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强调了我国西北地区缺水的紧迫现状和节水的重要性 ,提出了通过节水灌溉解决缺水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讨论了节水灌溉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及节水灌溉应用技术等。以宝鸡峡引渭灌区为例 ,分析了水资源管理调度现状、节水灌溉方法、灌溉用水量计算模型等 ,并计算该灌区灌溉用水量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当地灌区由于降水量的减少造成的水库灌区严重缺水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用井渠结合灌溉,以提高灌溉水资源利用率和用水保证率。  相似文献   

3.
永昌县东河灌区节水途径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东河灌区现状,针对农业灌溉严重缺水的实际以及农业灌溉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灌区节水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采用井渠结合灌溉方式解决引黄灌区由于黄河水量减少造成的灌区严重缺水的干旱问题,提高灌溉水资源利用率和用水保证率。  相似文献   

5.
河套灌区是一个具有悠久灌溉历史的大型灌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引黄灌溉条件,紊有“塞外江南”之称。但由于灌区年均蒸发量2200mm,远大于年均降雨量180mm,传统的明渠输水近50%的水被渗漏蒸发,大部分地区仍采用大水漫灌,实际灌水量要比作物需水量多1-2倍,近年来由于沿黄河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农业灌溉面积逐年扩大,用水量大增,黄河中下游缺水日益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故发展节水灌溉是解决河套灌区农业干旱缺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侯云 《甘肃农业》2014,(16):59-60
资源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是玉门市节水灌溉面临的主要“瓶颈”。通过实施以灌区连片田地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基本构建形成了政策、工程、管理三位一体的综合节水体系,有效缓解了当地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为区域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7.
针对灌区棉花种植存在的问题,探讨棉花的灌溉制度,以期为灌区灌溉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谈古浪河灌区节水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浪河灌区现状存在工程不配套、建设标准偏低、老化失修、管理落后、灌溉水量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只有通过节水改造,解决现状缺水,提升灌区功能,降低运行成本,才能提高灌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基于MapX的灌区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及采取的开发路线,并对系统的主要功能数据的统计、空间分析、灌溉用水及配水等作了阐述。利用该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灌区的水源情况、灌溉情况及其他信息,有利于我国北方缺水地区农业精细灌溉的管理实现智能化。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农业灌溉管理水平低、灌溉效益差的现状,对灌区干旱缺水形势下如何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从灌溉工程管理、农业综合生产以及水资源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应以现实为基础,加强节水科技手段的研究和应用,逐步提高灌溉管理水平,实现灌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灌溉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咸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有效的解决灌溉水源短缺的问题。从咸水灌溉对作物、生态环境的影响、咸水灌溉技术以及咸水灌溉条件下的改良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咸水资源灌溉利用的研究进展,为合理的利用咸水资源进行灌溉提供指导。从咸水资源灌溉利用现状来看,膜下滴灌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有效的利用咸水和微咸水资源以及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但利用膜下滴灌方式进行咸水灌溉,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如何从流域或区域尺度上评价咸水灌溉的影响,并从更大尺度维持盐分平衡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业节水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山西农业节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各种节水措施的适用条件,提出了适合山西不同区域的4种农业节水模式,即自流、泵站灌区更新改造农业节水模式,缺水井灌区有限灌溉农业节水模式,山丘区旱作农业节水模式和城市郊区高新农业节水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淡水资源不足情况下,研究利用高矿化水灌溉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试验在水稻返青期和分蘖期采用人工盐渍化田间小区技术,观察了利用咸水灌溉对水稻生育和产量的影响。五种不同盐分浓度处理的相对产量分别为92.5%、86.3%、77.7%、67.6%和47.9%。试验表明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其抗盐力不同;咸水延续时间的长短对水稻危害程度不同;盐害是灌溉水含盐和田格水盐分浓度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根据试验和生产调查,提出灌溉水质评价指标,这在滨海地区回归水利用和引潮灌溉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滴灌条件下灌溉量和频率对杂交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量和灌溉频率对杂交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2个灌溉水平400和520 mm(分别用W400和W520表示)和2种灌溉频率5和10 d(分别用F5和F10表示).[结果]高灌溉频率可以维持0~40 cm土壤含水量稳定在较高水平,有利于作物生长.灌水量和灌溉频率对杂交棉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主要是在花铃期(播种后90 d),此时增加灌溉量或灌溉频率都可以促进杂交棉干物质积累,尤其是提高灌溉频率可明显促进棉花生长.[结论]增加灌溉量和灌溉频率可促进棉花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棉花产量;尤其是提高灌溉频率可以显著增加棉花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水分利用率.不同处理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顺序均为:W520F5 > W400F5、W520F10 > W400F10.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或时期,通过提高灌溉频率可以有效的增加棉花产量、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河套灌区引水量限额后节水灌溉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黄河水资源日益短缺,河套灌区引黄水量限额配置调整等问题,对节水灌溉对策进行了分析,指出应改进,完善工程设施,进行以渠系防渗为中心的灌区技术改造,开发利用地下水,发展井灌,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合理确定作物种植比例和灌溉定额,以缓解引黄水量限额与农业生产需水量的矛盾,实现河套灌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田育丰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0):1055-1057
以春玉米品种金穗2号为材料,研究限量灌溉和施氮对春玉米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的灌水量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苗期的叶面积和冠层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严重缺水会抑制其生长发育。灌水量适中(1012 m3/ha),春玉米苗期平均叶面积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氮水平达75 kg/ha可以满足春玉米苗期生长的需要,而大量施氮会造成烧苗,说明高氮和充分供水不一定利于玉米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刘中培  于福荣  焦建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63-11366
通过对石家庄平原区降水特征及主要耗水型农作物需水规律的分析,揭示了农作物生长缺水量及缺水时段年内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石家庄平原区降水量较小,降水集中,与农业生产之间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性;自然降水条件下,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种植模式缺水量分别达8.3、10.3和12.6亿m3,蔬菜缺水量分别达1.2、1.2和1.3亿m3;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时,缺水时段均主要集中在3~5月份,其缺水量分别占年缺水总量的66.8%、59.9%和57.3%。虽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3~5月份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增加有限,远不能抵消作物生长缺水量,仍需大量开采地下水补充灌溉。  相似文献   

