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开发利用云南省怒江州地方花魔芋资源,充分发挥丰富的林下土地优势,使怒江贫困山区农业提质增效,以云南较早规范化栽培的楚雄市和永胜县地方花魔芋资源为对照,对怒江地方花魔芋资源的内在品质及产量增产效率进行测定分析试和验观察。结果表明,怒江花魔芋的矿质元素、粗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低于对照材料(楚雄花魔芋),但葡甘露聚糖含量(11.30%)比对照材料高0.42个百分点。由于受干旱影响,怒江花魔芋试验材料的生育期为160.68天,产量增产效率为33.70%,比对照材料(永胜花魔芋)生育期长0.84天,产量增产效率高5.16个百分点。经核桃林下种植测产,怒江花魔芋产量20556.6 kg/hm2,比永胜花魔芋产量高出3616.8kg/hm2。试验结果显示,怒江地方花魔芋是一种优良的魔芋资源,可以在怒江大面积开发应用,发展林下魔芋产业。  相似文献   

2.
木荷容器苗的生长规律及质量指标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坚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0):36-41
为明确木荷容器苗的生长规律以及筛选出反映木荷容器苗品质的关键性质量指标,采用泥炭土、珍珠岩及浙江当地稻壳为基质成分,可降解无纺布作为育苗容器,研究木荷容器苗在195 天内苗高、地径、叶片数和生物量等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木荷容器苗生长至195 天之后苗高、地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等14 个指标的分化情况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移苗后,木荷容器苗在195 天生长期内苗高、地径、叶片数、生物量生长趋势基本相同。在75 天以前生长缓慢,75 天以后苗高、地径生长逐渐进入一个速生期,165~195 天,生长速率逐渐减慢并进入木质化阶段;且木荷容器苗的质量指标中,地径、总鲜重和质量指数的分化程度较高,并与其他指标显著性相关。说明木荷容器苗的生长发育优良,且评定其品质的核心性指标为质量指数、总鲜重和地径,可溶性糖含量(SS)、根系活力、总氮含量等为次要指标,高径比、根冠比为辅助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播种方式对旱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甘肃省旱作农业区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匀、冬小麦生产中春旱严重的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5种不同播种方式对旱区冬小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方式能有效调控耕层的昼夜温差,减少冬、春季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和孕穗期之前的土壤温度,提高了农田降水利用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全膜覆土穴播处理的产量可达4268.23kg/hm2,比露地高32.88%;水分利用效率为13.23kg/(hm2.mm),比露地高21.97%。  相似文献   

4.
为给大麦高产节水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甘啤4号’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分析了全膜覆土穴播、垄作沟灌及平作条播栽培模式对大麦农田土壤温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苗至拔节期土壤温度全膜穴播>垄作沟灌>平作条播,全膜穴播处理土壤温度显著高于平作条播。拔节后,土壤温度表现为垄作沟灌处理土壤温度均高于同层全膜覆土穴播和平作条播处理,大麦垄作沟灌栽培可以增加表层0 cm和5 cm处的土壤温度;全膜穴播栽培可以增加清晨5 cm以下土层土壤温度,并且降低土层5 cm以下温度变化。全膜穴播处理产量较平作条播和垄作沟灌分别高出10.9%和15.31%。  相似文献   

5.
覆膜栽培对土壤温度及当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干旱半干旱区旱地覆膜栽培当归,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及其对当归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覆膜栽培与露地栽培,每处理重复3次,测定不同观测时刻、不同土层的露地温度(CK)、膜上温度(A)、膜侧温度(B)、膜间温度(C)的温度变化特征及当归产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测定位置和不同土层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膜上温度高于露地温度;不同土层土壤温度的月变化为:膜上土壤温度(A)膜侧土壤温度(B)膜间土壤温度(C)露地土壤温度(CK)。膜上、膜侧、膜间和露地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膜上温度最高,膜上土层温度下降最快。覆膜栽培能增加当归的产量,覆膜栽培产量为2975.80 kg/hm2,平均高于露地栽培16.53%。当归覆膜栽培对土壤地温有显著的影响,膜间土层温度适宜当归的增产。  相似文献   

