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试验以3份青蒿为材料,在遮阴和正常两种条件下,研究遮阴条件下青蒿花蕾青蒿素含量、花蕾鲜重、花蕾直径、可溶蛋白质含量和可溶糖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总黄酮含量(Total Flavonoids)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遮阴条件下,青蒿花蕾青蒿素含量、花蕾鲜重、花蕾直径、可溶蛋白质含量和可溶糖含量均减少,SOD、PAL和总黄酮含量均增加,经过方差分析,3个青蒿材料各项指标遮阴和正常两个条件下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青蒿的形态、产地、种子、生长环境、栽培技术、采收时间等因素对青蒿中青蒿素含量可能产生影响的已有研究成果和结论进行了归纳,以期对强化青蒿育种、规范种植和管理、促进青蒿合理的开发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重庆青蒿中青蒿素含量及其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重庆地区酉阳县、沙坪坝和北碚的10个主要青蒿类型进行了青篙素含量测定及其AFLP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青蒿株系青蒿素含量不同,栽培株系和色茎株系青蒿素含量较高;进一步的AFLP分析表明引物组合EA04-MC05和EA01-MC01分别在高产青蒿株系和茎色青蒿株系中均能扩增出一条特异性条带;根据AFLP差异带,用WPGMA法对10个主要青蒿类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没有得到与青蒿素含量的明确关联,只是从产地上将酉阳青蒿与北碚、沙坪坝青蒿区分,说明不同地区青蒿的遗传差异较大.本文通过研究影响青蒿素含量的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为进一步克隆青蒿素合成相关基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取三峡库区36个生长地点的青蒿,对影响叶片青蒿素含量的因子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片青蒿素含量与生物量、遮阴度、土壤中速效K、速效P和碱解N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青蒿素含量主要由阳光和肥料因子、株高因子、生物量因子和海拔因子共4个因子决定。ISSR分析结果表明青蒿种质资源的遗传距离在0.102~0.5254之间,平均为0.3614;进一步进行聚类分析,将36个青蒿材料分为4类群。该研究为获得高含量青蒿素的野生青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大豆脂肪酸含量,改善大豆品质,通过施用硫素,揭示其对不同基因型大豆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寻找3个基因型品种最佳施硫水平。选用‘黑农37’(HN37)、‘黑农44’(HN44)‘黑农48’(HN48)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每个品种设S1、S2、S3、S4 4个硫处理(即每千克土壤施用单质硫0、0.02、0.04、0.06 g)。采用高效气相色谱法,对成熟大豆籽粒脂肪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个基因型大豆籽粒中脂肪酸含量均有所增加。同一处理不同品种NH44含量增加较为明显,同一品种不同处理S3条件下各脂肪酸含量增加较为明显。并且在S3条件下,HN37和HN48籽粒中出现了微量的豆蔻酸;HN44籽粒中亚油酸和硬脂酸2种脂肪酸含量均远高于其他品种;HN48籽粒中油酸的含量最高;HN44、HN48和HN37三个基因型大豆籽粒中α-亚麻酸和棕榈酸含量差异不明显。施硫对3个大豆品种脂肪酸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硫量有利于提高大豆脂肪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轻修剪时期和遮荫对茶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不同修剪方法对油蟠桃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4年,以‘紫月’、‘新月’、‘美月’油蟠桃新品种为试材,进行长枝修剪与传统修剪比较试验,研究不同修剪方法对油蟠桃叶片光合速率、树体生长、各类果枝、1年生枝条萌发情况以及坐果率和产量、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蟠桃长枝修剪后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提高;翌年萌发的1年生枝中,15~30 cm果枝数量明显高于传统修剪方法;长果枝数量减少,中果枝、短果枝、花束枝数量明显增加,徒长枝数量相差不大。第1次、第3次生理落果后,长枝修剪方法的坐果率高于传统修剪。长枝修剪后的单株产量、单果重均高于传统修剪。在果实品质方面,长枝修剪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优质果率高于传统修剪。  相似文献   

8.
