2.0mg/L CH300mg/L的液体培养基上进行振荡培养,经3~4次继代,即可建立起悬浮细胞系;悬浮细胞的形状为长形、椭圆形、圆形和“月牙”形。  相似文献   

5.
以杜仲幼茎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在诱导及增殖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Zn2+,研究Zn2+对杜仲外植体诱导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25μmol/L的Zn2+时,有利于杜仲愈伤组织形成,诱导率最高。增殖培养基中Zn2+浓度为20μmol/L时,相对生长量最大。但是,Zn2+浓度过高,不利于杜仲外植体诱导及增殖。  相似文献   

6.
花烛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找出一条适合花烛工厂化生产和最佳组织培养程序,以茎尖,叶,根等作为外植体诱志愈伤组织发生,进而诱导不定芽的发生。结果表明:黑暗有利于花烛愈伤组织的地和生长,其最佳培养基为MS+6-BA0.7mg/L+KT0.3mg/L。光照有利于芽的发生,其最佳培养基为MS+6-BA0.5mg/L+KT0.5mg/L。  相似文献   

7.
培养杜仲愈伤组织并测定其含胶量,结果发现,杜仲胶的合成与愈伤组织的生长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继代培养中,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含胶量呈增加趋势。外植体上愈伤组织一旦形成就有杜仲胶的积累,杜仲胶含量在S5~S8代出现一个高峰值,S8代愈伤组织的含胶量已经达到原植株的94.38%,S9代后又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8.
土壤水分对杜仲剥皮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别对12和25年生杜仲进行Ⅰ、Ⅱ、Ⅲ、Ⅳ级供水处理,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对杜仲愈伤组织和再生皮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水改善了林地水分条件,土壤平均含水量和贮水量增大,25年生杜仲消耗土壤水分较多,土壤含水量较12年生杜仲林地的低.杜仲剥皮后,供水能加快愈伤组织的形成,剥皮后第5 d,处理Ⅰ、Ⅱ、Ⅲ均有微绿色的愈伤组织出现,较对照提前5 d左右;剥皮后25 d,12和25年生的愈伤组织厚度分别达到1.00和0.94mm,生长速度分别为0.040和0.037 mm·d-1,分别较对照增加47.1%和80.8%.供水能显著促进杜仲再生皮的生长,剥皮后5个月,12和25年生杜仲Ⅰ、Ⅱ、Ⅲ、Ⅳ级供水处理的再生皮厚度分别较对照增加5.0%、22.5%、75.8%、71.7%和18.5%、29.3%、80.7%、95.0%.6月份是杜仲再生皮生长的关键期,供水对再生皮生长最有利.杜仲水分利用效率在Ⅲ级供水处理时最大,12和25年生分别较对照提高39.3%和37.4%.生长季中,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160~170 g·kg-1.  相似文献   

9.
以火鹤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得出了愈伤组织的诱导发生、不定芽的分化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NAA0.05mg/L+6-BA1.0mg/L,MS+NAA0.20mg/L+6-BA0.5mg/L,1/2MS+NAA0.10mg/L;蛭石是火鹤组培苗移栽炼苗的最佳基质,成活率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10.
杜仲萌动芽组织培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以杜仲萌动芽作为外植体进行无根苗和生根培养,并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结果表明:诱导无根苗用MS+6-BA0.5~1.0mg/L+NAA0.1mg/L,诱导芽生根用1/2MS+IBA0.5mg/L,诱导愈伤组织用MS+6-BA2.0mg/L+NAA3.3mg/L比较适宜。该研究试用了外植体不消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杜仲人工幼林根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全根法”进行了杜仲根系的调查 ,揭示了杜仲的生长特点。同时 ,应用多种数学模型进行相关分析 ,建立杜仲地下部分生长与地上各部分之间的回归相关模型 ,可用于一定立地条件下杜仲生长状况的估测  相似文献   

