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周海  唐志平 《农家致富》2012,(16):46-47
水稻秸秆是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秸秆直接还田是秸秆不经腐熟直接施入土中作肥料的一项技术。作物秸秆直接还田作肥料,可以将作物吸收的大部分营养元素,尤其是钾、钙、镁和部分微量元素归还给土壤,对提高土壤肥力起着积极的作用。稻草覆盖全量还田重点技术环节主要包括覆草还田和大田管理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方式及技术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娟 《现代农业》2011,(5):165-165
秸秆还田一般分为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秸秆直接还田等方式。堆沤还田是将作物秸秆制成堆肥、沤肥等,作物秸秆发酵后施入土壤。过腹还田是用秸秆饲喂牛、马、猪、羊等牲畜后,以畜粪尿施入土壤;采取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简单,方便、快捷、省工。还田数量较多,一般采用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普遍。直接还田又分翻压还田和覆盖还田两种。翻压还田是在作物收获后,将作物秸秆在下茬作物播种或移栽前翻入土中。覆盖还田是将作物秸秆或残茬,直接铺盖于土壤表面。  相似文献   

3.
<正>秸秆直接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固定和保存土壤养分,促进土壤中磷、钾和微量元素的释放,从而提高作物产量,且对后季作物的增产和培肥地力有一定的作用。但秸秆直接还田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就是把秸秆切碎后直接撒在地表或深翻到地下。秸秆直接还田能节省劳力,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若还田方法不当,也会使作物生长发育受到不良影响。因此,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必须注意以下6点:  相似文献   

5.
稻草直接还田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配合秸秆还田,通过试验、示范观察稻草直接全量还田后对后茬作物生长、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为我区全面推广稻草直接还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小麦秸秆直接还田的好处和秸秆焚烧的害处,并提出了小麦秸秆直接还田的相关配套措施,为提高作物播种的技术含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对提高土壤肥力、供应作物营养、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一般秸秆直接还田应注意以下问题:1.还田的时期和方法水田秸秆还田的时间,原则上越早越好,最迟也应在插秧前7~15天翻埋。旱地力争边收边翻压,特别是玉米、高粱秆因收获时含水较  相似文献   

8.
高功 《农家致富》2014,(12):46-47
一、肥料化利用 目前秸秆肥料化利用主要以秸秆直接还田为主,包括机械化直接还田、覆盖还田、快速腐熟还田、稻麦双套还田、堆沤还田、加工有机肥等。  相似文献   

9.
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存在的问题,并从秸秆还田时间与方法、用量、化肥配合使用、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保证秸秆还田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1.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是指将农作物秸秆(含水量为65%~75%)在田间用机械实施耙切耕翻等作业。秸秆还田把作物秸秆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肥料,实现了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利用。秸秆还田后,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11.
秸秆直接还田是当前农民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秸秆利用方式。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同时也是秸秆产出大省,近年来积极推广秸秆还田并在相关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本文系统总结了2011年以来安徽省在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及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作物生长和产量、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重要进展,以期为全面和深入开展秸秆还田研究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秸秆资源高效利用。分析显示,安徽省秸秆直接还田研究工作近10年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从秸秆还田方式和化肥配施运筹等方面对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进行了优化;(2)拓宽了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影响的研究范畴,开始关注土壤有机碳化学结构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等;(3)开始探究秸秆还田对作物病虫草害等的影响,并日益重视秸秆还田在农田氮磷流失、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环境效应。综上,安徽省秸秆直接还田研究呈现出从以关注作物生产为主延伸到兼顾农田生态环境效应的发展趋向。今后,安徽省秸秆直接还田研究应该在补齐区域短板、拓展研究内容、探明环境效应及深化机理探究等方面重点推进。  相似文献   

12.
一、秸秆利用现状目前,农作物秸秆主要是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现阶段农作物秸秆利用方式有秸秆肥料化、秸秆饲料化,主要利用途径有秸秆深耕还田、添加腐熟剂腐熟还田、旋耕还田、秸秆青贮、氨化、直接粉碎用作饲料等。(一)秸秆肥料化秸秆肥料化利用主要是以秸秆直接还田为主,通过秸秆深耕还田及加腐熟剂腐熟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有利于土壤保水、保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繁昌县作物秸秆肥料类型多,数量大,分布广,是重要的有机肥源。试验表明:秸秆或经综合利用后的物料还田,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土壤肥力。在平衡施用化肥的条件下,实行作物秸秆肥料还田,是农业持续发展和耕地用养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还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秸秆直接还田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翻压还田和覆盖还田。翻压还田指作物收获后,将作物秸秆粉碎或整株或高留茬直接翻压土壤内。覆盖还田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将作物秸秆铺盖于田间或作物株行之间;二是残茬覆盖,其主要形式为留高茬。近几年,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种植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稻麦两熟地区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施肥技术的增产培肥效果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试验设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及配施其它肥料共4个处理,在稻麦两熟农田(江苏苏州)采用连续4年小区定位方法并辅以盆栽水稻微区观察,调查不同肥料处理的水稻增产效果及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全量直接还田) 化肥处理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稻、麦分别增产6.2%和3.7%;土壤生产力提高19.5%;当季氮肥利用率提高13.2个百分点,同时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供肥时间长且稳定。秸秆(全量直接还田) 化肥 猪粪处理的增产效果及土壤改良效应更优于秸秆 化肥处理。展示了在稻麦两熟地区,采用作物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并配以化肥或有机肥的施肥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三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研究,提出了因还田的秸秆的种类,数量,下季种植作物及秸秆还田年限而异的有利于节氮增产增收的调氮条件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秸秆还田的方法和推广措施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秸秆还田的方法。秸秆还田的方法可分为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  相似文献   

18.
秸秆直接还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具有省劳力、肥源广、无污染等优点。秸秆还田对土壤的培肥效果、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养分平衡,作物产量和品质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方式可概括为3种:机械粉碎翻压还田、覆盖还田和高留茬还田。秸秆还田后需要解决碳氮比失调,秸秆粉碎不符合要求,土壤大小孔隙比例不合理等现象。要注意提高粉碎质量,配合补施氮、磷、钾肥料,浇足塌墒水。  相似文献   

19.
秸秆还田秋施肥技术就是充分利用山西玉米秸秆丰富的条件,针对春旱频繁的气候特点和缺乏深施肥的现状,按照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目的,采用多种途径,如:秸秆直接还田、秸秆覆盖还田、秸秆堆沤还田和秸秆养畜过腹还田等,实施秸秆等有机物料还田,配合秋季深耕整地,全层深施推荐配方化肥,翌年春季顶凌耙耱、直接播种。这项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因秸秆等有机物料腐解而影响玉米播种质量以及同玉米幼苗争夺水分、养分的矛盾,解决了深施肥和春季保墒促全苗的矛盾,降低氮肥的挥发损失,提高磷肥利用率,从而增产幅度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我国每年生产4亿多吨粮食,同时也生产了5亿多吨农作物秸秆,其数量之大差不多等于北方草原年产草总量的50倍之多。故我们针对玉米秸直接还田与秸秆青贮养畜过腹还田的效益差异做了分析研究。1 经济效益比较1.1秸秆直接还田 亩收入:20元。据测定每亩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相当干50kg碳铰的肥效,价值20元。亩支出:15元。亩机械还田费用15元,人工忽略不计。亩纯收入:20元-15元=5元。1.2秸秆青贮喂牛过腹还田 亩收入:310元。按自家田里秸秆,自家青贮养牛计算,每亩产玉米秸秆1500kg,调制青贮饲料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