在柑桔栽培中花朵发育的控制机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调查了水分胁迫对温州蜜桔树叶片中植物激素水平(赤霉素、吲哚乙酸和脱落酸)和花蕾形成的影响,以确定因为水分胁迫在花蕾诱导和内源植物激素水平间的相互作用。在引起大量落叶的秋季,严重的水分胁迫(-1.5~2.0MPa)使开花结点减少到适度水分胁迫(-0.5~1.0MPa)的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9.
播种期对黄花蒿生长、产量及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黄花蒿适宜的播种期.方法:在黄花蒿花蕾前期,测定不同播种期黄花蒿生物量;采用柱前衍生-RP-HPLC法测定青蒿素含量.结果:播种越早,黄花蒿株高和地径越大,叶青蒿素含量和总干重越高.结论:在广西桂北地区,以1~2月播种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含量的绞股蓝对新颖袋泡茶品质影响的研究,从生化成分以及感官评定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Tj3处理中氨基酸含量最高,茶多酚含量略有下降,香气持久,口感良好,茶汤黄绿、澄清,滋味略浓,综合评价最佳,但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有效成分减少,建议新颖袋泡茶以冲饮3次为佳。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氮水平对茶鲜叶中氟的调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明茶园施肥降氟途径,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施用量下,宣城(机采茶园)、休宁(手采茶园)2地黄红壤茶园茶鲜叶中含氟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机采茶园(宣城)和手采茶园(休宁),均随施氮量增加,1芽3叶茶鲜叶中氟含量呈逐级逐年下降趋势。宣城和休宁回归方程分别为:y=2.7072x2- 36.641x+305.73(R2=0.9827)和y=-0.4235x2-6.7592x+118.48(R2=0.9815);(2)1芽3叶茶鲜叶中氟含量均随采摘时间的推移而迅速增加,至8月开始下降,茶园施氮对春、夏、秋茶鲜叶都能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降氟效果为:夏茶>秋茶>春茶,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了27.75%、15.41%和12.37%;(3)每千克氮素施用效益结果表明,2地茶园均以N180降氟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每千克氮素施入量可使茶鲜叶中氟下降1.73%和0.45%。因此,茶园长期合理施用氮素,可有效降低茶鲜叶中氟含量。  相似文献   

12.
陇南植烟土壤交换性镁与烟叶中镁含量特征及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甘肃陇南地区植烟土壤中交换性镁和烤烟烟叶中镁的含量特征,在陇南烟区点对点采集土壤和烟叶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陇南地区植烟土壤交换性镁含量适中占72.4%,含量丰富占27.6%,总体处于适中~丰富水平,交换性镁含量空间分布趋势为由西北和东南部向中部逐渐增加;尽管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丰富,但烟叶中镁含量不足,明显缺乏占2.74%,轻度缺镁占83.56%,在正常范围内仅占13.70%,总体含量偏低;烟叶中的镁与土壤交换性镁、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交换性钙镁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中交换性钙镁比偏高,钙镁吸收的拮抗作用,可能为烟叶镁含量偏低的重要原因;采取平衡施肥技术,协调土壤中交换性钙镁比,适当增施有机肥以及追施镁肥是解决陇南烤烟烟叶含量偏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利用遥感方法诊断小麦叶片含水量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应用地物光谱仪探讨了小麦叶片含水量对近红外(NIR)波段光谱吸收特征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65~1.85μm间的光谱反射率与小麦叶片的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且该波段在大气窗口之内,受大气层水的干扰较小,可作为航空或卫星遥感探测指标应用。根据大量观测数据建立了叶片含水量与吸收深度及吸收面积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和回归方程式,从而提出一种利用光谱反射率诊断小麦叶片水分状况的遥感方法。  相似文献   

14.
