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制备伊维菌素人工完全抗原,通过对伊维菌素进行化学修饰,引入活性基团羧基,合成具有半抗原结构特征的伊维菌素半琥珀酸酯。然后采用NHS法将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人工免疫原IVM-BSA和检测原IVM-OVA,经SDS-PAGE和紫外光谱扫描鉴定。用人工免疫原IVM-BSA免疫Balb/c小鼠,间接竞争ELISA法测定抗血清效价。结果发现:偶联物IVM-BSA和IVM-OVA的偶联比分别为14.1:1和14.7:1,免疫小鼠抗血清效价达到1:12800,结果说明成功制备出人工完全抗原并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
溴氰菊酯人工抗原合成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溴菊酸和3-[(4-硝基苯)氧基]苯甲醛为原料经4步反应合成了溴氰菊酯半抗原1-氰基[3-(4-氨基苯)苯基]甲基-2,2-二甲基3-(2,2-二溴乙烯基)环丙烷羧酸酯;用重氮化法将溴氰菊酯半抗原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相偶联制备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紫外吸收法估算偶联比分别为11:1和8:1;以BSA偶联物作免疫抗原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溴氰菊酯多克隆抗体,间接非竞争ELISA法测定2个抗血清效价分别为100000和80000,间接竞争ELISA法初步测定农药浓度50μg/ml时抑制率达到80%以上,为研究建立溴氰菊酯农残免疫快速测定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会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78-81
叶酸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叶酸的缺乏可以引起神经管畸形等多种疾病,建立叶酸的快速检测方法对营养强化食品的质控以及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通过活化酯法合成叶酸-牛血清白蛋白(FA-BSA)人工免疫原,通过混合酸酐法制备叶酸-卵清蛋白(OVA)包被原。通过紫外扫描和免疫动物进行人工抗原的合成鉴定。根据BSA、OVA的含量以及人工抗原、BSA、OVA及叶酸(FA)的紫外吸收曲线在280nm处的摩尔吸收值,计算出叶酸与BSA的偶联比为1:3.84, 叶酸与OVA的偶联比为4.70。利用合成的叶酸人工抗原免疫小鼠,三免后眼眶内眦静脉采血,采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免疫小鼠多抗血清效价在128,000以上,叶酸对抗血清的IC50为14.82ng/ml;由此表明叶酸人工免疫原合成成功,为进一步研究叶酸单克隆抗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摘要:本研究采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法将孕酮衍生物P4-11α-半琥珀酸酯与载体BSA和OVA进行偶联,制备了孕酮人工完全抗原(免疫原和检测原),然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孕酮多克隆抗体。用紫外光谱扫描法鉴定偶联是否成功并用间接Elisa法对孕酮多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孕酮和BSA、OVA的偶联比分别为18:1、10:1,免疫血清孕酮抗体效价高达1:25600,这说明成功制备了免疫原和检测原,为孕酮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农药小分子人工抗原设计合成的基本原则,以氰戊菊酯的特征菊酸部分——氰戊菊酸作为半抗原,与载体蛋白BSA偶联合成了氰戊菊酯免疫特异性人工结合抗原,并对抗原合成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抗原合成反应温度以室温为宜,偶联时缓冲液的最佳pH值为8.0;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扫描,合成抗原的紫外图谱相对于半抗原和载体蛋白均发生了偏移,表明偶联成功;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合成产物蛋白条带明显在载体蛋白条带之后,即合成产物的分子量大于相应的载体蛋白分子量,从而判定偶联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制备腐霉利(PCM)人工抗原,采用琥珀酸酐法改造PCM分子,利用碳二亚胺(EDC)法将改造后的PC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及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PCM人工抗原PCM-BSA和PCM-OVA。采用凝胶电泳、紫外扫描及动物免疫法对人工抗原质量进行了鉴定。凝胶电泳及紫外扫描结果表明PCM与载体蛋白偶联成功;用PCM-BSA免疫小鼠的血清可以与PCM-OVA发生免疫反应,血清效价可以达到1:6400。用游离的PCM抑制酶标板上附着的PCM-OVA与小鼠血清反应时,即使游离PCM浓度达到256 µg/mL时,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抑制;而用本研究制备的PCM-OVA溶液替代PCM时,则可以抑制酶标板上附着的PCM-OVA与小鼠血清之间的反应,且半数抑制浓度(IC50)是在制备的PCM-OVA溶液稀释到320倍时。本研究将PCM成功地偶联到载体蛋白上,但免疫小鼠产生的针对PCM的抗体灵敏度比较低,这说明苯环可能是PCM分抗原决定簇的一部分,而琥珀酸酐改造PCM分子时破坏了抗原决定簇,因此该方法不适合用于PCM人工抗原制备。  相似文献   

7.