6.
石荃 《种子科技》2023,(4):21-23
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种植过程中土壤温度与产量的影响不同,需要基于当下冬小麦栽培方式进行探讨,掌握其对于土壤温度以及实际产量方面造成的影响,确保在现阶段的种植过程中,种植户能基于不同的种植条件,调整相关因素,全面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以某地区冬小麦种植工作为例展开研究,阐述了现阶段冬小麦栽培模式研究发展现状,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本试验,明确了水网平原地区大麦亩产获250公斤以上的产量水平的群体构成及调节群体的保控手段,从大麦用种量,施肥量对各期分蘖消长,叶面积指数,穗粒重等方面的影响,剖析了形成高产群体的最适用及最佳的苗肥量与穗肥量,为本地区大麦高产稳产提供了群体模式。  相似文献   

8.
赵军  杨珍 《中国种业》2023,(4):68-70
为研究全膜覆盖垄作沟灌节水技术对醇用高粱SF83003产量的影响,探讨醇用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对高粱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高粱SF83003的产量与7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为高粱的育种栽培提供技术、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是穗长>株高>糖锤度>茎粗>秆长>叶长>叶宽,可见,穗长、株高、糖锤度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叶宽、叶长、秆长对产量影响较小。在高粱育种中应优先注重穗长、株高、糖锤度的选择,同时也要兼顾其他性状的选择,将对高粱产量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而叶宽、叶长、秆长与高粱产量的关联系数较小,无需过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所用品种为垦啤麦2号,通过不同播种时期对其生育期、产量、品质等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在黑龙江东部地区2005年春季低温多雨、夏季干旱的特殊气候条件下,最早3月27日播种的产量并不最高,越晚播的产量越低,而且品质也差。最佳播期在4月6~23日之间。  相似文献   

10.
旱地全膜覆土穴播荞麦田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 2017 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设全膜覆土穴播(FMS)和露地穴播(CK) 2 种种植方式,研究西北黄土高原全膜覆土穴播对旱地荞麦农田土壤水分和温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寻求半干旱区荞麦高产高效的技术途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FMS 较 CK 使荞麦苗期提前 2.0~2.7 d,分枝期提前 2~3 d,现蕾期提前 0~1.7 d,而灌浆期延长 4.7~7.0 d。全膜覆土穴播(FMS)提高平水年(2015)和欠水年(2016)荞麦农田的土壤贮水量,较 CK 增加 16.9mm 和 25.59 mm,提高 2.91%和 5.79%,差异显著(P<0.05),但丰水年(2017)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平水年和丰水年,0~25 cm 土壤平均温度 FMS 较 CK 分别增加 2.27℃和 2.20℃,但是在高温干旱年, FMS 分枝期至灌浆期明显低于 CK,全生育期内 0~25 cm 土壤平均温度 FMS 较 CK 降低。成熟期 FMS 干物质量较 CK 增加 13.46%~137.87%,叶面积指数增加 16.22%~52.55%,株高增加 12.78%~48.91%,单株粒重增加 33.39%~60.90%,籽粒饱满率提高 8.48%~9.14%。3 年全膜覆土穴播荞麦生育期 0~300 cm 土壤耗水量增加 3.89%,但差异不显著,产量增加 7.26%~95.2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7.59%~87.08%,差异显著(P<0.05),而且越干旱年份增产增效愈加明显。全膜覆土穴播能够提高荞麦播前土壤贮水量,降低高温时段的土壤温度,延长灌浆期,显著提高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促进荞麦植株发育,使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1.
方彦杰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0):176-181
为河西走廊绿洲罐区全膜覆土穴播、垄作沟灌大麦栽培模式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大田条件下研究全膜覆土穴播、垄作沟灌栽培及传统平作条播对大麦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全膜穴播栽培模式有利于大麦发芽,提高出苗率,加快大麦生长发育进程,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大麦叶片数、LAI、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垄作沟灌栽培模式有利于大麦千粒重的提高且具有晚熟效应。全膜穴播处理产量较平作条播和垄作沟灌分别高出10.9%和15.31%。全膜穴播栽培模式最有利于大麦生长发育及高产。  相似文献   