烘干脱毒对木薯叶中氰化物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木薯叶中总黄酮含量比较丰富,同时也含有有毒物质——氰化物,严重制约木薯叶的综合利用。为了脱去木薯叶中的氰化物,并且使总黄酮含量尽量保留,本实验采用烘干的方法脱去氰化物。在本研究中温度设65℃、75℃、85℃三个梯度,时间设6、7、8 h三个梯度,分为9组,并同时测定各组中总黄酮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较优的脱毒条件为75℃,6 h,在此脱毒条件下,氰化物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并且总黄酮损失相对较少。本实验结果可为木薯叶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摊放时间对茶鲜叶香气组分影响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摊放时间对茶鲜叶香气组分的影响,对同一批鲜叶,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下分别进行0~28 h不同时间的摊放处理,微波固样。经GC-MS检测,结果表明:经过6~12 h摊放处理的茶鲜叶香精油总量、香气组分数量和特征性香气组分含量都处于较高水平,而摊放时间过短(少于6 h)或过长(12 h以上)均不利于茶叶香气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以Tillandsia bergeri为试材,研究T. bergeri在花芽分化过程中体内激素及其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进行整株喷洒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测定叶片内ZRs、GAs、IAA和ABA的含量。结果表明:外源乙烯利对植株有明显的催花作用,且乙烯利处理后出花整齐,外源乙烯利处理初期使IAA和GAs含量下降,在花器官发育时,GAs含量上升。在花芽诱导时期,ABA和ZRs含量升高;在花器官发育时期,ABA和ZRs激素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平。低水平的IAA及GAs含量促进T. bergeri花芽的诱导,而相对高的IAA及GAs含量有利于花形态的形成。较高水平的IAA/GAs、ABA/GAs、ZRs/GAs和低水平IAA/ZRs有利于T. bergeri的花芽诱导和萌动;激素平衡在T. bergeri花芽诱导期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和光学显微技术,对广西珍稀野生茶10个株系叶片进行了解剖和比较观察。从解剖学角度分析比较其抗旱、抗寒和抗病虫害能力,为广西亚热带特异茶树资源的鉴定与新品种的选育以及种质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叶脉、叶片、表皮细胞、角质层、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的厚度因株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上表皮细胞厚度为17.01~29.34μm,上表皮角质厚度为2.10~5.76μm,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值为0.22~0.85,叶脉/叶片厚度比值为2.46~4.66。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抗旱、抗寒和抗病虫等综合抗性最强的是JB2号和JB5号,次强的是JB1号、JB3号和JL1号;这5个株系均为抗逆性较强的茶树资源,可入选为高抗品种的育种材料并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18.
施肥量与留叶数对烟叶产值量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施肥量与留叶数对烟叶产值量及化学成分的关系,在楚雄进行了施肥量(72kg/hm2、90kg/hm2、108kg/hm2)与留叶数(15片、18片、21片)两因素三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随施肥量的增加烟株茎围、节距、田间叶面积系数增大;烟株患白粉病及赤星病机率增加,病情指数增大;烟叶产量、产值及上等烟比例增加;烤后上部烟叶比叶重随之增大;上部烟叶的总氮、烟碱含量增加,糖碱比变小。随留叶数的增加烟株封顶株高增高、田间叶面积系数增大;烟叶产量、产值增加,但上等烟比例减少;烤后上部烟叶比叶重随之减小;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降低,糖碱比变大;烟叶化学成分趋向不协调。因此不能盲目增加施肥量与留叶数,以施肥90kg/hm2、留叶18片的处理化学成分最协调。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打叶数量对烟叶等级结构及工业可用性的影响,2014—2015年以‘南江3号’为供试品种,研究9种打叶处理下烟叶的单叶干重、鲜干比、经济性状及等级结构。结果表明:(1)随着打叶数量的增加,各处理鲜烟重量、干烟重量、单叶干重增加,其中以清除下部叶4片不适应烟叶,顶部第1~3片不采烤处理的单叶干重最重,鲜干比最低。(2)打顶后清除下部3~4片不适用烟叶,顶部第1~2片不采烤,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综合分析认为,陕西省洋县以打顶后及时清除下部4片不适用烟叶和顶部第1片叶不采烤,烤烟产量、产值及等级结构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