有机磷特异性人工完全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含有苯环结构和硫代膦酸键的杀螟硫磷作为基本机构,经氨基化衍生反应,制备得到了有机磷半抗原。通过紫外、质谱、核磁共振鉴定,表明半抗原合成成功。通过重氮化反应,将半抗原偶联到载体蛋白上,进行紫外扫描、红外波谱和PAGE电泳鉴定,结果显示半抗原和载体蛋白偶联成功。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得半抗原和载体蛋白的偶联比为7.61∶1,达到免疫要求。该方法为研究有机磷农药多残留免疫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西马特罗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鼠源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拟合成并鉴定西马特罗(Cimaterol,CIM)人工抗原,通过动物免疫生产亲和力高、特异性好的鼠源CIM多克隆抗血清.通过重氮化方法将西马特罗偶联于载体蛋白BSA和OVA上,分别合成免疫抗原BSA-CIM和包被抗原OVA-CIM,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SDS-PAGE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半抗原CIM和载体蛋白偶联成功.动物免疫试验结果显示,6只小鼠效价均达1×10-3以上,且4号小鼠多抗血清抗CIM的IC50为86.9 ng/mL,表明成功获得了高效价、特异性好、亲和力高的的鼠源抗CIM多抗血清.  相似文献   

9.
卡那霉素浸种是一种简单、方便的转基因抗虫棉间接鉴定技术.本实验以不同浓度卡那霉素溶液、采用不同浸泡时间处理棉花种子,研究转基因抗虫棉与非转基因棉花在发芽率、根系生长、子叶颜色等生理指标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卡那霉素浓度为4000mg/kg时将棉花种子浸泡48h可有效筛选出转基因抗虫棉.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卡那霉素间接鉴定法进行大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1)将脱脂棉撕成小条沾取0.05%的卡那霉素溶液,粘附于棉花植株倒2新生叶上。5d后所有沾有卡那霉素溶液的感虫棉株的叶片均出现明显的黄色斑块,而转Bt基因抗虫棉的叶片仍为正常绿色,无任何症状。(2)转Bt基因抗虫棉种子接种于加有1000mg·1-1卡那霉素的MS培养基中。 四天后,抗虫棉子叶均表现为正常绿色,而常规品种子叶全为黄色,表明卡那霉素间接鉴定法是鉴定转Bt基因抗虫棉的简便而又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丙烯酰胺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摘 要:利用偶联方法合成丙烯酰胺人工抗原,通过免疫方法获得抗丙烯酰胺多克隆抗体;应用戊二醛法将丙烯酰胺与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偶联,并对这两种物质及其复合物进行紫外扫描,并用此复合物免疫兔子,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抗体的效价;应用牛血清白蛋白与丙烯酰胺偶联人工抗体成功,抗体效价大于8100;应用人工抗原免疫成功制备抗丙烯酰胺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2.
为制备大肠杆菌内毒素多克隆抗体,应用大肠杆菌内毒素作为抗原免疫5周龄家兔,辛酸-硫酸铵法和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分离提纯抗血清,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方法鉴定多抗纯度,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抗体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抗血清效价与交叉反应;大肠杆菌内毒素抗体含量和效价分别为6.95mg/ml和1:12800;成功制备出抗大肠杆菌内毒素多克隆抗体,为大肠杆菌内毒素病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制备高效价的阪崎肠杆菌单克隆抗体,分别以福尔马林灭活的阪崎肠杆菌(Cronobacter sakazakii)菌体和菌体破碎细胞为免疫原免疫雌性清洁级大白兔,制备抗C.sakazakii多克隆抗体,获得的抗体效价分别为256000和64000,选取菌体免疫原制备抗体。采用辛酸-硫酸铵法纯化抗体,抗体纯度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斑点杂交法检测抗体特异性,所获抗体与S.aureus, L.monocytogenes, S.typhimurium, S.flexneri, E.coli无交叉反应,与沙门氏菌有轻微交叉反应,采用杂菌抗原反向吸附法去除了该交叉反应。选取菌体免疫原免疫动物,杂菌抗原反向吸附法纯化制备获得了对C.sakazakii特异性高的多克隆抗体,为阪崎肠杆菌免疫学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黄曲霉毒素B1完全抗原合成及鼠源多抗血清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合成黄曲霉毒素B1(AFB1)完全抗原,制备鼠源AFB1多克隆抗体血清。通过琥珀酰亚胺酯法在黄曲霉毒素B1(AFB1)分子上引入羧基,生成黄曲霉毒素B1肟(AFB1O)。用EDC法和DCC法合成AFB1-BSA和AFB1-OVA。采用薄层层析技术、紫外光谱技术(Uv)、SDS-PAGE鉴定完全抗原的合成。