12.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6种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不同耕作方式对不同生育时期0-45cm土壤的含水量、容重、孔隙度影响各不同,在不同耕作方式中以深松25-35cm效果最为明显;深松处理的玉米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深松处理比对照玉米增产0.06~3.13%,但是增产幅度不是很明显。深松处理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容重,增加孔隙度,起到蓄水保墒作用,提高产量。以深松35cm+旋耕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3.
不同免耕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研究不同免耕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有何不同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以常规插秧为对照,研究免耕直播和免耕抛秧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结果表明:此试验条件下,免耕直播前期分蘖速度较快,株高、结实率及产量都较高,穗粒数和千粒重则与常规插秧相当,而免耕抛秧有效穗较多,但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均较低。在土壤理化性状方面,与常规插秧比,免耕栽培稻田表层(0~5cm)土壤有机质增加,腐殖质品质改善,>0.25mm水稳性大团聚体、全量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养分含量都有提高。两种免耕栽培模式中,免耕直播的腐殖质品质、>0.25mm大粒团聚体含量及速效磷高于免耕抛秧,而土壤有机质总量和速效钾则低于免耕抛秧。免耕栽培模式有利于稻田表层土壤肥力的改善;此试验条件下,免耕直播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不同免耕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免耕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龙岩市农技站在双季稻区进行了连续3年的不同免耕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半年免耕早、晚稻产量与习惯有耕相比无显著差异,且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及养分状况影响不明显,节本增收效果好,可作为水稻免耕的主要方式推广;全年免耕晚稻产量与习惯有耕相比产量减少,土壤容重增加;全年免耕、半年免耕与习惯有耕的土壤pH、有机质及主要养分含量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高低垄宽窄行栽培对烟叶产质量及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低垄宽窄行栽培能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10%(P=0.1184),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p H,有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趋势,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影响较小;能提高烤烟叶绿素含量,近似显著地提高烟叶产量5%(P=0.0524),显著地提高烟叶产值10%(P=0.0952),对烟叶均价与上等烟叶比例影响较小;它主要影响B_2F的化学成分;能提高B_2F与C_3F烟叶的劲头、浓度、香气质、香气量与余味等评吸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山区油菜大面积生产的轻简化栽培技术,进行了不同栽培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点播、翻犁撒播产量分别比翻犁移栽低11.1%、19.8%,纯收益分别比翻犁移栽多69.4元/667m2、16.9元/667m2,说明油菜直播具有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的优势,今后在油菜生产上可因地制宜推广直播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不同覆盖材料土壤水温效应与作物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位于山西省阳曲县河村的“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农业综合节水研究示范基地”,采用大田试验对不同材料(普膜、降解地膜、秸秆、液膜)覆盖下的土壤水分和温度动态变化以及玉米生长和产量效应、WUE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不同覆盖材料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供试降解膜和普膜覆盖均具有显著的增温效果和一定的保水作用,秸秆覆盖同时具有显著的降温作用和保水作用,而供试液膜只具有一定的增温效应,无保水作用,不同覆盖材料的增温或降温效应主要表现在玉米生育前期。供试降解膜和普膜覆盖均显著促进了玉米生长发育,玉米产量和WUE以降解膜覆盖最高,普膜覆盖次之,但经济效益以普膜覆盖最好,降解膜覆盖次之。供试液膜对玉米生长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玉米产量、WUE和经济效益也均略好于CK,但差异均不显著。而秸秆覆盖影响了玉米生长发育,产量、WUE和经济效益均显著低于CK。由以上结果可见,在试验区域低温干旱并存的条件下,有效的覆盖材料应同时具备增温作用和保水作用,而且增温作用较保水作用更为重要。因此,秸秆不适合作为低温干旱并存区域的覆盖材料,供试液膜因其效果欠佳也不适宜推广应用,而普膜覆盖的推广应用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但考虑到普膜的环境污染成本,供试降解膜也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