12.
集安市1996年春从河南洛阳引种杜仲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驯化状态下,适应性强,无冻害,长势良好;12a生的纯林平均树高为7.2m,平均胸径为6.8cm,混交林平均树高为10.7m,平均胸径为5.5cm。干叶片有效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钙、磷、钾、钠、镁、铜的含量分别是原产地杜仲的1.3倍、2.9倍、1.6倍、52.6倍、1.6倍、1.4倍;还含有绿原酸2.49%、水溶性糖20.36%、蛋白质11.38%、氨基酸14.45%。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为材料,进行了带芽茎段的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以成年树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快速繁殖,1 a中以4、5月份所采取的腋芽萌发和伸长最好,萌发率达90.0%以上,伸长率达80.0%以上,并且中部和顶部腋芽的萌发效果较基部的好。MS附加6-BA 0.10 mg·L~(-1)的培养基诱导腋芽萌发,芽苗在MS附加6-BA 2.00 mg·L~(-1)和NAA 0.05 mg·L~(-1)培养基上继代增殖,以1/2MS附加IBA1.50 mg·L~(-1)和蔗糖20.00 mg·L~(-1)培养基中诱导生根,生根率达90.0%。  相似文献   

14.
杜仲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现新的抑茵材料,对杜仲叶70%(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及其分级组分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杜仲叶的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细菌和真茵都有抑制作用,而且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黄曲霉和黑曲霉有特殊的抑制特征;正丁醇和水提取物对细菌有抑制作用,但对真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石油醚提取物几乎对细菌和真茵都没有抑制作用.最大抑茵圈直径超过了10 mm,最小抑茵浓度(MIC)在0.25%~3.0%之间.杜仲叶提取物在抑菌活性方面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抑茵率随时间而逐渐增加,16 h之后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复火温度 ( 95、110、12 5℃ )和复火时间 ( 1、2、3h)两因素三水平交叉试验对杜仲红茶精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蛋白质、氨基酸、还原糖、茶黄素、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均随复火温度的递增和复火时间的延长而递减 ;茶红素含量在 95℃复火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10 5℃复火 2h时达到最高值 ,12 5℃复火时则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递减 ;糖胺化合物含量在复火处理的前 1h内均比对照有所增加 ,增幅以 95℃时最高 ,但复火 1h后均持续下降 ,且处理的温度越低 ,降速越快。结合综合品质的感官审评结果判断 ,110℃复火 1~ 2h较有利于杜仲红茶良好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杜仲种子发芽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仲为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和名贵中药,其皮为重要的中药材。采用传统的种子育苗法其发芽率一般不超过50%。将杜仲种子剥去果皮或剥去果皮并弃去胚根端部分胚乳,接种于Ms+0.8%琼脂的培养基上进行发芽试验,种子发芽率分别为50%和94%。将种子分别置于10℃、15℃、20℃、25℃、30℃的温度下培养发现,杜仲的最适发芽温度为20℃。  相似文献   

17.
分级造林能有效地减小杜仲林分个体间差异 ,提高林相整齐度。以苗高为指标 ,1年生杜仲实生苗的分级标准是 : 级苗高不低于 1.0 m; 级苗高 0 .6~ 0 .99m; 级苗高 0 .6 m以下  相似文献   

18.
以杜仲为材料,进行了带芽茎段的离体快速微繁殖研究。结果表明:以成年树带芽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繁殖,每年以4,5月所取外植体萌发最好(萌发率达90%以上),且枝条中部和顶部腋芽的萌发效果较基部要好。以MS附加0.1 mg/L 6-BA培养基作为腋芽诱导培养基,以MS附加2.0 mg/L 6-BA和0.05 mg/L NAA培养基为继代增殖培养基较为适宜,以1/2MS附加1.5 mg/L IBA和20 mg/L蔗糖(S)培养基诱导生根,生根率达90%。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生产需要,对杜仲进行大面积剥皮试验。结果可看出,随气温升高,杜仲剥皮后再生效果明显增加;从单株看,阴面的再生皮愈合较好,残留尚未愈合的多系是午后受阳光直射的部位;剥充后,如遇连续2天下雨,则将影响再生皮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