18.
将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相结合,得到了用CWSI表示的作物水分生产 函数,进而推导出基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和CWSI的作物产量估算模式。该估算模式利用了易于获取的红外遥感 数据,克服了水分生产函数中作物蒸发蒸腾量准确资料难于获取的限制,并且通过CWSI和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 耦合使该估产方法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经大田膜下滴灌棉花实测资料检验表明,该模型计算值的相对误差基本 保持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为了避免灌溉水量优化配置求解结果中粮食作物供水量为零的情况,通常在模型中设置粮食作物最小灌溉面积或最低产量的约束,该约束的设置能够显著降低优化模型的客观性。鉴于此,本研究在灌区灌溉供水量优化配置模型中引入了种植风险系数。该模型以灌区灌溉增产效益最大为目标,利用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同时给出了不同作物的优化灌溉用水量和优化灌溉面积,实现了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优化分配。以山西省夹马口灌区为例进行了分析研究,求解的作物灌溉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比例与灌区现状非常一致,表明该模型合理可靠,可用于指导灌区灌溉用水管理。该研究结果对灌区农户合理确定种植结构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贵州水稻生育期内有效降水量和需水量等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研究基于贵州80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美国农业部(USDA)土壤保持局推荐的有效降水量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推荐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计算贵州水稻不同生育期内的有效降水量和需水量,并分析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缺水量和灌溉需求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5年,贵州水稻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为324 mm,呈递减趋势,其中,移栽—抽穗期是有效降水量最大的阶段,呈递增趋势,其他生育期有效降水量均为递减趋势;水稻全生育期需水量为737 mm,呈递减趋势,其中,移栽—抽穗期、抽穗—灌浆期需水量呈递减趋势,其他生育期需水量呈递增趋势;水稻全生育期多年平均缺水量为413 mm,呈递增趋势,其中,移栽—抽穗期缺水量呈递减趋势,其他生育期呈递增趋势。全生育期作物水分盈亏指数为0.56,其中,抽穗—灌浆期对灌溉依赖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