通过免疫BALB/c小鼠,获得鼠原多克隆血清,采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多抗血清的免疫效价,用竞争ELISA检测多克隆血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免疫小鼠血清效价都在1:3200以上,其中6号鼠效价最高,到达1.28×10-4,敏感性好,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2.268 ng/mL,交叉反应率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AFB1完全抗原,获得了敏感的AFB1多克隆抗体血清,为以后制备AFB1单克隆抗体及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马宾灵(Mabinlin Ⅱ)是中国所特有的植物马槟榔种子中的甜味蛋白,将其作为新型甜味剂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了给重组马宾灵的基因工程应用提供可靠的蛋白质检测与鉴定的抗体,通过离子交换法从马槟榔(Capparis masaikai Lévl)种子中分离纯化马宾灵,将其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收集免疫后血清经抗原亲和纯化制备马宾灵多克隆抗体。结果表明,制备的马宾灵多克隆抗体经ELISA检测效价比达到1:256000,Western-blot检测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和特异性。本研究制备的马宾灵多克隆抗体可用于马宾灵在不同生物反应器中表达的检测,为马宾灵的基因工程研究提供灵敏可靠的免疫学鉴定。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一种特异性强的抗对位红的多克隆抗体。采用混合酸酐法将活化的对位红半抗原与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偶联成免疫原,免疫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结合物的结合情况,间接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分析抗体特性。紫外扫描分析的免疫原对位红与蛋白结合的偶联率为14:1,间接竞争ELISA法分析多克隆抗体效价达到1×106,50%抑制率检测限为7.43 ng/mL,检测的对位红线性范围在0.1 ng/mL~1μg/mL,抗体与对位红和苏丹红I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00%和97.8%,与苏丹红II、III、IV和甲苯胺红的交叉反应率很低,与罗丹明类色素无交叉反应。制备的对位红多克隆抗体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与其他色素交叉反应率低,可用于对位红在食品中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合成并鉴定特布他林(Terbutaline,TBL)人工抗原,通过动物免疫生产亲和力高、特异性好的鼠源TBL多克隆抗血清。分别通过1,4丁二醚法和EDC法将特布他林偶联于载体蛋白BSA和OVA上,分别合成免疫抗原BSA-TBL和包被抗原OVA-TBL,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SDS-PAGE进行鉴定,通过动物免疫试验获得鼠源多抗血清,并使用ELISA和阻断ELISA的方法对多抗血清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半抗原TBL分别和载体蛋白BSA及OVA偶联成功;受免6只小鼠效价均达1×10-4以上,且1号小鼠多抗血清抗TBL的IC50为55.88 ng/mL。本试验成功合成了TBL人工抗原,并生产了高效价、高敏感性的鼠源多克隆抗血清,为TBL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快速检测试剂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EDS1多肽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DS1蛋白是植物寄主SA信号转导通路中重要调控功能的蛋白,为获得效价高和选择性强的EDS1抗体,本研究根据NCBI GenBank中报道的EDS1蛋白一级结构信息,采用Blastn和Blastx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获得三段序列特异性较高的多肽,并从中优选一段序列特异性多肽,采用9-氟甲氧羰基固相合成法获得序列特异性最好的多肽,采用HPLC和GC-MS测定合成多肽的浓度和分子量,试验表明目的多肽纯度达89.37%,目的多肽分子量为1978.33。采用碳化二亚胺法将多肽与KLH进行偶联获得免疫原-Pep-KLH,并将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以获得抗血清和多克隆抗体,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其效价和特异性,经ELISA检测表明抗血清和多克隆抗体可与Pep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经Western blotting试验表明抗血清和多克隆抗体可识别烟草叶片特异性条带,其相对分子量为70 kD,与预测分子量相符,表明利用该方法制备的EDS1多肽抗体具有较高特异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9.
为阐明昆虫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CSPs)基因在昆虫不同组织部位和发育时期表达特性。运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分析了家蚕BmCSP8基因的时空表达谱。结果显示:(1)BmCSP8基因在雌、雄蛹中均表达,但在卵期不表达,在幼虫阶段,低龄期高于高龄期的表达量;(2)BmCSP8基因广泛分布于成虫身体各组织,但雌雄间的表达存在差异性,在主要感受器官触角中的表达量较低;运用重组BmCSP8蛋白成功制备兔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分析发现抗血清与触角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为深入研究其生理功能打下基础。以上结果表明:BmCSP8基因可能参与了家蚕觅食的生理过程,且具有其他尚未明确的非嗅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