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为确定氧化乐果降解菌株L-3发酵培养基碳源和氮源的最优配比,在质量浓度为1.0mg/mL的氧化乐果降解菌株的基础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碳源和氮源,选出适合菌株生长的最佳碳源和氮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出碳氮源的最佳配比,并进一步测定菌株L-3的生长情况和对氧化乐果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菌株L-3发酵培养基中最佳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NH4NO3;最佳的发酵条件为A3B2C3碳源质量浓度0.6g/L,氮源质量浓度0.5g/L,pH值7.0;最适的碳氮质量比为6∶5;菌株L-3在第3天达到生长高峰期,第4天达到降解高峰期,其降解氧化乐果的能力高达86%。优化后的菌种培养基更利于菌体生长,提高了氧化乐果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2.
旨在通过研究一株能够降解超富集植物的枯草芽孢杆菌枯草亚种BS-C3菌株的产纤维素酶条件,为其降解超富集植物体提供一定参考。通过设置不同碳源、氮源、接种量、培养温度、装液量、培养基初始pH和培养时间等生长条件,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菌株BS-C3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是:以1%的CMC-Na为碳源,1%的蛋白胨和1%的酵母粉为氮源,接种量为3%,培养温度为37℃,装液量为70 mL,初始p H为8,其滤纸酶活FPA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分别在第4天和第5天时达到最大值223.74 U/mL和257.67 U/mL。该试验获得了菌株BS-C3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3.
石油污染土壤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效果,从大庆油田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特征明显的3株石油降解细菌(编号18、H、21),这些菌株能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生长,试验通过形态学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明确了这3株细菌的种属,分别为氧化微杆菌,节细菌和芽孢杆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试验菌株在无机盐培养基中的生长条件进行初步探讨,研究pH值、盐浓度、氮源、磷源等因素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H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pH=7,盐浓度为3%;18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pH=8,盐浓度为3%;21菌株最适生长条件:pH=7,盐浓度为1%。H、18、21菌株的最适氮源分别为KNO3、NH4NO3、NH4Cl。H菌株的最适磷源K2HPO4:KH2PO4为1:2(双磷源),18菌株的最适磷源是K2HPO4,21菌株的最适磷源为K2HPO4。  相似文献   

4.
一株纤维素酶产生菌的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黑曲霉菌No.Q9(Aspergillus niger)的纤维素酶活力,应用于纤维素资源的降解研究。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筛选碳氮源,优化培养基主要成分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Q9的最适碳源为麦秸粉与麦麸,最适氮源为硫酸铵;最适培养基为:麦秸粉2%,麦麸1.5%,硫酸铵1.2%,pH 5.5;最适发酵条件为:接种量5%,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70 r/min,发酵时间3天。以上述条件发酵,菌株Q9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达到165.21 U/mL,比优化前的123.79 U/mL提高了33.46%。菌株Q9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较高,可以通过诱变等实验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其酶活力。  相似文献   

5.
摘要:采用寄主选择压力下得到的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致病力分化测定,同时比较其在温度、pH值、碳源、氮源利用和光照等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经继代培养得到的菌株存在致病性差异,并且在相同寄主上能产生不同类型的病斑,病斑大小、形状存在差异,说明经继代培养得到的菌株有致病性分化现象。不同致病类型的菌株的菌落形态、最适碳氮源、最适pH值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1株野生茶树菇的鉴定及其母种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茶树菇,同时丰富国内茶树菇种质资源,以采自贵州的1 株野生茶树菇NC1 菌株为材料,对其进行内转录间隔区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鉴定和母种培养条件研究,包括对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氮源、C/N 比、最适温度、最适pH 等。结果表明:该菌株为柱状田头菇(Agrocybe aegerita),其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玉米淀粉,其次为葡萄糖或果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其次为蛋白胨,最适C/N 比为30/1~40/1,最适温度为29℃,最适pH 5.0~6.0。研究结果可为野生茶树菇NC1 菌株进一步驯化栽培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纳豆菌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OD600为指标,研究了培养条件对纳豆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37℃,pH值6.0,接种量3%,培养时间9h,装液量1/5,摇床转数180r/min,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  相似文献   

8.
以磷酸钙为难溶态磷,从樟子松根际土壤分离筛选高效解磷细菌,采用透明圈法分离解磷细菌,以解磷效率为指标定量筛选高效菌株,通过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合16S rRNA序列系统发育树构建鉴定菌株,并利用单因素方法分析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及 C/N比值对菌株解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到11株解磷细菌,筛选得到2株高效解磷细菌A43和A54,初步鉴定菌株A43和A54均为Pseudomonas koreensis,A43在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A54在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硝酸钠,C/N比均为20:1条件下,菌株解磷效果最佳。试验筛选的高效解磷细菌为进一步制备樟子松促生微生物菌肥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立酶解混合菌群的最佳培养条件,达到最好的降解效果,有效利用奶牛粪便。以筛选的几株菌株构建酶解混合菌群并研究其产酶条件。结果表明:F3-F9组合的纤维素降解率达到44.02%,比单一菌株提高了12.47%。温度、培养时间、起始pH值、培养基固液比、添加麸皮和氮源等因素都会对产酶有较大影响。在培养基中添加0.1%尿素,固液比为1:2,接种量为5%,起始pH 7,培养基中添加0.1%的尿素和40%的麸皮,温度为24℃,培养3天时,F3-F9混合菌株滤纸酶活和CMC酶活分别达到相对较高的值,分别为114.25 U和1617.92 U。  相似文献   

10.
以红佳酿酵母菌株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酿造条件(碳源、氮源、pH值、SO_2和多酚)对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质量浓度175 g/L,由葡萄糖和麦芽浸膏粉组成的复合碳源更有利于提高菌株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酵母浸粉、磷酸氢二铵分别为较佳的有机和无机氮源,其比例为3∶1时酵母β-葡萄糖苷酶活力较高;调整模拟葡萄汁的初始pH值为5.5,SO_2质量浓度90 mg/L和多酚质量浓度2 g/L时,酵母糖苷酶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丽江山慈菇鳞茎腐烂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莉  杨旭英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0):255-258
本实验研究了温度、pH值、氮源和碳源对长孢直喙镰孢霉的影响。结果表明:1. 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适宜生长温度为22-28℃,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1℃;2. 最适生长pH为7.7-8.7;3. 在所选氮源中,蛋白胨为最适氮源;4. 在所选碳源中,乳糖为最适碳源。目前国内无该病原菌生物学相关特性的报导。  相似文献   

12.
保护地菜豆菌核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天津地区保护地菜豆菌核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此菌在多种培养基上均可生长,最适生长培养基为PDA。菌落生长温度范围为5~30℃,最适菌落生长温度为18~23℃。菌丝生长的适宜湿度为90%~100%;在所测试的碳源中,病原菌对乳糖利用最好;在供试的氮源中,对硫酸铵利用最好;菌丝在pH3~10均可生长,生长的最佳pH值为6.5。  相似文献   

13.
白灵菇高活力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白灵菇液体菌种的活力,通过采用单因子和正交发酵试验方法,以白灵菇菌丝生物量、菌球密度及萌发活力指数为检测指标,研究白灵菇高活力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适氮源为黄豆粉和蛋白胨,最佳培养基碳氮配方为玉米粉3%,葡萄糖1.5%,蛋白胨0.6%,黄豆粉2%。  相似文献   

14.
内生真菌HND5分子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HND5具有内生性并且对多种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是一株很有应用潜力的生防菌株。本研究对该菌株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和β微管蛋白基因内转录间隔区进行了分析,其序列和紧密枝顶孢同源性最高。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其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7,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硝酸钠,菌株对重铬酸钾具有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玉竹锐顶镰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和掌握病害的发生规律及更好的防治病害,本实验从温度、pH值、光照、碳源、氮源对玉竹锐顶镰孢菌(Fusarium acuminatum)菌落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种类杀菌剂对病菌的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锐顶镰孢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7.0,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以甘氨酸为氮源时利用最优。药剂筛选结果表明有机硫类杀菌剂对玉竹锐顶镰孢菌的抑制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6.
几丁质酶产生菌发酵条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一株几丁质酶高产菌株--地衣芽孢杆菌JDZ-3 (Bacillus licheniformis JDZ-3)产几丁质酶的发酵条件。在影响几丁质酶产生的主要因素中,培养基的最佳初始pH为7.0,几丁质酶的最佳碳源为胶体几丁质,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佳金属离子为Mg2+,最适的发酵温度为30℃。在单因素优化法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该菌株产几丁质酶发酵培养基的三大营养元素的组成为:胶体几丁质0.2%,酵母膏0.6%,MgSO4?H2O 0.1%。利用此培养基于30℃发酵72h,其上清液中的几丁质酶的活力可达2.76U/mL。  相似文献   

17.
以加速秸秆降解速度为出发点,研究了速效碳源、速效氮源和接种量对M1、M15、M19混合菌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和尿素是秸秆降解的首选速效碳源和氮源,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蔗糖、尿素和接种量的最适配比为2.0%、1.4%和10%。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甘肃省枸杞炭疽病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生长速率和孢子活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从温度、光照、pH、湿度及营养条件几个方面对病菌菌丝生长、孢子产生及萌发的环境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在10%枸杞汁PDA培养基、25℃、pH6、葡萄糖、甘露糖、甘氨酸条件下生长最好;产孢的最佳条件为25℃、pH6、光照条件、蔗糖及硝酸钠;分生孢子在30℃、pH5、相对湿度100%条件下萌发率最高;病菌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5℃,10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5℃,10min。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对枸杞炭疽病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白灵菇液体培养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用摇瓶发酵研究了白灵菇液体培养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碳源、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最适葡萄糖浓度和C/N分别为4.0%、20:1。最适培养条件是接种量10%,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100mL,初始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